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小郎中-第5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别死在院子里,听说这种瘟疫谁碰了谁都会染上的。老爷,您说要不要把他抬出去呢?”

    文彦傅摇头说:“他既是我家的奴仆,主人自然应该维护于他。他又是在我们家染上了瘟疫,我们就要尽心替他救治。怎么能在他最需要人关心的时候把他一个人扔出府外,任它自生自灭呢?要是这样,我文彦博还有何面目出去见人呀!”

    “可是,老爷,他这病实在是太过严重了呀!”

    “我知道,这样吧,你们去找个单独的房间,把他安置在里面。——他有没有家人?没有的话就找个小厮去服侍他,他们俩都住在这屋里,平素不要出来,再把饭菜都送到门口去。另外去请个郎中,看看能不能请到家里来给他看看。如果可以,等郎中开了方子,拿着方子到皇城太医院去给抓药。”

    管家想了想,道:“老爷,我倒有个主意,您看成不成。我听说仙茅医馆的小郎中治疗瘟疫很有些手段,特别是暑温。他治疗的暑温病人,除了最初三个病情很严重的人没救活之外,其他的他都救过来了。要不去把他请到家里来给看看病?”

    文彦博哼了一声:“他现在忙得很,怎么可能请他到家里来给人看病呢?即便是司马光这个堂堂宰相病倒了,也没有去把他请到家里来给看病,就怕耽搁了他给别的人看病,司马光都是亲自上门去求医呢。他医馆里瘟疫病人不计其数,都等着他看病。你们把他送去排队请杨郎中看,倒不一定要开药,只是需要开方子,到时候拿着去太医院药房抓药就是了。”

    文彦博是前朝宰相,从太医院药铺里抓些药那还是不成问题的。官家忙答应出去了。

    文彦傅从司马光那儿带回来的好心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他心事重重的回到内宅,老夫人见他这样,忙关切地问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吗?”

    文彦博在交椅上坐下,瞧了一眼夫人,沉声说:“京城里的瘟疫越发的严重了。今日我从司马光那里回来,在路上就遇到了两个因为瘟疫而死的病人。一个直接死在了马路边,全身发黑,口吐鲜血,另外一个死在家中,儿子跑出来准备去求医,看见倒地的那个瘟疫病人,说他父亲也跟这个人一样,怕是没得救了,赶紧回去听听还有什么遗言。京城被洪水围困已经一个多月了,到现在洪水还是一直不退,而京城又开始闹瘟疫。这可如何是好。”

    “你现在已经退居家中,何必去管朝廷的事。好生在家安享晚年就是了。”

    文彦博叹了口气说:“现在已经不是朝廷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每个人了。如果瘟疫继续的话,别说安享晚年,只怕连今年冬天都过不去了!”

    老夫人一听这话不由得呆住了,忙问道:“有这么严重吗?”

    文彦博已经没有心情再说这个话题,摆了摆手说道:“你让大家尽量不要出去,就躲在家里,家里的粮食还够吃吧?”

    “应该够吃一段时间的,不过咱们的家和粮食主要在洛阳啊!在京城放的比较少,要不再去买些粮食吧?”

    文彦博点头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没想到前去买粮食的采买带回来的消息让原本就感觉到揪心的文彦博更是一颗心悬了起来。采买禀报文彦博说:“城里所有的粮米行门口都排起了长队,还有些米行已经关门不营业了,但是门口依然聚集了很多人。负责抗洪防汛抢险的御林军已经紧急调配过来驱散聚集的人,抓了不少人了。听说有的人家没想到要及早备粮,结果现在买不到粮食,都揭不开锅了,搞得人心惶惶的。”

    文彦傅摆摆手说:“我们还不至于饿死,只要有皇帝在。另外,官家也不会让百姓饿死在京城的,一定会开仓放粮。”

    “但是老爷,听说衙门的粮仓也被水泡了,不知道还有多少粮食可以卖啊。”

    这一点文彦博心里也没底,听了这话,沉吟片刻,说道:“洪水总不能一直这样围困京城吧。等到雨停了,洪水自然会褪去。那时候把防洪大堤重新垒上,咱们就能出城。各地赶来救援的粮食也就能源源不断的送进城了,不要紧的。”

