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藏-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夏,法器是佛道中人经过长期的加持,将自身念力法力注入其中的器物……”
  对柏初夏的问题,余宣感觉有点不太好回答,因为法器这东西牵扯到了宗教信仰和神秘玄学,不是对此深有研究的人,通常都会认为那只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传说故事。
  但见多识广的余宣却是知道,法器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的确有着神奇的功效,远了且不说,就是面前的这一串金刚法器,平时佩戴在身上也是能趋吉避凶的。
  余宣在十年前的时候,曾经去过一次藏区,在一座破旧的喇嘛庙里结识了一位活佛,当时那位活佛说余宣在三年后会有血光之灾,于是取下了自己佩戴了几十年的一串凤眼菩提送给了余宣。
  当时的余宣虽然知道法器包浆和普通的文玩略有不同,但并不认识活佛所送的法器真有什么作用,等他回到家之后就将那串凤眼菩提当成了一串文玩珠子放置在了文玩箱里。
  三年后的一天,余宣应邀参加一次电视节目,节目中请求他自带几件文玩作为展示品,当时余宣鬼使神差的就选了这一串凤眼菩提和另外几样东西。
  但是余宣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前往电视台录制节目的路上,却是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电视台前来接他的司机当场就死于非命,但坐在后排的余宣却是很神奇的毫发无损。
  一场车祸让余宣想起了三年前那位活佛的话,连忙将随身带着的那串菩提子给找了出来,让余宣不敢相信的是,质地坚硬的一百零八颗凤眼菩提子,竟然毫无缘故的全部碎成了粉末。
  经历了这件事,余宣对于法器也变得重视了起来,他为此专门又跑了一趟藏区,想和那位活佛探讨一下法器存在神秘力量的原因,但让余宣失望的是,那位活佛在他走之后一年就转世重生去了。


第115章 修复
  “真的假的啊?”
  柏初夏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注定了她是一个无神论者,所以即使她很尊敬余宣,但是对余宣的话还是不怎么相信,如果换一个人的话,恐怕柏初夏就要出言斥责了。
  “信则有,不信则无,初夏,这都在个人的……”
  余宣一眼就看出了柏初夏的想法,不过他也没强求柏初夏相信自己的话,毕竟信仰都是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谁也无法去求证。
  “余老,那……这串珠子值五万块钱吗?”柏初夏开口问道,撇开余宣刚才讲的那些事之外,对于余宣的专业素养,柏初夏还是很相信的。
  “值,非常值……”
  余宣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给出了回复,开什么玩笑,一件法器有时候甚至可以救一条性命,当然要是没有活佛赠送的那一串凤眼菩提,恐怕余宣早就不在世上了。
  所以别说是五万块钱,就是五十万,余宣都会毫不犹豫的拿出来的,当然,这串金刚是方逸卖给柏初夏的,余宣却是不好与其争抢了。
  “那好,那我就买了……”听到余宣的话后,柏初夏点了点头,对方逸说道:“东西你先给我,然后再给我个账号,我把五万块钱给你打过去,好不好?”
  “行,回头我让三炮给你账号……”方逸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在余宣的一脸不舍中,看着柏初夏将那串金刚收入到了自己的包里。
  “余老,有件事还要麻烦下您……”
  收好了金刚之后,柏初夏有点不好意思的看向余宣,说道:“余老您知道,这串金刚是我送给叔叔的,到时候您可别提它是法器之类的话啊……”
  柏初夏所在的环境,对于宗教信仰相对比较敏感一些,在很多人的心里,宗教信仰甚至直接和封建迷信划上了等号,柏初夏可不想因为自己的礼物让叔叔受到什么非议。
  “丫头,他们那个层面可没你想的这么肤浅的……”
  听到柏初夏的话,余宣笑着摇了摇头,身份地位决定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和方式,到了柏初夏父辈的那一代人,这些微末细节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
  “好了,余老师,饭菜都准备好了,请大家中午用个简单的工作餐吧?”
