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在近日的摄政王大臣会议上,弹劾多尔衮,拉他下马。

    这时满清内部,还保留着部落的习性,什么事情各部首领商量着来,摄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只要有资格参与会议的王公贵族和各旗大臣支持他,那搞下多尔衮就不在话下。

    花开两朵,豪格这边奔走串联,多尔衮也没闲着,却说楚赣战役失败后,多尔衮的日子便开时难过起来,特别是漕运被断之后,清廷等于空有江南粮仓,却运不出粮来,使得一直要南方漕运维持的京畿地区闹起了粮荒。

    这个时代,粮食就是人心,有粮就心中不慌,无粮,八旗兵就是在厉害,也有人敢起来争条活路,山东一地,便因为缺粮而闹起了榆园贼。

    若是一般的流贼,地方绿营就足以剿灭,但这次的榆园贼却不一样,其中居然出现了大批南方士人的身影,而且与山东地方士绅也有勾结,装备精良,甚至还有火器,而且作战非常有计划,目标明确,满清派了几支人马前去围剿,居然反被贼军消灭。

    这一些列的事情,可以用内外汹汹来形容,使多尔衮觉得似有滔天的大势像他压来,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但这些事情与豪格从四川返回北京相比,那都算不上什么了。

    无论是南面的明军还是北方闹起来的流贼,都威胁不到多尔衮在清廷的地位,但豪格却有这个能力把他拉下马。

    豪格作为多尔衮在满清内部主要的政治对手,足够让多尔衮提起精神应付,从他进入北京城开时,多尔衮便派人进行监视,得知他回京之后,游走于皇族宗室,以及八旗大臣的私宅内,多尔衮便猜测豪格是要串联搞事,因此分外当心,并且准备给豪格罗织罪名,把他赶出北京。

    十月底,还不是北方最冷的时候,但这几十年来,气候总是反常,雪下得特别的早,气候极为严寒。

    多铎前段时间刚治好痢疾,身体还有点虚,也不知是身体不适,还是累心焦急,从轿子里下来,没怎么动就出了一头冷汗。

    他站在摄政王的府前,等后面一人跟上,一面提步进府,一面交代道:“见了摄政王,你必须实言,就说豪格、代善、济尔哈朗等人居心叵测,意图不轨,记住了吗?”

    身后一人乃正黄旗固山河洛会,这人比较复杂,早前是镶白旗人,后调正黄旗从豪格,但豪格争位失败,福临即位,多尔衮摄政后,他立刻倒向多尔衮,诬陷豪格与两黄旗大臣扬善、俄莫克图、伊成格、罗硕将谋乱,使得豪格削爵,扬善等人皆弃市被杀,是个见风使舵的小能手。

    何洛会也是冷汗连连,急声道:“豫王爷放心,两黄旗大臣与我相恶,我曾讦告肃亲王,他若摄政,岂肯容我?”

    多铎点点头,拔腿就要往里走,但还是回头小声道:“豪格若是摄政,后果你该知晓,你能有今天,成为正黄旗固山,全都摄政王的恩德,也只有摄政王能继续保你,记住了?” “豫王爷放心,奴才不敢相忘。”河洛会一惊,赶紧俯首道。

    多铎这才一把拉着袍子,就往睿王府里闯,王府侍卫见是豫王爷,没人敢阻拦,他带着何洛会,一直疾步走到多尔衮办公暖阁外,才停下步子与河洛会整理了下满服碗帽,让门口侍卫通报。

    片刻后,侍卫回答道:“摄政王正同詹学士在里面,豫王爷,何固山请进。”

    多铎听了立刻带着河洛会匆匆入内,便见暖阁里多尔衮坐在王座上,埋头看着揍折,一旁詹霸也在一方小卓前,奋笔疾书,暖阁四角点着几个火炉,使得整个屋里同屋外,如同两个季节。

    多铎本就急得满头大汗,一进暖阁便觉得憋的不行,同河洛会纷纷摘了头上碗帽,脱了貂皮,然后行礼道:“臣弟拜见摄政王。”

    两人拜倒在地,多尔衮正被漕运和山东乱匪的事情弄得心烦意乱,多铎此时进来,便不耐地问道:“何事?”