    文彦博心中可没有他嘴上说的这么轻松,他知道这一次的洪水受灾面积太大。不仅是京城,方圆千里的州县都被洪水淹没了。要救济的百姓太多,是否能够足额保证京城的粮食供应还是个未知数。所以粮食还是紧着用为好,于是文彦博又告诉夫人,家里要注意节约,特别是粮食,一定要心中有数。

    老夫人见从来不管柴米油盐的丈夫,居然问起了家里的粮食。便知道这一次会遇到一个大麻烦,忙郑重点头答应。

    负责抗洪排涝的蔡京如今又多了一项新的任务,那就是将死掉的瘟疫病人集中火化。

    这个要求是之前杨仙茅就给他提出来的,因为上次他偷工减料,使得消毒药水没有起到作用,导致暑温死了不少人。他心中感到很是惶恐,因此后面的防御工作做的还都很到位。

    而这一次,一种新的可怕瘟疫在全城迅速蔓延,街上不时能看见走着走着就一头栽倒,再也起不来的瘟疫病人。这些病人或者全身发黑,或者脖子腋下腹股沟有疙瘩,或者口吐鲜血,最终都是衰竭而死。

    而且死亡的人从得病到死亡都不超过三天,更快的也就一两天。死亡率百分之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患了这种病能活下来的。

    并没有谁指令蔡京来管火化瘟疫病人尸体这件事,是他自告奋勇来管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做事不能分份内份外,特别是一些别人都不愿意干的,要主动干才能得到上司甚至官家的赏识。

    先前的防洪排涝就根本不是他一个开封推官职责范围内的事,但是他管了,而且管得很好。于是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升了他做判官,并任命他为防洪排涝的都指挥使。而现在京城出现了可怕的瘟疫,没有哪个官员愿意或者有胆量去管这件事,所以蔡京要主动出手来管这事。

    这件事若是做的好,这个功劳绝对比防洪排涝还要大。尽管这件事要管下来有相当大的危险。但是富贵险中求,这一点蔡京始终坚信。

    他管这件事的基本策略就是依靠杨仙茅告诉他的对付瘟疫的防治办法。他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把所有因为这种瘟疫而病死的病人集中起来火化掉,同时挨家挨户寻找新的瘟疫患病的病人,并集中起来,把他们关到衙门硕大的院子中。

    现在衙门已经基本上停止办公了,院子都空着,正好可以用来关这些人。

    古代对付瘟疫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进行物理隔离。某个村发现了瘟疫,会派出兵士将整个村都围住,只许进不许出,任何人要想出来就会用乱箭射死。用这种方法来阻止瘟疫的进一步扩大。

    而现在他们同样面临一场可怕的瘟疫。蔡京听说连杨仙茅都对此束手无策,找不到有效的药方。那他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将这些病人通通隔离,等待有效的药方,或者等待他们死去。

第820章 聚集

    强抢尸体和强行隔离病人带来的结果是,在御林军和城里民众之间不可避免爆发了激烈冲突。

    这次跟先前不一样,因为这次染上瘟疫的人家明显比先前的多,爆发的冲突面也就比先前的更广。

    抵抗最为激烈的,是城里的一座道观,名叫玄武观。这家道观的主持叫玄武子,道行颇深,满头白发白须白眉,据说已经有一百多岁。

    他手下信徒甚多,在京城的东西两城都有自己的分馆。玄武观则坐镇中央。三个道观出家的道人有近千人,若加上俗家弟子就有万余人了,在京城非常有影响力。

    这道人平素里从不跟朝廷起冲突,很是约束旗下的弟子们,一直也是劝人为善。所以尽管教众甚多,朝廷却也没有当回事。

    但是这一次洪水围城,城里出现瘟疫,情况就不同了。因为玄武观的众多出家弟子和俗家弟子中有不少人就染了瘟疫,有的死了,有的还活着。

    蔡京让开封衙役带着御林军兵士挨个搜寻染上了瘟疫的病人,将患了瘟疫的病人尸体强行拉走火化,病人则是拉到衙门强制隔离。

    先前尸体强行火化时,玄武观的道人们便已经有了怒意。虽然道家也容许火化,但是那是根据他们的规矩,在严格的道场法事之下进行火化的。

    而现在衙门把这些尸体强行拉走之后,根据尾随去的道家教众回来禀报说,尸体是被横七竖八的扔在架起的篝火之上,数十具尸体一起堆着烧,恶臭扑鼻死相奇惨。这激起了教众们的愤怒,但是在衙门里有持刀捕快和全副武装的御林军,他们是敢怒不敢言。

