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龙在大厅里走来走去,一副慌张模样,还在问:“公子再仔细想想,柔然平时对你说过什么离奇话没有,说她要去哪里玩耍之类的?”
李培南的回复千篇一律:“没有。”
见他淡然,格龙又急:“我就这么一个女儿,现在又不见了,公子怎能安生坐在这里,没一点心急意?”
李培南从容答道:“我能帮忙找小姐,却不便插手兵总家事。”
格龙把手一挥:“柔然就是我家最大的事儿,公子脱不了干系,赶紧想想办法,替我找回来吧。”
“若我找回,兵总需应允我一件事。”
格龙皱眉:“又是什么事?”
“推却保护柔然一年的差事。”
“为什么?”
“我已应允过内子,不得与柔然往来过密。”
格龙惊异:“公子已娶妻?”
李培南笑道:“早已定亲,未曾迎娶进门。”
格龙连连啧嘴:“这可不好,柔然要是知道了,又得不依不饶地闹。”
李培南见话意已说清,起身拱拱手,再不开口。门外偷听许久的闵安忙不迭地走进来,朝着格龙施礼:“下官不请自来,还望兵总恕罪。”
格龙简直喜出望外:“道仙说到哪里去了,用八抬轿子请你来,还怕请不动咧。”
有了格龙的尊崇与支持,闵安行走在总兵府里调查柔然失踪一事,显得便利多了。既然李培南不便插手府里的事务,那么就由她这个顶着道仙之名的按察使来接手,倒也是名正言顺。
李培南怕闵安有闪失,寸步不离跟在她身后,乐得她一直使唤他做事,还公事公办地向他询问证词。
李培南的回答依然掷地有声。“我没见过柔然,这次回总兵府,忙于布置讨伐苗蜡事务,并未与她搭上话。”
是以大额吉控诉的,由他引出柔然再劫走柔然的做法,缺乏施行时间。
闵安考虑到要平息总兵府的惶恐心,给格龙一个正大光明的交代,不得不采用官场上通行的规矩,先审问李培南,再准予大额吉出面申诉她的主张。
堂审设置在客厅内,相关人员到场。
大额吉说:“大家都说李公子待柔然亲厚,不可能劫走她,我认这个理。但是,你们也别忘了,柔然是见他不着,才次次私闯出去,被老爷关进院子里的!谁能担保,这次不是柔然要见他,才想着法儿逃出去的?所以说来说去,他的责任最大,问他要人哪还有委屈?”
闵安坐在大厅主座上,看向右侧座位上的李培南:“可有此事?”
堂审中,李培南作为被告人,与大额吉相对而坐。他离开总兵府有十数天,对府里动静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但他听见闵安询问,还是爽朗地应承了下来。
闵安总结以正视听:“小姐确有私下出府寻找公子的意图,此次不见,或许正是她的意图所在,不应怪责仆从守护不力,又及误念公子诱导她出府的行为。”
来之前,大额吉就发动二额吉站在她那边阵营里。此时听见闵安的论断,大额吉就伙同二额吉一起冷笑:“大人一张嘴伶牙俐齿,可是就连我们妇孺女子都知道,衙门里断案判事是要讲究证据的,总不能空口无凭就能撇清公子的责任吧?”
她们争论的关键无非就是李培南先牵动了柔然的情思,后又疏于陪伴,以至于柔然失踪,应负有最大责任。
大额吉翻出书信及小物作为呈堂物证。里面包括了闵安替李培南捉刀所写的回信,随信夹附的干花、帕子,花枝节那天收录的游方曲子……众多纷纭。
这些女儿家的小物件,还真是能引起足不出户的闺房小姐的情思。
闵安抿唇坐得笔直,面上淡淡的,并不去迎李培南掠过来的眼光。
当初她回信时,随手转赠柔然一些花枝节所获的小物什,只想讨好她,哪里想到会引起后面的波折。
李培南听到种种证词不利于他,细心去问服侍柔然的婢女:“小姐所中意的私物较多,可曾随身带得什么?”
婢女想了想,答道:“只有一个香囊球、一块玉佩、一把绢扇是小姐舍不得放下的东西,不管去哪里,都要随身带着。”
奇香香囊球和白绢扇是由闵安转送的礼物,玉佩是李培南亲手给柔然戴上的护身物,极得柔然喜爱。她带走它们,不足为奇,也无意给李培南留下了查询的线索。
这时,甲兵队长走进客厅,向听审的格龙禀告,彻底搜查过全府、兵堡后,仍不见小姐的踪迹。
格龙脸色更忧。
李培南请示:“能否让我检查一遍小姐的庄院?”
