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开笑着给众人介绍道:“这位上将军就是西北三路的经略使,也是宋军主帅,你们都应该知道的。”

    众人顿时明白过来,吓得都纷纷跪下磕头,李延庆瞪了赵开一眼,对众人笑道:“大家请不用多礼,请随意坐,我只是和大家闲聊几句。”

    众人见李延庆语气温和,面带笑容,惊惧之心这才慢慢消退,姓魏的中年男子心有余悸道:“西夏那边把李都统描绘得很凶恶,让大家都很害怕,现在才知道,原来李都统是如此温和。”

    “我杀了那么多西夏士兵,对西夏人而言当然是魔鬼了。”

    众人都一起笑了起来,李延庆又问老者道:“老丈贵姓,为何要争吵?”

    老者叹了口气,“小老儿姓杨,绥州绥德县人,周围这些都是绥德同乡,本来说好大家一起回故乡,组成互助保团,但我考虑那边太靠近边境,万一再次爆发战争,家人会有危险,我一把老骨头倒无所谓,可孙儿怎么办?所以我今天登记时改变了主意,想留在关中了。”

    李延庆又对他儿子道:“现在你知道你父亲的一片苦心了吧!”

    年轻男子低下头,半晌道:“父亲虽然是一片苦心,但我还是想回绥州,大家关系这么好,以后有点困难大家也可以互相帮助,我真的不想和大伙儿分开。”

    众人也纷纷劝老者道:“杨大叔,我们都不怕,你担心什么呢?再说真的战争来了,你就算在关中也躲不过,还是和我们一起回乡吧!”

    众人一起劝老者,老者最后终于答应了,“既然大家都这样说,我也回家乡吧!回头我去修改一下,感谢大家的劝说了。”

    李延庆又笑问道:“大家对以后还有什么想法或者要求?”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吭声,赵开笑道:“这个机会可是很难得,大家不要有顾虑,只要是合理要求,李都统都会考虑。”

    旁边中年男子犹豫一下道:“我说两句吧!小人叫做魏云,被西夏掳去十年,没日没夜地在矿山采矿,可谓暗无天日,受尽了剥削,宋军把我们救回来,我心中已经充满感激,就盼着和家人团聚,按理我不该再提什么要求,但又觉得空手去见妻儿,难以启齿,能不能给我们一点点财物,不说是补偿,只是能给家人一点心意。”

    李延庆点点头,“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我也会在最大程度给大家补偿,我考虑的方案是青苗补偿、土地补偿和免税补偿,青苗补偿就是到明年夏收时,每人每月都有两斗米的基本口粮,让大家不至于挨饿,其次是土地补偿,每个宋民补偿官田二十亩到三十亩,关中地区是二十亩,关中以外是三十亩,再其次就是免税补偿,五年内官府免征税赋,如果是自己开垦无主荒地,那不仅荒地可归自己所有,同时也免五年税赋,最后是慰劳补偿,之前的羊皮算一点心意,另外每人回家时,十岁以上无论男女都会给一只羊作为回乡之礼。”

    李延庆说完,大帐内众人都激动万分,纷纷给李延庆磕头,李延庆笑着对赵开道:“其实我的意见基本上和你的建议相符,你把我刚才的一番话整理一下,传达每一个南归宋民,让大家都了解,如果大家还有别的合理要求,你也可以提出来,我们探讨后再决定。”

    赵开连忙躬身行礼,“卑职记住了!”

    李延庆起身和众人告别,走出了大帐,一群官员跟在他身后,李延庆走了几步,回头对赵开道:“等这件事忙完以后,你出任陕西路转运使,替我好好理顺盐铁茶酒等事务!”

    赵开心中感动,半晌沉声道:“卑职绝不会让经略使失望!”

    。。。。。。。。。

    巡视了高陵县的归民大营,李延庆回到京兆城已经是黄昏时分,他刚到城门口,主簿唐凯便迎上来禀报,“启禀都统,朝廷使者已到京兆,目前在贵宾驿休息。”

    李延庆不由一怔,赵构居然派使者来了,他略一沉吟便明白了,应该和人事任命无关,没有那么快,很可能是为西夏之事而来。

    “使者是何人?”李延庆问道。

    “是新任相国吕颐浩。”

    原来是他,李延庆当然知道吕颐浩,历史上南宋初年的宰相,之前曾任燕山府路转运使,因郭药师降金而被金国俘虏,后来释放后逐渐被赵构重用,两度出任相国。

    在一个月前,徐处仁因处置宣州农民抗税不当而被罢相,吕颐浩接任副相之位,封知政事。

    毕竟是相国到来,李延庆不能过于怠慢,他随即催马向贵宾驿奔去,见都统制到来,驿丞连忙进去禀报吕颐浩,片刻,吕颐浩迎了出来,“居然还要李太保亲自上门,实在惭愧,太保派亲兵来说一声,老朽当去府衙拜见!”

