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珠子一转,汤恩国就忽然问道:“小杨啊,你今天都去干什么了啊,不是说买专业资料的吗?”
杨少宗点着头,道:“本来是这个打算,到了省委那里就临时改了决定,我去省轻工业厅找到潘玉林,请他帮忙联系冷库设备的事情。咱们明天中午再去一趟轻工业厅,我和潘玉林约好中午见面,届时可能还会有其他的几个人。”
一听这话,汤恩国很有点吃惊,他确实没有想到杨少宗还有这样的能耐。
第二天中午,杨少宗和汤恩国一起去小康饭店,而潘玉林则将长江冰箱总厂供应科的副科长李保田找了过来,还有农业厅农业科技服务处的两个青年科员。
杨少宗给每个人都送了一条淞州卷烟厂的凤凰,这种烟抽出来有股香味,点上一根满屋子飘香,价格也贵,一块三一包还供不应求,必须有专门的烟票才能买到。
李保田收的很踏实,潘玉林和另外两个年青科员还有点拘谨,这很正常,长江冰箱总厂现在可是最红火的时候,身为供应科副科长的李保田自然也跟着红火。
可惜,长江冰箱总厂再过几年却又到了破产的边缘。
杨少宗在吃着饭的时候就想好了,以后要把长江冰箱总厂给盘下来,就用他们旗山搞火腿肠和方便面的利润进入家电产业。
长江市的电子电气产业整体都是很强劲的,一直是国家信息工业的核心地带,国家军工业雷达及其他电子设施的主要研发和生产基地,本省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很充足,偏偏就没有将家电产业做好。
杨少宗以前也挺费解这个事,现在有机会了,他决定将这个事办好,以后将一部分产能转移到淮海市。
酒过三巡,老江湖的李保田基本看清楚了,这两个公社人中真正的主心骨居然不是那个姓汤的供销社副站长,而是就坐在他身边的这个刚从淮海机专毕业的杨少宗。
李保田也能感觉到杨少宗有种很特别的稳重和平静,谈吐气质远远不是汤恩国能比的。
乘着酒劲,李保田就和杨少宗笑道:“小杨啊,我听潘科员说你们公社还产煤?”
杨少宗不动声色的嗯了一声,继续给李保田斟满一杯酒。
李保田呵呵笑道:“小杨,咱们厂最近上马了一个自备电厂,问题是煤炭供应不足,每个月都有几千吨的煤炭缺口,你们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
杨少宗默不作声的想着,不急于答话。
大家这会儿都看着他呢,潘玉林则暗暗怪自己说漏了嘴。
稍加沉吟,杨少宗和李保田试探的说道:“李科长,咱们是一个年产量和计划量不过万吨左右的集体制小煤矿,每个月在计划外的产能顶多几百吨。我说一句实在话,贵厂那么大的缺口对我们公社而言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杯水车薪呢!”
李保田呵呵的笑着。
他很清楚现在的煤价是一个月一涨,能挖煤的都在加紧挖,能不卖的都囤起来等着价格继续涨高。可他也挺佩服眼前这个小杨同志的说话水平,滴水不漏之余还有那么点文化味儿。
他笑道:“我对小煤矿还是有点了解的,只要你们多派点矿工加大开采,再多捣鼓几个小井不就出来了嘛。小杨,现在国家物资紧张,大家都要买煤,省里也有省里的难处,咱们能够计划外解决,不增加省里的负担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嘛。这样吧,我们在价格方面不亏待你们,计划外的行价是多少,咱们就出多少,条件是你们尽量保证稳定供应,铁路局那边的事情也由我们冰箱总厂来处理,实在不行,我们固定派车去你们那里拉煤。”
他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和杨少宗低声道:“咱们厂的这套新冷柜设备还是挺走俏的,各地都在忙着报计划想要货,要是在计划内走,你就是再想办法也得拖到明年下半年。这样吧,咱们走计划外的,月底就能交货,我亲自带技术员去你们旗山一趟,你们公社按照我们的要求组织好人员和其他材料,一千平方的冷库整套设备加上基建应该能在八万左右拿下来,这绝对是计划内的价格。”
杨少宗不免有些耳热。
现在的“高科技”产品何等一个贵字了得,一块电子表都能卖到几十块,这还是计划内的价格,倒卖出去甚至能卖一百二十块。
他一咬牙的和李保田道:“既然李科长都这么说了,咱们公社也确实要想尽办法每个月争取为贵厂解决三百吨煤的缺口,咱们产能有限,如果真能挖出更多的煤,那肯定也优先供应给贵厂。当然,这中间怎么走货还是得麻烦贵厂自己想办法,我们是个小公社,有胆子下矿井挖煤,没有关系送煤卖煤啊!”
