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6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声响,就仿佛蝗灾来临,铺天盖地向两百步外的西夏军骑兵射去。

    西夏军骑兵纷纷举起盾牌,箭雨呼啸着射来,噼噼啪啪打在盾牌上,但还没有等骑兵们反应过来,弩箭便砰然爆炸了。

    队伍中一片噼噼啪啪的爆炸声,盾牌纷纷被炸裂,战马受惊,失去了秩序,开始在队伍中横冲直撞,不断使队伍中的骑兵人仰马翻,被战马踩踏而过,顿时血肉模糊,一场箭雨直接造成了五百余骑兵落马惨死。

    但这绝不是爆裂箭的真正效果,真正的效果却是四千余西夏骑兵的盾牌被炸裂。

    西夏军骑兵奔到了一百五十步,宋军的第二轮箭阵发动了,一阵鼓声敲响,四千具神臂弩率先发射,一片密集的箭雨腾空而起,在空中形成一片长长的黑色箭云,瞬间变成了黑点,铺天盖地地向西夏军士兵迎头射来,西夏骑兵纷纷举盾相迎。

    宋军的神臂弩雄霸天下,不仅是射程远,而且力道强劲,尤其是从空中抛射,箭矢下降时更带有自身的重力,使西夏骑兵已经破裂的盾牌成了摆设。

    力道强劲而沉重的透甲弩箭洞穿了骑兵的盾牌,射穿了铁甲,骑兵纷纷中箭落马,哀嚎声遍野,随即第二波、第三波弩箭如雨点般呼啸而来,密集得让人透不过气,长箭嗤嗤落下,射穿了盾牌,射穿了敌军的脸庞和胸膛。

    西夏骑兵仿佛是被暴风骤雨摧残的庄稼,一片片倒下,血光四溅,一个个在哀嚎声悲惨死去,敌军的士气急剧消亡,他们信心开始动摇了,杀气消退,西夏军骑兵的进攻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宋军仅射出两轮箭,两万骑兵便减员一成半,超过三千人死在弩矢之下。

    在后面观战的李察哥倒吸了口冷气,当他看见爆炸火光时,他便意识到了不妙,当一片片骑兵中箭倒下,他顿时心痛如刀绞,这是从未有过的惨象,如果是普通骑兵他不心疼,这两万骑兵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啊!

    但现在他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他只得咬牙道:“吹号,冲锋!”

    ‘呜呜’

    号角声持续吹响,这是冲锋的号角,西夏骑兵不愧是精锐,在号角声的激励下,他们迅速调整略有点疲软的队形,从六十步外向宋军一万弩兵发动了冲击。

    神臂弩军依旧毫不示弱,一万人同时发射了最后一轮的弩箭,他们用的是两尺四寸的透甲铁箭,箭头如拉长的纺锤,呈流线形,用上好的精铁打成,锐利无比,可以射穿任何铠甲,随着一阵梆子敲响,一万支弩箭俨如一片黑云般向已冲到六十步处的骑兵射去。

    西夏骑兵也仿佛感觉到了这一轮箭阵的强大,他们同时举起了盾牌,只听一片喀嚓声,盾牌被弩箭洞穿,纷纷碎裂,但盾牌也卸去了弩箭一半的强劲力道,一万支铁箭没有对人造成太大损失,但战马却承受不住弩箭强大的穿透力,第一排千余匹战马纷纷中箭倒地,惨嘶倒地,后面不少骑兵被绊倒,骑兵再次出现了一片轻微的混乱。

    这时,李延庆下令,“弩兵退,重甲步兵上!”

    一万弩兵迅速后撤,在他们身后出现了三千重甲步兵,这是重甲步兵第一次投入实战,他们训练了四个月,能不能成功,就在此一举了。

    关胜大喝一声,三千重甲步兵霍地列出了阵型,他们分为前后两排,相隔约五尺,他们半跪在地上,将斩马剑长柄一端抵在地上,长长的刀刃直刺半空。

    这时一万五千骑兵顶着密集的箭雨列队杀来了,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马蹄声似奔雷,气势俨如惊涛骇浪,冲毁一切、披靡一切,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暴烈向密集防御的宋军士兵猛冲而来。

    三千重甲步兵却如一根定海神针,无论海浪如何汹涌咆哮,它们依旧巍然不动。

    骑兵霎时间冲到了十步外,前排的骑兵已经看清楚了两排寒光闪闪的长刺,他们心中皆惊恐之极,但前面骑兵已无处逃命,更无法后退,被后面的骑兵裹夹着,他们只得举起长矛,闭上眼睛,绝望地惨叫起来。

    “轰!”

