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道天骄-第10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在会议上,指责张一凡没有大局观,逞一时之气,将带来无穷祸端。
    虽然也有些人支持张一凡,严惩这种不法商人,但是在经济利益的前题下,大家不得不面对现实。
    张一凡说,“我国法律,不应该只对自己人,这些不法商人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公民的利益和生命安全,如果我们不为这些人做主,谁来为他们做主?”
    张敬轩也没说什么,只要道:“有些事情,你要处理好!你爷爷的身体状况,远不如从前了。”
    这倒是,老爷子这身体,哪天说走就走了,张家从此以后将跟其实的家族没什么分别。如果说以前拼的是老一代,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进入第二代人物的较量了。
    当所有人都失去老一代避护的资本,剩下的就是比自己的能力。
    张敬轩的担心,并没有持续太久。
    很快,从江淮传来了消息。
    几家在江淮高调放出消息,要廉价贱卖自己企业的外商,他们的公司,被一个神秘客人一举收购。对方胃口之大,身份之神秘,手段的速度,令他们几乎做梦都没有想到。可偏偏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江淮。
    对方一次性收购了四家外资公司,这让其他的外商一个个目瞪口呆的。换了谁都知道,他们在中国每年的利润不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给他们创造了无数的财富。
    要不是这次因为江淮发生这种事情,他们也不会站出来说话。象这次如此公然高调把自己公司标价贱卖的企业,也是故意给人家施压。
    没想到居然有人这么大胃口,一举将他们拿下。
    这个消息,震憾了所有人。
    于是,一些原本叽叽喳喳的外商,很多人悄悄的退缩了。因为除了这个神秘客人,还有很多江淮大户,在短短几个晚上之间,组织了一个团体,同时在网上放言,高调宣传,只要有外资敢于将自己企业贱卖,他们绝对不手软,有多少接多少。
    谁都知道,江淮民间团体施资雄厚,他们的资金,如果真有一个人能将他们聚集起来,绝对不容忽视。那些欧洲人,如果一再坚持,江淮将掀起一股收购热潮。如此一来,这些欧洲投资商,将从此被清除江淮。
    真那样的话,对这些高傲的投资商来说,不亚于一沉严重的打击。因此,这些原本只是凑热闹的投资者,一个个闷声不响,悄悄打起了退堂鼓。皮尔顿气晕了,怎么也拉不回这些人的心思。
    换了谁,都是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也不例外,谁会傻到为了几个触犯了中国法律的不法商人,把自己每年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收入弃之不顾?
    因此,他们的统一战线,很快就被击溃。
    消息传到京城,秦副主席震惊了,此刻,他才感觉到,张一凡原来还有底牌。
    战局急转而下,本来呼声挺高,气势如虹的欧洲商协会,突然象泄了气的皮球。反而在江淮掀起了阵阵收购热潮。很多民营企业和民间集团,多次在媒体上呼吁,他们将全力以赴,收购江淮境内,甚至全国那些愿意贱卖的外资企业。
    而且气势如潮,一浪高过一浪。
    这一次,江淮民营团体体现出了极高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一个中国人的良心和道德。神秘人物的出现,更让张一凡也始料未及。
    当他打电话咨询董小凡时,董小凡还道是慕容家出手了,细想之下,除了慕容家,谁还有这么大的威力与魄力?她正想咨询一下,没想到慕容家二叔,反而打电话过来了。
    慕容家二叔,对这件事情也感到非常奇怪,本来两人已经商量好,准备出手对付这些外企。但是通了电话之后才发现,自己两人都没有出手,这倒是令人不解了。
    四家外企,价值上百亿。就这样被人家轻描淡写给收购了,而且江淮还在兴起一股民间团体收购热潮,弄得这些外国人灰头土脸的。他们当初说贱卖自己的公司,动机很明显,只是为了争一口气,给江淮政府施压,谁都没想到后来会演变成这样。
    秦副主席也有耐闷啊,本来还准备敲打敲打张一凡一番,没想到仅过了一天,江淮的局势就扭转过来了。因此,张一凡在江淮的状况,更让他有些担忧。
    最郁闷的是周一来,刚刚想借这股风运作一下,哪知道他还没来得及准备,机会一纵即逝。
    这件事,让他懊悔了很长一段时间。
    姚慕晴在江淮,对江淮的局势了如指掌,令她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江淮民间团体的凝聚力,不是一般的强大。
