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5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颔首道:“如果能招降西军,朝廷就能解决背后的隐患,全力对付金国,不过孙可望此人野心极大,虽实力不足,却有争天下之心,恐怕不会那么容易服输啊!”

    “他若是不能认清自身,一直怀着与自身实力不匹配的野心,今后必然败亡!”王彦也知道孙可望这个人野心勃勃,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不是那么容易招降的,他沉吟一下,“既然话都说道这里了,今日孤便见见白文选,看看孙可望有什么条件。”

    顾元镜听了,随即站起身来,躬身道:“殿下稍后,卑职这就让人将白文选带过来!”

第958章拒绝续盟

    一路风风火火的赶来南京,白文选并没有见到明朝要员,而是被刘文秀带着每日在南京城附近参观,从商铺、酒楼到码头货栈,再到储藏物资的仓库群,最后到明朝的各个军器作坊。

    白文选知道明朝的用意,这是在展现各个方面的实力,使得他内心恐惧明朝的实力,从而再谈判时,没有足够的底气。

    王彦的意图的确达到了,白文选每到一处,心中就更加焦虑,他开始为整个大西国的前途感到忧心。他想像中的明朝,都是北方那种苍凉、萧索的样子,可是这一路走来,明朝的南方与北方相比,既然是两个模样。

    这个时代信息不便,所以他才有这样刻板的映象。

    在军器作坊内参观,里面数千名工匠一起工作,一杆杆黑的油亮的新铳,刷了油,放进塞着稻草的长木箱,然后被人装上马车拉走,几乎每一刻钟,就有一车从作坊运往仓库,让白文选的震惊达到了一个顶点,让他始惊、次醉、终狂。

    从里面出来,白文选久久不能平静,他本要回馆舍休息,然而礼部官员前来召唤,说楚王要与他会面,他便立刻上了马车,往楚王府而去。

    在客厅里,王彦与张煌言、顾元镜又谈了一会儿,不多时,白文选便被礼部关员带进客堂。

    那小官行了礼,然后给白文选介绍了一下,躬身退出客厅,白文选则给王彦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对张、顾而人拱了拱手,然后将孙可望的书信,呈给王彦。

    王彦伸手让他入座,然后没有客气的将信拆开,他看完信,又将信递给了旁边的顾、张两人,笑道:“孙将军的信,孤已经看过了,这里是最终要求,还是可以再谈呢?”

    白文选刚坐下,又站起身来,拱手正色说道:“不知道殿下对于我王信中条件有什么不满?我西国与大明朝同文同种,我王继承先王之志,与大明朝共御强虏,保汉家山河。当初清虏南下,先主与殿下共立盟约,我西军二十万将士出川抗清,血战汉中,今我主为大明平定云南霍乱,这次金虏攻打四川,我主依然遵守双方当年的盟约,没有做乘人之危之事,而是兵进川南,为大明抵御金虏。”

    说到这,白文选取出一张黄卷,展开来给王彦看,口中又继续道:“这是当初殿下与先主签订的盟约,有殿下的亲笔签名和印信,殿下不会否认自己的承诺吧!”

    怎么和明朝谈判,孙可望在白文选出发之前,就有过交代,一种是慢慢谈,一种是直接开门见山,孙可望选择后者,让白文选将当初的盟约直接拿出来,先声夺人,一定要坐实两方联盟的关系。

    当年清军大举进攻湖广,王彦自己顶不住,所以主动找上张献忠,并结下盟约。

    那时朝廷的策略,也从联虏平寇,变成了联寇抗虏,王彦、何腾蛟、堵胤锡先后在湖广收编了二十多万顺军,朝廷对于联络张献忠也并不排斥,所以王彦上书之后,隆武就让他全权处理。

    为了确定联盟关系,王彦与张献忠便签了一份盟约,并且盖了官印,这也是之后张献忠在汉中战败,四川危机的时候,会派人到广州向明朝求援的原因。

    王彦与顾元镜、张煌言对视了一眼,他们没想到孙可望居然还留着这份协议,他确实不能不承认。

    王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放下,借着这个动作,他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于是不慌不忙道:“是有这份盟约在!”

