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4-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胆……”王礼乾见吴有性说话没了分寸,不由得怒道。

    朱由校挥挥手,示意王礼乾住口,然后对吴有性说道:“朕现在只能想起这么多,待朕想起以后再告知于你,你暂时出任太医院大使,如果何处发生瘟疫,你亲自前往查勘以印证朕的说法,朕举全国之力,助你早日找到治愈瘟疫的办法。而且朕希望你能多带些弟子出来,治疗瘟疫乃是国之大计,光靠你一人是无法胜任的。”

    “草民领旨。”吴有性恭敬地回答道。

    ……

    有了涂文辅前期的积累,毕懋康很快就制出了第一支燧发枪,而且还是撞击式燧发枪。

    朱由校决定亲自试枪。朱由校上辈子在军训的时候打过真枪,打的还是半自动步枪,五发子弹,一扣扳机五发子弹一下就全打,至于有没有打中靶子,他就不知道了。

    现在朱由校要亲自试枪,众人可不敢让皇上来试枪,在明朝,现在的枪械可不是百分之百不会炸膛的,要是万一炸膛,这里所有的人轻者流放,重者可是要杀头的。

第四十一章 试枪

    “既然你们都不让朕试枪,那涂文辅你来试枪吧。”朱由校也不强求,自己的命还是珍贵的,犯不着以身涉险,当皇帝这样的好事可不是谁都能碰上的,他可还没享受几天好日子。

    “诺。”涂文辅硬着头皮拿起了燧发枪。

    “陛下,还是让臣来吧。”熊廷弼说道。

    “恩,那就你来吧。”朱由校点头说道。

    熊廷弼比起涂文辅可就利落得多,上火药,上子弹,开枪等动作一气呵成。随着一声巨响,子弹居然打偏了。

    熊廷弼老脸一红,但他二话不说上好了第二发子弹,这次熊廷弼终于命中了远处的靶子,将靶子击穿了一个大洞。这个枪放起来很像朱由校上辈子在农村见过的在红白喜事上放的铳,声音响,威力却是有限,射程也就不到两百米。

    “感觉怎么样?熊提督。”朱由校问道。

    “感觉比鸟铳威力要大,射程也要更远。”熊廷弼说道。

    “毕局正有什么看法?”朱由校问道。

    “燧发枪首先可以避免天气原因造成的无法射击,如果再在火药上加装防水设计,就算碰阴雨天气也一样可以使用,而且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陛下要求的燧发枪数量,臣这里一定可以按时完成。”毕懋康说道。

    “毕局正的意见很好,我们的火药要采用油纸或者油布定量包装,一次放入一包火药即可。燧发枪虽然威力大过鸟铳,但是最有的射击距离也不过在五十到七十步之间,超过这个距离,射击的准确性会极大的降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组建步兵方阵,采用密集射击的方式提高射击准确度。”朱由校说道。

    “步兵方阵?!”熊廷弼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

    “对步兵方阵,朕这里绘制了一份草图,你用以参考。而且光靠火枪兵是无法阻挡骑兵的,阵中还必须配备相应数量的长矛兵,在后面还要配备火炮兵,至于满桂的五千骑兵,等满桂到了之后你们再商议如何匹配作战。”朱由校根据记忆,结合他在电视上看的拿破仑的阵型画了一套排兵布阵图,里面包括防守时的阵型,进攻时的阵型。

    草图虽然绘制得很简单,但熊廷弼作为一名长期带兵的将军,拿过来一看就能大致明白其中的意思,“步,骑,炮三者如果能有效地结合,臣相信一定能对付建虏的骑兵。”

    “这些还远远不够,朕只是提供一个方向,具体的你要根据你们的实际出发,而且等制造局的燧发枪派发下来之后,一定要多练,不要怕用钱,朕要的是结果,朕要是的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朱由校强调道。

