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只是一个姿态,一个过场,实质就与群臣劝进没什么两样,直白说,这就是挟民意而上位,但诸多细节,包括遣词用句,包括祭祀历代帝王,包括取天命的逻辑,都是奔着浑圆无懈而去的。
    被忠心之部属提醒,李肆意识到了自己要称帝的话,法统到底能不能经得起时势大潮冲击的难题。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君王传承,这一点是没错的,他并不担心自己在位,乃至子孙在位时,一百年内,英华会闹起“共和革命”。
    但没有共和革命,却并不意味着没有社会动荡,没有对帝王法统的质疑。若是自朱明手中禅位,拿到传统的华夏帝王传承。是不是能容纳日后必然会崛起的资产阶级思想浪潮?启蒙运动正在欧洲酝酿,英华要引领华夏而起,也必然要走向跟欧洲全面接触的地步,思想交融也是必然的。说不定在他有生之年,治下就有若干心怀共和思想的党派崛起,要责问他这领着古老传承的君王,法统是不是适合未来的华夏。
    现在是要虚君的三贤党,未来民智广开,必然还有一**问责君权的思潮,他不能给自己先埋下一枚不知道什么时候引爆的定时炸弹。所以自己矮君,再以民约接天命,这跟为日后思潮变动,对君权的再度审视留下了接口。
    眼见到了最关键处,李肆正要说出那句台词,民人们却沸腾了。
    “天王,登基!登基!登基!”
    呼喊扩散开,很快聚成比前两次呼喊还热烈的浪潮,其他书友正常看:。
    直到李肆伸展双臂,下方兵士们齐声喊着肃静,这浪潮才渐渐平息下来。
    “我李肆……以民约承天命,就此帝位!”
    乐声再度高响,混着众人的欢呼,十数万都恍若置身云间,感觉份外不真实。
    梁载琛此时才出透一口气,终于将一句“不合礼!”叫了出来,可在这欢呼的狂澜中,哪还有人听到。
    还是有人听到了,和他同病相怜的孔尚任一声长叹:“当年汉高祖接天命,虽有诸侯劝进,可说辞却是‘若便于天下之民,当得行之’,这难道不是汉高祖与天下人相约么?如今这李天王,不过是将此约细细道来,以此承天命,更合圣贤之义啊。”
    梁载琛默然了,他还能说什么,原本想着是立明,结果明没了,然后李肆当场祭华夏历代君王,再与万民相约,接下朱明还回去的天命,这一番首尾,即便是他这腐儒,也难挑剔大节。
    此刻李肆已经下台,欢呼还在持续,再上台时,欢呼声更为热烈,李肆已不再是一身素白,而是玄色龙袍,旒帘冕冠,在圜丘上伸展双臂,龙袍上却是双身绞缠之龙,而非以前的五爪龙。
    既然李肆变了这华夏之君的定位,这些仪制,自然也不必再一板一眼照着原本的来了。每朝新君,本就在这仪制上有自己的添改,这时礼科那帮腐儒也再无心力喊什么不合礼了。
    李肆展臂,龙袍大袖挥洒,仪卫再度高喊:“拜!”
    欢呼中止,诸臣、众民纷纷拜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这一声落定,李天王成为历史,李肆登基,就此成为皇帝,一位回归了上古三代圣王定位的皇帝。
    “朕……”
    李肆扬臂,示意众人平身,十数万人,黑压压遮蔽视野的跪拜,原本他还没觉得什么,以前在战场上见的人比这还多。可现在一声更改后的自称,却让他感觉到了明显的不同。
    虽说不再是君父,可君王之尊,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消解掉的啊。
    李肆这般感慨着,如此自称,还真是难以适应。
    他朗声道:“朕与天下人之约,非随意口舌,此约将供奉于此,上天看着朕在践约,尔等万民也能以此比照,看朕是不是在践约,天命即是人心,上天能授得朕天命,也能收回这天命,就如尔等万民之心……”
    他捧起一幅文卷,再道:“此约,名为《皇英君宪》,乃我皇英不移之祖训,非独朕遵行,朕之子孙,也必得奉行不悖,否则……天谴之,民弃之,天命当绝于皇英!”