    白文选听王彦没有否认,脸上立时一喜,只要明朝承认这份盟约,那两国就是联盟关系,孙可望可以安心称王,在川滇发展一段时间。

    如果是大国霸权,这约毁了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伤害,但是如果是几强争霸,一个国家信誉太差,那对于国家的伤害,就显而意见了。

    王彦见白文选面漏喜色,有话要说,他忙一伸手制止,“白将军听孤说完。这份盟约我朝是认的,这点毋庸置疑,可是据我朝了解的情况,大西王在临终之际,立下的遗嘱是希望西军归降我朝,希望众将勿行不义,况且西王子嗣以绝,孙将军继承大西的说法,有些说不过去。我朝遵循西王的遗愿,已经将盟约封存,并且善待遵照西王遗愿,归降我朝的西军将士,刘文秀、李定国都以封侯,这些情况,白将军应该都十分清楚。“

    王彦停顿一下,看着白文选道:“如果孙将军自认为继承了西王的遗嘱,就该归降我朝,而不是想着割据西南,因而孤认为孙将军提的条件就有些不和适宜了,他想在西南立国,我朝将难以接受!”

    白文选顿时急道:“我主为西王义子,大明也承认我大西国,现在怎么能够不承认呢?”

    “白将军不要急!”一旁的顾元镜已经明白了王彦的意思,忙笑眯眯的道:“我朝尊重大西王的遗嘱,按照大西王的意思,在他之后,大西军要归降我朝,所以大西国自此就不存在了。孙将军想要在西南割据,这明显是违背了西王的遗志,况且之前西军与我朝在贵州摩擦不断,蓄意挑起事端,我朝自然不能承认,盟约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明朝会有这样的说辞,孙可望是预料到的,所以才派白文选来谈判,意在从新签订盟约,并设法让明朝承认大西国的地位,不以流寇视之。

    现在明朝摆明着不想承认当初得盟约,那他按照以前的盟约来谈,这件事情就谈不成了。

    “殿下,就算过去的盟约不存在了,可是双方曾经共御清虏的情分还在吧!”白文选很被动,他沉默一阵后,决定按照孙可望的交待,抛出底线,“况且在西南,我们已经与何督师达成了和解,西军与金虏激战川南,双方有再次结盟的基础,不是吗?”

    西军现在与豪格交恶,他们必须要紧抱明朝,所以孙可望才迫不及待的要与明朝重新续订盟约。

    白文选说着,忽然郑重的给王彦行了一礼,然后说道:“殿下,我主愿意仿朝鲜之例,称臣纳贡,为大明西南藩屏。”

    王彦与张、顾两人对视一眼,却缓缓道:“西南关系重大,我朝绝不允许割据势力存在,也不会在此设立藩国,如果孙将军真有诚意,我朝愿意以公爵之赏,并且是世袭公爵,请他到南京来做官,其他西军将领也按着李定国和刘文秀的例子,整编入明军序列,并且绝不差别对待!这是我朝的条件,希望白将军能够考虑!”

    这同孙可望的条件差得太远,白文选心中乱成一团,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这时,顾元镜笑眯眯打圆场道:“白将军也辛苦了,今天只是楚王殿下与你见一面,双方摸摸底线,并不是正式的商谈。本官以为只要双方有诚意,一定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时间也不早了,今天就到这里,我们改日再谈,怎么样?”

    白文选需要消化一下,他木然的点了点头,便行礼告辞,王彦则让顾元镜将他送到王府外。

    (感谢衰草枯杨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订阅,推荐)

第959章设局逼迫

    此时堂内只剩下王彦和张煌言两人,张煌言有些担心道:“殿下,孙可望提出以朝鲜例,向我朝称臣纳贡,下官以为,他这次还是很有诚意,真心希望与我朝联盟的。”

    王彦沉默一会儿,摇了摇头,“他现在兵力陷在川南,见我朝大量曾兵,所以才想出这条权宜之计,自然诚意十足。”

    王彦出了口气,“不过,玄著有一点说的不错,孙可望有争天下之心,可此人心中并无多少大义,若是许他称藩,现在可能不会老实一段时间,但一旦他渡过危机,必然会再次叛乱,孤不能允许这么不稳定的因素存在。”

    张煌言沉思着微微颔首,然后一抬头,“可是殿下提出的条件,恐怕孙可望不会接受,他会不会因此与豪格讲和呢?”

