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面临这桩急难之事,康熙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个提议,李煦声言,只要愿借,一百万两该是没问题。
    问题是……那江南票行,背后的东主不是李肆么?康熙就觉匪夷所思,那李肆,能容许自己的产业,向自己这个生死大敌借钱!?这人脑子怎么长的,是不是真中邪魔了?
    此事太机密,康熙不好找他人商议,就叫来被撸了兵部尚书之职,随军效力的赵弘灿。这家伙对广东之事很熟悉,李肆跟商人的关系更是门清。
    赵弘灿的回答多少缓解了康熙的疑惑,按赵弘灿的说法,李肆也非票行一家独主,不是什么事都能做主。江南票行在江南自己作自己的生意,李肆未必能有效约束。
    这概念康熙熟悉,那不就跟满洲人以前的八旗议政类似么,李肆即便是共主,也不是事事都一言九鼎。
    康熙不屑地道:“果然是起于工商的婪贼!今日他倚此立业,异日他也就因此溃灭!商人唯利是图,为在我朝廷治下邀恩,竟连敌我都不分,那李肆……”
    他都在为李肆感到不值:“若是听到他旗下产业,居然还向朕贷银输诚,还不知脸上会是何等精彩颜色。”
    康熙摇头慨叹不已,这李肆该是被工商挟制住了,竟然连这等生死事都不能掌控,你不是重工商么?重到后来,反而沦为工商的傀儡,这就是你的下场,活该!
    这就是昭山大营里,李肆那番表情的由来,那确实是相当精彩。
    康熙当然不会直接说借,帝王尊严绝不容许他朝商人低头。但一方面是救急,一方面也抱着“打击”李肆的心理,他许可了此事。让李煦给出一个既可以保存皇帝颜面,又能拿到钱的解决方案。
    李煦能有什么方案,还不得看李肆的脸色行事。透过江南票行,李煦急急向彭先仲这边作了通报,等着李肆的回话。
    李肆很俐落地点头:“借,康麻子的面子,我还是要给的。”
    彭先仲是商人出身,没感觉有太大问题,若是换了其他人,比如说一般的英华文武官员,准会一跳三丈高,当李肆是“通敌分子”。
    为什么不借!?他李肆不借,康熙照样有办法解决,现在只是不想过多动摇朝政根基而已。再说了,这可是康熙主动送上门来的一个绝佳机会,给李肆布置“江南攻略”打开了一扇侧门。
    李肆悠悠道:“而且这笔钱借出去,我也不想着让他还回来,他得还我……”
    李肆冷笑:“还我一个江南。”
    方案很快就订好了,半年期,一百万两无息贷款,但清廷得以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和北新五关一年关务作抵押。
    李煦在苏州很快收到江南票行的回信,看到这条件,不由自主地抽了口凉气。借贷有抵,天经地义,但这抵押品,让李煦想起了当年韶州太平关的旧事。这一百万两银子,顿时变得无比烫手。
    再一细想,自己若是短时间就搞到这笔银子,解了皇上的燃眉之急,圣眷怎么也能再增几分,更能稳稳把住江南这肥厚的生财之地。至于李肆在这一百万两银子上包藏着什么祸心,只要不是夺州占县,惑官反乱,想必皇上都不在乎。即便局势有差,皇上一纸诏书就能把关务收上去,江南终究是大清的江南,不是李肆的江南。
    康熙也很快收到了李煦拿出的解决方案,对江南票行索要五关明年一年的关务,他也很理解。这五关一年上税六十多万两,算上陋规杂收,翻一倍,正好合官贷一年三成六分利钱,也就是一百三十多万两。若是朝廷还不出这一百万两,就将这五关交给江南票行经营一年,恰是在商言商的嘴脸,再“职业”不过。
    “看来这一百万两,竟是不用还了,到时将五关暂交给那票行管一年即可……”
    康熙也拨起了小算盘,江南票行拿得五关,朝廷不过是还六十多万两银子。直接还钱是一百万两,是个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可康熙不是寻常人,是治天下的帝王,总得多想一层。深下去一层,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他是绝不疑李肆透过江南票行,在这一百万两借款上打着什么主意。就算有什么祸心,一纸谕令,江南票行都要关门,操心那么多干嘛?