在格龙首肯下,值守的甲兵打开层层封闭的庄院,向众人展示了院落楼宇的全貌。
闵安帮着李培南勘察痕迹,完事后冲着他摇摇头,意示府里的甲兵搜查结果并未有错,柔然确是在无地道连通、有高墙护垒、兵士昼夜巡查的情况下,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失踪了。
院里的秋千架子、不倒翁陶俑还在,蒙着一层冬阳光辉,只是走失了它们的主人。
李培南回头一看,说道:“少了一尊陶俑。”
闵安快步走向陶俑场,用铁锤敲击俑身,传回硿硿声音。她一连敲击了十一下,都未发现内中藏了人。
李培南对格龙解释:“我曾唤匠工赶制十二尊陶俑,做成不倒翁样子,供小姐玩乐。现今少了一尊,只怕小姐藏在里面被偷运出府去。”
婢女怯生生走过来说:“禀告老爷,小姐昨晚嫌最后一尊陶俑破了个口子,要运出去让工匠修缮一下……”
格龙把眼一瞪:“怎么不早说?”
婢女快吓哭:“大家慌作一团寻找小姐,奴婢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闵安却察觉到,婢女在应格龙话之前,还曾偷偷看了大额吉一眼,似是去探大额吉的脸色。
格龙立刻呼喝甲兵盘查大门关口处,得到回传消息,说是今早放行过一辆装了陶俑的牛车。
“牛车去了哪里?”格龙急问。
不待甲兵再去探查,闵安就说道:“司衙。”
总兵府原有工匠、农户做劳役,闵安被格龙第一次抓来时,凭借着当芝麻道仙的三寸不烂之舌,哄得格龙放了所有的农奴、役工,随后工匠们又被司衙征召过去,每天清晨去工部房报道,接受官吏指派,去左州军营修缮倒塌房屋、校场马桩等。
是以要想找到一名工匠修理陶俑,必须去司衙等着,交与工房司吏处理。
大额吉走到格龙身旁,低声哭诉:“老爷,你可要替我母女俩做主呐,前面公子的责任还没担清楚,这后面就冒出个女臬司,说是柔然就在她那处——难不成,他们两人是串通好的?”
格龙皱了皱眉,神色有所犹豫。因他之见,爱女的失踪,与李培南、闵安有着太多的干系巧合,多到连他都拿不定主意了。
闵安是个明眼人,懂得势态紧急,有意安抚说道:“兵总勿忧,只要小姐在我司衙,必定走不脱。大额吉也请放宽心,公子始终是兵总的盟友,绝不会做出有损小姐之事。”
大额吉听见继续挑拨的路子已被一番柔话堵死,冷哼了一声,悻悻退下。
格龙整装起一大队人马,带着额吉们的马车,浩浩荡荡朝司衙进发。还未出得府门,就被赶来配置解药的吴仁一头撞上。吴仁扯住闵安的马缰问道:“我这还没进门,你又想去哪里?”
闵安细细解释了来去缘由,低声问:“我昨晚没回司衙,不知衙门动静,老爹说说,上午可有一辆驮着陶俑的牛车进了工房院子?”
听清来龙去脉的吴仁翻了个白眼:“就算牛车进了院子,哪个能保证小姐就一定在里面,说不定她半路跑出来了呢?”
闵安一把抓住他袖子:“咳咳,老爹又在发糊涂。小姐不是为了见阿循么,她以为阿循会回司衙,必定是先去司衙等着。再说总兵树敌多,一路上都有兵乱,挺不安全的,小姐没有通关路引,怎会平白无故地显身,让别人抓她回去或是绑去邀功?”
吴仁渐渐明白道理,不说话了,背着药箱去了总兵府客房捣鼓药草。
赶赴司衙途中,闵安对一旁护卫的李培南说:“老爹没提柔然的下落,恐怕是没见到她。”
李培南问:“司衙里可有十分痛恨总兵的人?”
听见这么一问,闵安立刻醒悟了过来:“哎哟,柔然这次当真危险,她爹爹逼死过一众州官,又抢过衙门里的赋税,连人家口粮都没留下,我估计,司衙里的大半人都恨她家的。”
李培南抽了一记马鞭加快脚程。
闵安跑上来说:“还有个麻烦事先给你知会下——司衙里来了个傻子赖着不走,死认我做娘亲。”
李培南的身形慢了下来,声音也泛冷:“除了我,你还敢与其他男人有瓜葛?”
