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藏真-第10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孔雀的记忆十分的好。如果他看到过,自然是能够记起来的,现在记不清楚,自然是没有特别注意,也许是无意当中看到过着听到过。

“难道这是绞釉瓷?这些碗难道都是千年一见的唐代绞釉瓷绞胎碗?”想了一会儿,结合唐代的一些著名瓷器。韩孔雀很快就想到了这可能是什么?

看着密密麻麻排列在藏市里面的碗、瓶、罐、盘,韩孔雀有点不知道怎么才好。

此时韩孔雀已经想起来,这种碗他在什么地方见过,不是小地方,而是在几家世界知名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

在几家世界最大的拍卖公司之中,每年都会拍卖几件这样的绞胎碗,如果韩孔雀没有记错,应该跟这里的这些绞胎碗一模一样,甚至韩孔雀都要怀疑,那些碗,应该全都是出自这里。

千年一见的唐代绞釉瓷绞胎碗,可不是说假的,就是因为这种东西十分稀少,所以才会被顶级拍卖行追捧。

在国内,唐代绞胎瓷器传世甚少,国内外公私博物馆藏品也了了无几,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更是稀见。

改革开放至今,就国内有影响的刊物,所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介绍性文章也是屈指可数,因此,大家对它的认识肤浅也就不足为怪。

近几年来,国内所有新出版的关于“中国陶瓷史”方面的著作在论述唐代陶瓷业时,都会不约而同的都写上两笔,简单介绍唐代绞胎瓷器,尽管着墨不多,显然学界都已经开始注意它,并且认识到了它的存在与价值。

回顾近十年来伦敦佳士德、苏富比的拍卖,几乎每场都有一两件绞胎瓷器,均为小碗小碟小罐,而其成交价格,都在两三万英镑之间,可见国外市场对绞胎瓷器的认可与拥爱。

如果这几家拍卖公司的拍品,全都来自这里,那么韩孔雀对这伙沉船海盗的收获,还是大大的低估了。

当然,这里这么一船的瓷器,其价值,被他们这么运作,也应该能够突破天际。

这种被国内推崇到千年一遇的极品三色瓷,居然在这里有几十万件,如果被人知道了,不知道他们该哭,还是该笑。

看着这些瓷器,反正韩孔雀是笑了。

有专家说,绞胎瓷器全世界存世十余件,也有专家说存世三十几件。

由于作品的稀少,给研究带来许多障碍,以至于有些专家、行家一看到绞胎瓷器,不加思索的就认为是赝品。

有些藏家却片面认为,其是宫廷御用传世甚少的陈饰瓷,而夸大了对它的价值评估。

不过是哪个原因,都让这种瓷器的价格,逐年上升,所以这种东西成为了一些大型拍卖公司的压轴拍品,每年都给拍卖公司和所有人带来极大的利益。

韩孔雀也喜欢瓷器,所以也做过研究,从喜爱、关注到收藏、学习、研究绞胎瓷器,对绞胎瓷器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与了解。

其实它与唐三彩一样,就造型来讲有着众多的门类,如碗、盘、碟、杯、罐、壶、瓶、炉、枕、文房用具、动物玩具、乐器、马俑、驮俑、人俑以及其他动物俑等等。

就釉色来讲有透明釉、白色釉、黄色釉、褐色釉、绿色釉、蓝色釉以及三彩釉等。

就胎土来讲有白与黄、白与褐、黄与褐,再加上不同的相交方式,真是千姿百态,一物一样,各不相同,令人陶醉!

唐代绞胎器,是唐代创烧的一种新工艺陶器。

对于唐代这种特有的陶瓷烧造技术,长期以来人们说法不一。

又由于目前绞胎器的价格日益增高,而赝品的出现日益增多,所以鉴别它的真品与仿品,不仅成为市场所需,也成为提高人们鉴赏陶瓷艺术品的能力与水平之必要,它还对彰显我国古代窑工的无穷智慧,与孜孜以求的奋进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这是中国最辉煌的时代之一,也是地球上对鼎盛的文明之一,唐代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远在其他朝代之上。

所以唐代的文物价值,也是比较高的,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很受追捧的。

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当时唐代鼎盛的文化传承和艺术成就之上的,就说这唐代的绞胎器,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瓷器就十分漂亮。

据唐代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都曾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人们取瘿木为材多花斑,制成各种器物,其纹理盘旋缠结,图案随意自然。

唐代当时不仅文人喜欢瘿木器的高雅细致,就是王公贵族之间也以瘿木制品作为礼物相互赠送,并有“瘿樽、瘿枕、瘿床”等瘿木器流传于世。

另一种民间传说是:唐代工匠艺人们在制陶收工时,无意之中将各种制陶时所用的胎、釉的边角剩料,搅拌在一起后,将其制作成器。

还有一种说法是受西方玻璃器的影响,但从唐代丝绸之路的各种商贸、交流的物品之中未见有与之类似的玻璃器出土或传世,况且西方玻璃中双色曲叠的花纹早在公元后就不流行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受唐代犀皮漆器的影响,但唐代犀皮漆器纹有“片云、圆花、松鳞”等诸种不规则的大小斑块状图案,没有类似绞胎瓷器的丰富纹理变化。

韩孔雀却认为,绞胎瓷器的出现与发展,应与唐代风行瘿木制品和大理石纹有关。

由于瘿木和大理石材质有限,成本较高,不好加工成器,故唐代制瓷艺人以当时流行的瘿木制品中条纹、状纹结合漆器中斑块状图案,运用原料丰富的瓷泥制作成器,烧造而成。

第一千四百零四章传承工艺

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体现大唐王朝昂扬进取、独特创新、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积极向上的人文心态和博大宏放的社会心态。

