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藏真-第9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很有修复的价值,但由于遗留下来的景观不少,所以也不用耗费太多资金,而其他几个,更不用花费太多,所以李达的提议还是很有建设性的,因为他也害怕把韩孔雀吓跑了。

当然,现在投入几个亿是绝对吓不跑韩孔雀的,就算投入几十个亿,韩孔雀也认为很值得。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跟市政府的人沟通,韩孔雀就是跟着李达在开、封市周围四处查看。

而有了李达的带领,韩孔雀的探查就比较有针对性了,经过这几天的查探,他对这次的发掘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

不过,这次过来,韩孔雀并没有想要占便宜,所以在一笔一百亿人民币的款项打入一个专门账号之后,韩孔雀提的一些条件,开、封市政府就同意了。

只要韩孔雀不想把本地出土的各种古物划拉走,其他方面就全都不是问题。

而韩孔雀对那些景观性的遗迹并不热衷,他只是对能够发掘出古玩的地方,才感兴趣,而这些东西被发掘出来之后,肯定是在当地建立博物馆展出。

而当地有关部门就更高兴了,现在他们不用自己发掘,而发掘出来的东西也不用他们保管,甚至连建设博物馆的钱都省了,这种好事可不容易碰到,他们自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现在韩孔雀已经根据李达提供的图纸,开始建造博物馆了,这让很多人看的直摇头。

虽然不相信韩孔雀能够立即有所收获,但人家钱多,所以也没有人说什么,只不过人傻钱多的外号,肯定要落在韩孔雀头上了。

“你就这么确定这边有好东西?”李达这几天跟着韩孔雀四处跑,可没有发现他怎么对地下多做探测,所以对韩孔雀的信心有点不足。

“这里肯定是北宋东京城新郑门遗址。”韩孔雀肯定的道。先这样的小型发掘现场,韩孔雀已经启动了不少,而这些多少都会有点收获。

他们刚说完,在发掘清理了平均堆积3。5米厚的淤沙层后。北宋东京城新郑门遗址发掘区内第二个关键文化层终于部分展露,目前揭露出来的遗迹现象有道路、水井、田地等。

“这些东西可没有展出的价值,也没法送进你的博物馆。”李达看着道路遗址,应该是北宋东京城新郑门遗址,可这东西对韩孔雀来说。可没有多少价值,最后只能是便宜了当地政府。

“那四个方向仔细发掘。”韩孔雀指了两处地方,让人小心挖掘。

那片发掘区最西侧南北向的四个探方内,自北向南依次清理出了田地、水井、道路及排水沟等重要的遗迹现象。

田地位于发掘区的最北侧,暴露出来的部分约有60平方米左右。

遗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米,东西宽约6米,其平面被均匀的划分为6垄,每垄宽约1。8米,暴露出来的西、南两侧围有田埂。

田地表面呈灰黑色。土质稍硬,地表散落有砖、瓦、陶瓷碎片等。

另外,在田地的西北角还有一颗椿树,椿树仅余外表呈灰黑色的、高约1米、直径约17厘米的树干直立于当时地表。

水井位于田地的南侧,开口直径约0。6米,开口处一周用废弃的石磨盘、石块、砖等加固。

井壁用蓝转砌成,呈口小底大的袋装,深度不详,目前清理深度为6。1米。

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想到。在井内居然有了新的发现。

已清理的井内填土可划分4层,填土内包含物丰富,有石器、砖器、木器、瓦、陶罐、陶壶、瓷罐、瓷瓶、瓷杯、锡壶、铁钩、琉璃管、铜烟袋,还有瓷哨子等很多小玩具。另外还有3枚铜钱。

这些出土物不仅丰富了遗址的内容,还为地层的断代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更是能够给韩孔雀的博物馆增加色彩。

接下来又是道路及排水沟,这些全都位于水井的南侧,其中道路位于中间,道路南北两侧各有一条与之并行的排水沟。

道路基本上为东西方向。宽约7。2米,土质坚硬,表面呈青黑色,包含有较多得砖、石、瓦的碎片。

道路路面上留有深深的车辙痕迹,车辙方向与道路一致,共有5条,其间距自北向南分别为1。1米、1。26米、1。1米、1。2米。

道路南北两侧分别有一道排水沟,排水沟宽约4。2米,深约1米,沟底堆积有较多的砖、瓦、陶瓷碎片等。

经过对地层叠压、遗迹遗物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初步认定这些遗迹现象为清代遗存。

