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肆瞪眼,好嘛,现象和本质都用上了,果然带着他之前所述天主道的气息,自然也是出道家本源。
    老者接着道:“盘古开天,气凝为宇,女娲造人,气散于血脉,这不过是天主于阴阳两面所显之灵,其他书友正常看:。有人在世即能承得纯粹之气,就立地为圣,三皇五帝,皆出于此。《老子有气》,即是自老子《道德经》所述的道里,寻着这根本之气,寻着天主之颜。”
    李肆暗自叹气,这《老子有气》,就如汉时的《老子想尔注》,将儒家所提之“气”和道家的“先天之气”揉在一起,再灌进“天主”这个模具里,依照华夏上古神话的脉络,打造为天主教的教义根基。
    “我天主教有‘修身净气’、‘修心见气’、‘气返见主’之说,倡的是洁净、心平、自审和功罪天裁之说。天主即是鸿蒙之气,世人初生都带着一团鸿蒙气,这是人之为灵的由来。以灵而论,天主即是尘世诸人之父。而人来此尘世,鸿蒙气便已蒙垢。为此需在尘世修身修心,随时净气,以待回归天主时,能得浑然无懈,纯粹极致之境。”
    “而人世血脉是此气所托,若失血脉,气则无所依凭,气无所依,灵则不显。就如盘古化气为天,女娲散气于血脉一般。以血脉论,天主即是尘世诸人之母。”
    “天主所蕴之道,浩瀚无边,以阴阳显本颜,不止老子有所述,诸圣均有所述。这《老子有气》是初篇,还有《墨子有气》、《庄子有气》、《孔子有气》,兄弟,你是否有心深研?”
    老者一通掰乎,格桑顿珠已是两眼直冒金星,李肆却在心中暗道,翼鸣老道,徐灵胎,可真有你们的!
    再看到老者递来的两本厚厚大书,一本是《圣经》,一本是《圣律》,李肆猛烈咳嗽,锤了好一阵胸膛才缓过来。翻开一看,我去……
    《创世纪》、《蛮荒纪》、《轩辕出渭河》、《炎黄归宗》、《蚩尤奔离》,《圣经》把华夏上古神话全都搜罗进来,还整理出了一条清晰可辨的血脉族谱,金刀大马地山寨耶稣教《旧约》里的东西。而《圣律》则是在讲教义,就是结合血脉延续和文明推衍所要遵循的规范,看到“以恩报恩,以直报怨”这一类儒家警语,李肆噗哧笑了。
    抬头看去,大厅穹顶是一副大禹治水图,李肆心说,这不是伪教,其他书友正常看:。翼鸣老道和徐灵胎揉了太多东西进去,根基却是清晰的两条,血脉延续和文明发展。天主道拉着天主的大旗,播撒科学信仰,经营理性世界。天主教却是拉着天主的大旗,描画心灵寄所,挖掘感性世界。天主道是人事,天主教是鬼神事,只要分割得当,并非是截然对立之事。
    这也不该是伪教,洋教以耶稣和默罕默德代言上天,都能在华夏大地开支散叶,为什么我华夏不能在释儒道之外,另立朴素一教?而且这非空中楼阁,而是以华夏血脉和文明为根。
    也许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凝练雕琢,但李肆忽然觉得,这鬼神事并非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样,无可作为,或者只是一个工具。看来自己对盘金铃的话,还真是有些失当。以后得多关心一下这个天主教,让它能真正立起来。
    正在发呆,几个民人进了大殿,看衣衫还破破烂烂,都一脸虔诚地跪伏在了那面根墙下,嘴里念念有词,依稀听得像是感谢祖宗,感谢天主,湖南的战火停了,他们在长沙的亲友安然无恙。
    “哼!该感谢的是天王,可不是天主!”
    格桑顿珠嘀咕道,他是信黄教的,对这天庙不是很感冒,但那些人脸上的虔诚,让他熟悉无比,不愿去惊扰,就只低声发着牢骚。
    “天主管鬼神……”
    李肆微微笑道,拍拍格桑顿珠的肩膀,转身向外走去。
    “天王管人世,咱们谁也不碍着谁。走吧,人世繁花似锦,一番大好前程正等着我们!”
