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藏真-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啊,嫂子你连兄弟都骗啊!我可没有红包谢媒,我看你还是不要白费事的好。”韩孔雀笑着道。

陈蕊道:“先见见面,现在什么社会了,你要给别人机会,当然,这同时也是给自己机会,去见见,万一要是碰到对眼的了呢?”

“你嫂子说的这话对,孔雀,我们兄弟现在可就你没有老婆了,你可要抓紧了,既然现在没有了生活压力,找媳妇的规划要提上日程了。”陈青很赞同自己老婆的意见。

“好了,好了,算我怕了你们了,要是有消息了就通知我,现在反正我每天都有空,如果人家不反对见面,我就去看看呗!”

胖刘看他们商量完了,也笑着开玩笑道:“小韩,你这态度可不对,要认真对待相亲这回事,才有可能成功,要知道我跟你刘嫂也是相亲认识的,现在我们的儿子都八岁了。”

韩孔雀道:“要是我有你的条件,在找个刘嫂那样的美人,我也愿意啊!”

陈青道:“今天刘哥把嫂子和孩子叫过来,晚上去我们那吃饭,昨天晚上小韩买的牛肉还有不少,今晚我给你们煎牛排吃。”

“对,今天刘哥帮了小韩的忙,小韩怎么也要答谢的,在我这小摊上吃几个包子算怎么回事?”陈青也道,兄弟挣了钱,他比韩孔雀都要高兴。

胖刘道:“算了吧,我可没有帮到小韩什么忙,不过饭还是可以去吃的,我还真有点事情需要小韩帮忙,今天晚上的酒算我的,我那里还有几瓶好酒,既然晚上吃牛排,那我就出两瓶红酒吧!”

虽然跟韩孔雀认识六七年了,但他们还真是没有什么深交,虽然彼此了解的很,也算知道双方的人品,所以现在深交一下也没什么。

胖刘在古玩街上的人脉,陈青夫妇和韩孔雀都很了解,而韩孔雀的本事,经过这半天,胖刘也很了解。

这样双方都在以后的事业当中,都能够用到对方,一切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这样的交往虽然功利心太重,但现代社会,就算亲兄弟如果互相用不着,也不会有太多的来往,时间长了亲情也会淡薄。

毕竟现代人,就算是一家人也是天南地北的,就算是亲兄弟长时间不在一起,时间长了见面也亲热不起来,兄友弟恭也是处出来的。

吃过了饭胖刘就离开了,韩孔雀帮着陈青一家收拾好摊子,一块推着回了家。

走到门前,发现大门开了,韩孔雀知道家里的住户有回来的。

这座小院子里有四家住户,除了陈青一家,还有两家,一家是一个叫孟光涛的,六十来岁,自己一个人在魔都做生意,他也是在古玩街上摆摊的,前几天去乡下产地皮了,不知道是不是他回来了。

还有一家是做服装生意的,现在会老家了,那是一对二十四孝父母,来魔都主要是陪女儿上学的,女儿考上了魔都大学,他们两口子也跟着来陪读,是现代标准的二十四孝父母。

他们只有晚上女儿回来时才会回来给女儿做好吃的,等伺候完女儿,把女儿送回学校,他们才回来休息。

另外租住房租的是顶尖模特公司的,最近她们公司很忙,一般没人会来。

当然一般夏季她们都很忙,这个时间段住在这里的模特一般要工作到很晚,就算有回来的也是后半夜,这个时间是肯定不会来的,现在最大的可能就是孟光涛了。

原来韩孔雀对自己这院子的住户根本不会多家注意,但现在他却有了想法,孟光涛可是去乡下收古董的,现在刚回来肯定没有出手,所以韩孔雀想要先看看,毕竟现在他也进入这一行了。

走进院子,果然,孟光涛正在院子的阴凉处吃饭,吃的是面条,上面放着一个荷包蛋,在外讨生活的都不容易,而且还是一个单身的中年男人,吃饭和穿衣都很麻烦。

饭要自己做,衣服要自己洗,平时还要忙着做生意,挣钱了也不舍得花费,租住在这小四合院中,只有过年了才有空回家一趟。

“老孟回来了。”韩孔雀和陈青同时跟孟光涛打招呼。

看到他们进来,孟光涛赶忙站起来:“小韩,小陈,你们都回来了。”