李保田一听这话便是再高兴不过。
80年代的各个单位供应处是干什么?不就是拿自己单位的产品和其他单位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嘛,钱在很多时候真的不管用,到处都缺物资不缺钱啊。
他这个供应科的副科长就靠这个谋生,只要能给厂子里找到煤,他是什么条件都敢答应。
谁在这个节骨眼上都不敢多说什么,特别是汤恩国,反正是杨少宗一口答应下来的,他少惹事为妙。
等酒席散去,将李保田那几个人送出饭店,汤恩国才笑里藏刀的和杨少宗笑道:“小杨,你胆子可够大的啊,这么大的事情,咱们还是得先回去请示书记吧?一次性把积存的煤卖出去都挺小心的,这么月月卖,天天卖,公社可不敢啊!”
杨少宗挺平静的答道:“我会和书记解释的。”
听着这话,汤恩国暗暗在心里冷笑,心想,解释……我看你小孙子是真要好好解释了。
潘玉林也挺好心的和杨少宗劝说道:“小杨,想给公社办大事是好事,但也得稳着点!”
杨少宗则道:“现在这个时期有点乱,也有的是机会,错过就真的错过了。办大事不拘小节,咱们公社没有退路,真心为了公社的未来就只能咬紧牙关闯一闯。对我们而言的最坏结果不过是撤社建乡,又有什么不敢闯的!”
他的这番话说的依旧很平静,仿佛早已经历过无数的大风大浪,看穿了乱相背后的真相。
潘玉林默默的在心里惊叹杨少宗确实很特别,说不定还真能带领公社干出一番大事。
“那行!”
潘玉林干脆利落的和杨少宗说道:“省轻工厅正好有一个集体企业的扶持计划,我尽力给咱们旗山肉联厂争取一个位置,你回去就让老徐书记抓紧时间去县里工商局注册报批。要有什么难题,你就直接打电话到厅里找我。”
杨少宗特别高兴的起身和潘玉林握手,道:“真是太感激了!潘大哥,咱们都是旗山人,我也就不说那些有的没的客套话,千言万语说不尽,归根结底只有一句,建设好旗山就是咱们旗山人一辈子的梦想和事业!”
潘玉林一阵激动,下意识地握紧了杨少宗的手赞道:“说的好啊,说的好啊。小杨,大哥看的出来,你肯定能在咱们旗山那个老山窝子里成就一番大业,大哥是真心的祝福你!”
“谢谢!”
杨少宗也挺感激的答谢,他就知道,他和潘玉林这辈子注定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生是旗山的伢子,死是旗山的鬼,他们的身体里都流淌着旗山的鲜血。
第十一章 你活该!
从饭店里离开时,汤恩国挺羡慕的感叹道:“一个人一个命啊,你看人家潘玉林混的真好,居然混到了省轻工业厅,我真是没有想到啊。以前我分到供销社吃香喝辣的时候,他小子在潘庄也就是一个二楞子劳力。”
听着这番话,杨少宗半个字都没有说,淡漠的几乎没有任何表情。
他心里说,你活该!
如果你觉得杨少宗是个好人,那你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杨少宗何尝不也是一个偏执的人,或许只有偏执的人才能成功,为了心中坚信是正确的事,他从来都是不折手段的。
杨少宗现在想要权力,他坚信权力才能让他掌控一切,为了得到权力,他绝不会放弃任何表现的机会,好的表现总要有一个无能的表现来衬托,让汤恩国这个只有点小聪明的供销社副站长一事无成就是最好的办法。
还在来省城的火车上,对汤恩国稍加观察和判断的杨少宗就已经打定了这个主意。
以他的经验和能力,耍一耍汤恩国就像是欺负小学生一般容易。
在煤炭招待所休息了一天后,杨少宗故意列出一大堆在这个时期几乎不可能小批量买到的食品添加剂,给他和汤恩国分了一个工,两人分别去不同的化工厂跑采购。
早上,汤恩国兴冲冲的出去公干,杨少宗却给长江冰箱总厂的李保田打了一个电话。
接通之后,李保田一听到杨少宗的声音就哈哈大笑道:“哎呀,小杨啊,你这个电话来的还真及时,我这正要找你呢!”