通过对田地和水井的清理,可以大致还原清代新郑门区域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场景。

通过对道路的清理,可以认定新郑门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首先,7。2米宽道路在当时就已经算作是通衢大道了;其次,道路修整的坚硬、平整、排水畅通,这也说明这条道路应该是一条主干道。

最后,坚硬的路面上至今还留有5条深深的车辙痕迹,这说明这条道路使用的时间长、车流量大。

综合起来,新郑门在清代依然是进出入开、封的一条门户道路,韩孔雀之所以耗费人力清理出来这条主干道,就是想要道路两边的收获,那里肯定是有房子的。

只要挖开了这里,从这里的布局,就可以弄清北宋东京城的结构、布局;三重城墙的走向、规模、建筑结构;城门及瓮城的形状、规模、建筑特点;护城壕的走向、宽度、深度、埋深,护坡的夯筑形式、夯筑厚度。

遗址内4条河流的走向、宽度、深度,重要水门的位置、建筑结构;皇宫、相国寺、洪福禅院等重要建筑及园林的位置、规模;御街、东西街、南北街等重要街道的走向、位置、宽度。

而有了这些推断,对韩孔雀接下来的动作可就有了指导意义。

“潘湖发掘中清理出的大殿基址肯定是明周王府了。”进行过对比,李达高兴的道。

“这个我们不用管,别人发现了的东西,我们就算参一脚,也不会有多少便宜可占。”韩孔雀笑着道。

明周王府在1981年春,就被发现了。

当时开、封市园林部门在清理龙亭前潘湖底淤泥时,意外地发现了宋皇宫和明周王府的部分遗迹,从而揭开了明周王府遗址考古的帷幕。

一系列发掘表明,紫禁城中地面多系青砖铺地,局部房基门前等重要位置以青石条铺地,铺地地面上距湖底约1.5米至2米不等。

在全部发掘过程中,共清理出房基12座、花坛2座、排水沟2条,且所清理出的房基均为高台建筑,有的台基高出当时地面1.6米,从中可以想见当年紫禁城内的建筑之高大。

而明周王府萧墙却是与金皇宫北墙叠压,这么重要的地方,韩孔雀肯定是捞不着好出的。

“那接下来我们从哪里入手?”最近韩孔雀手下的考古人员越来越多,这么多人,李达可不认为会给别人打白工。

韩孔雀笑着道:“宋朝的皇宫我们就不要想了,但金代的汴京城我们可以考证考证。”

“这个也肯定不行。”李达摇着头道。

还没等韩孔雀继续说,李达就道:“截至目前,已经考古发现的金代汴京城遗址主要有以上两处:一是金皇宫北墙遗址;二是金皇宫的正南门五门遗址。

金皇宫北墙:1986年,开、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今开、封市汽车公司停车场院内的发掘结果表明,金皇宫北墙叠压在明萧墙之下,宋内城北墙之上,距地表4.15米至4.45米,厚0.3米。

墙体为灰褐色土夯筑而成,夯层夯窝已不甚明显,城墙底部铺垫一层厚约5厘米的砖层,砖均为残青砖。

1996年5月,开、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配合基建过程中,在今开、封市东西大街一线的新街口附近探明发现的五门遗址。

钻探结果表明,五门遗址叠压在明周王府萧墙正南门——午门遗址之下,距地表约6.3米的深度,同时又叠压在距地表深8.3米的宋皇宫南门——宜德门遗址之上,那次钻探还出土了部分金代的文物。”

“这个我当然知道,你认为我们需要从新发掘金代皇宫遗址?那个面积太大,也太惹眼了,就算里面还有很多宝贝,我们要是发掘,也要耗费很多功夫,现在我可没有太多时间在这里浪费。”韩孔雀笑呵呵的道。

“那你下一个目标是哪边?”李达疑惑的问道。

“有人居住的附近就有古墓群,皇宫我们不不想了,我们发掘周围配套的古墓群。”韩孔雀道。

韩孔雀发掘的古墓群,在兰许高速公路尉氏段的附近,而这里也是韩孔雀建设博物馆的地方,具体地址在尉氏县大新、庄附近,而就在他们挖掘好地基之后,就有了发现。

很快他们就勘探并清理了一批古墓葬。

此次发掘,先后清理出10多座墓葬,共出土近百件(组)精美的文物。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龙亭