    多铎听了却没有说话,他瞟了一眼旁边的詹霸,满人内部的龌龊,汉人还是不知道的好。

    多尔衮见下面不发声,放下奏本,抬头看见多铎同河洛会脸色不好看,心中一凛。他政务繁忙,精力有限,正好多铎在京,他便将监视豪格的事情交给了多铎,难道豪格有什么动作?

    多尔衮放下奏折,看了暖阁内几人一眼,明白过来,他微微犹豫,才说道:“詹学士是本王心腹,你有什么可以直说。”

    陈名夏案后,詹霸已经获得了多尔衮的信任,地位快要赶上范文程等人了。

    (希望书友门来qq阅读,起点,支持正版)

第622章各表一枝

    多铎听多尔衮这么说,虽然觉得不妥,满人能控制中原,除了八旗确实厉害外,最主要还是靠唬,毕竟八旗也就那么点人,在厉害也无法统治中原那么多汉人,他们只有在汉人面前维持八旗强大,内部团结的假象,始终保持他们的形象,才能唬住汉人。

    就个人而言,多铎是不愿意让汉人看见满人内部的争斗的,但多尔衮既然说詹霸可以信任,那他便也不在顾忌,疾声奏道:“臣弟有十万火急之事,禀告摄政王,若迟了,恐怕大清就要变天了。” 多尔衮听了,眉头一挑,直起了腰背,怒道:“豪格准备动手呢?”

    能让大清变天,只有豪格一人,多尔衮忙让两人起来,详细说明。

    多铎便说道:“正是,豪格那厮从四川回来,就没安好心,连日来奔走于朝中皇族和八旗大臣的私宅,联络两黄旗的旧部,这点何洛会可以作证。除此之外,济尔哈朗、代善都同豪格见过面。这些人串联在一起,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取王兄而代之。”

    豪格要搞事,多尔衮自然知道,他四处联络旧部多尔衮也清楚,这些他都不是特别在意,毕竟他摄政四载,摄政王大臣会议中遍布他的党羽,他并不惧怕,然而他听到豪格同代善、济尔哈朗也会面之后,多尔衮便坐不主了。

    老奴一生共育有十六子,现在已经只剩下多尔衮、多铎、代善、阿济格四人,其中代善最长乃元妃所出,按着汉人的话讲,皇长子褚英死后,代善就是老奴的嫡长子。

    多尔衮摄政后,朝中反对他的势力,大多被他清洗干净,不是被罢免安置,就是撵出了北京,只有两个人比较特别。

    一是济尔哈朗,他虽然不是老奴所出,但是却倍受老奴喜爱,乃是老奴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更是和他一样的有“叔王“封号的摄政王。多尔衮今年二月时,虽然以济尔哈朗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为由罚了他白银二千,罢免辅政职务,但也不敢再动他。

    二就是代善了,他现在是爱新觉罗家的大家长,而且一直以来都十分配合他,两红旗基本听他的指挥,而代善本人一直在关外看家,并没有争权,所以也没有动代善。

    这两人,在满洲贵族中都有极高的声望,且都是亲王,如果他们支持豪格来与他对抗,那就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要把他赶下台了。

    多尔衮听后,脸上阵阵阴沉,这济尔哈朗原来就是皇太极的心腹,虽然在争位时为了避免满清内战,同他达成妥协,但心里一直是向着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他与豪格搞在一起,那是情理之中,但是代善也倒向豪格,多尔衮就不能接受了。

    无论是代善的孙子勒克德混,还是儿子满达海,多尔衮可都是重用提拔,掌管大军,就算战败被杀了,多尔衮也没找他们家眷的麻烦,代善为什么要支持豪格呢?

    “此事可千真万确吗?”多尔衮沉声说道。

    “王兄还信不过我吗?”多铎急了,他扭头过来,“河洛会,你来说。”

    河洛会当即又跪在地上,多尔衮冷脸看向他,让人不寒而栗,“河洛会,本王问你,怎么回事,你如实交代。”

    多尔衮语气中带着杀意,河洛会不禁打了个冷战,忙答道:“摄政王知道,奴才与豪格有仇,所以豪格这次携着灭张献忠的功劳回京,奴才便格外注意。恰巧昨日早朝后,见礼亲王与豪格一同去了肃王府,奴才心中便生起了一丝警惕~”

    “你捡重点说!”多尔衮不耐的挥手打断。

    河洛会见此忙进入主题:“奴才与礼亲王四子瓦克达,关系甚好,曾经一起争讨过闯贼。今日奴才特意约他出来吃酒,从中打听,得知礼亲王确实有意支持豪格,对摄政王不利。”

    多尔衮眼神一眯,咬牙道:“怎么个不利?”