    即便是梁载琛这样的腐儒,看向李肆的目光也生起一股面君的凛然,孔尚任也再度长叹一声,心说以约接下天命,如此帝王法统,还真是史无前例的稳固,更直追三代之圣。李肆那番约定,当然只是粉饰,但只要行得一些善政,治下能稳,这帝王就如铁铸一般,不管是怀念朱明之辈,还是心向满清之人,都难以撼动。
    黄绫包裹的文卷置放在无字的上天主位下,“始平之章”再度奏响,现在是李肆以大英皇帝的身份,再一次祭天。
    就在这一天,也就是大明永历七十一年,满清康熙五十六年,十月初十,李肆登基,国号依旧为英。
    李肆称帝,一番准备很早就开始进行了,包括找前明十六位亲王。只是孔尚任一来,让李肆不得不重新思考帝王法统问题,以至于《皇英君宪》的推出,比计划中的提前了许多,其他书友正常看:。原本李肆是想称帝之后,梳理好了自己的君权结构,再水到渠成地推出这份《皇英君宪》,以此确立自己的帝王法统,重新定位君权。而现在为了安抚自身人心,不得不提前以此大宪来立约,拿下天命,获得君王法统。
    让李肆意外的是,这份君宪不仅确立了自己的君王法统,还拉拢了三贤党等新儒,甚至一些旧儒也心思安定,在后续的朝政筹备工作里没有添什么乱。作了一番了解后,李肆才明白,原来这些人把他关于《君宪》等同于“祖训”的话听了进去,有此祖训,在他们看来,李肆这君王,当真是要学宋时皇帝,即便不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是矮其帝王之尊,克制自己的皇权。
    称帝之后,诸项事务繁杂,即便有所准备,李肆也是四脚朝天,皇帝仪礼规制,内外廷结构,政务处置流程,文武官制、地方官制,财税调整,如山一般涌来。诸多事项又不能直接抄明清之治,李肆只好熬夜加班,竟觉日子苦得跟赶稿的打工仔一般,都没能顾得上跟老婆亲热。
    纳朱雨悠之事也被拖了下来,她作为李肆的文书,更是被指使得团团转。之前的哀苦心思在忙碌中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谋划一国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一连几天,李肆都跟着朱雨悠在肆草堂忙碌,直到一群高髻华服的宫装丽人出现,将埋头抄文书,忙得额头生火的朱雨悠拉出来,她才醒悟自己还有一摊更重要的事要面对。
    “雨悠妹妹,你的园子,是要叫雨园呢还是悠园?”
    严三娘微微笑着问道,然后朝自己那已经成了皇帝的丈夫投去嗔怪的一眼。不让人家朱雨悠回家待嫁,就把人家一直押在身边当劳力使,你还当是以前在李庄那般用人啊?
    “这这……是不是有言官在说小女子妇人干政?”
    朱雨悠很快代入了身份,手足无措地说着,可似乎角度有些不对。
    这时候李肆才醒过神来,抬头一看,抽了口凉气,其他书友正常看:。
    仙女们下凡来了呢,还是一窝,严三娘、关蒄,还有大腹便便的安九秀都是一身少见的宫装,饰坠环佩叮当,配着或明丽,或婉约,或绮艳的容颜,原本的疲劳骤然消散。
    捻捻自己的小胡子,李肆起身,拉住这个,搂住那个,两眼发光,蠢蠢欲动。
    “四哥哥……今儿晚上不准再睡在肆草堂了。”
    关蒄抱着李肆的胳膊撒娇,她这话的潜台词可非一般人所料,神算姑娘正想炫耀她的神通局又有了什么业绩。
    “关蒄,你四哥哥现在可不一般了,注意称呼哦。”
    安九秀插了一嘴,关蒄碧玉眼瞳一瞪,愣愣地点着头,摆出不知道要作万福还是要跪拜的姿势道:“是喔,该喊万岁爷了……”
    李肆和严三娘同时噗哧一笑,李肆一巴掌拍上关蒄的小屁股。恍惚间,时光似乎又回到了五年多以前,这丫头抱着长矛,也冲到凤田村外,跟着村民一同阻止流民劫掠时的情形。那时李肆可是一顿好揍,抽得关蒄哭了一整天。
    “我可活不了一万岁,也不是什么爷,就是你们的男人而已……”
    李肆揽过三个媳妇,在一边的朱雨悠满面通红,想要退开,却觉太显形迹,正无措间,却被严三娘伸手拉了过来,在李肆身边站了一角。
    朱雨悠就盯着自己的脚尖,听李肆继续说道:“而你们呢,就是我的婆娘,不分大小,尊卑,贵贱,我会一视同仁地疼爱你们,为你们挡风遮雨。”
    严三娘眼波流动,伸手抚住李肆那已经累得有些削瘦的脸颊说:“陛下啊,你已经革了君王的命,现在又要来革男人的命么?”