    康熙更关心的是怎么马上拿到这笔银子,同时还不让自己沾手,想了半天,终于拿出了方案。
    皇帝是不知道此事细节的,就交由内务府和江南地方一并紧急筹措这一百万两。内务府以李煦为代表,江南地方以两江总督张伯行为代表,由两人出面跟江南票行缔约借钱,同时给朝廷上一个题本,含糊地说是以关税为抵。注意,是关税,不是关务,朝廷自然不会让国政握于商人之手,嗯嗯。
    这题本上来,他康熙装作事务繁忙,未究细节,画一个圈,写下“知道了”,这事皆大欢喜。他既是认可了此事,却也没沾事情内里,是李煦和张伯行“擅作主张”向商人借的钱嘛,到时候臣子觉得朝廷向商人借钱太丢脸面,闹出了大动静,就处置这两个人好了。
    得了密谕的李煦一天之内就办好相关文书,然后去找张伯行。张伯行也接到了密谕,正觉纳闷不已,听李煦这么一说,心中恶寒,这是皇上要他背这个黑锅啊。可他敢不背么?只好捏着鼻子签认了文书。
    这么一趟来回,李肆的银子就落到了康熙的手里,再被分发到旗营将兵的手里。众人山呼万岁,士气大振,脚下也快了许多,六月初出了河南,直奔湖北武汉。此时李肆已在昭山下等得骨头发痒。

第三百九十三章 小局大局,总被搅局
    第三百九十三章小局大局,总被搅局
    【上一章尾巴有小错,当时武汉是武昌府。】
    两军决战,二十多万人对垒,皇帝与天王照面,这几乎就是定国之战,自然没可能如演义小说中那般“两军相会,当面扎营……”那般轻巧。四月京城定策,六月驾临武昌府,康熙这脚步已算是迅疾如风,不是有减震舒坦的广式马车在,这番急赶,他那把老骨头可难经得住折腾。
    这两个月来,康熙自然不可能闷头赶路,相关谋划如一张大网撒下。而李肆蹲在昭山,除了练兵,也没有闲着,双方自有一番暗箭往来。可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多月不仅是湖南,连四川、福建都风平浪静,竟像是又回到了“太平盛世”的时分。
    武昌府,亲征銮驾行在,康熙准备召开御前军议。开会前他需要先定下大方针,于是招来赵弘灿摸底。这家伙虽被撸了兵部尚书,但他熟悉李肆,又知兵事,康熙还是以他为军中参赞,有事必问。
    赵弘灿道:“那李贼在长沙以南,湘潭以北的昭山立营,至今已有两三月。对长沙城的攻击却是点到为止,大异往日攻城拔寨的凌厉势头,该是另有所谋,我朝廷大军不得不防!”
    康熙淡淡一笑:“他图什么!?不就是图着要跟朕在长沙对决,正列阵以待!”
    大手一挥,康熙沉声道:“且让他舒心着,待朕大军至岳州时,他就该左右失措了,其他书友正常看:!”
    赵弘灿皱眉细想,然后豁然,连声道:“皇上英明!臣本就在纳闷,为何四川和福建的形势也跟着沉寂下来,却没想到,是皇上的三面开花之计!”
    康熙含笑点头,胤祯领军进了四川,稳住重庆局势后,他就下过谕令,暂时不要大动。福建方面,被定为闽浙战场主帅的施世骠也受了类似谕令,要让贼军当面宽松一些。
    这是吸取宜章之战的教训,那时三面战场势头不齐,被那李肆搞了一出乾坤大挪移,汇聚主力,在宜章把胤祯打了个措手不及。如今他亲征而至,待到朝廷大军在湖南主战场动手时,四川和福建再一起发动。那李肆主力聚在湖南,再难施展出三头六臂的本事。到时三面重压,看他不左支右绌,难以应付!