清理出的墓葬按形制可分为竖穴土坑墓、砖室墓、空心砖墓3种。

竖穴土坑墓多为战国时期的墓葬,因被盗严重,随葬口较少;砖室墓的数量较少,保存基本完好,出土了部分陶罐、五铢钱等文物。

空心砖墓数量最多,保存最好,出土的文物也最多,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来看,砖室墓与空心砖墓均为汉墓。

这批墓葬从战国至汉代都有,可谓是收获丰富,其中有东汉六室砖墓,汉墓在开、封市考古发掘中已是屡见不鲜,但规格如此之高,规模如此之大,尚属首次发现,这在豫东地区亦是罕见。

发掘出的最典型的墓葬就是宋代壁画墓,他们清理出一座结构完整的宋代仿木结构的砖室壁画墓。

发掘结果表明,该墓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

虽然墓室中只剩下一件随葬品,但其完好无损的结构,典型独特的造型,色泽鲜艳、线条清晰的墓室四壁及顶部壁画已足以彰显出该墓不菲的考古价值。

像宋代壁画墓中的菊花图和董永行孝图,都是不可多得的极具研究价值的古墓壁画。

整个考古现场有条不絮的进行着,韩孔雀他们这边的收获不小,而其他方面,就没有多少收获了。

整个开、封市好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所有认为有古迹的地方,全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挖掘。

“小韩,你过来一下。”刚刚亲自下了一趟古墓,拍了不少照片的韩孔雀,被李达叫了上来。

“怎么了李教授?”韩孔雀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抬头一看,李达的身边围着不少人,当中最显眼的就是两个老头,一看就是领头的。。

韩孔雀走了过来,李达给他做了介绍:“这位是周教授。这位是王教授,他们带的考古队现在负责整理发掘周王府遗址。”

“怎么了?那边好像我们没有参与吧?”跟他们问了好,韩孔雀疑惑的问道。

“你不是说要帮助他们完成整改发掘工程吗?现在人家找上门来了。”李达笑着道。

韩孔雀也笑了:“我是说要帮忙,不过。我可没说白帮忙,如果找我帮忙,收获当中的宝物,可是要任我挑选一件的。”

“不要紧,只要你真的能够帮到我们。在你帮助之下发掘出来的东西,你可以任选一件。”那位王教授开口道。

“这么大方?”韩孔雀看着王教授,看样子不像是说笑,看来这次有点麻烦。

“先说说是什么事情,如果能够帮忙,我肯定会帮的。”韩孔雀道。

“韩先生认为龙亭湖那边是明代周王府遗址吗?”王教授没有说事情,反而先问道。

“难道不是?根据那座遗址的位置,还有你们发掘出来的那件青花碗,还不能证明?”韩孔雀疑惑的道。

“那件龙纹青花碗不能证明什么,而位置。又不能十分确定,所以才来找韩先生帮忙。”周教授此时开口道。

“那件龙纹青花碗不能证明什么?”韩孔雀是更加疑惑了。

来这里之后,一些好东西韩孔雀自然是要看看的,特别是那件青花龙纹碗,高7cm、口径16cm、足径6cm。

撇口,深腹,圈足,里心青花双圈内绘正面龙,龙头肥硕,双目有神。椭圆形的龙面,脑后的鬃发向两侧飘动,龙颈扭曲,尾部短粗。爪窄小尖利,爪指间距拉长,是十分典型的明龙爪的特征。

碗外部绘双龙穿行于祥云之间,追赶宝珠,龙鼻上翘呈如意形,下巴极长向前伸展。整个龙的姿态是向前方涌动,形象生动而飘逸。

有趣的是,碗外部的双龙姿态相同,只是一个开口,一个闭口。

一般来说明代行龙张口的较多,从绘画技法上说比较容易把握住龙的精神面貌,而闭口龙纹较难表现出龙的气韵,《图画见闻志》云:“凡画龙开口者易为功,合口者难为功。”

画界有“开口猫,合口龙,言其二难也”之说。

该碗外壁的行龙即为一例:虽然口唇紧闭,但形态优美,神采飞扬。

这样的东西,如果不是皇室用品,那谁也不敢用,这样的东西在一座府邸当中被发现,难道还不能证明什么?

“韩先生去看看就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