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大典写的一手好字,他将书写完毕的功夫双手小心翼翼的捧了起来吹干墨迹,又总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在沉思了良久之后,又再次提起笔来,笔走龙蛇一番,不消半个时辰,一篇洋洋洒洒的万言之书便挥笔写就。

    这一封可不是普通的公文,而是朱大典精心写就的,上书大明天子的,关于凤阳一战得胜的详细前后经过,其中浓墨重彩的交代凤阳保卫战的惨烈,同时又点出贺一龙不可或缺的功劳。至于李信,朱大典毫不客气的参劾了此人几大罪状,其中这冒功与私吞同僚部属便是首当其冲!

第六百一十六章 进城赴宴

    李信自然不知自己“得罪”朱大典甚深,只觉得此人态度倨傲,又似反复无常,总之不是个好相与的人。他之所以一口答应了其人违心的邀请,目的有二,第一是想进一步探知贺一龙在凤阳城中行踪,搞清楚此人是否已经得朱大典庇护,反之则立即对此人进行逮捕,似这等大奸大恶,首鼠两端之徒,怎么能眼睁睁看着招安,进入大明的官军序列?

    如果使此人奸计得逞,这江南的局势又不知道要败坏成了什么模样。李信深知像贺一龙这种人之所以能招安,完全是形势使然甚至是别有居心,完全谈不上对朝廷有半分忠诚度,一旦流贼再次势大,此人的造反就会是迟早之事。

    其二,李信是想借着与凤阳巡抚朱大典宴饮的机会,改善一下与此人的关系,以弥补自己因为迎接来迟,造成的影响。很显然,李信的第二种打算,完全成了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他更不知道,这位刚刚谋面不久的巡抚已经偷偷的使出了两记重拳,目标均是他李信本人。

    至于贺一龙所部的人马,李信初时真有收为己用的想法,但是亲眼所见这些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屠戮手无寸铁,没有半分抵抗之力的妇女与孩子时,他就已经彻底放弃了这种想法。

    一支已经杀戮成性无恶不作的军队,戾气早就深入骨髓,如果收了过来,也难以融入三卫军的体系之中,甚至会成为搅屎棍一般的存在。除了以上理性的判断,还有一点,李信是在内心深处对这些敢对妇女和孺子孩童痛下杀手的流贼,充满了厌恶之情。

    李信当然不会以杀止杀,也不想轻易的放过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也因为此,他现在控制贺一龙所部的意图,已经从收编转为了秋后算账。至于算什么帐,自然是乱杀无辜的血帐。

    追究的期限也不必过远,只从他兵过山东临清与贺一龙所部相遇时开始,凡有战阵之外屠杀手无寸铁百姓之行为的人,他皆要予以严惩。尤其是首恶,定要严惩不贷。

    出于稳定局势的考虑,知道李信这等心思的,只有陆九等几个少数的三卫军高层。只等,将贺一龙所部的人马完全分割处置,调换统兵头目以后,将风险降的最低之时,再以迅雷不及突然出手处置。

    只不过,这些事都要等到从凤阳府城中赴宴回来之后,才能付诸实施。

    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眼看着寒冬将至。凤阳府解围不过三日功夫,这市面却如春后的大地景象,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复苏起来,城里城外虽然仍在戒严之中,但已经有了百姓三五成群的扶老携幼,返回家乡。

    看着百姓们大包小裹,衣衫褴褛纷纷返回了家乡,李信心中竟生出了莫名的感慨。他忽然问身边的陆九:“兄弟,如果有一天战事结束了,马放南山,你有什么打算?”

    陆九想也不想的答道:“十三哥这话问的,自然是与十三哥衣锦还乡……”

    李信虚空一指东南,“金陵脂粉之乡,六朝古都,是绝好的定居之所,如果我向在此常住,不知兄弟可愿相随?”