    “臣明白,臣此次回去之后,就会按照陛下的旨意进行操练。”熊廷弼自信地说道。

    “新军将会在三个半月之后出征,新军将会迎来第一场检验,也是第一场真正的战争考验。”朱由校说道。

    “三个半月?!陛下难道准备将新军派往辽东?”熊廷弼问道。

    “现在的新军都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还不够建虏看的,只有训练,没有实战经验,到时候一见血脚都会发软,先拉出去练练再说。”朱由校现在也在考虑将新军派往何处,在朱由校的心中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派往西南参加对缅甸的战争,另外一个是剿匪。

    “臣会抓紧训练新军的。”熊廷弼也没有再问了,依他的判断,新军应该是被派出剿匪。毕竟现在对缅甸的作战已经基本结束了。

    “毕局正,关于燧发枪的制作,朕命你将整个流程记录在册,列为绝密文件,除了制作局的负责制作的人员可以学习之外,其他人等一律不允许参阅,违令者或者泄密者以叛国罪论处,斩立决。”朱由校冷冷地说道。

    “诺。”制造局一干人等一起回答道。

    “还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以后无论是谁,只要对目前的火器提出的改进建议切实可行,并且通过改进能得到军队认可,朕就有重赏;同时朕还要求制作局能研制出一种能用骡马拉的野外作战大炮,最好能携带着翻山越岭的,无论是谁,如果制作成功了,朕也有重赏。”朱由校说道。朱由校要建立一支机动性很强的骡马化炮队。这在18世纪才出现的骡马化炮队,朱由校准备现在就开始筹建,现在虽然各个方面的都不成熟,但朱由校准备用人命和资源来换取技术的进步。

    战争是科学技术最好的催化剂。

    “诺。”虽然朱由校说有重赏,但很多工匠都并不抱太大的希望,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但这个问题朱由校暂时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一个普通工匠就算是改进了技术,他也不一定能得到皇上的赏赐,这是肯定的。

    ……

    冯梦龙的报社在王礼乾在帮助下,两天就办好了,只是人员的招聘的工作却是进行的非常缓慢,到大明的第一张《大明帝国报》办好,所谓的记者,冯梦龙还一个都没招到。冯梦龙要办报要招人,根本就是分身乏术,而现在这个时间,读书的人本来就不多,而读书的人大部分又都是为了功名,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全无兴趣。

    “招募记者的事情不急,我们可以慢慢来,等将来这份报纸被大家认可之后,招募的工作就会容易许多。只是现在你的工作可能重一点。”朱由校安慰道。

    “臣明白,其实这点苦不算什么,臣就怕耽误了陛下的正事。”冯梦龙恭敬地回答道。

    “只要用心,就耽误不了。待朕先看看你这份报纸。”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报纸极其富有这个时期的特色,这个时期的报纸并不像后世那样是十六开或者是a3纸那样的,而是线订成册,简单地说就是有点像后世的杂志。

第四十二章 思想管制

    朱由校很认真地将整本报纸都看了一遍,然后说道:“报纸整体来说还不错,但是我们每期报纸都要突出重点,这期的重点就是要讲币制改革的事情,要有如何识别新币、新币的兑换比例以及在哪里兑换,还有要强调使用新币缴税,可以免除火耗一事,更重要的是,朕允许帝国报发表自己对新币制的看法,这点很重要。”

    “陛下,这可是议政。”冯梦龙担忧地说道。

    现在可不是所谓的民主社会,妄议朝廷可是违法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可大可小,大到杀头也是可以的。

    “《大明帝国报》是朕的口舌,当然有议政的权力,所谓的口舌,并不是简单地传达朕的旨意,而是要站在百姓的角度或者官员的角度来支持朕的旨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朕的口舌,而且朕还允许其他人投稿,只要是支持朕的,都可以刊登,并且朕还可以给稿费,哦,就是给点润笔费。”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臣明白了。”冯梦龙说道。

    “《大明帝国报》虽然是朝廷的体面,但是这报纸成本太高了,必须要降低成本,最好是一个铜元就能买一份,朕希望大多数的人都能看到或者听到这份报纸,毕竟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眼前的报纸,光纸张都值几两银子,王礼乾居然将贡品拿给了冯梦龙印报纸,看到这么奢侈的报纸,朱由校也是无语了!

