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河洛会算是把他给害了,“王兄可不能让一干奸贼的阴谋得逞,现在当立刻下旨,臣弟立刻去大营提兵,将这帮逆贼全部抓捕。”

    多尔衮为大清呕心沥血,却有这么多人反对他,这让多尔衮觉得非常讽刺,他微微闭上了眼睛,一时无言。

    多铎见状,以为多尔衮有所顾忌,心里着急,豪格都串联起来要赶他们兄弟下台了,王兄怎么还畏首畏尾,“王兄,这事我们既然已经事先知道,那我们就占了先机,不趁着这帮逆贼尚不知情,将他们一举剪除,难道还等着他们来弹劾王兄吗?”

    多尔衮忽然睁开眼,见多铎急的跳脚,却冷静的问道:“本王问你,支持豪格的宗室与八旗大臣,你们心里有底吗?”

    一旁詹霸听了心头一颤,多尔衮就是多尔衮,他能当摄政王,不是没道理的。

    多铎迟疑一下,答道:“这事儿,先把豪格、代善、济尔哈朗抓起来,然后审问三人,还怕查不出党羽吗?”

    多尔衮摇了摇头,忽然看向詹霸,“詹卿怎么看?”

    詹霸终于有了说话的机会,多尔衮明显是想斩草除根,詹霸自然也乐于将此事扩大,最好弄的满清内部火拼一场,杀个天昏地暗才好。

    这时詹霸立刻从角落走出来,跪地说道:“摄政王,奴才以为此事宜急不宜缓,必须尽快动手,而且还要一网打尽,斩草除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清的稳定,保证摄政王的国策继续推行,否则一切都将半途而废。”

    这件事情,绝不能让两边冷静下来进行沟通,他就必须火上浇油,让两边打起来再说。

    多铎欣喜的看了詹霸一眼,觉得这个汉人还是不错的,辛亏留了下来。

    多尔衮点了点头,大清现在危机四伏,他必须维持大清的稳定,必须一次性将内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全部铲除。

    多铎见看多尔衮认同詹霸的话,心头一喜,可究竟都有哪些皇族参与,哪些八旗大臣投靠豪格,他们却不清楚,想要一网打尽,怎么可能呢?

    暖阁里一下安静下来,几人都在思索,这时多尔衮却眉头一挑,沉声说道:“把议政王大臣会议,提前到明天,不,今晚连夜举行,何洛会你安排一个正黄旗的心腹,到时候挑头弹劾本王,多铎那时你别急着反对,看本王眼色行事。” 多铎听了吃了一惊,召集摄政王大臣会议不是正好合了豪格的意吗?但他遂即反应过来,会议提前豪格必然准备不足,诸人无法串通,他明白多尔衮的用意,立刻大喜,“臣弟这就去准备。”

    多尔衮点点头,站起身来,说道:“你们各自准备,本王去一趟英王府。”

    英亲王阿济格是多尔衮和多铎的大哥,但是与他二人并不太亲近,可这个时候,多尔衮必须和他这位大哥走动走动,关键时候还是骨肉兄弟最为可靠。

    阿济格最先是镶黄旗旗主,后来皇太极找借口夺了他的旗主,把镶黄旗给了多尔衮,后又把多氏兄弟领的两黄旗跟自己领的两白旗交换旗色,多氏兄弟领着两白旗,但阿济格却什么也没捞着,隶属于镶白旗。

    詹霸听着多尔衮要去见阿济格,心里便咯噔一下,知道豪格完了,多尔衮、多铎留在摄政王大臣会议上掌控大局,阿济格性格火暴,没什么智慧,在会议让帮不上什么忙,但正好可以带着两白旗进城。