    通过调查,这些民营团体,都是发自内心,打算与欧洲这些外商决一死战。
    姚慕晴亲耳听到这句话,“江淮不能没有张书记,只要这些外资商敢动,我们就敢应战,绝对不能让他们给省委,给张书记施加压力。以前咱们国家穷,现在改革开放了,咱们有钱了,也给中国人涨涨脸。给自己涨涨脸”
    这话,说得够踏实,令姚慕晴也不禁微微动容。
    于是,她想起了一句话。
    江淮已经被张一凡治理得,水泼不进,针插不进。
    看来,这并非是政坛,而是民心。
    这股惊人的凝聚力,让秦瑞生也始料不及。
    他来到江淮之后,并没有与张一凡唱反调,而且以张一凡为中心,不论是哪个方面的人事任命,秦瑞生也不强出头,反正他一天到晚,就是那弥勒佛的模样。
    正因为他这种笑呵呵的表情,让人无法看透他的内心世界。
    江淮民间团体,大肆收购外资企业的事情,继续上演,而且愈演愈烈。而宣传部,在这个方面把握得极好,借此机会大肆宣扬中国民间企定收购外企的报道,营造一种强烈的气氛。
    消息传到欧洲,美洲,以及其他地方,简直让那些欧洲人羞愧得无地自容。一向高傲,自以为是的欧洲人,终于在江淮民间团体强大的气势下,低头了。
    皮尔顿,气极败坏的辞了商协会主席的职务,没多久就赶回了欧洲。对于这些欧洲投资商人的妥协,他绝望了。他认为,只要大家坚持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必定妥协,没想到这般没有骨头的家伙,这么快就投降了,他自感没有面子再继续担任这个商协会主席,因此老羞成怒,匆匆回了欧洲,不过他发誓,绝对不会就此罢休。
    省委班子终于松了口气,尤其是方南他们那帮人,事情出现了惊人的转机,这也无形之中,华解了张一凡的危机。方南他们清楚,如果江淮的事端闹大,中央肯定对张一凡有些不好的看法,到那时,张一凡可能真被调离江淮,到其他地方任职。
    徐前进也抹了把冷汗,他们都在心里想,张书记这会,应该很快就回来了。

第1779章 江淮风云
    第1779章江淮风云
    感谢奢华兄弟开宝马偷葱打赏作品!太牛了,开宝马去偷葱,哥们,把葱改成情吧!呵呵……
    江淮的报社,各大媒体,将江淮事件再一次推向世人注目的焦点。
    有一篇文章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就是说,江淮出现大规模的民营企业收购外资企业热潮,这意味着,我国民营企业从此走国际化,民营企业真正成为中国工业的主流。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一直是以引进为主,现在,我们要大胆走出去。江淮涌现的民营企业收购热潮,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成熟和发展。
    借用同志的一句话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次,是中国民营企业站起来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楚若水,她再一次抢先大胆地写出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声。这次与欧洲国家那些外资斗智斗勇,不仅仅是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拳拳爱国之心。
    楚若水的文采不错,她巧妙的避开五大外资机构,因为触犯中国法律而起来的连锁反应事件。仅仅提到了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么说来,大家的面子都好过一些,反而认为是中国民营企业真真正正壮大起来了。
    这样的文章,楚若水不是第一次写,但这一次,无疑又让她的名字,闪亮在新闻界。她一个女孩子家,常常语出惊人,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
    她这么写,最后归根到底,又把所有的功劳,成功地嫁接到了江淮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改革开放有功的份上。正是江淮班子领导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给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然后,电视台做的节目,一些专家在讨论说,为什么江淮民营企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迅速崛起,壮大,发展?从江淮民营企业收购外资企业来看,这中间到底说明了什么?
