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旗-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少宗没有拒绝,思量了片刻道:“书记,其实我今天是想来找您谈点事,见您忙着呢,大家也忙着,我就先帮大家一起干事!”
    徐保山不解的问道:“你要谈什么事啊,不会是对国家分配的工作不满意吧?”
    杨少宗道:“是有一点!”
    徐保山不免有些奇怪,他对杨少宗还是有些了解的,杨少宗在高中时期就入了党,思想素质一直很过硬,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揣摩了片刻,徐保山试探的问道:“那你想分配到哪里?”
    杨少宗干净利落的答道:“书记,我想回公社工作,我想回来带着大家一起致富,让公社成为一个富裕的现代化乡镇!”
    他这番话倒是出乎了徐保山的预料,也让徐保山有着说不出的惊讶。
    现在谁不想转成城镇人口,谁不想去国营大厂端一个铁饭碗,杨少宗居然想回公社?
    徐保山沉默的不说话,挥挥手让杨少宗继续推车走起来别耽误公家的事,而他自己也一瘸一拐的向前着走,贴着路边。
    徐保山左腿膝盖里有一枚弹头碎片,左腿不能弯,速度快不起来,杨少宗推着一个大板车更吃力,两人就慢慢悠悠的做着伴,一起沿着这乡间的小碎石子路向前走。
    即将落去的太阳被那大山岭遮住了光线,天空红霞密布,防风林里光阴稀疏,他们一老一少就在石子路向前走着,彼此都在想着心事。
    徐保山此刻的内心就是纠结的,有大学生愿意来旗山这个穷地方工作当然是好事,他高兴的很,可这个大学生是杨少宗啊……!
    他知道自己是做不了决定的,但他什么也不能说,更不敢说。
    琢磨了片刻,他和杨少宗道:“伢子,你愿意回来工作当然很好,书记非常支持你,可你现在都分配到了市里的机械厂,档案可能都已经转到了厂里,现在才和公社说要回来工作,确实是晚了点啊。”
    杨少宗默默的笑着,过了会儿才道:“书记,我心里是明白的,只有我拿着接收证到机械厂报到,他们才能从学校抽走我的档案。只要您愿意开这个口,现在想把我抽调回公社的办法还是有的吧?”
    杨少宗还是很清楚人事档案抽转的这套程序,可对于徐保山善意的官腔和隐瞒,他也非常领情。
    徐保山微微一怔,坦然道:“办法倒也不是没有,实在不行,我可以给彭书记打电话请地委出面协调。只不过……伢子,你要想清楚啊,我这个电话一打过去,你这辈子可就很难再出去了,想在咱们公社做点事是很困难的,你徐大爷在公社干了三十年也没有折腾出什么大事!”
    杨少宗嘿的笑了,道:“徐书记,其实咱们旗山可有好多的大事能做。再说了,谁说您没有折腾出大事业,别的不说,就咱们眼前的大鱼沟湾要是能够填成水稻地,哪怕只有4千亩地,一年产粮就能有6百万斤,十年是6千万斤,子子孙孙不停的耕种,一百年就是6亿斤粮食咧。”
    “嘿!”
    徐保山忍不住的笑出声。
    他没有想到杨少宗也能有这样的觉悟,他想,确实是不一样了啊,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当年那个小伢子都成了大学毕业生。
    想到这里,他内心深处的那份隐忧和内疚也就微微淡了一些许儿。
    顿了顿,徐保山又道:“伢子,错过了这个村可没有那个店,要是没能在咱们公社干出成绩,你可别后悔!”
    杨少宗倒是很有把握的答道:“不后悔,我心里已经都想清楚了,也有着非常好的计划!”
    徐保山好奇的问道:“什么计划,能和我说说不?”
    杨少宗不假思索的答道:“书记,我想在公社办厂子。您看,咱们周围几个公社转成乡镇后都开始办厂子,有电子管厂、榨油厂、饲料厂,哪个不赚钱?咱们公社虽然也有一个小煤矿和土砖厂,但和别人还是不能比。”
    徐保山嗯了一声,道:“我倒是也想开新厂子,可县委给的指标是硬的,非得缴足1200万斤公粮才能保住公社,否则就必须得撤社建乡。咱们也不是缴不上,可真要缴足了,社员们谈不上饿肚子,但也未必能吃饱。”
    “唉……!”