    陆九初闻李信此话,就好像听到了一件即不可思议的事一般,然后又摇头不以为然的道:“这如何使得?读书人不是也说么,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李信哈哈大笑,却不再与之对答,只让陆九在他身后莫名其妙的瞪着眼睛,实在想不明白十三哥为何会有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想法。

    中国人乡土观念重到了极点,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正如一句俗语所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不忘本,但思维稍微发散一点,便也可以看出,土地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已经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即便在穷乡僻壤过着猪狗不如的穷苦日子,也依旧守着贫瘠的土地,而不知变通,一味的生老病死。

    这也是为什么,伟大的大航海没有发生在中国的根本原因。也许,在某年某月某日,中国可能早就有人抵达过那些新大陆,但这些土地都是些化外番邦之地,最终有很大可能成了某些奇书怪志里一个地名符号而已。甚至可能连记载都不会有,当事人本身也根本就无从发觉,自己可能创造了人类第一……

    轰轰大炮之声陡然想起,这才把一通胡思乱想的李信拉回了现实,这是海森堡在凤阳城外进行炮兵演习,如此做自是为了震慑贺一龙旧部中一些蠢蠢欲动心怀不轨之人的。

    看着眼前一派凋敝景象,李信不由得一阵苦笑。明朝的内忧外患越发严重,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参与到与世界竞争的序列中去。固步自封和自高自大一对畸形的双胞胎,就像桎梏锁链一般,将这个巨人死死的束缚住,一步步犹自不觉的滑落向无尽的深渊。

    就在这日晚间,好消息传来,,济西兵备道何腾蛟与淮安总兵孙之杰带着数万明军已经过了临淮,马上就要抵达凤阳府。至此,凤阳局势则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流贼对凤阳府的威胁也将不复存在。

    李信预计,革左五营的冒险军事行动失败以后,恐怕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将蛰伏在湖广与河南交界处的英霍山中。而李自成又志不在江南,自此以后江淮一带所面临的流贼之患,将远远弱于黄河流域。他也正好可以腾出手来,对以往一些仅仅是雏形的想法进行一番实施。一时间,本来情绪还有些低落的李信便骤然间又踌躇满志了,也许他料想不到,他所面对的阻力,亦或是说对手,远比他想象中强大复杂的多。

    而此刻,李信将要去凤阳府城中赴宴。他带着陆九和十几个亲兵刚要动身,却见一标人马由远及近,定睛看去,一马当先之人风尘仆仆,竟是济西兵备道何腾蛟。

    “前面可是镇虏侯?”

    很显然,何腾蛟远远的就发现了李信,一早就开口询问。李信心道,何腾蛟来的倒快,只不知此人亲自赶来此地,意欲何为呢?按照常理,何腾蛟根本就没有必要亲自跟着那淮安总兵孙之杰一道来,想来想去,也只能是他此行或许还另有目的。

    果然,何腾蛟与李信会面之后,简单的寒暄了一番便直入主题,直言招安贺一龙是要借机除掉此人,只是不想阴差阳错到了这般地步。无论是张方严抑或是何腾蛟都放心不下,生怕贺一龙打着浙直总督的幌子干闯出什么祸事来,那可真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听了李信的讲述之后,何腾蛟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一副谢天谢地的模样。

    “还好,还好!那贺一龙既然在凤阳城中,镇虏侯不如便行文一封,让凤阳巡抚朱大典配合抓捕便是!”

    何腾蛟的想法很简单,只以为这件事手拿把掐,势在必得。李信沉吟了一下才问道:“不知何兵宪打算以什么罪名逮捕此人?”

    “那还不容易,此人心怀叵测,招安是假,图谋不轨是真……”

    何腾蛟说了半天,也没有一桩在招安后,能结结实实指控贺一龙的证据。李信摇摇头,“何兵宪这些说辞只怕,难以说服朱部堂!”

    什么叫难以说服朱部堂,何腾蛟愣怔了片刻才缓过来,大有不解的问道:“如何?朱大典因何庇护此人?”

    李信一阵苦笑:“说起来也是气闷,些许误会而已,只是这朱部堂喜怒有些无常,不是个好说话的角色。李信这一回进城,正是设法沟通此事!”

    他被文官掣肘的次数多了,那些背地里下绊子挖坑的亏吃了不少,因此在处理与文官的关系上,便比之从前谨慎了许多,但凡能不结怨,便不结怨。又哪能想到,偏偏事与愿违,这一回又将朱大典得罪的死死的。

    何腾蛟忽然大笑起来:“都道镇虏侯雷霆决断,如何也婆婆妈妈起来了?不如带了兵进城去,不由分说先抓了出来,然后再做计较,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朱大典又能说甚?”

