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顺明(完结)-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铁器的输入,等于是将原本用骨箭和木矛的蛮族变成了武装到牙齿的精锐战士。而且蒙古和女真的打造和铸造能力同样是很弱,有很多人猜测甚至是有大批的兵器直接被输入到蛮族手中。
    正是因为这种提供军需的大人情,在真实的历史上,自从满清取得天下之后,晋商就取得了种种的经营特权和专属的行业,成为首屈一指地商人集团。
    李孟一时间竟然感觉到有些可笑,每次说到和女真的事情,都发现自己无比的孤单,现下倒好,原来李闯这势力也不是和自己在一起。
    但成婚之后,李孟的心态又是不同,他势力一直是不断的发展壮大,这已经给他增添了许多地自信,觉得无人同流,反倒是在李孟地心中激起了一股豪气,孤身来这时代,拳打脚踢已然有今天的局面。想想军营中那精锐地兵马,想想婚礼前后那些带着恭敬讨好的山东上层人物们,李孟心中已然那定了主意:“既然天不配合,那就自己放手去做,人定胜天,哲人所说的话总归是不错的。”
    心情平复,还是说道正事上去,李孟大马金刀的坐下,直接开口问道:
    “为什么想找我借银子,我毕竟是朝廷命官,你就不怕我把你砍了脑袋。”
    高一功呵呵的笑了几声,这时候倒是反应很快,回答倒也没有什么遮掩,笑着说道:
    “满天下,敢和我们做青盐买卖的官府中人,也就是你李将军了,本来这次到济宁州就是为了这个,谁想到赶上大人结婚……”
    李孟咧嘴一笑,也不说什么了,五万两银子对目前的胶州营来说,是一笔大钱,不过不影响根本,拿出来也就拿出来。
    “可你们想怎么还这笔银子呢,山东陕西,差不多相隔千里,到时候本官可不知道如何去要帐。”
    这句话彻底的问住高一功,为难了半天才开口说道:
    “闯营在五省流转的时候,手中也积攒了一些古董和稀罕物品,算来算去,也就是这些东西还能值得些银子,可几次出手,都没人敢买,还差点露了形迹,要是大人想要,这些倒是能运来。”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兵荒马乱的时节,那些古董之类的东西压根没有用处,李孟更不是喜欢这种的风雅人,更无兴趣。自从进这个内书房来,李孟和高一功的谈话,虽然高一功不善言辞,可却没有在言语间落一点下风,而今看高一功为这还钱吃瘪,李孟倒也是心中愉快不少。
    高一功觉得李孟这边可以借钱,无非是因为青盐的买卖往来,根本没有往太深处去想,他觉得来借钱,就是把李孟当作一生意上的伙伴,虽说这等交往之事可以要挟,但李孟乃是武官,逼急了也是要动刀子杀人的,也只能是按照生意上的规矩来交往。
    高一功在闯营中,因为是闯王李自成的小舅子,人又是谨慎敦厚,大家都对他很是新人,一向是主掌这后勤军需之事,做人难免有些商人的心理,此时琢磨的居然也是如何还钱的问题,却没有想深处去。
    说起来,这也是天下人的心态的投影,至今只有贼军被官军招抚,降于朝廷的,却没有听到什么人投降贼军或者主动的归顺。而且山东地处东部,又有大军驻扎,闯军即便是在河南游荡,也不曾进入山东境内。
    种种情况,都是让高一功觉得此次来借钱,自己这边完全是求别人的立场,根本没有什么主动的地方,听到对方提出来如何还钱的问题,顿时变得为难起来。
    “五万两银子不少,李某即便是拿出来也要脱层皮去。”
    说到这里,李孟莫名的想起一件事,那刘太监当日借钱也是这个数目,五、十的数目大家比较常用,容易发生巧合。
    听李孟说这个话,高一功敏锐的觉察出还有后文,没有接口,果然李孟继续开口说道:
    “相隔这么远,闯营又不是在一地常驻,这银子难有归期,不过你也不必担心,这银子送给贵方就是。“
    闯营几十万人马,居然为这几万两银子为难,也算是窘迫到一定的地步,高一功事先已经是为这做了思想准备,却没有想到这么痛快就答应了下来,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眼下这局面倒是几分相似。
    “这如何使得!?”高一功即便是很需要这些银子,还是禁不住出声的问道,李孟笑了笑,沉声问道:
    “高兄,这笔银子送给贵方,闯营可会记得我李孟的一份人情。”
    “李将军哪里话,这等雪中送炭的举动,闯营上下都是铭感大德,永记不忘。”
    “风水轮流转,今后你我难免还有再见之时,只希望到时候,高兄和闯营记得李某这份人情,也就足够了。”
