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夜-第7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的神情还是那般平静,没有任何变化,以至于城墙上那几名唐军根本不知道先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明白他先前为何会忽然开弓。

    先前他在临康城方向,看到了一抹极炽烈的光明,当然不是真的用肉眼看见,而是借助惊神阵的力量,在识海里感知到了那抹光明——那抹光明圣洁而纯净,既然桑桑已经离开了人间,想必便应该是那名叫做横木立人的道门少年。

    宁缺毫不惮于杀死横木,哪怕会让神殿与唐国之间的战争提前打响,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他很厌憎那个从未谋面的道门少年,或者是因为修行界里一直传说那个少年是昊天留给人间的礼物。

    他没有射死横木,是因为隆庆出手,隐去了横木在他感知世界里的位置,当然如果他真的想横木死,先前横木与柳亦青做战的时候,他便可以松开弓弦,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那时候酒徒还没有出手,他的第一箭必然要留给最强大的敌人,还因为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柳亦青的辇在北面,正对皇城,拦住了他的箭的去路。

    或者是因为柳亦青不想让他把这么好的机会浪费在横木的身上,或者是因为柳亦青想要与横木公平一战,或者只是因为柳亦青想这样做。

    “求仁得仁?不,你是在求死。”

    宁缺看着夜色下的南方,嘲讽说道:“你丫一门心思求死,不就是想把南晋和剑阁留给书院照看,以为我不明白?”

    离开渭城多年,阅尽无数世事,在佛祖棋盘里生活了无数年头,按道理来说,他就算容颜没有什么改变,神情总应该稳重些才是,事实却正好相反,他脸上那几粒代表天真的雀斑早就不见了,代表可爱的酒窝也浅到很难看见,多出了些淡淡的伤疤,看上去显得成熟了很多,但对柳亦青的嘲弄和轻蔑,却让他的神情显得有些轻佻,仿佛回到了渭城里的无忧岁月。

    说完这句话后,他忽然陷入了沉默,脸上的情绪渐渐变淡,变得有些麻木,看上去就像是个真正的老人,寻不到太多生趣。

    纵使明白又如何?他也只能接着,因为柳亦青已经死了,还有更多的人已经离开或者将要死去,他没有办法拒绝,只能沉默接受。

    大师兄离了长安城,去拖住酒徒,把小皇帝留给他照看,二师兄在西荒杀人,把七师姐留给他照看,三师姐去了东荒,把笔墨留给他照看,朝小树去了那座小镇,把朝老太爷和妻子女儿留给他照看,师傅和陛下死了,留下了阵眼杵,把长安城和唐国留给他照看,今夜柳亦青又死了,把南晋和剑阁留给他照看。

    站在城墙上,他照看整个人间,所以不能离开。

    当年和桑桑开始那段旅途之前,他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长安城的囚徒,但二者间有区别,那时候的他只能照看长安城,现在他可以照看整个人间。

    责任自然更重。

    城墙太高,不可能有树更高,寒秋的城头上没有枯黄的树叶,没有熟透的果子,有巡游的唐军,却没有相伴的人,只有他一个人。

    宁缺站在城墙畔,看着夜色下的人间,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如果他知道柳亦青在临康城里曾经自比为孤魂野鬼,大概会生出很多同感。

    他照看着人间,而老笔斋和雁鸣湖的宅院,现在是谁在照看着?湖畔的柳树,湖里的莲田,后院的断墙,墙头的野猫,又是谁在照看着?

    桑桑走了,谁来照看他呢?(未完待续。。)

第六卷忽然之间 第十五章 照看(下)

    火光在宁缺身后亮起,在他身前的城墙上留下一道清晰的影子。

    城墙上搁着张小桌,桌上的炉子里燃着银炭,没有一丝烟生出,铜锅里的汤汁正在沸腾,旁边陈列着些菜蔬肉片,暖意渐渐升腾。一名唐军把调好的蘸料碟摆到碗筷前,望向他问道:“先生,今夜要开酒吗?”

