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5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可望沉默一阵,周围的人都不敢出声,忽然孙可望眼光一寒,看着白文选,“文选,这个消息是你偷听到的,还是明朝故意让你听到的?”

    白文选愣了一下,“是王彦安排臣在屏风后面听的,可是话是韩朝宣说出来,这是千真万确,这至少说明了金国有这个意思。”

    “金国有这个意思,不带表明朝有这个意思,我看王彦没有与金国和议的意思,他这是想借金国来恐吓本王,逼本王投降之后,在对付金国!”

    孙可望恨声说道:“王彦开出这样的条件,就想招降本王,本王还不如投降豪格!”

    他这句话,可把周围的人都惊呆了,豪格可是西军的大敌,而且张献忠还死在豪格之手,西军怎么可以投降豪格,众人立时就炸了。

    孙可望见此,知道失语了,忙道:“这是本王的气话,你们随本王多年,一起创下这番基业,本王怎么会拱手让人。”

    他这么说,众人才安静下来,西军不像明朝、金国、有强力的中央,他们还是保持农民军联盟的特点,各部将军掌握属下部曲,孙可望做不到乾坤独断。

    “那现在怎么办,接受明朝的条件吗?”众将安静一阵,王复臣打破沉默。

    孙可望心中已经有了想法,就等人问,“这样的条件自然不能接受,本王不会像金国投降,可是想要对付明朝,便必须要将金国拉进来。”

    他说着看着众人,并没有人反对,于是他接着说道:“王复臣,你派人去见豪格一面,就说明朝想先招降本王,再对付金国,试探一下豪格的反应,你将这封信带上,金国不是想和明朝瓜分本王么,本王倒要看看豪格看了这封信会怎么想!”

    他说完,将信递给王复臣,周围的将领不禁都眼前一亮,唯有白文选忧心忡忡,他觉得就算和豪格联手,他们也没有希望,“大王,那明朝使者那边怎么办?”

    孙可望眼神一眯,“拖住他们,就说本王对条件不满,希望明朝能给个王爵!”

    (求支持正版,求订阅,感谢月票,推荐)

第962章算错一人

    这日上午,何腾蛟领着一众将领,来到军营巡视,看看大军训练和恢复的情况。

    大营中,军旗翻飞,寨墙边数百两佛郎机炮车整齐的摆放着,十几辆大车摆在校场上,管理军需的将官命人将车上的长木箱抬下来,然后用铁棍撬开,露出一杆杆发亮的新铳。

    何腾蛟从校场走过,看见士卒排成长队,接受新铳,对身边的李定国道:“兵部调运过来两万鲁密铳,五千自生火铳,两万鲁密铳本阁让陈友龙,王得仁分了,这自生火铳据说在扬州战场大显神威,本阁便全交给你重建忠义镇。”

    “末将谢过督师栽培!”李定国忙抱拳道。

    何腾蛟摆摆手,“这也是楚王的意思,定国不要辜负殿下的信任就好了!”

    忠义镇兵额三万,目前只剩下六千多人,补充还要等一段时间,而袁宗第战死后,现在由李定国任副统领,暂时管理忠义的军务。

    这时一旁的樊一蘅,看着堆积的军械物资,不禁一声感叹,“看来朝廷是真的准备肃清西南,我们以前向朝廷索要多次,讨来的物资、器械也不及这半年运来的多。”

    以前战略重心不在西南,现在重心调整,装备、粮食、银子自然都往这边运,樊一蘅心中似乎有些小抱怨,但更多的还是欣喜,他现在还是戴罪之身,朝廷重视西南,他立功的机会便多了起来。

    抱着立功雪耻心思的人,不并只有樊一蘅一人,西南官场都盼着一战,来洗刷川东战败的耻辱。

    何腾蛟等人正接着视察时,忽然一队人马匆匆而来,他们在营门处翻身下马,为首一名绯袍官员,疾步寻何腾蛟而来。

    来人是张同敞,他到了何腾蛟面前,立刻抱拳一礼,然后说道:“督师,孙可望并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条件。”

    何腾蛟一听,眉头一皱,扭头对李定国道:“安排一间大帐,我们进去谈!”