    吕颐浩很会说话,他资历比李延庆高,官职与李延庆平级,但爵位却低于李延庆,他便将姿态放得很低。

    李延庆连忙歉然道:“吕相公言重了,相国到来,潼关那边居然没有飞信,否则我会亲自去潼关迎接,是我失礼了。”

    “这件事不要怪潼关曹将军,是我不让他传信,往来迎送弊端太重,我一向反对,当以身作则。”

    “吕相公说得有理,我有时间也要清理一下西北三路的官场弊端了。”

    两人寒暄几句,李延庆便跟随吕颐浩进了内院,在堂上坐下,一名茶童进来上了茶,李延庆笑问道:“临安那边情况如何,官家这段时间还好吧?”

    “临安现在一天一个样子,五万间公租房已经修建完成,从东京南下的民众基本上都已经安置妥当,就在我出发的前一天,难民营正式拆除,临安的土地买卖极为火爆,连同平江府、绍兴府也跟着兴旺起来,现在朝廷已走入正轨,这次官家派我先去了东京,表彰宗老将军在归德府大败金兵,杀死渡江挑衅的金兵八千余人。”

    李延庆点点头笑道:“这次是岳飞将军立下大功,先诱敌深入,再火烧战船断其归路,使八千金兵不战而溃,全军覆没。”

    李延庆当然也知道,这八千金兵也是河北归降金国的宋军,被金兵称为汉军,镇守大名府的完颜宗望不断派汉军骚扰黄河沿岸,虽然不断被宋军歼灭,但也动摇不了金兵的根基,其实李延庆更担心今年冬天,金兵很可能会再度大举进攻黄河南岸,那时才宋朝最严峻的考验。

    吕颐浩眼中闪过一道忧色,低声道:“还有一事我要告诉太保,十天前种相公不幸病故!”

    “什么!”

    李延庆大吃一惊,顿时腾地站了起来,“种大帅已经。。。。。。”

    吕颐浩沉重地点点头,“种相公本身年事已高,担任左相后日理万机,身体每况愈下,中秋之夜不慎吹了凉风,一直就病重,多方医治无效,终于去了,官家追封他为卫王,谥号忠勇。”

    李延庆心中十分难过,种师道是他的恩主,若不是种师道对自己的提携,他李延庆也不会有今天,一时间,李延庆的眼睛不由红了起来。

    “种大帅安葬在杭州吗?”

    吕颐浩摇摇头,“官家准送种相公回乡安葬,由侄子种洌护送他的的灵柩西归,应该快到潼关了。”

    李延庆情绪激动,他没有心思再说下去,对吕颐浩道:“有什么事我们回头再谈,我现在就去潼关迎灵!”

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关迎灵

    吕颐浩吓了一跳,连忙拉住李延庆,“李太保请稍安,种相公病故虽然令人悲痛,但我们还是应以国事为重。”

    李延庆深深吸了口气,慢慢坐下,他控制住心中的情绪,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又徐徐问道:“吕相公可是为西夏之事而来?”

    吕颐浩点点头,“官家非常重视西夏的情况,他听说西夏被迫撤军,愿和我大宋谈判,官家在朝会中忍不住喜极而泣,对百官赞颂太保是大宋的定海神针。”

    “官家可有旨意给我?”李延庆平静地问道。

    吕颐浩取出一份手谕递给李延庆,“官家在朝会上下达了旨意,要求我立刻赴京兆参与和西夏的谈判,朝会后,官家又和我详谈,他提出谈判由我代表朝廷主导,不过谈判内容官家要我必须和太保商量,谈判底线由太保来决定。”