“孟叔你快不要吃了,我这就做饭,做好了我们一块吃。”看到孟光涛只是吃一碗面条,后面进来的陈蕊道。

孟光涛一脸笑容的道:“不用,我这就吃饱了,谢谢你了。”

陈蕊就是这么热心,孟光涛在这院子里也住了两年多了,也知道陈蕊的为人,平时也没少吃她做的饭。

“你不要客气,我们还没吃中午饭,正好一块吃。”陈蕊道。

他们一家吃饭很晚,早晨九点多吃饭,中午两点以后,晚上要是生意忙了,吃饭就更不正常了。

孟光涛道:“没事,我已经吃饱了,小韩,你婶子来了,正在我屋里休息。”

韩孔雀是二房东,院子里不管是谁领来了人,都要跟韩孔雀说一声的。

“咦,婶子来了?”韩孔雀有点惊异的道。

孟光涛在这里住了两年,他的家人可是从来没有来这里过,时间长了,韩孔雀也知道,他们家人是不愿意让孟光涛倒腾古玩的。

这孟光涛虽然也在古玩街摆摊,不过他可不是专业的商人,他是以藏养藏,他主要是收藏,没有钱了才会出手自己手中的古玩。

这样的古玩爱好者,如果是富豪还没有什么,如果是为普通的退休教师,那就成问题了。

普通人想搞收藏可不是那么容易,最简单的一个资金,就会极大的制约你这种爱好,如果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没有了家人的支持,那这种爱好很容易就会夭折。

这个老孟就是这种情况,他好像就是因为家人不支持他这以爱好,所以自己跑了出来搞收藏。

老孟讪讪的道:“这次我回了趟老家,把我老伴和两个儿子带了来,没办法生活所迫,就算再喜欢古玩收藏,也要先吃饱饭,我两个儿子要买房子,没办法只好出售一些我的收藏。”

陈小竹这时道:“你卖古玩啊,那卖给小鸟哥哥吧,他现在也干这个了。”

“恩?小韩你现在也进古玩行了?我早就跟你说过,以你的本事,如果做古玩,早就发财了,不说别的,只是做做古玩鉴定,也比你那搬运工的工作强一万倍。”孟光涛有点兴奋的道。

韩孔雀苦笑道:“现在做也不晚。”

孟光涛帮着韩孔雀出手过两次小玩意,一次是民国的青花瓷,一次是清仿明的青花鸟食罐,虽然只有这两次的接触,就让孟光涛知道韩孔雀是高手。

虽然平时韩孔雀很低调,但毕竟跟韩孔雀同住一个屋檐下两年多,别人不了解古玩收藏,他可是半专业人士,自然知道韩孔雀的厉害。

第三十三章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上)

汗,上传两个多星期总共收了四百多推荐,一星期才增加了两百推荐,不过我已经说了,增加两百加更一章,这样的承诺伤不起,以后每天增加两百加更一章,无上限,要是再一星期增加两百推荐,就不加更了,今天三更,这是第一更。

“既然小韩你入了这一行,那我可要请你帮忙了,这次我从家里带来了一件宝贝,正好请你鉴定一下,你放心,我知道规矩,鉴定费三千,我一分不会少给,只要你给我个准话就行。”孟光涛说完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他的房间跟陈青一家挨着,只是转眼间,他就从房间里提溜出来一个方便袋,黑色的方便袋里面有一团报纸,打开里面有些塑料泡沫,清除塑料泡沫,里面露出一个黄色的小碗。

本来韩孔雀是不想给人鉴定的,毕竟他又不是出名的专家学者,虽然他自己知道自己的眼力,但他的认知,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古玩界很多人的认同。

这样给别人鉴定东西,如果鉴定出来是真东西还好,如果是赝品,那就不好说了,甚至有人翻脸不认人,直接说你胡说。

这样的事情韩孔雀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有过几次经验之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他就不做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在看准东西之后,让古烈给他买下。

虽然韩孔雀打定主意不给人鉴定,但老孟根本没有给他拒绝的机会,这摆在他眼前的黄色花卉小碗,很快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看到韩孔雀的神情变化,孟光涛得意的笑了,他就知道,进了这一行,就不可能不喜欢这只小碗。