杨少宗道:“李科长,关于冷库的事情还是得请教您,我另外也有点急事想麻烦您帮忙。”
听说杨少宗有求于自己,李保田显得更高兴的笑道:“行啊,这样吧,你乘406路公交车一直坐到底,最后一站就是咱们电冰箱总厂。你们公社可是咱们厂的重要业务单位,中午一定要在咱们厂吃顿便饭!”
杨少宗笑呵呵的和李保田郑重的道声谢,约好具体的时间才挂了电话。
他乘坐公交车早上9点准时到了长江市电冰箱总厂的大门外,这里是长江市城西南地区的安庆门,在这一时期还算是郊区。
在冰箱总厂大门口的杨少宗正要去找门卫,李保田就带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像是个知识分子的消瘦男人一起走出来,那人还戴着一副厚实的近视眼镜。
此时的长江市电冰箱总厂正处于最为繁荣的时期,厂门口的大门是刚刚重新修建的,气势高大正严的宛如省委政府一般。
李保田看到杨少宗就特别高兴的快步走上来和他热烈握手,随即替杨少宗介绍身边的男人道:“这是咱们技术科的技术骨干杨致远,呵呵,两位还是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啊。老杨啊,这就是我和你说的小杨同志,从旗山公社远道而来的年轻人!”
现在这种大厂的技术骨干是很不简单的。
心里几乎打定主意要吃掉电冰箱总厂的杨少宗上前和杨致远握着手道:“杨工,那咱们真算是一家人呢!”
“你好,你好!”
杨致远显得有点干巴。
李保田则道:“老杨,我这已经和厂领导说明了情况,厂长特批,他们公社的事情抓紧办,支持地方公社建设嘛。咱们等一下先带他们参观一下厂里,中午就将技术方面的事情和他们交代一下,让他们抓紧时间回去搞好基建。”
“行,行!”
杨致远木纳的默默点头。
李保田还有点事,得回科里一趟,这一次就由杨致远负责做向导,带着杨少宗和赵大军在厂子里转悠一圈。现在像长江市电冰箱总厂这样的省级国营大厂就是集体中国人最向往的旅游景点,平常没有介绍信连大门都进不去,更难得能在整个大厂子里参观一遍。
和其他那些省级、市级的国营大厂一样,长江市冰箱总厂也几乎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在安庆门一带占地近1。4万亩,不仅有十几个下属企业公司,四十多个车间,还有自己的医院、电影院、学校、印刷厂、锅炉站、供销社、菜场、澡堂,现在甚至连自备电厂都有。
除了火葬场,其他一应俱全,厂里下设的大量小企业还能生产冰棍、汽水、棉被、家具,宽阔的大公路横纵在厂区中,不远处是百余栋居民楼组成的生活小区。
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公社。
只要你进了厂,你这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了,不用担心任何事,孩子读书是免费的,医药费报销。
这或许也能算是杨少宗最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这里确实值得人们憧憬,有着漂亮的集体小区和各种各样的福利,人们不担心住房、教育、医疗的问题,生活也没有折磨着他们。
杨致远尽着责任的做向导,最后才带杨少宗去冷库组装车间参观最重要的事项——冰箱总厂从日本引进的生产线,包括压缩机在内的工艺都是日本早已淘汰的技术,但在国内却是真正的领先工艺。
杨致远指了指生产线上一套绿灰色的压缩机,和杨少宗道:“根据你们报批的冷库容积,我们打算给你们提供这种50匹的半封闭压缩机,这是日本三菱电机社转让的技术,最大功率就是50匹,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台构建较为大型的冷库。咱们厂有更大功率的压缩机,那还是七十年代的军工项目,噪音大,功效低,技术也落后很多,根本不适合企业需求。”
杨少宗忍不住的问道:“贵厂后续就没有研究吗,光靠日本人提供的生产线又有什么意义呢,咱们中国人还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