    没有什么来由的这番话让高一功坐在椅子上愣了半响,许久才站起来,郑重的向李孟深深一揖。
    李孟微笑,高一功无语……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八章 船 卖不卖
    更新时间:2009…2…21 11:29:52 本章字数:3334

    新婚夫妻,自然好的似蜜里调油一般,愿意整天整夜的腻在一起,可李孟事务繁忙,即便是新婚的前几天,除却必不可少的那些礼节宴请之外,还有胶州营的事务和外面的访客需要处理接待。
    本以为颜若然会有些怨气,不过却有些惊喜的发现,女孩依旧是温婉,并没有什么情绪变化,儒家传统教育下来的女性,或许有敢于追求爱情的决心,但嫁给自己心爱的人之后,那是绝对的百依百顺,古代女子就是这样好。
    木云瑶、顾横波和柳如是三女因为生长的环境比较特殊,言谈举止上更加接近现代的女性,不过这未必是好事。
    后宅的幸福酸甜先不去说,这次给高一功的是黄金,十几个人没有太多马匹,据说在济宁那边还有接应的人手,五万两白银,这些人根本没有办法拿。为了安全李孟还是派出了胶州营的几十名骑兵远远的跟着,以免发生不测。
    在高一功一离开城门,在黄平指挥下,驻守胶州盐政巡检宅院的武装盐丁全部的出动,在胶州城进行了拉网一样的筛查。
    武装盐丁和胶州营的士兵不同,这些人有因为伤残或者年纪从胶州营退役的士兵,也有各地人家报名应募没有达到胶州营要求的子弟,放回去却有些可惜的,都是补充道各地镇守盐道,护送盐货的盐丁之中。
    这些人一般都在村镇道路的边上,只有胶州盐政巡检宅院的这些人才是驻扎在州城之中,所以也担负了维持城内治安的任务,他们人多精悍,比起知州衙门的那些衙役捕快来说,人数也是多出不少,而今的胶州城,知州衙门只不过是李孟的辅官而已。
    原本李孟以为自己手上的武装盐丁也就是豪绅们的护院民壮地水平,和刘泽清打完一仗。他就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武装盐丁和刘泽清的外围部队打,那是稳稳的占据上风。
    盐丁们的筛查,要都要登堂入室,那些各地来的地主士绅,还有文官武将地使者都是居住在各家民居之中。这些民居被十分详细的盘查询问,偏偏这等关门大索,胶州城门却是开的,而且防范松懈。
    很多心中有鬼的人都是趁这个机会跑了出去,不过在城外等着的是骑马的盐丁,这次如果再跑,可就是马刀和骑矛伺候了。
    没有发生太剧烈的冲突,死了几个身份不明的人。六十几人束手就擒,这段时间这些人已经应征了从商铺伙计到上门女婿地一系列工作,看起来是准备长期的潜伏了。
    这些人都是被胶州营一并送往逢猛镇老营,那边有从衙门退下来的老刑名,拷问刑讯可是拿手的行家。送走了高一功的第二天,李孟就请郑芝豹一同去灵山卫所的盐田盐场,现场的勘探观测。顺便把因为结亲而居住在城内地一干女眷都是接出来,逢猛镇的老营才是让人真正放心的地方,防卫足够。
    见到郑芝豹,事先有郑家的联络过来沟通过细节,郑芝豹施半礼,李孟不动,因为郑芝龙此时才是个海防游击,郑芝豹充其量也就是个千总的角色,李孟又是地主,在礼节上应当是李孟占优。
    当然。实际见面的时候,郑芝豹抱拳还没有作揖下来,李孟抢先一步扶起,这客气总是要做的。
    郑芝豹虽说官位不高,在海上却是统领数万海盗的大头目,在大明福建虽说只是个海边的土霸王,可在琉球和日本,却是实实在在的大人物,身上自有一种高位气度,加上人也是闽地少有地高大身材。看起来更是气势威猛。
    不过郑芝豹见到李孟之后,态度却是保持了足够的谦逊客气,和郑芝豹这种很外露的气质不同,李孟神态动作都是冷静自持,不卑不亢。自有一种自信在其中。这种气质,只有那种有莫大势力和惊人才学的人才会有。
    这种气质。郑芝豹只在一个人身上依稀见过,那就是他大哥郑芝龙,尽管只是依稀的相似,他也不知道不同的地方到底是优还是劣。
    加上来到这胶州城之后,自有提早到达的人给郑芝豹说明情况,满山东的头面人物几乎云集于此,还有胶州营的演武细节,都是说明李孟的势力和实力已经是山东之首,隐隐就是他们郑家在福建地地位。
    这样的角色,有真材实料,各方面都是胜出一筹,郑芝豹也是见惯风浪的人,自然是晓得如何做。
    在李家庄园的砦堡之中,双方在正堂落座,屋子里面的地龙烧地暖和,郑芝豹这才好过些,笑着说道:
    “不怕李大人笑话,我们兄弟几个,我宁可去吕宋和婆罗洲那边跑,倭国那里夏天走走还好,这冬天实在是太过湿寒,在下受不得那个罪啊!”
