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衙内新传-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件事,其实为的都是一个目的,陈规要推行屯田的法子,就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让从事屯田的人有收获,能稳定下来。如果战事不休,那屯田就无从说起了。
    郭药师闻言笑道:“这两者皆无足虑矣!我等占据三处州郡,契丹自不能坐视,闻说已经遣东京道留守萧保先与都统萧得勒率军征伐了。只是契丹乏粮,无粮便无兵,如何有大军得出?况且近日听闻饶州有一人唤作摩哩,以竖起反旗,自称大王,部下带甲万人,业已胜了契丹一阵,契丹大军若出,也当先去攻打摩哩,到不得我盖州境地。”
    “再说那女真,完颜部原先只得十二部,虽然久以信牌号令诸部,终究不成营伍。如今举兵击辽,女真各部纷纷往投,他虽然势力大张,却也须得整顿各部,使之号令为一。前日北地传来讯息,那阿骨打业已率军回转来流河水畔,编整诸部为猛安谋克,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看这样子,年内亦不得出了。”   
                  第三章
    骨打整编女真各部为猛安谋克的举措,在历史上只是一笔而已,从表面上看来,这也不过是照旧沿用了女真人原有的部落组织,稍稍条理化而已。然而身处这个时代,又能够从各种情报中把握辽东全局的人,方能看出其重大的意义来:正是通过这一举措,一盘散沙的女真人头一次达到了国家级的组织高度,而完颜部也才彻底从一个普通女真部落,一跃而成为女真国家的领导家族。
    “既是这般,料想那阿骨打忙于内事,不暇外顾,正是我等举事的大好时机。”陈规熟读兵书,饶有韬略,加上之前在参议司的战略推演经历,迅即便认清了目下的局势,当即站起,向郭药师道:“郭大人,某过海之时,已领了我家相公之令,说道辽政虽乱,然而与大宋仍旧有盟好,倘若我大宋先坏了盟约,恐坏了信义,师出无名。今权且请郭大人首倡起事,建立辽东常胜军,以号召诸部,扩张势力,徐图进取,要者乃是结好东京道各部,尤其是那曷苏馆熟女真诸族,以分女真之势,助我大宋收复燕云。大事成就之后,少不得还你郭大人一场大大的富贵。”
    郭药师心里原也盘算此事,眼见取得苏复二州之后,花荣等人部众实力不下于他本部,装备精良则犹有过之,更有中原运来的犀利火器相助,隐隐有反客为主之势。现在海道完全打通,大宋的增援可以源源不绝地送来此间,对他的地位更是极大地威胁。别地不说。单单那五千黑风营,一看就是百战精兵,高强对辽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了。
    如今听见陈规说,这辽东仍旧以他为首,大宋不管来了再多的人马,也还得仰仗他地旗号行事,郭药师心下登时大喜。要知道这样一来,大宋势必会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帮助他扩大势力,即便当中会夹杂进来许多宋人,亦无妨他自己的地位上升。若果真大事得成,自己举辽东之力助大宋占据燕云,料想裂土封侯亦不在话下矣。
    想到这,郭药师忙应道:“往年灾荒时艰,都是仰仗高相公全活我部族人,今有用我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全凭相公和陈大人指挥便是。”
    陈规看郭药师面上全是一片赤诚感激,眼神却有些闪烁。心下暗自惕醒:衙内来时曾说,郭药师生长辽东。对我大宋并无甚忠心可言,全仗着权谋手腕来驾驭着,一刻也不能轻忽了。如今看来,衙内慧眼,果然不错,此人迥非善类,虽未必坏事,可也不能给他什么弄鬼的机会。便即笑应了,客套几句,又道:“相公又道,在昔于盖州设港,都是我大宋人相帮行事,如今既占了苏复等州,辽东数十万兵民对这海道仰赖极重,因此港口诸事不得轻慢。如今随船有武统制精兵五千,复有李统领水师三千,将佐数十员,干办百余员,以此处置港口庶务,谅必万无一失,因此要请郭大人将旅顺一地分拨出来,作港口之用,诸般措置,一一商议着细办。”