    “陛下,这可能有点困难。”朱由校的要求,对冯梦龙来说实在是太高了。一个铜元指的就是新币制中的半钱铜元一个。

    “朕知道难度有点大,但要朝这个目标努力,你们可以在纸张,印刷等方面多想点办法,但朕最后要求报纸的价格绝不能超过一元铜元。”朱由校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有点理想化了,毕竟现在还没有广告这个概念,在报纸登广告似乎不太现实。

    “想想办法,一元铜元应该是没问题的。”冯梦龙点头说道。

    ……

    朱由校现在正在逐步地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明帝国报》是他的口舌,可他不希望出现一份妄议变法的报纸出来,现阶段的思想管制朱由校觉得是有必要的。

    “传骆思恭见驾。”朱由校一想到这些,他就立刻决定动用国家暴力机关来处理这些事情。

    “臣骆思恭叩见陛下。”

    “骆指挥使,《大明帝国报》即将刊印,朕要求加强对京报等民间报纸的管控,除了《大明帝国报》之外,其余的京报一律不允许妄议朝政,否则一律查封,并令各地锦衣卫严查此事。”朱由校严厉地命令道。

    “诺。”骆思恭回答道。

    “还有,每份《大明帝国报》刊印之后,帝国境内的各地的说书人一份报纸必须要在茶楼说三次,如果茶楼不执行,查封茶楼,说书人不执行,关押说书人,此令必须严格执行。”朱由校说道。

    大明不识字的人占据着绝大多数,既然大部分的百姓都看不懂报纸,那就要让百姓能听懂报纸。不能看,总会听,这样也能初步达到朱由校的目的。

    “诺。”

    ……

    张辉得到王礼乾的五万两银子之后,心中一直很忐忑,他知道王礼乾绝对是他得罪不起的大人物,这五万两银子他一直一分都不敢动。

    “张辉,我们手中的钱可只能维持三天了,如果再不动用这笔钱的话,我们可就支撑不下去了。”全元其实是一个职业骗子,是张辉在江南的时候,偶然认识的,这次实行这个计划,张辉第一个就想到了全元。全元的胆子可比张辉大多了。

    “可是送这笔钱来的公公看来来头不小,我怕我们用了到时候补不上的话,可是小命都会丢了去。”张辉郁闷地说道。

    “这个公公不但送来了这笔银子,还送来李大一个人,可是李大现在人在哪里?难道你没发现李大根本就不在乎我们做什么?李大只有我们需要他的时候他才会出现,我有个感觉这个公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保驾护航的,好让他赚上一大笔银子。”全元解释道。多年的行骗的经验,让他这个方面有优于常人的直觉,这是张辉无法比拟的。

    全元常年行骗,警觉性也不是张辉能够比拟的,也是他发现他们被人盯梢的,而且他还发现盯梢的人还是官府的人。当他警示张辉之后,只是张辉对他说一切都是暗中保护他们的,这时他已经知道在这个骗局背后应该还有一张大手,因为张辉根本没有这样的实力,只是这张大手是谁,他并不清楚。

    全元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张辉将整件事情连起来看,这时也能大概的明白了,以前无法解释的地方也能解释了。这个骗局不可能是张天师来主持的,正一教是大明的道教之首,根本不需要去做这样自毁长城的事情,除非是张天师的脑袋抽筋了。张辉现在可以断定的是有人逼着张天师这么去做的,而且这个人势力绝对远远超过正一教的,否则张天师不会这么容易就就范了。

    “那你说现在怎么办?”张辉犹豫了一会才问道。张辉现在脑子里全是问题,但是全元不是一个好的询问对象,何况张天师多次暗示他,这件事情他只管去做,其他的事情一律不要问,不要管,否则的话,谁都保不住他,更会害了正一教。

    “有了这笔银子,首先要把我们排场要摆出来,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是真的有钱,而且是很钱,花天酒地,挥金如土,接下来就是请人要在京师散布我们的消息,要让京师乃至北直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消息。”看到张辉终于动摇了,全元才得意的说道。

    “如果给我们出钱的人太多的话,我们哪里来的那么多钱给他们付利钱?”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