    李延庆明白赵构的意思,国与国之间的谈判,这个面子必须归朝廷,里子却给了自己,也就是谈判底线由自己来决定,这也算是一种两全的安排。

    李延庆便道:“这次我发动西夏战役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逼迫西夏从熙河路撤军,我本身也无意攻占西夏的土地,我的底线很简单,恢复宣和四年《宋夏停战协议》中双方已经明确的实控线;其次,西夏必须先从兰州和会州撤军,宋军才会从韦城以及踏割寨撤军,而且西夏从兰州及会州撤军时不准再掳掠汉民;第三,我们抓获了西夏二十七万人口,西夏必须交出二十七万宋人来交换;第四,正式取消大宋给西夏的岁币,这就是我的四条底线,至于西夏提出其他任何要求,我都不会答应。”

    “我大致明白了,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能否让唐凯也参与谈判,这样我会更了解太保的想法。”

    “可以,我会安排他跟随吕相公,另外,官家对这次谈判有什么期望?”

    吕颐浩想了想道:“官家的期望和李太保的第一条底线完全一样,但官家希望和西夏达成新的停战协议。”

    李延庆摇摇头,“这种协议其实意义不大,只要有机可乘,西夏随时可以撕毁协议,不过官家一定要,也可以提出来,我想应该问题不大,西夏现在也财力枯竭,民困国乏,支撑不住了,他们必须停战休息。”

    吕颐浩默默点头,这时,他想起一事又道:“李太保提到了几项人事变动,官家都同意了,不久就会有正式任命诏书过来,李光也在前来京兆的途中,过几天就会到。”

    “那马善在朝廷出任什么官职?”

    “出任少府寺监,很不错的权职,他应该是升了。”

    两人又交代几句,李延庆这才告辞,离开了驿馆,他通知了王贵、刘等人,连夜带着数十名大将赶赴潼关,迎接种师道的灵柩归来。

    。。。。。。。。

    种师道的两个儿子已经先后去世,几个孙子也不幸早夭,只剩下长孙种彦崇在世,目前在刘手下为将,李延庆已派人去通知,种师道在临安不幸病逝后,便由他的侄子种洌扶灵回乡,返回京兆府南郊的种氏墓园安葬。

    灵柩由两匹牛拉拽,缓缓驶进了潼关,前面是二十名骑马的卫兵,手执灵幡,牛车后面则跟随着三十名骑兵,一共五十名骑兵护卫着种师道的灵柩西归。

    在潼关内,所有的建筑都扎上白幡,数千士兵列队站在道路两边,胳膊上系着白布,默默注视灵柩大车进入了潼关大门。

    这时,李延庆率领数十名西军将领在灵柩跪下,伏地哭泣,他们每个人都披麻戴孝,神情悲痛,种洌连忙上前扶起李延庆,“李都统请起,各位将军请起,感谢大家前来接灵!”

    说到这里,种洌的声音也开始哽咽起来。

    李延庆默默走到灵柩前,扶住了灵柩,成为第一个扶灵人,很快,刘、王贵、吴阶、刘子羽、牛皋、刘铁、贡祖文等七名西军大将跟随在李延庆身后也成为扶灵人,道路两边摆满了香烛纸钱,祭奠逝去前西军主帅种师道。

    牛车缓缓而行,八名大将扶在灵柩两边,将这位戎马一生的西军主帅迎回故土。

    。。。。。。

    种师道在返回京兆三天后下葬,包括李延庆、刘、刘光世、张浚等重要将领在内的三百多名大将参加种师道的下葬之礼,李延庆亲自读了祭文,祭文是天子赵构亲笔所书,高度表彰了种师道为国为民、忠诚抗敌的一生,追封他为卫王,谥号忠勇。

    在种师道下葬后,宋金两国的谈判也结束了,西夏完全接受了李延庆提出的四个条件,军队开始从兰州和会州撤军,不再掳掠汉民。

    与此同时,西夏也开始在兴庆府收集被掳掠而来的宋奴,准备和宋军抓走的二十七万西平府西夏人进行交换,双方签署了新停战协议,规定双方边境恢复到宣和四年的勘定线,西夏在停战协议中承诺,五年内不再进攻大宋,同时正式取消大宋给西夏的岁币。

    不久,朝廷的一系列旨意下达,为表彰京兆军取得辉煌战绩,朝廷特赏银百万两,绢三百万匹,立功士兵赏田五万顷,当然具体赏赐只能从西夏战役的战利品中来支出,朝廷是拿不出这么多银绢,所有将士皆有升赏,一时间,三军将士一片欢腾。

    西夏战役结束后,西北三路得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李延庆积极训练新兵,培养火药、火器工匠,全力制造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