“这是黄地法兰彩花卉小碗!”韩孔雀有点惊叹的看着这只漂亮的小碗。

碗很新,花很艳,整个明黄色的小碗,只是看一眼就给人一种高贵端庄的感觉,也只是这一眼,韩孔雀就知道,这是一只制造工艺很精湛的艺术品。

这样的工艺,肯定不是普通人能够制造出来的,珐琅彩可不是普通人能够仿造出来的。

珐琅彩瓷器是我国彩绘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种,是我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由于其烧造数量少而且当时仅供皇帝秘玩,故显得异常珍贵。

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而成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

珐琅彩瓷的制作过程与其他宫廷用瓷不同,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烧成。

康熙珐琅彩瓷全用进口彩料,尤其是其中一种玫瑰红或胭脂红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黄金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娇艳效果。

另外,中国传统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胶水调和,而珐琅彩瓷则像西方油画一样,以油来调配彩料,并且有一定的厚度,使得彩绘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珐琅彩是一种古代工艺,色彩鲜艳,富有收藏性,但是,珐琅彩的烧造工艺极其繁复,所以传世的东西很少,一般人要想烧制出高水平的珐琅彩小碗,还是很不容易的。

“啊,好漂亮的小碗。”陈小竹一看到小碗就大呼小叫起来。

这时正在收拾工具的陈青夫妇也被吸引,看到了这只精美的小碗。

孟光涛对这种效果还是很得意的,他高兴的道:“对,这就是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小韩,你看怎么样?”

这只小碗是漂亮,但这只是对一些外行来说的,一般不懂的人,一看就说漂亮,但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古董,还真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出来。

孟光涛也曾经找人鉴定过,不过他们都说看不准,而专业的鉴定机构,他也去过,那些人折腾了几个小时,最后告诉他是高仿近代生产。

最主要的是,那鉴定机构的专家还想要收购这只小碗,不过出的价格只有几千元,把孟光涛气的不行,既然是高仿,那些专家还会有收藏的兴趣?

虽然那些人打着研究的幌子,说要通过研究这只小碗,想要研制恢复珐琅彩的烧造工艺,可这种工艺,就算是景德镇的那些大师,也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更何况他们那些小型研究机构。

就是有了几次不令人满意的鉴定,所以孟光涛打定了注意,要找个熟悉的人,可靠的人来鉴定,而不是外面所谓的专家。

不是说那些专家没有本事鉴定,而是不相信他们的人品,毕竟看到一件好东西,都想着捡漏,而你找人家鉴定,自然是不知道自己东西的出处和真伪,最少也是不确定,这就给了一些人机会。

而有了想法,自然就不会跟孟光涛说实话了,当然,这些都是孟光涛认定自己的东西是真的,而其他人都是不怀好意的,才有这些猜想,这也是很多古玩收藏者普遍的心思。

归根到底,他也不能确定这只小碗就一定是真的,而韩孔雀,他经过两年的了解,知道这是个正直的人,他才会想着让他来鉴定一下。

孟光涛早有准备,在把这只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放到院子里的石桌上之后,就拿出来了三千元钱,直接递到了韩孔雀的手里。

“老孟,你这是干什么?”韩孔雀不想要,虽然古玩行的鉴定是要收费的,但这得看情况,如果是同行或是熟人,互相帮忙,就不能收钱了。

孟光涛道:“这是规矩,如果你不收,那我可不敢找你鉴定,不管东西真不真,这鉴定费是一定要付的。”

“哇,这古玩行可太容易挣钱了,只是看看这小碗就要三千?”陈小竹看到孟光涛往韩孔雀手里塞钱,感觉自己的三观有点崩溃。

外面的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三千块,而韩孔雀鉴定这么一只小碗,就要收三千,不是这鉴定一次就顶别人一个月的工资?

“丫头,这个钱可并不容易拿。”韩孔雀苦笑。

他之所以不依靠这个来吃饭,就是因为做鉴定很麻烦,特别是不出名的鉴定师,因为不会有多少人信任你。

如果你鉴定出人家的东西是真的,那双方都高兴,如果别人的东西是假的,就算你的证据再充分,别人也可能认为你是胡说,认为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