    “嗯。”

    宁缺这些天一直生活在城墙上,饮食起居皆如此,早已习惯在瑟瑟秋风里吃饭,也唯有火锅与美酒,能让他添些暖意。

    极肥美的牛羊肉浸入白稠却不腻的骨汤汁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熟起来,香气刚要溢出,便被紧接着下锅的青菜叶子压了下去。

    宁缺坐到桌旁开始吃饭,没有陪客,自然不需要寒喧,没有同伴,不用行酒令,食材虽美,吃的却很是沉默孤单。

    夜宴虽然孤单,但酒是最烈的双蒸,菜是宫里送来的美食,那些令人唾夜横流的香味,随铜锅里蒸腾的热气飘起,掠过城头,被秋夜的寒意所凝,向着城墙之下的人间飘落,经过带着斑驳风雨痕迹与新旧青苔的城墙,过某处鹰巢,惹得窝里的雏鹰睁开了眼睛,茫然地四处寻觅,然后飘落到朱雀大道上,钻进夜街上那些寥寥无几的行人鼻子里。

    那年观主入长安,朱雀大道南段在那惨烈的一役里基本上全部毁灭,其后数年不停重修,总算是回复了当年的盛景。但毕竟是新修的建筑,终究少了些岁月才能积累出来的烟火气,显得有些清冷。

    晚饭的时辰已过,朱雀大道两旁的诸坊市,此时也很安静,但和正街上的清冷相比,那些宅院并不冷清,到处都能听到棋子落在木盘上的声音、瓷碗摔在灶沿上的声音、妇人打骂孩子的声音,热闹的厉害。

    秋夜的长安城,真正热闹的所在自然不是这些民宅。松鹤楼的露台上摆上好几桌圆桌。不知谁家的少爷从帐房里偷偷取了银子,在哪里宴请自己交好的同伴,毕竟是年轻人,未经世事。自然也不怎么懂酒事。不是夫子。没办法喝出酒里掺了多少水,把自己灌的大醉不堪,早忘了明天该如何向家里交待。

    红袖招里的热闹与松鹤楼的热闹又不相同。那些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偷偷溜出府玩耍的官员和商人们,坐在栏畔的酒桌旁,神态自矜,气氛热烈却没有人闹,曼妙的曲声和旋转的裙摆里,热闹二字只取了前一半。

    和民间相比,朝廷的气氛自然要严肃很多,尤其是草甸里那些灯火通明的小楼,看情形大概会一直亮到凌晨,数十名唐军在那些小楼之间快速奔跑,传递着从边疆各处以及各州郡传回来的情报,催促着批复。

    西陵神殿已经开始战争的脚步,战火虽然没有正式点燃,也暂时还没有烧到大唐的边境线,但大唐军部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充满了紧张肃然的气氛,桌上搁着的热茶已经换了不知多少道水,旁边的糕点却没有人吃。

    最重要的那些决定,军部也不能单独决定,需要经过皇宫,将军们不能睡觉,自然皇宫里也有很多人不能睡觉,从羽林军到侍卫处,从掌管御书院的太监到负责茶水的宫女,都必须跟着强撑。

    和当年相比,御书房的墙上多了两道条幅,两道条幅由不同的人书写,水准差距很大,但对现在的皇宫来说却是同样重要,正是鱼跃花开两帖。

    皇帝陛下已经不再年幼,但毕竟是个少年,书院不允许他长时间熬夜,此时已然睡去,在御书房里审阅奏章的是李渔。

    她的容颜还是那般清丽,只是因为长时间生活在深宫里,很少见天日的缘故,显得有些过于苍白,而且瘦的有些厉害。

    她神情专注地看着奏章和各郡的政事文书,看了很长时间,觉得嘴有些渴,伸手去端茶,却碰翻了碗,这才发现碗里不是茶,而是先前宫女送进来的银耳羹。

    银耳羹有些稠,落在奏章上,倒是比较好清理。

    城墙上,铜锅里的汤也溢了出来,与炽热的锅壁一触,发出滋滋的声音,迅速被蒸干,留下灰白的垢迹,有些则是顺着桌腿淌下,落到一根铁箭上。

    宁缺没有理会,继续吃鲜美的羊肉,肥美的牛肉,喝醇美的烈酒。

    他吃的很慢,因为反正是要坐在城墙上,那么找些事情做总是好的。只不过是一顿饭,吃的再慢,也有吃完的时候,待他放下筷子,几名唐军走上前来把桌子收拾干净,留下了那壶酒和一碟下酒的小菜。

    他从怀里取出手帕擦了擦嘴,又擦了擦桌子,最后拾起铁箭,把上面的火锅汤擦掉,然后搁到弓弦上,以保证随时能射出。

    他重新望向南方,临康城的方向,先前酒徒没有变得明亮,那么想来今夜他再也没有看到他的机会,但他必须一直看着。

    到此时为止,他并不清楚临康城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知道柳亦青应该已经死了,因为大师兄不能出手,因为柳亦青想死。