    说着这番话,徐保山心情变得特别沉重,他也有着某种反思的继续说道:“你徐大爷最近也一直在思考,周边的几个公社实行联产承包制后的粮食产量都提高了很多,这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高啊!”
    “不!”
    杨少宗断然的一口咬定,坚决的劝道:“书记,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承包制和公社制其实是各有各的好处,关键是要发挥两种生产关系各自对应的优势。”
    徐保山一时不语,在心里琢磨了一会儿才问道:“那你是咋想的呢?”
    杨少宗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是很明确的,它既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保障了每户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体现了多劳多得的思想,同时也限制了土地的兼并和转卖问题,但它将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开,丧失了集体发展的力量,并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长期持续发展。公社制则恰恰相反,只要能解决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公社制在大水利建设、大规模养殖、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医疗和公益事业的推展上都有很特殊的优势,至少我觉得想要实现共同富裕还是得靠公社体制。”
    说着这番话,他心里也有一种不能说的感叹。
    公社体制确实有很多特殊的顽疾,比如说私有产权、个人自由和权力集中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其他的地区应该怎么发展,杨少宗没有发言权,但是旗山肯定属于一个特例。
    旗山首先有着很丰富的矿业资源,只要能在不影响环境的基础上以集体和公社的名义开发煤矿,旗山人就能拥有一个非常好的起步资本。
    如果继续让旗山撤社建乡,以乡镇企业的名义来搞煤矿资源开发,最终的结果就注定是一场悲剧。
    徐保山思索着杨少宗的话,过了一会儿才感叹道:“伢子,没有钱的话,空有这种优势也不过是一种可能性!”
    杨少宗倒是很平常的答道:“钱总会有的!”
    钱,对他来说当然不算是什么问题。即便不急着考虑开发旗山的煤矿资源,只要公社现在给他20万的资本和300个劳力,五年之内,他就能为公社赚取一个亿的利润……这还是很保守的估计。
    感觉杨少宗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很特别的自信心,徐保山没有继续说下去,转而道:“伢子,公社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有些问题确实是不好整治,特别是劳动效率低的问题。公社现在也搞了几次工分改革,效果并不理想,粮食产量提升的程度有限啊。”
    发现徐保山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那么坚定,杨少宗决定暂时不谈办工厂的事。
    他攒着力气推着板车,在心里琢磨着对策……还是要劝说徐保山这个公社的一把手继续坚持公社体制,发展和改革公社经济,带领社员们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心里思索了片刻,他和徐保山道:“书记,其实我这几年在市里读书的时候一直都在思考我们公社的事情。在我看来,咱们公社确实存在着四个比较大的问题,即贫穷、生产效率低、平均主义和左的思想僵化,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左的思想僵化。我们想要让公社变富,就应该坚持中央提倡的原则,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和解放人的劳动积极性为主要改革方向,只要能够坚持这个方向,平均主义就可以被打破,生产效率低也不会是问题,贫穷就更不是问题!”
    “呵呵!”
    徐保山有些感兴趣的笑着。
    徐保山也就这么一瘸一拐的陪着杨少宗走着,他能觉察到杨少宗和以前截然不同,没白瞎这几年在淮海机专的苦学,确实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就思想素质、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而言,旗山的同龄人中绝对没有第二个!
    他为此而感到高兴。
    徐保山琢磨着杨少宗的话,可不免的又有些意兴阑珊,道:“伢子,你现在说话就和咱们地委的彭书记一样,听起来很高明,可没有实际价值啊。伢子,你要是真有办法出几个招,书记给你记个大工分!”
    杨少宗索性将板车停下来,自己坐在上面,和徐保山嘿嘿笑道:“书记,您还别说,我这真就有个招。书记,咱们就这么说吧,只要能解决劳动效率低的问题,公社经济肯定比家庭联产承包制更有发展潜力。想要解决劳动效率低,那就得首先打破平均主义,我给您出的招就是责任工分制。”
    “责任工分制?”
