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6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资消耗的差不多,东路军拿下徐州包抄过来之后,再以三十万众,同满清会战于野。

    只要明军取得会战的胜利,击败清军的主力,那洛阳城中的清军,就只有望风而降和弃城而逃两条路,明军不用去硬攻洛阳城。

    当他把这些话告诉身边众将后,众人觉得这次会战似乎并不难打,明朝这是国力碾压。

    众人纷纷点头,但是李定国却开口提醒道:“殿下此策的关键是个“稳”字,不过卑职要提醒一句,多尔衮若是大军回援,必然不会坐以待毙,清军必定会猛攻营寨,还有骚扰我军粮道,逼我军决战!”

    王彦微微颔首,笑道:“定国说的不错,所以孤王选择沿着伊阙、万安山,龙门关扎下坚寨,另外粮道则有横冲马军护卫,必然保证大军的供给!”

    王士、赵慎宽、谭泰等马军将领,立时抱拳,“殿下放心,我等定保粮道畅通,不让清骑接近粮道。”

    王彦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在这时,他们所在的山坡之后,无数的明军开始在旷野上出现。

    城墙上,正在窥视王彦一行的尚可喜,忽然听见周围一片惊呼,他忙放下千里镜,只见远处出现一片模糊的人影,他立刻又将千里镜拿了起来,圆形的视界扫视旷野。

    这时他只见视线范围以内,什么人山人海,如潮而来都不足以形容明军兵势之盛。

    城上的清军站在城头上,放眼望去,目力所及之处,全都是一片碟盔在攒动,明军就像一片滚滚而来的红云。

    在人海中,明军各部的旌旗,在冷冽的寒风中猎猎,如林的长枪,反射的冷芒,如同波光粼粼的海面,洛阳城仿佛要被海水淹没一般。

    十四万明军,滚滚如潮,这么多人,有什么东西值得他们惧怕,别说是洛阳城,就是黄河也可以趟过去。

    王彦只留郝摇旗率一万人,再召集两万多府兵防御汉中方向,湖北的精锐大军,可以说是倾巢而出。

    大军缓缓前进,光靠气势就把城头的清军,压得喘不过气来,一个个握紧兵器,看着城外,然后又看了看身边的同袍,想从他们身上找到安全感,可是却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漏出了慌张之色。

    明军像是一块红色的毛毯,将洛阳城南的旷野铺满。

    为首的骑兵,走到王彦所驻立的山坡后面,忽然一挥手,向前蠕动的地毯便停了下来。

    这么多人,可是却没有发出什么声响,只有是士卒踩在雪地里的吱吱声,还有战马打着响鼻。

    尚可喜看着眼前一幕,心已经沉了下来,然而明军却没在城下久留,稍微露面之后,便后退下寨。

    城内的清军被明军一惊,忙抓紧了防守的准备,他们搜集石,制造车,箭矢,火药,将兵力派上城墙,日夜加强巡视,而明军除了有哨骑来侦查城中兵力布置,统计城上的敌台和箭楼、马面、火炮的数量之外,却并没有寇城,甚至没有进行攻城作业。

    尚可喜派人出城打探,发现明军背靠万安山,扎下了绵延的营寨,似乎并没有攻打洛阳的打算。

    时间到了二月底,王彦等候的清军主力,终于进入了河洛。

    多尔衮听说明军兵临洛阳,亲率领七万大军从太原星夜南下,不到八日就到了洛阳对岸的怀庆府,然后从孟津渡过黄河,赶到了洛阳城外。

    当得知明军沿山下寨,并没有攻打洛阳后,多尔衮一眼就洞察了王彦的意图,然而他已经骑虎难下,只能调集精锐,寻求与王彦一战,速战破敌。

    多尔衮当即给驻守开封的多尼下令,让他留下一万人守卫开封,率领两万人,然后有从虎牢关抽调万五之众,赶赴洛阳寻明军决战。

    这样一来,加上洛阳城内的四万清军,寻求决战的兵力集结在洛阳城下,便达到了十四万五千人,同明军的兵力持平。

    与此同时,为了帮清国赢得战争,保持现今天下三分的局面,金国永平王孟乔芳亦领兵四万,豪格从太原再拨一万,共计五万人,分两路赶往洛阳,参与会战。

    至此交战双方,基本就位,明朝一方楚王王彦率领十四万众,对阵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和金国永平王的联军十九万五千人。