    “瓦克达说礼亲王的意思是,摄政王这两年来,没未旗人带来利益,反而让旗人越打越弱,越打越少,已经不适合担任摄政,要请摄政王交权,让肃亲王摄政。”河洛会低着头说道。

    “本王若是不交权呢?他们准备如何?”多尔衮眼中,凶光毕露,心中暗骂,“这群目光短浅的东西,这两年来,本王确实没有什么成就,本来已经快要平定的天下,因为一纸剃发令,弄得烽烟四起。本王也知道陈名夏说的有道理,只要不剃发,复衣冠,全面汉化,大清早已灭了南明,但这些人怎么就不明白,本王的苦心呢?”

    “历史上像大清这样的王朝并不少,北魏的鲜卑人,辽国的契丹人,金国的女真人,但现在还有吗?全都成汉人了。”

    “中原这地方太可怕了,天南海北的杀进来,甭管开始姓什么,最后都会姓汉,本王是不想让满人的大清,最后成为汉人的大清,所以主张汉化的南党官员,本王才一个不留统统杀个干净,必需要保持满人的特性,建立满人自己的王朝,这些人为什么不理解?”

    “至于与南明的征战,那就更是为了长远打算,现在这些旗兵,抢了些钱财,就想安安静静的过日子,享受生活,不想打仗,本王不趁八旗还没完全腐化,消灭南明,难道等到满人不能开弓了,反被南明灭掉吗?”

    多尔衮一切都是为了满人的江山能够坐的安稳,普通旗人短视,多尔衮可以理解,但代善也不理解他的苦衷,便让多尔衮怒了。

    “这~奴才打听到,豪格等人纠集皇族和八旗大臣,准备在摄政王会议上逼迫王爷交权,王爷如果不从了他们的心意,他们便要将王爷软禁起来。”河洛会担心豪格上位,这里便添油加醋了一番。

    听到这里,多尔衮反道冷静了下来:“都有哪些人参与进来,从实说来。”

    多铎立刻抢道:“豪格、代善、济尔哈朗,这是首脑,余众尚不确定,豪格拜访了很多人,但我们并不知道哪些人同意支持他,哪些并不表态。”

    多铎早看不惯这几人,就像豪格忘不了皇位一样,多铎同样也希望多尔衮能够更进一步,如果能把这三人除掉,那满清内部便没有人能与他兄弟二人抗衡了。

    (希望喜欢本书的书友可以选择qq阅读、起点,支持正版)

第623章煽风点火搞大事

    多尔衮几人说话,詹霸一个汉人完全插不上嘴,但他在一旁却听的内心激荡。

    国运这个东西,詹霸以前不信,可现在却似乎有那么一点儿相信了。

    这大清朝真是流年不利,豪格、吴三桂刚打下四川,没多久王彦便杀入川东,豪格虽然还保有四川平原,但吴三桂一败,损兵折将,让满清失去了一大打手,清军没有兵源补充,在四川也再难打开局面。

    这西面勉强算是小胜,可这东面攻打楚赣,就是板上钉钉的失败,不仅折损兵马,也让清兵逐渐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

    如果这还不算坏的话,那紧接着明军水师进入长江,漕运又被斩断,而后山东又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坏事是一件接一件。

    詹霸帮着多尔衮处理政务,对于满清内部的变化可谓一清二楚。

    大清从入关后的所向披靡,到今年猛然转了个大弯,颓势以现。

    原本这顺治四年,已经到了最后两个月,詹霸以为今年也就这么过了,谁想居然让他又看见这样的一幕。

    这外部大势汹汹,内部又生龌龊,这运气,也就只有之前的明朝可以比了。

    想到此处,詹霸不禁庆幸,他上岸早,已经逃离了满清这艘漏船。

    这时被多铎与河洛会一说,代善便彻底成了豪格派,其实他与多尔衮一样,为的也是大清,只是路线不同,而且他也是坚决反对内讧的。

    代善的愿望很好,但政治斗争何等残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方,想当中间派都难,何况他还表示支持豪格。

    多铎、河洛会算是把他给害了,“王兄可不能让一干奸贼的阴谋得逞,现在当立刻下旨,臣弟立刻去大营提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