    郭药师听了,也不意外,对于大宋人来说,这港口就是他们的生命线,万一辽东事不可为,这也是最后的退路,自然要牢牢抓在手里,因此要全用宋兵驻扎。便连声道:“使得,使得!如今我辽东常胜军无百日之粮,如待哺之婴儿,正盼着港口早日开运,如此极好。”
    跟着便说屯田事,出乎陈规意料,郭药师却提出了一个令他事先没有预料地问题:“陈大人,这屯田一事,自是势所必然,终不成这里数十万兵民,都仰赖中原供给?只是一桩,女真、契丹等部,部民多有不识稼者,然而却非不必给田,盖此等部民自来亦有农事,却多是掳掠些奴婢来种,故而将土地亦看的甚重。今若给田屯田,将彼等排除在外,恐有不当。”
    陈规望望花荣,后者也点头称是,他便皱起眉头来。倒不是说田地不够分,辽东连年大灾,那些老老实实种田的人多半都活不下去了,这里又不象中原那样,土地掌握在大地主的手中,满目田野要分就分,有什么为难?难却难在种田的方式上。
    在当时的中原,已经普遍施行了土地自由买卖和租佃耕种制度。这种制度成功地实现了土地的财产化,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实际的农业生产者与土地地紧密结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比之秦汉时的原始自耕农、魏晋时地门阀部曲,宋代中原农民在人身上基本自由,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生产积极性也高了许多。
    陈规所谓地屯田,实际上是参照了当时大宋在西北所施行的制度,以田地来招集乡兵强人,一方面是足食足兵,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这些乡兵的归属感,逐渐将这些本不是汉民族的人们转化为大宋治下的顺民和强兵。经过西北百余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套制度乃是行之有效的,若再辅以建立汉学、招收各部大人子弟入学和作汉官等等措施,假以时日,汉文化的强大侵染力便能够逐渐将这些异族给同化掉。
    辽东各族本是契丹臣民,就算契丹失政,这些人不再作辽民了,也不意味着他们就愿意投向大宋。因此陈规献计屯田,不单单是为眼前计,更是作了百代千秋的长远打算。但是这么作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制度上必须整齐划一,同一块区域内不能分了彼此,这样才便于治下人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若是如郭药师所言,要给那些驱使奴婢耕种的契丹和女真人也分配土地,参与屯田,这就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那些被驱使的奴婢,该采取什么态度?对于这些土地上地财富和人力。又该用什么名义和制度去征收?
    “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说得容易啊……”陈规心中一叹,知道这个问题若是解决不好。很可能就会危及到辽东大计,只得向郭药师及众人道:“诸位大人,如今这屯田之计,乃是计口授田,每战士一名,可获分田地八十亩。战马一匹,可分田地四十亩,能耕种五年者便按照律令订立田契,以为永业。似此,则流民可集,人心能齐,证诸我大宋西北推行百年之功,可保其效。然而那些驱使奴婢耕种者。这田要如何授法?须知这奴婢乃是各人私产,即便是官府也无权过问了。万一奴婢不足,田地抛荒,我这里征用人力物力时。却都是按着田地来征,岂不是轻重不均。徒惹怨怪?”这还只说了税赋依据不同地问题,若是再考虑到那些自耕农和农奴们的法律地位问题,由此带来的行政和执法问题,林林总总,光是想想就叫人头大如斗了。
    大忭为人沉静寡言,自打进
    。一直不发一言,此时却忽然道:“陈大人言之有》一桩要紧,既然相公属意我等招谕曷苏馆路女真诸族,彼等都是用奴婢耕种地,大人甲士不事农桑。若知我这里不许驱使奴婢,必然往投其本族女真,则高相公大计不免落空。”
    众人闻言,都是一凛,料不到大忭不发则已,一发便点中了一个要紧的问题:生女真和熟女真,二者本是同族,先天上就占有优势了,要想招诱他们来投奔,势必要给以更好的待遇。如果屯田制度上不能给其提供便利,那不就等于将这些人又向完颜阿骨打地手里重重推了一把?