    宁缺把酒洒到地上,以作祭奠。

    柳亦青死了,酒徒却没有死,很遗憾。

    不过无所谓,今夜没能杀死,他朝总能杀死他。

    酒水打湿了地面,城墙的青砖变成了黑色,于是月光被衬得更白,如霜一般,他这才注意到,今夜的月亮不是很圆,却很明亮。

    明月照人间。

    照就是看,就是照看。

    宁缺斟满杯中酒,遥对夜空里那轮明月,说道:“老师,请继续看着我们,我们会代替你继续看着这个人间。”

    ……

    ……

    遥远的南方,临康城里一片混乱,到处都是火光,唯独已经变成废墟的皇城某门之前,没有任何声音,安静的令人心悸。

    酒徒说道:“问题在于,宁缺他能看多长时间呢?”

    大师兄沉默,没有人能一直看下去。

    酒徒看着他面无表情问道:“而且除了你,谁能让他看到我?”

    听着这句话,大师兄神情微变,恳求道:“请不要。”

    青衫未湿,酒壶未启。

    风起处,酒徒的身影消失不见。(未完待续。。)

第六卷忽然之间 第十六章 杀贤人

    酒徒离开了,大师兄却没有走。他走到辇前,把柳亦青的身体放平,然后转身望向夜色里的皇城废墟,听着那处传来的风拂河水的声音,沉默不语,似乎在等着什么事情的发生,神情略显伤感和无奈。

    隆庆知道他在等什么,所以愈发不解他为何没有跟着离开,看着他身上的棉袄、棉袄上的那些灰尘,神情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留在场间的三人里,横木最年轻也最骄傲,今夜所受的挫折冲击也最大,神情难免有些落寞,眼眸深处的怒火很是暴烈,直到此时,他才知晓书院的局从始至终针对的都是酒徒,自己从来不在对方的眼中。

    他缓缓握紧双拳,看着大师兄想道,就算你已经晋入传说中的无距,难道以为就能轻松地战胜我?你可知我现在又是什么境界?

    隆庆感知到了横木的情绪变化,神情愈发凝重,警惕地看着大师兄,缓缓移动脚步走到横木的身旁,随时准备出手。

    春天后的这段时间里,西陵神殿与书院之间一直保持着诡异的平静,在今夜之前双方都清楚彼此都是安全,没有人先出手,便不会打破平衡。

    ——两名无距境大修行者之间的平衡。

    今夜,这种平衡终于被打破了,回头望向皇城废墟前曾经发生的那些战斗,依然说不清楚究竟是谁先出手,虽然是西陵神殿的局,但真正感受到危险的无距者却是酒徒。书院险些重伤甚至直接杀死他。

    隆庆的警惕便在于此,平衡已破,大师兄没有随酒徒离开,便极有可能向自己和横木出手,他和横木能不能活下来?

    先前酒徒还隐藏在夜色里时,他曾经问过大师兄,换两个人的性命是否划算,这说明他认为自己和横木有能力做出某些事情。

    横木的信心来源于信仰,他的信心来源于哪里?

    “你和传闻中很不一样。”

    清淡的星光落在隆庆的身上,像溪水漫进干涸的沙地。瞬间便被吞噬。看着这幕画面,大师兄有些不解说道:“如果背离对昊天的信仰便能获得黑暗的能力,这能力又是谁赐予你的?我想观主也无法解释。”

    隆庆很清楚,以前的自己哪怕在修行界再风光。也没有资格被书院大先生记住。所谓传闻。大概便是宁缺在闲谈里提过。

    他知道对方已经看穿了自己的境界,但正如对方所说,连观主都无法解释。自己都无法理解,那么便没有人能明白。

    “说这些废话做什么?”横木说道。

    大师兄望向青衣少年,说道:“西陵神殿尚华美,但真正的道门却是以青衣为尊,观主这些年一直青衣飘飘,叶红鱼于崖畔石屋悟剑时也穿着青衣,小师弟当年杀上桃山时,也穿着青衣,以你现在的境界穿这件青衣不免有些可笑。”

    横木很愤怒,笑的愈发天真,说道:“不与观主比较,但说裁决那女人和宁缺那蠢材比我更有资格穿这件青衣,大先生的眼光才真正可笑。”

    大师兄看着他平静说道:“越过那道门槛,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