第四百三十九章 无尽的舞台
    第四百三十九章无尽的舞台
    李肆还真有心搞个大被同眠,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可接着的事情让他意识到,皇权的法理雕琢因他一言而决,但要落到实处,还得跟臣下们进行漫长的斗争和磨合。
    那个腐儒老头梁载琛又找来了,此人虽满心想着扶朱明,但如今英朝砥定,他却没有忿然离朝,而是继续粘着李肆,似乎本心就是扶着皇权,无所谓明、清或者英。李肆没有踢飞他,想着即便是腐儒,在他所设计的天下舆图中也该有一席之地,就让他任了礼部侍郎,继续领着一班腐儒,为本朝效力。
    梁载琛是来发杂音的,他对李肆所起的年号不满,说年号不仅俗,而且有人用过。
    果然,腐儒也是有用处的,起码人家是古书通读,学问满腹。听这腐儒老头一说,李肆也觉得自己年号起得不对。
    原本他起了个“天宪”的年号,寄意为“天道授宪”,同时在一般人看来,又有“口含天宪”的味道,很是威武,嗯嗯,书迷们还喜欢看:。
    他起了这年号,老师段宏时正在埋头为他登基准备一份大礼,没工夫过目,其他人又畏他威严,觉得他该是自有深意,没有异议。
    梁载琛说,这“天宪”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宦者传论》,说“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是讽刺人的话,大家说到天宪,就是“口含”,这怎么能用来当大英年号呢?而且,安南朝也有人用过,还是一个反贼拥立傀儡之王时用了这年号,怎么也不能把他们用过的捡来。
    李肆不得不痛感自己这伪劣秀才没文化,厚起脸皮问梁载琛,年号到底该怎么取。梁载琛却说陛下先出寄意,然后臣子们从经义古典上寻得合适之号。
    “我英朝持天道,求上古三代圣治,叫……圣道如何?”
    李肆回过神来,可不能让这班腐儒去操弄,直接说出了另一个构想,但底气却很是不足,这“圣道”似乎有点……拿他前世的话说,有点小白了吧。
    却不想梁载琛摇头晃脑道:“《庄子…天道》曰,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陛下所言君王之道,乃天道与帝道相谐,遂成圣道,好,好!”
    李肆表情呆滞,好,好个马屁……自己随便一想,这老头就能引经据典,说得浑圆,果然是一张草纸都有它的价值。
    勉力撑开一丝笑容,李肆道:“你们礼部再查核一番,若是没别人用过,我以后就叫……圣道皇帝了。”
    这话出口,旁边一人嗓门打着颤地道:“陛下失言,臣不敢不记,请陛下自尊。”
    嘿……这么快就有人犯贱,不,进谏了?
    转头看去,却是外记注官,估计刚刚从私塾里拔出来,还一脸当年范晋范秀才的酸气,书迷们还喜欢看:。
    既然是皇帝,就得有起居注官,但李肆削了皇权,这记注官就有了内外之分。内记注记录李肆私事,隶属中廷。外记注则在正式场合记录李肆的言行,属于外廷。礼部侍郎觐见李肆,讨论国务,外记注官自然在场。
    起居注记载皇帝一言一行,主要是为了编撰国史,因此间接有监督作用。此刻这个外记注官听到李肆自称“我”而不是“朕”,觉得不合礼法,乍着胆子提醒了一句,一边说还一边在本本上写了一句:“十月十八,上见礼部侍郎梁载琛,失言称我……”
    开战了啊,李肆怒火升腾。
    “谁说要一直朕朕的?宋明时也不是随时都朕朕的吧?只要不是朝会大典,这称呼何须讲究?这一条,抽了!”
    李肆也学起了满清皇帝,要随意抽改起居注,记注官打着哆嗦抱着本本摇头:“臣不奉诏!”
    眼见李肆额头暴起青筋,梁载琛阴恻恻来了一句:“陛下与臣议年号,即便是朝会大典,也不能再比此时正式,陛下自该至公心,正帝尊……”
    这话是说,既然是讨论年号这么严肃的事,你就该把自己完全代入到皇帝的角色里,自称“朕”,否则名不正言不顺。
    李肆沉默,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