    这场关系天下走向的战事,将在中国的心脏爆发。

第1179章三王会战(二)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年号就代表着一个王朝,后世用什么年号来记事,这个年号所代表的王朝,就是当时中国的正统王朝。

    现今天干地支纪年为甲午年,西历纪年公元1654年,明朝纪年为共治五年,金为永章七年,清是顺治十一年。

    在这一年三月间,中原大地注定要发生一场关系天下命运的大战,大明朝摄政楚王,兴大军,立志要扫灭天下混乱,光复河山,使天下奉正朔,同用大明年号。

    三月初,中原大地冰雪消融,黄河已然解冻,这也就是说,清军无法踏冰过河了。

    明军沿着山下寨,摆明了是想拖延,可是多尔衮却拖不起,他没有那么多时间。

    除了山西要他平定之外,满清从去年八月间开始,就一直再打仗,影响了去年的秋收不说,山西的叛乱,河南和山东处于明军的兵锋之下,也会影响今年的春种。

    满清的府库早已见底,多尔衮拖不起,他只有强攻一徒,逼着王彦决战。

    战场的情势,就是那么奇妙,王彦发大军而来,尚可喜坚守洛阳,明军要硬功,就只能死伤惨重,他为清军争取了那么一点主动权,可是王彦往后退一步,沿山下寨,攻守的位置立刻就变了。

    清军粮饷不足,就只能被王彦牵着鼻子,去硬攻王彦的营寨,王彦牢牢的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

    多尔衮知道这一点,可是他没有办,清军只有速战击败王彦,获取中原大战的胜利,满清政权才能转危为安。

    金清联军在河南的兵力,超过二十一万,除了把守重要关隘的人马外,能直接投入战场的人数,为十九万人。

    三月初五,大晴天,多尔衮只留下五千人守洛阳,便带着十九万大军,向明军的营寨逼近。

    中午时分,金清联军以达万安山脚,明军哨骑早已发现了清军的踪迹,飞马入营禀报。

    明军大营靠山而建,绵延十余里,营前探马奔驰,不停的报个敌军的位置。

    王彦与众将得到消息后,早已登上望楼。今日天气晴朗,春日暖阳高挂,天空万里无云,视野极好。王彦与众将向北眺望,见原野上遍布的人潮正汇聚而来,前面人少,但越到后面人就越密集。

    “报!敌军距营七里!”哨骑疾驰而回,翻身下马,单膝禀报。

    这望楼很高,视线急好,天气晴朗,不用探马禀报王彦等人也能看到。

    王彦一下看出好几里地,见敌军前面马蹄轰鸣,后面枪如林,旗如云,随即开口问道:“你满瞧瞧,多尔衮那厮带来了多少人马?”

    李过看了看,“这从前至后绵延多少里也看不清楚,再加上步骑混杂,不好估算,但是瞧这架势,恐怕得有二十万!”

    “那多尔衮不是将能带来的都带来呢?看来他是想要拼命了!”刘芳亮笑道。

    王彦脸上也漏出笑容,“没有二十万,怕也**不离十,多尔衮是真急了!”

    “哈哈”看见漫山遍野的清军,王彦不惊反喜,忽然回首道:“定国,让你做的免战牌做好没有,给孤王挂起来!”

    “已经让人挂好了!”李定国抱了抱拳。

    王彦微微颔首,“那好,传令下去,各军仅守营寨,没有孤的命令,谁也不准出战!”

    清军既然已经过来,那他就只需等待清军娘草匮乏,士气枯竭,再加上东路军包抄上来,便可一战而定中原了。

    王彦命令传达下去,各营兵马立刻跑动着出了营帐,在寨墙后组织防线。

    随着清军接近,嘈杂之声如浪而来,隔着几里地都能听得,乱哄哄的一片。

    金清联军继续推进,在距离营寨三里的地方停下,多尔衮领着百骑奔出,有疾驰了一里,在离明军营寨约莫两里地处停下,远眺王彦扎下大营。

    明军大营绵延十余里,寨墙上站满了明军士卒,给人巨大的压力。多尔衮吐出了一口气,胯下的战马被明寨的杀气吓住了,不太听使唤,以至于多尔衮要一边扯动缰绳控制战马,一边转动脖子仔细察看。

    这一看,好家伙,多尔衮心里便不禁骂娘,王彦那厮不但筑了墙,还在营外挖了防止骑兵冲击的壕沟和陷坑,摆放了鹿角和拒马,防御十分完善,要是多给他一点时间,或许那厮能在这里筑一座城起来。