    言语回荡在大厅里,看着李肆的背影,那个老祭祀眨巴着眼睛,压抑住自己下跪的冲动,恭恭敬敬地长揖到地,他听清了李肆的自语。
    “原来是末圣天王,无量……咳咳,愿天主与您永在……”

第四百一十五章 归途南北异
    第四百一十五章归途南北异
    “从洋人那学来‘主与你同在’也就算了,‘愿天主与你永在’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肆边问边打量着翼鸣老道,不,该叫翼鸣大主祭。这老头一身麻衣,外罩连帽斗篷,如果腰间再挂根药杵,活脱脱一个杰地武士。
    翼鸣笑呵呵地抚着白胡子,挑着白眉,意味深长地说:“这话只对你说……”
    李肆摇头,反正后面他会在天主教上下足功夫,现在暂且放过这老道。接着他转头看向前方,那是英德麻风善堂,也就是早前李肆命名为“绝情谷”的地方。因为治疗和养护都已积累出相当经验,这里集中了好几千来自两广的麻风病人,聚成了一座小城镇。
    李肆所望之处,是跟衡州天庙类似的一座建筑,那也是座天庙,盘金铃的“根”就扎在这里。之前在衡州天庙见到了根墙,李肆就已明白,为何盘金铃坚持要留在天主教里。因为她是无根之人,就连名字都不是真名。现在她生有所恋,自然想攀住根脉,将自己的祖位留在天庙里。
    思绪被群聚而来的人潮打断,数千人蜂拥而至,却都停在了远处。大多数人脸上都戴着面纱,没有喧闹,无比沉静,但李肆却感受到了他们眼中的热意。
    此时的李肆已不是李庄主或者李半县,即便他要踏入这片被栅栏阻隔的禁地,里面的人也都要自觉向后退。他也没有矫情地刻意靠近,就站在河岸边,向着昔日这座寨堡,如今的麻风城镇招手。
    李肆招手,人群顿时矮下了,就如当年李肆迈步走进这里一般,所有人都跪伏在地,头紧紧贴在地上。没有万岁欢呼,只隐隐听到抽泣声,这是自哀苦中凝出的感恩和喜悦,其他书友正常看:。
    这数千麻风病人虽与世隔绝,却时时关心英华之事。对最初一波病人来说,他们的恩主是李肆,而现在住在这里的病人,不仅视李肆为恩主,更视英华为大家。他们比任何人都关心李肆的成败,英华的存续。得知英华在长沙大败清军,英华治下最喜悦的,却是这帮已被尘世抛弃的人。
    因为盘金铃和英慈院拉住了他们,天庙拉住了他们,而背后就是英华,就是李肆。他们哭泣,是觉得无以为报。
    良久,有人终于喊出了声:“天王永在!”
    数千人的呼喊依旧压得低低:“主与天王……永在!”
    李肆也被这沉重的感恩之唤压得眼角发热,他没好气地扫了一眼翼鸣老道,心说这帮病人估计全都成了教民。可话又说回来,这样不好么。
    在英德白城看望了老乡亲们后,李肆踏上韶州府专门献上的“龙舟”,太极团龙旗刚刚升起,李肆就陷身灼热的欢呼大潮中。
    从含洸到连江口,过飞来峡到清远,一路向南,北江来来往往行船都贴到了江边。每条船上都自发插上了红黄彩旗,船主船工,还有船上乘客,手里都挥着小红旗,欢呼雀跃地叫喊着。
    “天王!天王!”
    “万岁!万岁!”
    这一路行来,就被激昂地欢呼声包围着,龙高山格桑顿珠等人固然是成天如踩在云间,为自己能卫护在李肆身边,沾到这般热烈礼遇而骄傲,连板起脸的矜持都维持不住。而两世为人的李肆,也再难平静下来,频频露面招手,惹得江面不断传来连绵而密集的叩拜声,越往南,这欢呼之潮越亢奋,人声更鼎沸。
    广州青浦,整座码头塞得满满当当,不知有多少万人聚在这里。广州县典史陈举一头是汗地指挥着巡警阻隔人群,在他身后,还有一层黑衣禁卫,一层红黑相间的侍卫亲军将码头隔出一片空地,其他书友正常看:。八月艳阳高照,可所有巡警、禁卫和侍卫都穿着一身整齐制服,即便汗水已透了全身,都不觉一丝苦累。
    跟人墙较着劲,就想靠得更近一步的人群更是挤得臭汗冲天,大家都在等待着那面大旗在江面出现。
    天王赢了!又打赢了鞑清,据说那个坐了五十多年龙椅的鞑子皇帝都被天王亲手打伤,现在仓皇北逃,还生死不知。手下几十万大军土崩瓦解,英华一国,再不是以前那般在风雨中飘摇,让人难想未来的国。虽然还说不上定鼎中原,可鞑清却是再无力兴起倾覆巨浪。阴云散了,阳光明媚,晴空高远,未来是那般美好。
    “来了!来了!”