    “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有四川这个矛盾摆在孙可望与豪格之间,两方又都是无信之人,想要讲和,也不是那么简单。”王彦沉吟一阵,然后冷笑道,“况且孤已经有了计策,逼迫孙可望接受条件。”

    “殿下有什么主意?”

    王彦见张煌言期待的看着他,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孙可望这样的人,不将他逼到绝路,他不会屈服。韩朝宣不是也在南京么?孤准备做个局,来解决西南的问题。”

    张煌言若有所思,正在这时顾元镜又回到客堂,王彦没等张煌言想明白,便对顾元镜道:“顾阁部,明日你让礼部的官员,同韩朝宣在谈一次,然后借机透露出孤有两家共灭西军之意,之后孤会召见韩朝宣,孤希望到时他能以此为条件,想出一套说辞来!”

    “殿下是想通过白文选,传递出金国有联合我朝瓜分云南和川南之意,让孙可望自觉没有出路,被迫接受朝廷的条件!”张煌言眼前一亮。

    顾元镜原本有些摸不清头脑,这时也明白过来,于是郑重的一拱手道:“殿下放心,这件事下官亲自去办。”

    王彦点点头,顿了一下,“西南的问题,孤觉得最好的情况,是迅速解决孙可望,然后对付金国。这次要是能迫使孙可望接受条件自然是好事,他要是不同意,那也不能让孙可望和豪格和解,必须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灭孙可望,不能给孙可望和豪格足够的反应时间。”

    “既然如此,下官建议,西南的军力必须进一步加强,这样可以进一步压迫孙可望接受条件,如果孙可望顽固不化,大军便可直接开战!”

    王彦颔首道:“就这么做,兵部要尽快做个方略出来。”

    当下三人又谈了一会儿,最后见时间不早,王彦让两人按照计划,一人筹划谈判,一人则趁着谈判继续向西南增兵,调拨战略物资。

    韩朝宣在南京呆了一个多月,谈判的事情始终没有进展,陷入了瓶颈,让他内心十分焦虑,同时也很无奈。

    豪格派他来与明朝修复关系,可是却处处提防明朝,既不愿意退回之前的边界,又不愿意与明朝贸易,给明朝最需要的战略物资,马匹和牛羊毛皮,什么都不愿意付出,这个关系怎么修复。

    韩朝宣在明朝内部,人脉很广,虽然明朝没有限制他的自由,但是明朝大臣并不好私会敌国使者,所以他上门拜访都被拒绝。

    不过这日,礼部官员却将他带到了顾元镜的府上,两人吃喝一阵,席间顾元镜便有意无意的透露了一件事情,说是楚王对于孙可望有些不满,但是因为之前与张献忠签订了一份盟约,所以十分犹豫该不该对孙可望动手。

    韩朝宣听了心中立刻意动,似乎找到了与明朝的一点共同利益。

    白文选同王彦见过一面之后,明朝的官员就在也没有露面,就连之前每日带着他出入南京的刘文秀,也不在过来。

    这让他心中升起了一股危机之感,难道明朝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条件,所以不再愿意与他交谈了吗?

    白文选不像韩朝宣士绅出身,有丰厚的人脉,能从一些渠道得到明朝的情况,他出身寒门,除了投降明朝的西军将领,他谁也不认识,想打探消息都不知道该王往哪里打。

    随着时间流逝,特别当知道刘文秀被调往西南之后,就更加着急起来,而就在这时,王彦再次召见,他立刻喜出望外。

    这次并非是楚王府的客堂,而是在礼部理藩院衙门里,这是明朝专门处理藩属关系,同外部邦交的部门,职能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选在这里会面,便说明是正式会谈,要比在楚王府客堂的规格高上许多。

    白文选被马车接到理藩院,然后被人领道一间议事厅堂内,堂内未设主座,厅堂中一排大桌子,上面摆着笔墨,桌子两侧摆着两排大椅,王彦坐在左侧中间,他两边坐了七八名官员,光看阵势就觉得十分正式。

    白文选没见过这种格局,进来后微微一愣,王彦轻咳一声,不待他反应过来行礼,便挥手示意道:“带白将军到屏风后面旁听,金国的使者马上就到了。”

    白文选立时大惊,这么大的阵仗,难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