    多尔衮看着营寨内,一杆大纛旗挑衅似的舞动着,目光阴鸷,没想到王彦这厮这么阴险,早算到他会来攻,所以布好防御,等他一头撞上,用坚固的营垒,来消耗大清的勇士。

    “巴哈刺,去将本王的战书,射进明营!”多尔衮忽然扭头说道。

    多尔衮寻求速战,所以学着汉人的典故,想与王彦来一场约期会战。若是双方在原野上展开,他兵力占据优势,骑兵数目众多,他有八成的把握,击败王彦。

    来这里之前,多尔衮很用心的写了一封战书,光草稿就打了两回,他知道王彦这厮能忍,像个老王八一样,同时他也听说王彦好面子,喜欢出风头,所以他在战书中,没有用低劣的激将之计,而是对王彦进行了一番赞赏,甚至还拍了马屁,承认他威震华夷,表示想要与他一较高低。

    听闻多尔衮之命,一名白甲牛录,立刻领着两名骑兵疾驰着向明军营门疾驰而去。

    巴哈刺疾驰到营门百步处,猛然勒住战马,寨墙上有近百杆火铳瞄准他们,他身后的旗丁已经冒汗,可是巴哈刺是老旗丁,视汉人如草芥,身上有股曾经牛过不服输的气势。

    他一手拉住躁动的战马,一手搞举一份手书,大声喊道:“大清摄政王,向南明楚王下战书”

    然而他还没有说完,寨墙上的明军便直接开火,只听得一阵铳响,巴哈刺话未说完,就被从马上打得倒飞出去,后面两名旗丁,大惊失色,在一片铳声中,慌忙调转战马,一人战马方提起速度,就被击中后背滚落坠马,另一人伏在马上仓皇逃脱。

    多尔衮看见这一幕脸色铁青,众多清将脸色也不好看。那剩下一人奔驰回来,翻身下马,仓皇的跪地禀报,“摄政王,明军不接战书,还射杀了吧哈刺,对了,方才奴才看明营前挂了免战牌!”

    “两国交兵,还不斩来使呐!王彦那厮真是岂有此理”多尔衮恨得牙痒痒,心中气急,可是最后还是没骂出来,因为这事他大清已经没少做,他脸上一阵涨红,最后忽然语气一转,冷哼道:“哼!看来王彦那厮是准备做缩头乌龟,躲在营寨里不出来了!”

    多尔衮看着众将,“你们不要觉得这样一来,就难以取胜。王彦躲在营内,就是变相的向本王服软,他不肯接战书,就是自认为不是我大清兵的对手。这个营寨比大凌河城如何,王彦想用一堵烂墙阻挡我们,我看他是痴心妄想。传令下去,大军立刻赶制器械,用攻城的手法,来对付明营,本王不信破不了他!”

    听了他的说法,他身边的各族将领,勉强提起信心,一旁的尚可喜却在这时候泼了一盆凉水:“摄政王,有件事卑职得提醒一句,明军的火器厉害,如果硬攻营寨,器械的作用至少要减半!”

    尚可喜驻扎河洛近十年,同明军大战打了四次,小仗上百次,特别是去年攻打南阳,他红衣炮都轰塌了城墙,可是却始终没有杀入城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军火器厉害,诸如云梯、鹅车之类的大型器械,还没接近城墙,不是被打烂就是趴在路上,或者被烧掉。

    多尔衮听了却挥手道,“不怕,王彦扎的营寨绵延十余里,就像一条大蛇横陈在本王面前。你不必替王彦长威风,本王有信心将他这条大蛇,一块块的斩断,况且本王驱使二十万众,王彦的营盘便是铜墙铁壁,本王也给它踩烂!”

第1180章三王会战(三)

    金清联军鼓噪而来,想寻求一场与明军在野外的浪战,可是王彦却高挂免战牌,躲在营盘里避而不战。

    这样一来,多尔衮的处境就不好了。金清联军近二十万,并且战马众多,每日消耗无法估算,金国只有五万人马,加上内政不错,供给不成问题,但清显然无法支撑太久的时间。

    多尔衮愤怒的在明营对面扎下营寨,他一面让人准备攻寨器械,一面派轻骑袭扰明军后路,想要切断明军粮道,迫使王彦与他决战。

    三月间开始,明清两军的马军就不停的接战,每日都有出营的马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