  看到方逸和柏初夏的交易完成了,赵洪涛邀请众人去到了食堂,说是工作餐,实际上却是非常的丰盛,虽然没有酒,但单单是刀鱼那一道菜,就是很多酒宴上都见不到的。
  “嗯?洪涛有心了,知道我喜欢吃刀鱼……”看到那一道红烧刀鱼,余宣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就像是去汉口要吃武昌鱼一样,来到了金陵刀鱼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余老来了,当然要有刀鱼的,清明节前的刀鱼虽然没有了,但这也是野生刀鱼……”
  赵洪涛笑着回了一句,清明节前的刀鱼,因处于长江入海口淡水与海水的交界的地方,肉质是最为鲜嫩,两千年这会的价格已经是好几百块钱一斤了,而且还经常买不到。
  “洪涛,这一顿饭你要自己掏腰包……”
  孙连达看到桌子上的菜,却是微微皱起了眉头,他在金陵博物馆当了那么多年的领导,却是最不喜欢大吃大喝,也不想看着自己的学生沾染这种风气。
  听到孙连达的话,赵洪涛不由笑了起来,说道:“老师,您放心吧,知道余老师要来,这刀鱼是我自个儿买了带过来的……”
  赵洪涛毕业之后就跟着老师在博物馆工作,自然知道老师的脾气,哪里会犯这种错误,就算老师不说,他也会将其余的菜钱结算给食堂的。
  由于下午还要工作,众人都没有喝酒,吃完饭后,一行人来到了博物馆的修复室,复原那本《永乐大典》所用的工具都已经是准备好了。
  文物修复,是一门很精细的学科,稍有不当就会造成原本就很脆弱的文物损伤,尤其是字画类的文物,再小心都是不为过的。
  这次是孙连达和赵洪涛两人亲自出手,孙连达炮制一些药剂的时候,赵洪涛却是小心翼翼的将那本《永乐大典》的封页从整本书上拆卸了下来。
  古代都是线装书,而线的寿命却是要比纸张短的多了,这本《永乐大典》的线也不知道换过多少次了,所以将线剪断后重新封装并不会影响到整本书的价值。
  “这些药剂,可以让封面裱糊的那一层变得松软,而又不会伤到里面的封页,方逸,药剂学对咱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孙连达一边操作着手上的工作,一边还不忘教导一下方逸,作为一名科考工作者,是经常要在野外工作的,在没有现成搭配好的药剂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是要自己亲力亲为的。
  孙连达曾经主持过一个古墓的发掘工作,在出土物件的时候,他发现出土的文物之多超出了之前的预估,他们所带的防腐液不够了,孙连达就现场稀释了带来的防腐液,最终没有影响到整个科考工作的进程。
  “老师,不会把里面真正的书页也泡坏吧?”看到老师将正反两张封页放在了液体里,方逸不由担心的问道。
  “不会,等下你就知道了……”
  孙连达笑着摇了摇头,等到封页在液体中浸泡了差不多十分钟后,他用一把木制的镊子将书页从液体中取了出来,然后放在了早已准备好的一张吸汗纸巾上。
  将封页表面的液体吸去之后,孙连达拿出了一套精致的小工具,从针线到锉刀挑针等等,并且还戴上了平时很少戴的老花镜,仔细的将封页压实了的页面挑开了一条缝隙。
  在孙连达动手的时候,修复室里的人几乎全都屏住了呼吸,他们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生怕惊扰了孙老的动作,只是个个都瞪大了眼睛,不肯放过孙老的每一个动作。
  孙连达的动作十分的轻柔,几乎是用蜗牛爬的速度一点点的将封页的挑边给拆开,然后还不停的往上面刷着字画专用的防腐液,生怕里面的原装封页受到损坏。
  单单是挑开封页的工作,孙连达就整整花了两个多小时,等到四边全都被挑开之后,孙连达和赵洪涛两人同时拿着镊子,均匀的将后来裱糊的那一层封面给揭了起来。
  “真的是永乐版的《永乐大典》。”
  看着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的封页,不管是孙连达还是赵洪涛,全都激动了起来,因为在这封页旁边就摆放着那本嘉靖手抄的《永乐大典》,两者之间的字体和格式,都有着一些细微的不同。
  “洪涛,加把劲,咱们把线给装上……”不顾联系工作了几个小时的疲惫,孙连达又招呼赵洪涛,花费了一个多小时,将封页和书订装在了一起。
  干完这些工作,孙连达也是累的不行了,直接就瘫坐在了椅子上,修复文物所花费的精力可是要比体力多得多,六十多岁的孙连达已经是不足以再进行这种强度的修复工作了。
  “老余,这本《永乐大典》的问世,对于明史的研究,绝对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看着桌子上的那本《永乐大典》,孙连达疲惫的脸上露出一副欣慰的笑容,对于一位文物工作者而言,他们发掘和保护文物的价值,就体现在文物本身对于历史的信息反馈上。
  “老哥,这东西可是归属私人所有啊……”
  听到孙连达的话,余宣苦笑着摇了摇头,眼睛却是有意无意的瞄向了一旁的满军和方逸。


第116章 专项资金
  “私人收藏永乐版的《永乐大典》,这是一种浪费!”