    战马冲进了刺刀群,顿时血光四溅,嘶鸣遍地,第一排的骑兵连人带马被斩马剑刺穿,后面的骑兵继续冲撞上来,战马纷纷摔倒,巨大的惯性将不少骑兵掀飞出去,甚至飞过重甲步兵的头顶,摔进宋军大阵之中,骑兵惯性巨大,难以停步,在宋军阵前迅速形成一道宽十几丈的肉墙。

    李延庆看得清楚,他冷笑一声令道:“投雷!”

    鼓声大作,重甲步兵身后出现一百余架小型投石机,他们一起发射,上百枚投掷型震天雷从重甲步兵头顶上方飞射过去,在百步外的骑兵群中接二连三爆炸了,战马悲鸣,士兵惨叫,一片片骑兵被炸倒,西夏骑兵进退两难,顿时大乱起来。

    震天雷的爆炸便是信号,三千名重甲步兵改变了阵型,他们站起身,高高举起斩马剑准备迎战即将杀来的骑兵,与此同时,东西两翼六万士兵向敌军骑兵奔杀而来,从两侧将骑兵包围,而两万宋军骑兵则从两侧向三里外的一万西夏步兵疾速杀去。

    这是一套连环战法,从神臂弩发射、重甲步兵出击到震天雷投掷,到两侧包围,再到两万骑兵出击,一旦发动,中间就没有停顿,几乎是一气呵成,西夏骑兵连撤退的时间都没有。

    李察哥意识到不妙时已经晚了,六万大军从两侧收拢,其中一万骑兵速度最快,就像袋子的封口一样,截断了西夏骑兵的退路,其余五万大军迅速迅速收缩,将一万多西夏骑兵压缩在方圆只有一里的狭小空间内。

    这就是进攻中军的最大弱点,一旦中军阵型没有能迅速攻破,极可能就会被对方包围,双方都在算计,就看谁拿出来的本钱更厚实,显然西夏骑兵输了一筹,但输了这一筹却成了灭顶之灾。

    李察哥心慌意乱,大喊道:“吹号角,退兵!”

    “呜!呜!”

    急促的退兵号角声吹响,被包围的西夏骑兵想调头突围,但已经无法实现了,八万大军密密层层将一万五千骑兵包围,密集得连一只苍蝇都休想飞出。

    与此同时,两万骑兵一左一右,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一万西夏步兵包抄杀来。

    这是宋军迄今为止,最强大的一次战术配合,十万大军同时发动,环环相扣,这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的训练才办得到,充满体现出了京兆宋军精良的素质。

    李察哥几乎要绝望了,他万般无奈,只得将一万步兵分兵两路,迎战两边杀来的宋军骑兵,双方在一瞬间便激战在一起。

    骑兵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机动,可以高速奔跑,令步兵追之莫及,又能迅速杀至,打步兵一个措手不及。

    但如果骑兵失去了机动,就像被绑缚的大象,庞大的身躯反而受其拖累,在狭小的空间,骑兵还不一定是步兵的对手。

    密密麻麻的步兵手执长枪,形成了一片枪的海洋,长枪从四面八法向骑兵刺去,外围还有一万神臂弩不断向中间射箭,西夏骑兵不断减员,一个时辰后,最初内包围的一万五千骑兵锐减到了六千人,但这个减员的趋势并没有停止,宋军任旧在不断地压缩敌军的空间。

    就在这时,宋军骑兵的进攻号角声连续吹响,西夏步兵终于全军崩溃了。

第九百五十四章 灭国之战(七)

    建炎三年春,宋夏两军在夏州城以西爆发大战,李延庆率十万大军全歼三万西夏军,主将李察哥只率领不足千人仓惶北逃,这一战使西夏军精锐尽失,李延庆令吴阶镇守夏州,他继续率领十二万大军西征,向西夏的腹地杀去。

    与此同时,熙河路经略使刘率领三万西路军北上会州,从会州渡过黄河进入了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西夏最不稳定的一处领地,由于西夏的残酷剥削,使生活在河西走廊的羌人、吐蕃和回鹘不断起来抗争,却总是被西夏军队毫不留情的镇压。

    最多时,西夏在河西走廊部署了十万大军,设立甘肃和西平两个军司,怎奈国力不济,养不了那么多军队,驻军也一缩再缩,变成了今天的两万人,由甘肃军司大都督英挺统帅。

    行走数日,这天刘的大军在零波山西面驻军休息,刘这次的任务并不是击败河西西夏军,夺取河西走廊那么简单,他还需要从政治上联络生活在河西走廊上的羌人、吐蕃人和回鹘人,让他们依附宋朝,成为大宋子民。

