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4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火枪手通常总是排成五六排,有时是十排,前排开火后退到后面重新装弹;后排的枪手继续开火。但后来人们发现如果所有的枪手一起开火会更有效,于是枪手们开始排成三排,第一排跪着,第二排半站立,第三排直立,用齐射的方式代替了旧式的循环射击方式。而中国则将枪手排成九排;每三排一组,第一组射击完毕后退到后面装弹,第二组继续射击。虽然有这些补救方法,但还是避免不了敌人冲到火枪手面前的情况发生,这时火枪手将无法抵挡,所以火枪手必须和使用冷兵器的士兵混合编成连或营。但火绳枪使用的比例在不断增加1571年,驻荷兰的西班牙军团的火枪手和长矛手的比例是2:5,但到30年以后的1601年就变成了3:1。
  弊端三,雨天不能使用。
  因雨天会进水而不能发火。其实不光是雨天不能使用,就连风大时也不能使用,因为风会把火门上的传火,药吹走。而且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有烟火,药,所以射击时简直像烟雾弹一样会严重迷盲己方军队的视线。
  弊端四,精度差,有效射程近,只能射击100m内的目标。
  由于现在的火枪,即便是大量仿制出来目前欧洲最为先进的火枪,在战争中的实践性也不够,并不能够成为战争的主流。
  所以,崇祯皇帝朱由检宁愿研发的速度慢一些,也不会防止欧洲火枪。


第0889章 朕需要钱

  明军在历史上,不管是在军事技能,军队组织和武器装备上面,都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明末的落后,也绝对不是军队单纯的问题。
  崇祯皇帝朱由检一直认为,军事,政治和经济是绝对不可分割的三个整体,但是在眼前的形势下,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资金有限,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支撑他去大规模的研发武器,只能将重心都放在火炮的研发上面!因为,崇祯皇帝朱由检将宝都押在了海军的身上,只有海军能够保命!
  以前说的是明朝的火绳枪,“夷狄之所以畏中华,火器也。”但是现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这样认为的,目前来说的话,他需要的是保命装备。
  崇祯皇帝朱由检急需要一笔钱,一笔很大的钱,否则,他的国家,或者说就连他的京畿地区都难以为继了。
  “老师,就谈到这里,朕还有些急务要待处置。”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对于徐光启这样的人来说,说太多财政上面的事情,只会给老头增添心理负担,科技研发,并不是打铁种菜,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
  徐光启点点头,他其实大概知道皇帝的压力,不要说皇帝没有明确的跟自己说什么,但是他都年逾七旬的人了,身处在京畿重地,什么事情不清楚?“皇上,老臣会尽力的,皇上您也别急坏了身子,官场也清廉,非一朝一夕之功,很多事情。能放缓的。还是应该放缓。”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脸上有些尴尬。知道徐光启又在说自己反复的搞京察大计的事情,反复的推行廉政的事情,在这样的乱世,将官员们都逼的太紧,会产生什么后果,谁都清楚,但凡是跟他关系比较好的老臣,都会跟自己说上这么几句的。徐光启的样子,让崇祯皇帝朱由检想到了孙承宗。
  皇帝微微的一笑,“一起努力吧,老师,朕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的,您的意思,朕很清楚,但是有的事情,绝对不能迁就,如果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换取官员们的支持。这样的国家,朕宁可不要!”