    三月间,王彦在南京给白文选造成了金国邀请明朝瓜分西军的假象,吓得白文选赶紧表示愿意为王彦传递明朝的条件,快马返回川南,给孙可望禀报危情,劝说他接受条件。

    在谈判之前,王彦已经通过内阁,给何腾蛟下来密令,让他整军备战,准备接受孙可望的地盘。

    王彦信中交代,让他屯兵边境,给孙可望施加压力,如果他归降明朝,那便皆大欢喜,要是他不接受,那屯兵施压就变成直接进攻,迅速歼灭孙可望。

    大概是十日前,白文选从贵州进入川南,何腾蛟为了防止孙可望扯皮拖延时间,与随行的明朝使者约定了十五天的期限,也就是说十五天就能得到答案,决定是战是和,若果十五天内没有消息传回,那何腾蛟将不再等候消息,直接开战。

    正是因为到了关键的时刻,所以何腾蛟才急着视察军营。

    当下,众人进了一座大帐,士卒搬来座椅,何腾蛟当中坐下之后,便对众人说道:“孙可望既然拒绝了朝廷招降的条件,那就我们就按着楚王的意思行动,开战吧!”

    孙可望不投降,这在何腾蛟的意料之中,如果孙可望肯投降,当初他就不会跑去云南。

    张同敞坐下后,本来要详细禀报使者传回来的消息,克没想到何腾蛟听他说孙可望没接受朝廷的条件之后,居然问都不问便决定要发兵攻打,他心中疑惑不禁站起来说道:“督师,孙可望孙然没有答应朝廷的条件,但是也不是说他就没有和谈之意,他提出了新的条件,要求朝廷封他为王,其它条件他都接受。”

    张同敞说着,站起来,从袖子里取出一封行,可能是孙可望的亲笔信,写着他的条件。

    何腾蛟见张同敞要将信递过来,却忙挥了挥手,直接拒绝道:“孙贼也想封王,他不是丧心病狂就是有意拖延,信本阁就不看了。楚王殿下早有交代,如果孙贼不接受朝廷的条件,我们便立刻开战,不能给他与豪格沟通的时间。”

    孙可望要封王,这不开玩笑嘛,明朝有多少人想封还没封了,让他封王?

    帐中将领除了李定国欲言又止之外,其他将领,都点了点头,显然支持何腾蛟的决断。

    要说一个王爵,换千里之地,十万人马,怎么说都是个划算的买卖,可是何腾蛟却有他的盘算。

    这到不是因为他看透了孙可望的意图,识破了孙可望确实是想拖延时间,就算他是真心,何腾蛟也不会考虑,必须将事情搅黄。

    如果是别的大臣主持西南,或许还会和孙可望再谈谈,避免动刀兵,可是孙可望算错了何腾蛟,他提出封王,正好给了何腾蛟一个借口。

    这一是他嫉妒,他功劳多大,他都没封王,孙可望凭啥讨要王爵。

    二是何腾蛟记仇,孙可望占据云南后,屡次在贵州边境制造摩擦,还蚕食了何腾蛟几个县,给他制造了不少麻烦,何腾蛟自然记在心里。

    三是因为孙可望的出身,他杀了太多士绅,得罪的人太多,再加上他在云南推行的那些针对士绅阶层的政策,明朝这边的士绅对他极为反感,想让他死的人不计其数。

    四是何腾蛟需要功劳,现在西南大军云集,金军不好打,他只能打孙可望,要是孙可望投降了,他就没有了立功的机会。

    方才何腾蛟没有问明详情就宣布开战,下面的将领没有一人提出异议,张同敞说完后,他们依然点头支持何腾蛟,便说明对于众多将领来说,也同样如此,军队也需要战功,毕竟爵位改革之后,他们都要多立战功,提高爵位,才能让爵位多传几代,或者是干脆挣个世爵,可以永远传给后代。

    除了这四点外,何腾蛟这么想和西军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楚党背后的利益集团,也希望用武力解决。

    除了军队之外,广东、湖广的各个商号也是一大助力,甚至是最大的助力,因为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兵器、衣甲等等军需作坊,朝廷不打仗,他们就没有单子可接,就没有银子可挣。

    军需从原料,到生产,到官府采购,到装备军队,这有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组织存在,包含了军方,文官和商号,以及提供原料的大地主,他们迫切的希望,朝廷的仗打不完。