    这两白旗三王,阿济格虽然对多尔衮十分不满,因为多尔衮对多铎宽容,对他却很严厉,常常让他下不了台,但阿济格在大事上还是站在两个弟弟一边的。

    当初豪格与多尔衮争位,在崇政殿上阿济格和多铎可是双双下跪恳请多尔衮当即即位,意思就是两白旗还有他们兄弟绝对是挺他的。

    詹霸看多尔衮只要同阿济格说几句好话,阿济格肯定会带兵进城,豪格全然没有准备,还真有可能一网成擒。

    多尔衮这是双手准备,不管议政会议开的怎么样,终归还是要看谁手里有兵,谁能控制北京。

    詹霸眉头一皱,这样一场大戏,怎么能一面倒的结束,总归要唱的精彩一些,要斗起来才有意思嘛。

    众人从暖阁退出,詹霸回到府邸,立刻躲入书房,也没同王续商议,便写下两封密信,然后让心腹送出。

    眼看着满清国运日衰,他现在心态上也出现了变化,这样虽然比较冒险,但能挑动两派火拼,绝对是大功一件。

第624章两白旗进城

    代善从肃王回来后,便呆在王府内哪儿都没去,只等着月底议政王大臣会议来临,可他不出门,但却不时有宗室和八旗大臣主动上门,也没别的事儿,就是唠唠家常,但言语间都是试探,大概是听说他支持豪格,所以众人想要确认一下,好跟着他这条粗腿,以免站错了队。

    这连续几人上门,代善就知道坏了,这铁定是豪格为了拉拢更多的人,所以对别人说他与济尔哈朗都支持他,好向别人展现实力,拉人入伙。

    代善心头不禁一凛,越想越不安心,豪格行事太过张扬,缺少城府,他找人串联没什么关系,多尔衮与他不和又不是一两天的事,但他不该把自己的底牌全给透露出来,这等于他与济尔哈朗都被暴露,要是让多尔衮知道了,岂不完蛋。

    代善这可就错怪了豪格,他虽然在不少人面前进行过暗示,但那都是他认为比较可靠,即便不支持他也会选择不站边的人。

    豪格行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消息是从代善那不争气的儿子嘴中泄露,还真怪不到豪格身上。

    多尔衮弄权多厉害,陈名夏一案,那么多汉官都被他耍的团团转,代善越想越不对头。

    一时间,代善看着豪格让人送来的玉带,开始后悔起来,“失算,失算了。实在不该先见豪格,直接在议政王会议上支持不就行了,哪来这么多风险。”

    暖阁里,代善来回踱步,心神不宁,恰巧这时一名老包衣来到屋外,禀报道:“主子爷,方才外面有人送来一封信,交代一定要给主子爷。”

    代善停下步子,疑惑的接过信件,打开才看一眼,顿时脸色大变,“送信的人呢?”

    “已经走了。”

    代善听人已走,也没再问和责备,他将目光落在信上又看了一遍,半响后神色一阵颓然,事情泄露,多尔衮要抢先下手,而且直接冲着他来。

    他原本只是想在幕后,没想现在却成了三大主谋之一。

    代善现在想解释也解释不通,他对多尔衮十分了解,这些年来满清内部与他作对的势力,都受到了打压,就剩下济尔哈朗、豪格和他,还能威胁多尔衮的地位,原本他是站在多尔衮一边,现在多尔衮知道他倒向豪格,绝对容不下他。

    此时代善内心惶惶,已经没有精力去考虑是谁送来的信件。

    正在他心神不宁时,又有包衣过来禀报:“主子爷,摄政王派人前来,诏主子爷去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

    坏了,坏了,这真和信中说的一样了。

    代善眉头紧锁,惶恐之际,心中也一阵恼怒,大清朝之所以能有今天,全都是因为内部的事情,大家可以协商、妥协,最后达成一个各派都能接受的条件,大伙一起护着大清向前。

    当初皇太极登基,后来豪格与多尔衮争位,都是商量后进行妥协,不然大清早就自己杀做一团。

    现在多尔衮做的不好,八旗各方势力,在议政王会议上把他拉下马,那是合情合理,更符合满清的传统,但多尔衮却设了套子,让八旗大臣和宗室去钻,还调兵入城,这是坏了满清的规矩,开了个不好的头,以后大家便都不用商量,直接兵戎相见了。

    代善眼中闪过一抹厉色,他原本不准备直接参与,但此时却不能坐以待毙了。

    “你去对来人说,本王身体不适,重疾病在身,这次会议便不去了。”

    包衣听了,忙行个满礼,急急忙忙的跑了出去,但不一会儿又跑了回来,跪地禀报:“主子爷,来人不肯走,一定要见主子爷。”

    代善大怒,多尔衮这是欺人太甚,“你把他们带到大堂,能拖多久是多久,明白吗?”