    尽管闽地地口音很重,不过李孟倒还是听得明白,点点头正准备符合的时候,外面有人扬声地喊道:
    “大人,黄千户那边有消息传到,可要观看。”
    这举动虽然有些失礼,不过却不会耽误事情,免得因为有客或者是其他事,下人怕打搅不敢禀报,终究是正事要紧。
    李孟回了一句,冲着郑芝豹说了句抱歉,那边微笑着端起茶碗,一名亲兵恭敬的走上了正堂,把手中的木盒递给了李孟,木盒四周都是封着火漆,这也算是胶州营内秘密传递的一种方法,木盒之内还有些辨认的细节,有人偷看,就会被收信的人发现。
    李孟抽出把短刀,将火漆抠掉,打开了木盒,扫视几眼之后,抽出了里面的便笺,打开浏览了几眼,然后随手在桌上的长明灯笼中点着,丢在了地上,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笑着对郑芝豹说道:
    “儿郎们在城内大索,抓出来几十个人,刚才禀报,说是有几位贵方的人手,本官想着,或许是前几日道贺和随行的从人,肯定是误会,不若等郑三兄走的时候把人一并带上如何?”
    听到李孟这些客气话,郑芝豹眼角禁不住抽动几下,却只能是干笑着回答道:
    “这些人散漫惯了,没个管束,看不住就要乱跑,,跟大人添了麻烦,郑某先在这里赔个不是了。”
    李孟摆摆手,示意无所谓,这话题就这么揭过去了,不过方才那纸条上的内容颇为的有趣,李孟倒是没有想到,城内居然混进来这么多的探子,有锦衣卫的,有巡抚衙门,有山东总兵的,还有这郑家的,还有兖州府些零散的人,黄平用的方法很简单,胶州城是小城,排查外人即可。
    胶州营的势力崛起迅速,周围的人又都是迅速的被打垮,即便是有敌对的势力想要埋钉子进来,也没有充裕的时间。
    锦衣卫世家出身的黄平在胶州城找出几个新埋下的钉子还不容易,大索之后,城内城外张开了一仗大网,许多鱼儿入网,大有收获。
    想想郑家在胶州城和灵山卫所这么大的生意,而且还要修建私港,在胶州城内安排耳目,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过在李孟这边可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也不看看这是谁家的地盘。
    这郑芝豹也是做得事的人物,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开口笑着说道:
    “此次随在下来的,还有我们闽地的几个老师傅,勘察地形,修筑港口,这些人在咱们大明都是一等一的,到时候还要请李大人行个方便了。”
    看着李孟不作声,郑芝豹也觉得方才那探子的事情确实是理亏了些,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修港口的劳力和所需恭迎,还望李大人帮忙筹办,银钱方面不用担心,只需要把单子开出来,郑家定然是照付。”
    没什么陆战能力的郑家,在山东取得个良港的意义极为重大,郑家人自然准备了许多优厚的条件,李孟沉吟着开口问道:
    “每艘船只停靠,须由我胶州营武装士兵上船检查。”
    郑芝豹知道,这就是因为前面的安插耳目,自己一点反驳的理由也没有,只能是笑着回答道:
    “大人的地盘,大人不这么安排,郑家也要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