  孙连达一向都是快人快语,当下坐直了身体看向满军,说道:“小满,我一直都认为你和一般的古玩商人不太一样,我喜欢你能把这本《永乐大典》给捐献出来,这让才能让它的发现更加有意义……”
  孙连达并非是在给满军讲大道理,他本人就是这么做的,在博物馆工作了几十年,孙连达一共向金陵博物馆捐献了六件国家一级文物和十多件国家二级文物。
  这些东西有些是家里传下来的,有些则是孙连达的私人收藏,孙连达一直都认为,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放在博物馆里让世人参观,要远比锁在家中的保险柜里更有价值。
  “这……这个?捐出去???”听到孙连达的话,满军当即被吓了一跳,他没想到孙老竟然直接让自己将东西给捐出去,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满军心里的底线。
  如果是个十来万的东西,满军捐出去最多心疼一段时间,但价值百万以上的物件说捐就捐,即使是孙连达发了话,满军也是无法马上就做出决定的。
  看到满军犹豫不决的样子,孙连达又开口说道:“小满,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嘛,你把东西捐献给国家,国家是会记住你的!”
  “孙老,您让我考虑一下……”
  满军被孙连达说的有些哭笑不得,现在是商品社会,吃喝拉撒全是钱,就算国家记住了自己,如果自个儿万一做生意失败破产了的话,难不成国家还能养着自己不成?孙连达这番话说了等于是没说。
  “老哥,你这么做可是有点强人所难了啊……”
  看出了满军那从心底透露出来的不情愿,余宣开口说话了,“老哥,别人是做古玩生意的,讲究的是有进有出,自己花了钱买的东西,白白捐出去,你倒是让别人的日子怎么过啊?”
  和孙连达一辈子都在博物馆工作不同,余宣却是民间成长起来的杂项鉴定专家,他更加了解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不易,而不是像孙连达那样什么都有国家保障,就算将身家都捐出去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嗯?我倒是有失考虑了……”听到余宣这么一说,原本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的孙连达顿时醒悟了过来,强压着让别人捐赠东西,自己的行为确实是有些霸道了。
  “小满,这件东西你想卖多少钱?”
  考虑到满军的利益,孙连达开口问道,既然满军不情愿捐献,那自己可以将其买下来再捐给博物馆,反正儿子赚的那些美元放在银行里也没什么用。
  “这个……”满军抬头看向了余宣,说道:“我还真不知道这东西能值多少钱,要不咱们让余老给估个价?”
  满军之所以没将话题再丢回给孙连达,实在是他怕孙老直接给自己订个三五万的价格,要真是那样的话,满军一准能哭死掉。
  “古籍善本中最珍贵的无疑就是名家字帖了……”
  余宣想了一下,说道:“对比之前卖出的一些名人字帖,这本《永乐大典》不仅有着文物考古价值,也有书法价值,加上又是孤本,我觉得它要是上拍的话,最少要在两百万以上的……”
  余宣给出这个价格,已经是有些偏低的了,要知道,作为世间仅存的孤本永乐版《永乐大典》,如果遇到古籍善本的收藏爱好者,恐怕就是拍出个四五百万也属于很寻常的事情。
  “两百万,这个价格倒是不算贵……”听到余宣的话,孙连达点了点头,余宣能看出来的事情他自然也看得出来,知道余宣这个定价满军其实是有些吃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