闵安笑:“你那脑子果真长得不一般,怎么想事的?”
李培南冷脸说:“两晚的工夫还是短了。”
闵安想了又想,才明白话意,耳朵先是一红。她就是耳根软,经不得李培南第二晚的求欢,当时他还报了个名头,说是早些让她有孕,她才半推半就地应了。
李培南又说:“离开不过八天,连儿子都冒了出来,谁的种?”他紧紧盯着闵安的嘴,打算听见一个名字后,就立刻调转马头去杀了那人。
闵安突然看懂了他的脸色,冲他笑了笑,纵马先一步哒哒跑开。
李培南一路上再没说话。
☆、第132章 峰回路转
香山里外连续倒毙三名官员,死因蹊跷,很是震慑了整座司衙的官吏。自三具尸首运进停尸房后,众官吏对外封锁消息,连夜彻查各方线索,忙碌个不停,对于二堂院落里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动静就难免疏忽了些。
工房位于院落的左下角,旁边就是角门,上午运进来一辆牛车,除了当值的司吏,再无人过问。
格龙带着大队人马径直闯进司衙,呼喝叫嚣,气势凌人。官吏们被他欺辱得多了,都闲散站在院里卷棚下,冷眼瞧着他,并不言语。闵安走出来,拉住格龙马缰,笑道:“这是我的地盘,兵总需听从我的调令,方能找到小姐。兵总勿噪,司衙里向来阴气重,有多位鬼神盘桓,惊扰了他们,恐怕不好。”
踞坐马上的格龙抬头一看,就看到三院堂高门顶上豁着两道木榫子,原本悬挂在上的红色张飞棺已经不见了。他打了个激灵,忙不迭地下马,向闵安抱抱拳,将随兵唤退,自身也退向了一旁。
司衙颜面已保全,下一步便是施展臬司的威仪。
闵安当众唤司吏细问,问清牛车动静。司吏说,他布置完修缮任务后,众多工匠就去了军营,随后牛车进院,车夫将牛卸下,拉牛去马房喂草,车上的陶俑一直摆放在那里,无人看守。
李培南早已将陶俑打开,里面是空的。俑背垫了些干草,有压过痕迹。他弯腰在俑身里检查一遍,说道:“柔然确是躲在了里面,才避开众人的盘查。”
俑身残留着熏衣香,那香味是奇香香囊球渗落出来的,香料本是昌平府世子府特供,李培南轻轻扇扇风,就嗅到了熟悉味道,知是柔然来过无疑。
“可小姐现今在哪里?”闵安转头问司吏。
司吏抬手回道:“不知。”
司衙门子及值守兵士来到二院,向闵安禀告,自牛车进衙后,并无闲散人马出得大门。闵安传来卯册查看诸位官吏签到时辰,一一印证他们一直留守在司衙内,并无外出的迹象。
种种情况核查属实。
“那可证明小姐仍然留在司衙里,只是不见了踪影。”闵安彻查各处,将司衙十五座院落翻了个底朝天,连吏舍床底、茅厕、柴房等不起眼的角落也检查到位,就是没看到柔然的影子。她劝格龙勿急,再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培南一眼。
李培南懂得闵安心意,走上前斡旋格龙紧逼的势态,将他请到花厅里等候。大额吉坚持留在院落里,监听闵安的处置决断。
闵安唤来门子细问:“当真没有一人出过司衙?”
门子是个伶俐的少年郎,见到闵安面色凝重,他不由得也恭整了起来,低声说:“大人难道忘了——曾吩咐小朱出门办事的?”
闵安一怔,才记起司衙里确实有过一个人物,叫作小朱。
小朱流落到左州,原籍已不可考,循例充作了浮浪户。他去军营里讨营生,兵卒嫌他长了一张坑坑洼洼的鬼脸,瞧着很不吉利,就将他乱棒打出。他去司衙告状无人受理,干脆天天站在八字墙外读书,也不惊扰旁人,一直安静待着,终于让佥事看不过眼,打算用几两银子打发他了事。
小朱不走,只摆手,也不应话,等着闵安的马车经过。
佥事眼见近月来司衙诸事流年不利,偏偏又来一个穷酸书生添晦气,人急了,几脚踢上去,将小朱险些踢倒。他没料到小朱看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