    是不是我们国家,从此走向了繁荣富强?
    是不是我们的经济体系,开始渗透到发达的西方国家?
    等等,反正他们这些专家的目的,就是歌颂太平,唱响江淮。当然,这有宣传部的功劳。
    借这个机会不炒作一下,什么时候炒作?
    他们炒作的目的,就是激起民众一心,联手打造自己和谐幸福的家园。
    这段时间,张一凡一直在京城没有回去。
    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家里陪老爷子。可能大家都感觉到了,老爷子的时日无多,因此,只要是在京城的张家子女,都千方百计回家看看。
    沈继文和赵可馨带着儿子和女儿,又来看望老爷子了。
    赵可情和唐景,也抽时间从湘省赶过来。因为唐景一直在董小凡的汽车制造厂研究发动机组,赵可情也跟着他一起去了湘省。现在的湘省,除了他们俩,还有姐夫和姐姐等人。
    大家又聚到了一起,沈继文在吃饭的时候,提到了江淮的事。“一凡,看得你的政治工作抓得不错,江淮各大媒体,居然都在为你唱赞歌。尤其是那个叫什么楚若水的记者,我看她对你蛮有好感的嘛!”
    赵可情贼性不改,喜欢凑热闹,“什么什么?二哥又有花边新闻了?”
    唐景倒是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吃饭,张一凡看到他们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淡淡地说了一句,“江淮的人民群众,都对我有好感。她也是江淮的一员,正常。”
    大家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年纪相差不大,又是年轻人聚会,因此气氛很轻松。沈继文道:“这次事件能够成功转型,可谓是皆大欢喜。否则还真弄不明白会出什么事?”
    他从张一凡在京城呆这么久的事情上,意识到了什么。虽然高层的决策,不可能让他知道,但他毕竟是名门之后,对政治的敏锐感不错。听说在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已经起了争执,而总书记一直没有拍板,这事也没有最后定论。
    有人对江淮一事提出看法,认为张一凡行事过于激励,不宜独掌一方大权。象他这种个性的人,必须有人约束他,否则事情的发展,恐怕不会朝预定的方向轨迹运行。
    沈继文还听说了,如果江淮在外资撤资这次事情上没有处理好,他将有可能真的无法再回江淮。幸好,在关键时候,外资商人的气势被压了下去,再也不谈撤资的事。
    江淮媒体,在这个时候大喝赞歌,在某些人看来,这无疑是在掩饰以前的过错,将人民群众的目光,吸引到这件事情上来。
    张一凡对此,心里早已经抱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为了打击这些不法商人,他已经做好了不当这个江淮省委书记的准备。人活着,有些时候不可避免的做出一些选择,张一凡就做了这样的打算。
    吃完饭后,赵可情姐妹几个走了,只留下沈继文和张一凡两人在一起,沈继文扔了包烟给他。“一凡,离大选只有一年的时间了。”
    张一凡拿了支烟出来,点上之后靠在沙发上,“这种事情,不需要我们去担心吧?再说,你担心又有什么用?”
    沈继文跟张一凡不一样,自从沈家老爷子去世之后,沈家在京城的地位,自然有些下降。这还是与张家的关系好,再加上张家势力强大,沈家才没有迅速堕落。
    沈继文也有三十好几了,他当然要考虑沈家的事情。如果在一年之后的大选中,沈家没有分到任何好处,这对沈家来说,是一个很困惑的事情。
    在第二代中,沈宏伟并不强势,沈宏国仅仅相当于张一凡的级别,而张家还有一个副总理的张敬轩。而且张家的人在外交部和其他要职部门的人比较多。
    一个家族的兴旺,关键就是那根主心骨是否强势,沈宏伟的性格,显然不属于那种强势型。眼看大选就在到了,很多人在心里暗暗着急,沈继文提醒张一凡不无道理。
    看到张一凡在这方面漫不经心的模样,沈继文道:“我听说江淮省委常委周一来,跟秦副主席走得近了,两家打算联姻?”
    张一凡点点头,“听说明年春天结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