    而现在衙门变本加厉,连生病的病人都要拉倒衙门里关起来,等着他们自生自灭,这是玄武观所不能容忍的了。玄武观里面就有上百个出家和俗家弟子患了瘟疫被送到衙门,进行了隔离。

    这之前由玄武子做法替他们治病,当然没有什么效果,病人还是一个接着一个死了。玄武子解释说是邪魔太过凶险,自己需要请天兵天将前来协助才行。而就在这时,衙门要强行带走道观中患病的信徒。对于普通百姓人家来说,还不具备对抗衙门的能力。但是玄武观不一样,他们教众甚多,在教中群情激奋之下,组成人墙挡在了道观前面,阻止衙役和兵士进入道观寻找生病的病人。

    兵士和衙役面对近千个信众组成的人墙根本进不去,也不敢动粗。于是赶紧派人飞奔前往城门楼,向蔡京禀报。

    蔡京听言勃然大怒:“这帮到人难道想造反不成,这个时候敢扣着身患瘟疫的人,那就是想让瘟疫继续在城中大肆流行。便是想祸害朝廷和官家,那就是谋反。”

    蔡京很快给这件事定了性,随后增派人手。并与御林军的指挥使紧急磋商之后,增派了御林军兵士协助衙役强行隔离病人。

    御林军指挥使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他们知道蔡京的权力直接来自于皇帝,担负整个京城的抗洪防汛抢险。而蔡京主动管闲事,派人搜集瘟疫病人的尸体进行焚烧,强行将患病的病人带到衙门强制隔离,这些事情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反馈到了朝廷里,但是朝廷完全是默许的态度,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

    朝廷官员们只要不动到他们的人,他们是不会管这种事的。毕竟这也是他们所能想到的阻止瘟疫进一步传播的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如果放任瘟疫在京城肆虐,总有一天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命。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级官员又有谁会去管这个闲事呢。

    指挥使看到了朝廷的态度,也看到了蔡京主动管闲事急于立功,想到了他这样做换来的好处,也想照葫芦画瓢跟着蔡京干,将来论功行赏少不了自己的好处,于是派出御林军,根据蔡京的决定,直接前往玄武观执行蔡京的决定,强行带走生病的教众。

    当大批的御林军和衙役赶到玄武观时,玄武观的人也预料到了这一点,消息立刻传开。全城教众数千人,都汇集到了玄武观门前,叠成了重重人墙。手挽着手,与手持兵刃的御林军对峙,就是不让路。

    这件事迅速在京城四处扩散开去,更有不少好事者出来瞧热闹。玄武观门前广场上人山人海,连四周的街道都满是人。汇集的人中大部分都是来瞧热闹和表达激愤的,因为其中有不少人的亲属是被朝廷强行隔离,或者尸体被强行拉去火化的。

    蔡京因为想着瘟疫的情况紧急,所以没有让手下人做更多的思想解释工作,而是强行推行。如此一来,这些病人家属当然在情感上就接受不了。而这一次听说玄武观教众联合抵制官府强行隔离抓人,立刻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便呼朋唤友前来助阵。所以在玄武观外面围着的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是对玄武观表示明里暗里支持的。

    眼看着层层叠叠的将玄武观团团围住的教众和四周瞧热闹同时为这些信众站脚助威的百姓,前来强行带人的上千衙役和御林军自然不敢动手。否则情况恶化起来那可不得了。一旦把民众激怒,这上万人发生暴乱,带来的结果谁也难以预料。

    在现在京城被围困成孤岛又流行折瘟疫的情况下,百姓们就好像一大堆干枯的稻草,只要扔进一个火星,有可能便会将所有的一切烧毁。

    消息再次紧急报到了蔡京那里,蔡京虽然很是恼怒,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时候是考验他智慧的时候,绝对不能够走错一步棋,否则将会满盘皆输。而目前最可能走错的一步棋就是继续增派军队,那样势必会造成双方冲突,一旦爆发冲突,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蔡京立刻下令将御林军撤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