  徐光启叹口气。暗暗的后悔不该跟皇帝说这个,皇帝的性格,他是很清楚的,这是一个没有办法劝说的皇帝啊,“皇上,当老臣什么都没有说过吧,老臣只能够保证尽快将大明的第一艘铁甲舰给研发出来,现在船身主体都已经差不多了,等来年下半年,应该能够第一次下水。”
  皇帝不知该怎么对徐光启说,跟自己的老师握了下手,在老师的臂弯处轻轻的拍了拍,很多时候,男人之间,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交流。
  回到承乾宫,崇祯皇帝朱由检招来了王承恩,曹化淳,周延儒和温体仁,这四个人,其实现在是他施以行政最大的帮手,王承恩和曹化淳主内,周延儒和温体仁主外。
  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说有多么的信任周延儒和温体仁,但这两把锋利的刀,使用起来格外的顺手,这是他深有体会的,周延儒外狂,能担当大事,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想要做成他想要做的事情,这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很欣赏周延儒的地方。而温体仁不爱跟官员们私下结交,即便是资格老,能力也不俗,却总是能够保持着一种刚入朝廷的新人姿态,这都是很难得的事情,至于其他的阁臣,要么是摆设,要么不牵扯经济建设,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就没有招来了,他今天主要是想跟这四个人,谈一谈如何解决眼下迫在眉睫的钱的问题。
  “再增发大明纸币吧。”王承恩给出了一个最简单办法。在这四个人当中,他不先说话,别人是不方便说话的,王承恩也不客气,知道自己的方法是蠢了些,却还是率先将自己的想法给抛了出来。
  崇祯皇帝朱由检摇摇头,直接就将这想法给否了,“朕已经说过,大明纸币,是要在急需要发的时候,才发,纸币是用来兑换金银用途的,是要使得大明纸币的含金量超过实物的,这就是政府信用,如果要是胡乱增发纸币,而使得货币贬值的话,这后果是会立刻显性的!那样的话,大明的经济改革,马上就会毁于一旦。”
  王承恩不说话了,另外几个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除了增发纸币这杀鸡取卵的法子之外,再就是增收赋税,对普通老百姓刻以重税这一条路了,但是众人也清楚,皇帝绝不是想不到这法子,而且,曾经在朝堂上面直接否决过这个法子,所以,这一招就没有人再敢说出来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叹口气,有一种很沉重的无力感油然而生,大明还是缺人才啊!自己不是什么人才,这一点,他很清楚,至于自己能吃苦,自己能死在工作岗位上面,这一点,很多人都能够做到,但是自己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缺乏应变能力,这才是他的致命伤,如果眼前的这四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话,他就真的是没有什么办法了,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办法拿到外面去公开讨论的,因为会造成一种大范围的恐慌,于事无补。
  周延儒看见皇帝深深的锁着眉头,很少看见皇帝的这幅模样,知道皇帝是被逼急了,其实以目前的京畿地区的经济环境来说,过日子是肯定没有多少问题,随着大明海禁的开放,南北经济多多少少有所增强,加上朝廷在背后支持郑芝龙拓展海外贸易,京畿地区的吃饭问题是不用慌的,他知道,皇帝所忧心的是无力发展京畿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加强对山东的控制,进而加速从陆路直接连接江浙富庶之地,打通南北经济,可能皇帝还在想着建设御林军,这方方面面都是需要巨额资金的,不是说吃饭问题解决了,就能够解决这些巨额资金的问题呢。
  “皇上。”周延儒下了很大的决心,但是即便是他这样的性格,都不太敢于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崇祯皇帝朱由检抬起头来,看着周延儒欲言又止的样子,攥了一下拳头,猜到周延儒可能又有什么大胆的想法了,他是了解周延儒的,也不想过早的放弃对周延儒的使用,如果可以的话,崇祯皇帝朱由检希望能够永远的用这个周延儒,因为周延儒跟他自己有些想象,崇祯皇帝朱由检像是下了某种决心一般,想让周延儒说话,也不想让他私下里单独说,还是想保周延儒,“你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这里没有外人,在朕这里说什么,都可以,但记住一条,不能违反大明的利益,更不能违反大明百姓的利益。”