    “喳,奴才知晓了。”包衣是礼亲王府的老人,也是见过市面的,见代善如此,心中也多少有些明白。包衣就是主子家奴,与主家一荣俱荣,老包衣神色肃然起来。

    代善吩咐完,立刻提步离开了暖阁,疾步来到后院,叫上四子瓦克达,连后门都没走,直接翻墙而出。

    清廷议政王大臣会议议事堂。

    这是满期的最高的权利机构,能够参与进来的都是满清的皇族,以及八旗大臣,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堂官都没有资格参与,汉人中只有极少数的八旗大臣,才有资格进殿。

    这时殿内已经聚集了不少满洲贵族,可殿中却寂静的可怕,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任何人说话,相互间只是眼神交流。

    豪格同鳌拜站在一处,多尔衮提前召开会议,让豪格有些措手不及,但也没往心里去,以为是江南或是山东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才临时将会议提前。

    这些日子以来,可以被拉拢的宗室和八旗大臣,豪格都拜访过,剩下的都是死心跟随多尔衮之人,就算拉拢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反倒容易让多尔衮察觉,现在会议提前,对豪格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豪格起初并未觉得异样,可看了一圈,居然不见济尔哈朗同代善两人,豪格便发现气氛不对头了,让他隐约间感到事有蹊跷。

    “鳌拜,今日之事,先不要冲动,看本王眼色行事。”豪格小声说道。

    鳌拜也在找济尔哈朗和代善两人,这济尔哈朗还是他联络的,这两人不到,让他也感到一阵疑虑。鳌拜虽然长相粗犷,但内心其实十分细腻,他听了豪格交代,点了点头,用更小的声音说道:“王爷放心。”

    两人正小声说道时,一人从殿外走进来,却是两黄旗的索尼,他站在门口看了看,瞧见豪格便立刻走了过来,“王爷,两白旗进城了。”

    豪格与鳌拜顿时大惊,而正在此时,一声尖锐的嗓音响起:“皇上驾到,摄政王到。”

    几百只眼睛齐刷刷望过去,只见在多尔衮牵着小皇帝出来,顺治小儿座大宝,多尔衮坐在一旁。 豪格顾不上震惊,只得与众人一起,推金山倒玉柱,行下了大礼,山呼万岁,摄政王千岁。

第625章引蛇出洞

    顺治还小,就是个摆件,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还是多尔衮说的算。

    见众人齐齐拜倒,多尔衮瞟了一眼伏地的豪格,直接替顺治说道:“众卿平身。”

    众人站起身来,在大殿两侧站定,便听多尔衮继续说道:“今日召见大伙儿前来,是有一件事情商量。”

    闻语下面的人齐齐看向他,多尔衮故意停顿一下,目光扫视全场,朗声说道:“先帝大业未成,中道崩殂,本王继太祖遗愿,先帝未了之志,辅佐幼主,登临摄政。四载来,本王虽然呕心沥血,励志开拓,然始终有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去岁湖广之败以来,朝廷以显颓废之势,不复入关之初所向披靡的锐气。本王亦知皇族与八旗大臣对此颇有微词,今日大伙儿便开诚布公,摆在台面上谈一谈,为大清今后的国策定个调子,对本王有何意见都可以提出来。”

    多尔衮这话一说出来,在场的许多久经风浪的大臣立刻就心惊肉跳起来,这不就是当初对付南党汉官的哪一套么?难道多尔衮听到什么风声呢?

    提议见,谁敢啊?陈名夏不是提了,结果怎么样,大伙儿可都是看的清清楚楚。

    多尔衮可不是一个会认错的人,他话一说完,场上一片哗然,豪格脸色不好看,两白旗已经开进城,今天反对他的人,肯定一个都跑不了。

    豪格见多尔衮以有准备,忙给鳌拜使眼色,让他不要冲动。

    给多尔衮提意见,陈名夏和南党汉员留在菜市口的血迹还没洗干净,谁也不想找死,堂内一片安静,豪格低着头,不禁松了口气。

    多铎这时首先出列,行礼道:“我大清原本居于关外苦寒之地,自摄政王主政以来,降关宁,破李闯,灭南明,为满人打下偌大一个江山。臣弟以为摄政王并没有什么过失,反而功盖天下。”

    豪格在下面冷哼一声,多尔衮把话题挑起来,再让多铎以亲王身份第一个发言,把整个会议的基调先定下来,然后等着他们往里面钻,他岂会上当。

    豪格给周围几人使了使眼色,意思便是今日先隐忍下来。

    然而就在这时,两黄旗的爱新觉罗巩阿岱忽然来奏道:“臣弟不赞同豫王爷之言,这天下是我们八旗打下来的,绝非一人之功。摄政王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