    见到了肉,徐保山就真的有兴趣了,也一起坐在板车上重新点着一锅旱烟,和杨少宗续道:“继续说,掰开来,揉碎了,好好的和书记说道说道!”
    杨少宗解释道:“责任工分制就是责任承包和按量计分。咱们给每个大队一份责任田区,每个生产小队在此基础上各负责五百亩到一千亩的田,生产小队下面的每个生产组重新规划,按年龄、性别、体力分成三个档次的多个小组,负责承担各种不同的工作。在责任工分制的规划中,公社给每一亩的责任田都划分一个基础定量,比如说每亩1300斤粮食,超过这个标准全部由负责的生产小队内部分配。对于各个生产小组,根据每次分派的工作量统筹划拨一个固定的工分,比如说拔一亩地的荒草就是200个工分,不管这个生产小组用多少时间和多少人干完,总之就这么多的工分。根据每个大队负责的责任田数量和实际的情况,给予一个最高工分指标,每年最多就那么多的工分,超标的部分归生产大队自行负责,如果有节省则根据具体的效果对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依次类推,各个生产小队也是这样!”
    徐保山不由得一怔,连旱烟都忘了点。
    仔细一琢磨,他愈发觉得这个责任工分制好啊,一下子就解决了几个最头疼的问题。
    公社打工分的机构存在两级,一个是公社,另一个是生产大队,因为最终的所有工分都要汇总到公社,每个生产大队都会给自己多打一些工分,对于社员们磨洋工的情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在采用杨少宗这套责任工分制后,所有的工分仍然是要在公社汇总计算,可对各个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就有了一个很大的限制。
    用责任工分制应对生产效率低和磨洋工是治标不治本,可也够用了。
    徐保山这才将旱烟点上,和杨少宗感叹道:“伢子,你这个责任工分制的招法灵光啊,不过,各个生产小队责任田多产出来的部分归小队自己所有,这恐怕不太好啊!再说了,这和承包给个人也没有多大的区别,指不定又有人要乘机将公社的田都给分了呢!”
    杨少宗劝说道:“书记,这里面的差别当然是很大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解放人的劳动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集体经营的原则。咱们公社这几年的亩产也就是一千六百多斤,如果能够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每亩能增加到一千七百斤,甚至是一千八百斤,生产小队内部依靠责任田多出产的粮食就能解决大部分劳力的生活口粮。再说了,只要能够让社员们增加收入,这不就是好事吗?”
    “话是这么说啊!”
    徐保山承认这个道理,问题是责任工分制的改革没有前例可供参照,万一搞砸了,公社就只能接受县委的要求撤社建乡。
    想到这里,徐保山的心情愈发有些沉重。
    此时的杨少宗也在琢磨着徐保山的心思,他感觉徐保山还是没有办法真正的接受“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人的劳动积极性”三个基本原则。
    杨少宗索性换一条路,和徐保山说道:“书记,现在地委和县委不仅在提倡撤社建乡,还要搞撤乡并镇。咱们旗山公社一旦撤成旗山乡,后面就肯定要和旗河乡、黄集乡合并。您想啊,旗河乡可是有旗河酒厂这个国营大厂,咱们和它们合并能得到什么好处。您是说退休就退休了,可等您退休了,咱们旗山人怎么办,让旗河乡的那帮人管着还能有咱们旗山人的好果子吃吗?指不定是别人吃肉,咱们喝汤,甚至连一口热汤都喝不到吧?”
    一听这话,徐保山真的有点激愤。
    旗山公社撤社建乡就是87年底,和旗河乡合并成旗河镇则就是88年夏的事,后来,旗河酒厂不行了,旗山矿区又崛起了,94年,旗河镇才重新改称旗山镇!
    改称旗山镇也没有实际的意义,真正的大权都是县委和旗河地区的那帮人在控制,没有谁真在乎旗山人的死活,只是想从里面捞到自己想要的好处。
    身为公社的书记,徐保山当然清楚县委确实有合乡并镇的想法和动向,还为此专门和他谈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