  这就是将人说话的路给封死了啊,在眼下的情况中,不像百姓要钱,就只能像地主阶级要钱,地主阶级到底算不算是大明的百姓呢?周延儒有些糊涂了,皇帝在京师搞的这一系列动作,周延儒一直在思考着,明明是可行的,为什么就起不到多大的效果,这个问题,不是没有人想过,只是没有人敢想,更没有人敢说出来。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时之间着急上头了,要不然的话,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是可以想的到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见周延儒不说话了,“怎么?你的法子,真的是朕说的,会违反大明的利益?会违反大明百姓们的利益?”(未完待续。。)


第0890章 拆迁江南

  周延儒轻轻的咳嗽了一声,要不然嗓子眼都好像被堵死了一般,会说不出话来,“臣也没有什么法子,只是臣在想,大明的钱,要不就是在老福王的手里,臣没有别的意思,皇上勿怪,要不就是在江南,北方缺银子,皇上就是再怎么推举商人们,商人们都始终是唯利是图的,即便是不出田建章的案子,京畿地区重建,想要吸收民间资金,想要依靠民间资金,不太行得通,盖因为,几千年来,华夏的财柄都在南方,经济中心形成,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改变,也非一朝一夕。”
  崇祯皇帝朱由检似有所悟,有些不耐烦,“朕不是说了,只要是你觉得不是出卖大明的利益,不是出卖大明百姓的利益,你就直接说。”
  周延儒不是不想说,实际上,这个问题,他已经想了很久了,周延儒知道,这对于自己的一生来说,都是一个绝对很大的机会!他是一个不成功,不名耀天下就宁愿去死的人,他一直都在等着这么一个能够在皇上和天下人面前都崭露头角的机会!现在,这个机会已经周延儒的眼前了,他却有些犹豫起来。周延儒也是一个人,他也有害怕的时候。
  周延儒点点头,“皇上的重建和拆迁,对整个城市的重新规划,都给臣一些启发,这样做,是能够盘活经济的,只是大明的京畿地区,甚至是北京城和天津城,这地都不值钱啊,至少。不如苏州。扬州。南京,杭州这些城市。”
  崇祯皇帝朱由检恍然大悟,他不是没有想到过,只是他一直没有下这个决心,现在到了逼不得已的关头了,被周延儒说破了自己的心事,顿时有这样的恍然大悟的感觉,不错。北京城和天津城,即便是政治中心了,但远远没有使得京畿地区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啊!加上这几年的战事不断!不要说商人们,即便是朝中官员,都巴不得外放,巴不得能够到江南的富庶之地去为官,这点,崇祯皇帝朱由检比谁都清楚,官吏选拔任用的权力,崇祯皇帝朱由检一直是死死的攥着在自己的手中的啊!
  “你说的不错。对于一个定型的城市,不重新规划。就无法使得这样的城市重新焕发生机,将死的钱挪动起来,这对民间还是朝廷都是有利的,这不算什么违反大明利益和百姓利益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你放胆子说便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恍然大悟之后,心情松了不少,他以前不是没有想过去江南弄钱,自己都曾经亲自去过扬州一趟呢,只是那边的情形,一直不容乐观,江南的经济主导权一直把持在江南的大地主们的手中,他不想让大明的经济彻底的崩塌!所以一直不敢下硬来的决心。
  周延儒一看皇帝支持自己的想法,胆子又恢复了,再次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眼里面的痰,“臣以为,对待江南的事情,不能跟在北京城或者在天津城这样,这京畿地区毕竟是皇上您亲自坐镇,出了什么事情,朝廷都可以来得及及时的反应,及时的补救,在江南,应该先将南京给攻破,就借着前不久的田建章一案,当中牵涉到的南京守备徐宏基的大哥徐宏根,到现在都没有归案,就借着此案,能扳倒多少人就扳倒多少人,让皇上派过去扬州那边的人,能够彻底的融入江南官场,这样的话,来钱的速度就快了,同时,因为是有具体的案子做依托,江南的那帮士绅大户们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大喜的点点头,“你的这个思路不错,怎么不早说?在朕这里,还藏有私心?”
  周延儒一看皇帝赞许了自己的想法,顿时松了一口气,咱这皇帝可是喜怒无常,不到万不得已,顺着皇帝的思路走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给皇帝提这么大的一个建议,这就是很危险的事情了!
  “不是臣有私心,徐宏基一案牵扯太广,在南京为首的江南搞拆迁重建,也一定得不到世豪大户们的支持,牵扯就更广了,至于会生出什么乱子,乱到什么样的地步,微臣实在没有把握,因此不敢跟皇上谏言。”即便是周延儒,在面对如此之大的问题的时候,依然是有所保留的,他是疯子,但不是傻子。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一笑,“敢任大事,在大事面前有畏惧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