    聚了十数万人的码头骤然响起如雷欢呼,就见北面江上,大片快蛟船护着一艘龙舟出现,火红大旗挂在船桅上,正迎风招展。
    当身穿一身红黑军礼服,披着明黄斗篷的李肆在亲卫簇拥下步出船舱,踏上码头时,欢呼冲天而起,遮蔽了所有声响,似乎连空间都再容纳不下,正被这欢呼撑得膨胀,视线都变得模糊起来。
    李肆踩在红地毯上扫视四周,头一眼就见到一身宫装的严三娘,正抱着夕夕,热泪盈眶地凝视着自己。同样宫装的关蒄也变得文静了,竟然像是成熟了许多,就微微笑着看过来。安九秀正一边朝他点头,一边抚着大肚子。
    再转头看向另一侧,段宏时抚着长须,朝自己呵呵笑着,眼睛都眯得睁不开了。关凤生夫妇、田大由、林大树、何贵、邬亚罗、罗恒、彭先仲、刘兴纯、苏文采等老伙计和老部下,还有安金枝这老丈人,正满脸通红地挥着手。
    一身紫袍朝服的李朱绶捧着玉笏,带着一帮或紫或红的官员出列,抡起了嗓子,带着颤音地高呼出声:“恭迎……天王,得胜还朝!”
    接着他们跪了下来,三拜九叩,队形整齐,动作一致,显然是事前演练得无比娴熟,书迷们还喜欢看:。
    “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呼喝可不合制,李肆还没称帝,可这当口,谁在乎这事。
    随着文官的叩拜高呼,数万人都跪了下来,同声口称万岁。
    人群中,一抹淡黄丽影看着一身戎装的李肆,感觉这天地之气仿佛都向着他汇聚而起,让他的身影那般摄人,似乎阳光都被他遮蔽了。她轻叹一声,也盈盈拜下。
    一片儒衫汇聚而起的人潮虽然也跪下了,但不少却还挺着腰,似乎还不愿随着民人那般拜到底,可所有人脸上却也带足了欣慰,这一国,终究不再是危难之国。
    李肆招手,示意众人平身,他目光飘摇,就觉眼前所见,分外不真实,就这一战,这一国真是立了起来,民心真是抓住了?
    眼见数万人在场,李肆觉得咽喉发痒,才意识到自己该说点什么,说点什么呢?
    那就说出最真实的心里话吧……
    李肆环视众人,高声道:“诸位……兄弟姐妹,诸位叔伯……”
    众人听得心中又惊又热,天王还真是草根出身呢,开口就是小民的称呼。
    “同胞们!”
    李肆高声道,这个词原本只称呼血缘兄弟姐妹,可现在的涵义,众人已经不陌生。不管是报纸上,天庙里,还是英华军惯称和官府行文里,都将华夏之民统称为同胞。
    “我赢了!”
    李肆没有长篇大论,就只是简短的宣言。
    “我们赢了!”
    他握拳振臂,直举向天,引得数万人一同举臂欢呼。
    “我们赢了!”
    人潮中,就连雷襄这样的文人都举拳高呼,郑燮还没什么动静。看看身边诸人的激昂神色,他自失地一笑,抛开了矜持,也举起了拳头,扯开嗓子大喊。
    随着李肆一行车马由西向东,穿越整个广州城,再至黄埔无涯宫,广州整日都浸在了欢腾的海洋中。
    “我们……输了,大败亏输。”
    数千里外,江宁府,登上龙舟,听到赵弘灿亲口证实战败噩耗,前来觐见的两江总督张伯行和苏州织造李煦脸色发白,心头如铅坠落。
    “万幸贼军没有穷追不舍,现在军势就停在岳州,巴浑岱已经殉国,讷尔苏在武昌府整顿残军,穆廷栻的江南水师聚齐了么?”
    赵弘灿问,听到贼军停步,张伯行长出了一口气,赶紧点头。康熙銮驾在岳州停留的时候,就向他紧急传谕聚江南水师,防备贼军趁胜沿江而下,直捣江南。他自是第一时间就让刚从福建提督转任江南水陆提督的穆廷栻派出水师向西接应銮驾,同时再聚大队水师,以便应对贼军。
    “皇上到底怎样了!?”
    李煦却只关心康熙,就要揭帘朝船舱中去,两声轻咳同时响起,侍卫赶紧将他拦住。轻咳之人有赵弘灿,另一人却是方苞,李煦顿时勃然大怒。
    “方苞!赵弘灿!你们是要学赵高么!?”
    这两人都是外臣,可受不住这话,李煦又是康熙家奴,他们再不敢拦。李煦昂首冷哼一声,又要跨步,另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