    但如果不给女真人田地,却又会给了他人以可乘之机,在辽东目前民族矛盾尖锐化的条件下,一点小问题倘若放大了来看,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心思势必油然而生,不可遏制。郭药师有念及此,不由得有些埋怨起高强来:辽东大乱,各族为求生存,势必要逐群而居,按民族集结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即便是他自己部下,在同一面旗帜下作战地战士,编制时也还是按照同民族、同地域优先地原则,要想招诱熟女真人,简直就是强人所难么?
    想归想,现在他还不敢公然说出口,这等话落到这些高强的亲信耳中,再传到高强那里的话,那就是个子,就算眼下不发作,往后还是要出的。
    屋中一时沉默,忽听一人失笑道:“列位大人,我等枉自在这里枯坐无计,却怎的不细思我家相公的种种措置,无不含义深远?譬如这熟女真如何招诱之事,实则我家相公一早已经料定了,预伏了计较在此。”众人闻言精神一振,看那人时,却是史文恭。
    花荣与他共事最久,只瞬间便反应过来,喜道:“史兄这般说法,莫非是那女真温都部已经有了回应?”要知当日高强点将北上辽东时,特意提点史文恭,命他从曾头市的女真后裔中选取那些精明干练、又习于大宋风俗之人一同北上,当时说道是便于他等在辽东与当地女真人交流,并可择机招诱温都部旧部,如今史文恭说起这话,必是有所得了。
    果然史文恭面有得色,笑道:“当日甫抵辽东,我便命小徒曾密率部前往女真境地,寻访其旧日族人所往。只是目下辽东乱局方兴,道路不靖消息不通,是以一去经年,也只传回寥寥几个字句罢了。前日我那小徒忽而转来,说道已寻得温都一部族人,愿意迁来此地居住,只是老弱居多,道路难行,又欠缺粮草马匹,故而须我这里派人前去接应方可。”
    郭药师正发愁完不成任务,不知如何向高强交代,闻言登即大喜,击掌道:“妙极!正是雪中送炭,若能令此部女真安居我境,再将其情事传扬出去,取信曷苏馆诸熟女真亦不为难矣。史大人,就请速速发兵接应!”
    史文恭答应了一声,却不即动身,眼睛望望陈规和花荣。陈规见状,已知其意,便道:“我知史大人之意了,必是不知彼部女真到此之后,当如何安置,是也不是?”
    史文恭点头称是,郭药师也觉得自己着急了些,道了声惭愧,复又向陈规问计。陈规想了一会,又遍观诸人,见都无甚主意,只好且道:“既是一时没有定计,只好飞鸽传书,请相公定夺,史大人这里可急速排布兵马接应彼部女真,料想到埠之日,相公亦当有指挥降下了。”
    —
    众人听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好在尚有回旋地时间,不必急就章地胡乱措置,于是又议了些他事,什么兵马编制,粮草和兵器补给分配,战略要点地占据和经营等等,说到月上中天方散。
    不说史文恭如何派兵马接应那女真部族,只说一羽信鸽,将此间大事传过海峡,直传送到大名府高强手中,前后不过三日许。
    信鸽传书,只载得几句言语,高强转眼读罢,心下一声浩叹:“人才难求啊!如今这事要闹到我这里来定夺,分明是辽东诸人缺乏独当一面地人才,不能应付复杂的局面。”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有些过分苛求了,自来能定大乱局者,都是一方枭雄的材料,此等人物一个时代中未必能出两三个,何以自己的手下中就能有这样地大才?真有这样地人的话,自己驾驭起来恐怕又要费劲了吧?
    “说实话,宋江倒是个有这方面潜质地人,可惜死了……说不得,那辽东诸族尚力为尊,宋江地本事收买人心则可,要压服那些刚开化不久的人,只怕也难以成功。”抛下这些遐思,对于手头这件难事,高强也没什么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好在现代人比古代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从史书上多学到一点经验。
    关于组织和管理游牧民族,尤其是多民族的人群,中国宋元之后有几次大的成功经验,其中两次是由女真人创造的,一就是眼下阿骨打正在着手施行的编整猛安谋克,二就是明末努尔哈赤建立八旗。这两者都是成功地将生产和战斗组织结合起来的范例,对于目前辽东乱局来说,既可以稳定生产和人心,又能够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无疑是相当适合的。
    “不过,这两种制度如此适合女真人,那我就不能照搬了,否则女真过于强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