    吐蕃人在河西走廊上只是少数,只有几个部落,回鹘人主要生活在北面的肃州、瓜州和沙州一线,而南面的甘州和凉州则是羌人的地盘,刘首先要收复的便是羌人。

    羌人自古便依附中原王朝,收复羌人倒也不难,关键是利益,宋朝给羌人什么样的利益,当然,有党项人残酷剥削和残暴镇压在前,羌人还是比较容易满足,不会索要太过分的条件。

    军队驻扎完毕,刘站在大帐前眺望远方,左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绿草茵茵,天空仿佛被水洗过一般的湛蓝,一朵朵洁白的云在天空漂浮,和地上一片片同样洁白的羊群相映生辉,令刘心旷神怡。

    他们驻扎的这片草原是一个羌人小部落的牧场,宋军的秋毫无犯赢得了羌人的信任,他们主动派出族人北上去帮宋军打探西夏军的动静。

    这时,一队小黑点出现在远方,从骑马姿态看,有点像骑兵,但没有斥候警示,应该不是敌人,刘便吩咐儿子刘子羽道:“去看看!”

    刘子羽立刻翻身上马,带着百余骑兵迎了过去,片刻,他便带着百余人的骑兵便从远方飞奔而来,为首一名大汉,正是黑党项的会州酋长拓跋鲁。

    拓跋鲁自从献了冷锻甲后,便彻底抱上了李延庆的大腿,当李延庆的战争动员令颁布后,他立刻主动请缨,愿为李延庆鞍前效劳,但李延庆却看中拓跋鲁的另一个作用,替宋军联络河西。

    黑党项本来就是羌人一支,拓跋鲁又是个边境大走私犯,往来于河西、大宋,照顾了无数人的利益,也认识了无数人,可以这样说,河西走廊上的每一只羊都认识他。

    “刘经略,在下回来晚了!”拓跋鲁跳下马行礼道。

    刘很喜欢这个豪爽的黑汉子,便笑着摆摆手,“我们也是刚到,营帐才扎好!”

    他又望向旁边两名长得豪壮中年男子,看他们打扮,应该是羌人,笑问道:“这两位是。。。。。。。”

    “他们便是凉州羌人的两个大酋长,其实一对兄弟,一个叫念姐山,一个叫念姐冲,他们特来拜见刘经略。”

    两名羌人酋长上前跪下行礼,“我等羌民拜见刘经略!”为首羌人居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刘当然知道,河西走廊上最大的两个羌人部落,一个叫念姐部,分布在凉州,一个叫勒姐部,分布甘州,而念姐部又分为北念姐和南念姐,看来就是这两人的部落了。

    他连忙扶起两人,笑道:“两位酋长快快请起!”

    既然对方肯来见自己,那么事情就好谈了,刘又兴致盎然道:“两位酋长请大帐里就坐!”

    众人走进大帐坐下,刘入乡随俗,让士兵上了**,他们寒暄几句,便很快进入了正题,这念姐两兄弟其实是来求援的。

    西夏朝廷被金国强征了百万只羊,激起了党项各部不满,不肯缴纳税赋,朝廷眼看将无法支付军费,便将财政缺口转压到河西各民族头上。

    念姐部本月要交去年的税赋,结果骤然间增加了三倍,他们当即造反了,被西夏军队残酷镇压,杀了数千人。

    要不是宋军忽然北征,念姐部几乎要被斩尽杀绝了,所以当拓跋鲁找到他们时,他们一拍即合,只要宋军帮助他们摆脱西夏人的残酷压迫,他们愿意效忠大宋。

    这个要求刘当然求之不得,他率军就是来取河西,和河西西夏军一战不可避免,战胜了西夏军,赢得了羌人的效忠,这本来就是他的任务。

    当然,刘考虑最理想的状态,是大家齐心合力,一起出兵作战,这样战胜西夏军的把握更大,还能结下战斗友谊。

    刘沉吟一下便道:“我既然要取河西,当然要和西夏军一战,我希望我们几家一起联手,以宋军为主体,全歼河西的西夏军。”

    念姐兄弟二人对望一眼,兄长念姐山对刘道:“出兵出粮我们都愿意,只是我们念姐部刚被杀了三千多名武士,能上战场的武士只有两千人了,就怕起不了什么作用。”

    “兵不在多,关键在于参与,刚才我也说了,以宋军为主体,当然是以我们为主力,另外我希望甘州的勒姐部也能参加,不知两位能否替我联系?”

    念姐山点点头,“勒姐部和我们一样,也被压迫得很惨,年初他们就被镇压过一次,老酋长还被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