    张同敞见何腾蛟果断拒绝,只得退回座位坐下,何腾蛟见了,随即说道:“没人有意见的话,那就按照之前的计划行事,由王得仁领三万人把守重庆,防备对岸的金军,广西方面由,王进才为主,刘文秀为辅,四万人收取云南,贵州方面陈友龙领一万人切断云南与川南的联系,本督亲领马进忠,王光泰、李定国共六万六千人,攻打泸州,活捉孙可望。”

    从去年川东战役结束,西南的明军就在备战,将近七个月的准备,可是说是明军准备时间最长的战役之一,几乎能比得上攻打江南做的准备,三路大军,十一万人灭个流贼,何腾蛟还是很有信心。

    孙可望如果知道这样的结果,恐怕会立刻吐血,他算错了一点,何腾蛟并非一个正直的官员。

    (感谢太阳热热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求支持正版,给作者一点鼓励)

第963章收取云南

    共治二年五月底,何腾蛟在贵阳行辕发布争讨孙可望的命令,三路人马,共计十一万人,突然攻击孙可望。

    其实明军动用的兵力,远远不止十一万,其中还有大批土司兵马,和豪强自发随行,势必要灭了孙可望,这阵势,像极了后世**围剿革命根据地。

    云南、川南这些地方山林纵横,外来的势力打进来,连路都不一定找得到,所以十分难以攻打,可是明军却没有这样的问题。

    孙可望在云南打压士绅地主,使得不少人逃到了明朝的控制区域,现在官军要反攻云南,这些反动份子急于夺回自己的田产,便成了官军的急先锋。

    他们熟悉地形,熟悉人文环境,与当地少民首领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他们为明军充当向导,明军不怕找不到路,有他们去劝说招降山林的土司,招降城池关卡,对于剿灭孙可望将有巨大帮助。

    除了这些逃入明朝统治区域的人之外,在云南境内,还有不少被孙可望压迫的士绅,明军序列中出身西军的将领,也能联系一些故旧,成为明军的内应。

    明军各部备战七个多月,得到军令便立刻可以展开行动,何腾蛟六万多人当日从贵阳出发,往西军重兵集结的川南进军,于此同时在云贵边境的陈友龙已经杀到云南与四川交接之地,控制官道,使得孙可望和艾能奇不能相互联系。

    在这两路人马出动后不久,广西的明军得到指令,四万多人也开始浩浩荡荡的向云南挺进。

    孙可望号称十万雄兵,但那只是吓唬外人,他真正能打的人也就三万左右,剩下大多是些杂兵。

    本来以云南的条件,他是养不了这么多兵,可是他对云南的士绅地主,以及大土司进行剥削,强迫他们助饷,便使得他手上还有些资源,能将十万人的架子搭起来。

    他选择这种模式,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安静待在云南,整个西军政权必然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和扩张性,他必须不停去掠夺资源,才能养兵,而他去掠夺,又必然使得他招惹上强大的存在,引起局势紧张,他为了应对紧张的局势,又需要多招兵马,便形成了一个循环。

    西军政权的这种基因,决定了他要么争得天下,要么死在争夺天下的路上,当然,西军政权也可以改变政策,但这需要一个安宁的外部环境,而西军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现在,西军便是招惹上了他无法应对的强大存在,本来就战兵不多的西军,还被明军分割成了两块。

    为了与豪格争夺川南,孙可望几乎精锐尽出,留守云南的艾能奇,虽然号称有四万多人,可是他手中真正的精兵早已被孙可望陆续抽调到川南,剩下的精兵只剩不到两千人。

    听到广西明军杀入云南的消息,艾能奇大为惊恐,他曾劝说过孙可望不要招惹明朝,安心经营云南,可是孙可望不听,说那只不过是苟延残喘的多活一段时间罢了,迟早还是要被灭,想要存活就必须挣得天下。不发展,就是等死,拼一拼,还有一线生机。

    艾能奇知道孙可望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可是关键是他这一拼,没掌握好尺度和时机,引起了强敌的注意。

    进攻云南的明军有四万,都是精锐明军,还有不少土兵随行,除此之外,明朝的藩属高平国、安南国也在边境增加兵力,对云南构成了威胁。

    明军来势汹汹,艾能奇点齐兵马,准备前往迎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