    这个办法是不错,若按照李信以往的脾气,只怕不用何腾蛟提醒,早就带兵进城去抓人了。但他实在是吃透了这些文官的亏,如果但有其他办法,实在不想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何腾蛟见李信心有犹豫,反而有些奇怪,李信之于他的印象一贯决断有加,今日如此犹疑,难道是有所顾虑?一念及此便又进一步道:“镇虏侯可是有所担忧?”

    李信点点头,却并不说自己担心的是什么。

    “走,你我一同入城,伺机再做打算!”他决定带着何腾蛟进城去,以此人作为浙直总督张方严的代表对朱大典进行施压,迫使朱大典将贺一龙交出来。

    岂知,刚要进城,却忽闻军营方向有一标人马疾驰了过来……

第六百一十七章 要造反吗?

    “镇虏侯,您快回去看看吧,出,出大事了!”

    一名三卫军队官急如星火,就连传讯说话都显得结结巴巴。李信心中顿时一阵烦乱,想是贺一龙旧部的贼兵又出了乱子,于是催他快说。孰料那队官所言的大事竟不是贼兵出了乱子,而是城中的凤阳巡抚朱大典派了人来相请几位贺一龙旧部的高级头目进城。营中的张石头等人不敢擅专决断,知道镇虏侯没走远,就赶紧打发了人追出来请示。

    原本邀请几个人入城也算不得大事,但偏偏朱大典所邀请的几个头目都是已经在军事法庭上挂了号的战犯,早就被李信下令拘押,只等审判处决,以儆效尤的。所以,一向有板有眼的张石头觉得地方文官不好过分得罪,徒然为李信又树敌人,便一面敷衍,一面派人追出来请示。

    如果留守的是陆九,只怕结果又是另一种情形,至少要将这一伙人打了出去。

    李信想也不想便交代道:“这种事还用的着请示吗?直接拒绝便是!不用理会他们!”

    等他交代完了,却见那队官仍旧吞吞吐吐,似乎还有话要说,便催他尽速详述具体情形,不要耽误时间。那队官终于又说了接下来急转直下的结果。原来,还没等传令队官出了辕门,那朱大典的使者仗着自己是巡抚麾下副将,大明朝向来有以文驭武的惯例,眼见着三卫军的一干人显然是有心敷衍,便不耐烦的发作了,希冀狐假虎威,凭借着自家带来的几十人试图控制三卫军的中军,俘获几个将领以此作为要挟,来达成目的。

    三卫军久经战阵,岂是易与之辈,不过片刻功夫凤阳诸将卒纷纷被降服。可坏事也就坏在此处,几名三卫军军卒手重之下失了准头,竟将那抵抗最为激烈的副将当场毙命,这就闯了大祸。如果仅仅是杀伤或者生擒自然最好,且有理在先,到哪都说的过去,而今却一刀毙其命,很多原本在理的话,便无论如何都无法交代过去,甚至会给镇虏侯带来极大的麻烦。

    首先这副将是代表凤阳巡抚朱大典而来,凤阳巡抚虽然实权甚小,但凤阳乃是大明中都。政治地位十分显赫,因此凤阳巡抚也是高品封疆大吏,如今杀了人家的副将不论如何都要给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其二,这副将本身就是朝廷品级武官,可不是说杀就能杀的,一旦被人上表参劾,将会带来极大的麻烦。

    闻听这等麻烦事,就算李信都禁不住大为皱眉,这搞的算什么事,自己本就准备与那朱大典好好虚应一番,好解开此前的误会,眼下又闹出了这等事,看来这仇疙瘩越来越紧,怕是难再解开了。

    想到此处,李信有些沮丧,今日的凤阳赴宴只怕要泡汤,有了这等事自己再去城中现身,不但对局面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想及此处,李信只好叹息了一声,对身边的何腾蛟说道:“何兵宪,今日凤阳之会要泡汤了,出了这等大事,入城赴宴已经于事无补,毫无用处。我这就回营进行处置,处理善后事宜,总不能使事态继续恶化!”

    李信对此也是大感无语,不知为何每到一地,当地不论文武官员似乎都专于与自己做对,甚至是自己怀着一腔相亲相近之心,到头来也总会阴差阳错,南辕北辙。何腾蛟不算外人,李信自是对他直言以告。何腾蛟却在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