    想及得意处,康熙心说,你李肆虽然强,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能跟我治下大清比拼人多物足!?你终究是弱者,这一战要怎么打,你就得受我摆布。
    福建厦门,施世骠远望西北,沉郁已久的心口也荡起一股快意。早前他被康熙拔为靖海将军,这可是他老子施琅平台后得的荣职。可眼下这将军却不止是荣职,闽浙战场,他现在就是说一不二的主事人。虽然闽浙总督满保也以闽浙剿贼钦差大臣身份从旁分治,让他没办法如其他将军那般随便插手地方政务,但此般殊荣,今世也就四川年羹尧能和他比。而年羹尧终究是旗人,以汉人之身,在战时得授将军,已跟平三藩时的赵良栋相提并论。
    不问责他在古雷海战之败,还拔他为将军,皇恩浩荡,施世骠却更看出皇上和朝廷的急切。年迈皇帝都要亲征,此时形势,比三藩时更危急,直追当年噶尔丹东进。
    由此他求战报效之心更盛,古雷海战后,他的水师再不敢聚起船队在海上行动,只好缩在金厦跟当面鹰扬军对峙,面对鹰扬军,他无反攻之力,可一个多月前鹰扬军撤走,他觉得有了可趁之机,其他书友正常看:。
    鹰扬军撤走后,占据漳州、龙溪和澄海一线的是伏波军和福建民军。前者没打过交道,从服色看,似乎从属于贼军水师,该是精锐,数量却不过千人。后者虽有万人,却是仓促组织起来的,甚至有不少原先的绿营官兵。不仅不堪恶战,一旦遭了重压,还有反投朝廷的可能,施世骠就有心大举反攻,夺回漳州。
    可惜,跟着封授将军旨意而来的还有一纸谕令,康熙要他暂缓进逼,以稳为先,让施世骠的谋划落空。仔细一想,施世骠也不得不以稳为先。毕竟朝廷大军还未在湖南聚齐,若是在福建激起李肆的怒火,就只遣一军再进福建,自己又要吃不消。他更不敢忽略另一个大敌,身侧还有贼军的“水师大都督”萧胜虎视眈眈,贸然出动,到时候可能连金厦都要丢掉。
    跟漳州比起来,金厦更重要,因为金厦直通澎湖,即便萧胜制住海路,只要施世骠将船队化整为零,来往澎湖就没什么大碍。毕竟那萧胜手里的快船太少,没办法完全隔绝海路。而澎湖紧紧握在手中,台湾才有保障,台湾才是他施家的根基。
    所以施世骠压着战意,就在厦门跟英华军对峙,直到得报康熙已经到达武昌,才觉心头畅快起来,开始着力部署反攻之计。
    回到水师提督衙门,就要点军备战,却见水师提标中营参将蓝廷珍带着一个军将急急而入。
    “军门!台湾有变!”
    蓝廷珍急声唤着,施世骠心中剧震,是那萧胜攻入台湾了!?
    “标下澎湖协守备林亮,为报军情,冒死直航厦门而来!军门,台湾贼起,不过半月已波及全台!文官都逃到了澎湖,只姚总戎率军在台湾府城拒敌,求军门速发援兵,否则台湾危矣!”
    那军将跪地哭喊道,施世骠脑子嗡的一下麻了,眼前视野也一片模糊。
    萧胜是台湾镇把总出身,会在台湾搞事,他早有预料,书迷们还喜欢看:。之前就再三严令台湾镇多加防范,还请动闽浙总督满保,行文台湾府清乡连保,防范贼军渗透蛊惑。
    从去年宜章之战到现在,台湾一直没什么动静,他还以为是自家措施得当,让萧胜没有机会在台湾下手。却没想到,那萧胜不搞则已,一搞,整个台湾都反了!?
    “你叫……林亮?从澎湖直接过来的?好好,忠义之人,且将台湾事细细说来。”
    施世骠压住心中惊恐,扶起那林亮,要听此事细节。从澎湖到厦门,现在都有萧胜的快船巡弋。若是水师战船直航,运气不好,就是船毁人亡。所以清兵、官员和驿传来往台湾和大陆,都是走北线福州再南下。这林亮为省时间,直航厦门,还真是绝大冒险。
    再听台湾镇总兵姚堂还固守台湾府城,施世骠心中稍安,形势还不算坏到极点,在台湾本岛终究还有落脚之地。
    听了林亮一番报告,施世骠心中辗转反侧,脸色也青白不定,最终咬牙恨声道:“出兵!蓝参将,汇聚船队,你率水师提标四营,载陆路提标三营,金门镇、闽安协,急赴澎湖!”
    殷特布原本在江南所聚绿营大军,因为萧胜率船队直捣江南,处处生火,已经散回江南各地协防。施世骠为闽浙战场最高指挥官,麾下兵力却不算多。
    有满保分权,浙江绿营他动不了,而且福州将军所部旗营他也无权调度,手里就只有福建水陆绿营,以及满保支援他的闽浙督标和浙江部分绿营。算下来账面上有八万,实际能战的不过六万,其中还包括台湾澎湖的一万人。
    听到施世骠这布置,蓝廷珍一惊,他是略知施世骠的谋划。这几部兵力有一万两三千人,还都是精锐,将他们都调往台湾,福建当面,就再没配合湖南战局的力量。
    “台湾为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