这种瓷器始见于唐代,宋代逐渐衰落,元明两代偶能见到零星器物。

其主要产于唐代的巩xian窑、shou州窑和宋代的ci州窑,其造型不多,主要以生活用器为主,随葬品次之。

这里的绞胎器主器型主要有碗、盘、枕、高足杯、小罐及和骑马射猎俑,以长方形的绞胎花枕较为多见。

可以说各种颜色的都有,从此也可以看得出,当时这条船的船主,是特意挑选的,所以进的货很齐全。

韩孔雀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看这里分门别类摆放整齐的绞胎瓷,还真是赏心悦目。

“看来这伙人当中有懂行的啊!”看着一件件代表当时技艺巅峰的作品,韩孔雀不得不感叹。

虽然单独摆放出来的瓷器不多,但每一件,都是这个器型当中的巅峰之作。

翻看着桌子上的资料,对比着架子上的瓷器,韩孔雀一边看,一边欣赏。

“咦?这是绞胎瓷的制作工艺?”韩孔雀有点震惊的看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载的很明显是绞胎器的制作工艺。

绞胎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工艺中特殊的品种,由于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因此其产品、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是我国巩&义窑与当&阳峪窑窑工的发明创造的,是世界陶瓷之林的神妙之花。

根据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分析,绞胎工艺最早产于唐代,至宋代蓬勃发展并发扬到极致,元以后逐渐衰亡。

虽然,目前对绞胎器的起源、技法、产地以及分期断代等问题,已有少数学者作了初步探讨,而对绞胎器的专门研究,基本上处于停顿状况。

实物资料的缺乏限制了研究的展开与深入。

“难道是因为这些绞胎瓷,让这伙人有了深入研究的机会?”韩孔雀开始仔细查看这里面放的一些资料。也许还能有所收获。

看了一会儿,韩孔雀对绞胎瓷也有了一些了解,所谓绞胎是将深浅不同的两种胎泥,相间绞合在一起。然后按坯成型出现粗细不等的纹丝状花纹。

胎上有用黑、白、褐三色相间类似木纹的纹理,再施透明釉。

制作时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必须考虑几种泥的膨胀系数一致,以保证干燥和炼制中不变形、不开裂。

通过考证实物资料,分析绞胎断面及纹胎的形成。从绞胎工艺来讲,韩孔雀认为,绞胎工艺分三种类型,即通体绞胎型、主体绞胎型和局部绞胎型。

通体绞胎型——这种作品是通体绞胎,浑然一体,纹理多呈木纹状,线条流畅,变化多端。

如旁边那件黄釉绞胎三足盘、长方形绞胎小枕,宋代绞胎小罐,绿釉绞胎枕等。都是这一类型。

主体绞胎型——这种绞胎器的纹理同通体绞胎器一样,应用于器物的主体部分,如碗、钵、盆的大面积腹部,而口沿或圈足则是用单一色的灰白胎相接在绞胎主体上的。

这种工艺,应该是博&山大街窑出品,这个笔记本上,对这些有着详细的记载,上面清楚的记录着,博&山大街窑出土的所有绞胎器采用了这种镶接工艺。

局部绞胎型——这种绞胎器采用的是镶嵌工艺,即把绞胎部分揉成花朵、团花、菱形等规矩图案的泥条。然后把泥条切成若干单元片,镶嵌在所炼制的瓷器表面上,形成局部绞胎图案的瓷器。

魔都博物馆的“杜家花枕”和圆角长方形花枕、旅顺文物店的绞胎团花枕、宁&波出土绞胎团花青瓷枕、河&南博物馆的“咸平元年”绞胎团花舍利匣等,都是这类绞胎瓷器。

绞胎工艺有两种制作方法。一是整器拉坯成型,这种方法因胎泥花纹难以控制,所以很少见。

唐懿德太子墓中出土的一件绞胎骑马俑,人马全是绞胎,还有这件卧羊是稀有而珍贵的品种。

二是将搅胎泥切成薄片,贴在已成型的器物外面。或做成云朵、花卉状贴在器物的一定部位。

器物内外壁绞胎由表及里,内外相连,因此,内外壁呈现的绞胎纹样相同。

其工艺是把加工过的坯泥经过多次重叠兼合成坯再纵向切片,再拼接,然后手工挤压成型,绝非轮制拉坯成型。

如绞胎枕的制作,它是将绞胎泥切成薄片在坯胎表面敷贴、黏合一层绞花泥片,坯胎内层则为素胎。

绞花则占器物胎体厚度的1/3。

多次重叠糅合成坯再纵各切下已形成任意蟠屈、恍若行云流水又纹理清晰的瓷泥切片,用以制成不同器形的绞胎瓷器坯体,先入窑素烧,烧出正品后再施一层透明釉后,入窑焙烧至800℃~1100℃左右而成,这种烧制工艺与《中国陶瓷史》所推断的结论相吻合。

在唐代尽管制作绞胎器的瓷泥釉料丰富成本较低,但由于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艺较为复杂,费工、费时,所以绞胎、绞釉瓷器产量很少,保留下来的更少。

所以现在每一件完整器型的唐代绞胎瓷器,都价值不菲,近几年来,各大拍卖会上常有绞胎的枕、碗、盘等器物出现,其价格几十万元、上百万元。

因此,绞胎器赝品也越来越多。

“我次奥,这么多绞胎瓷居然很多都是假的?”看到这里,韩孔雀也有点傻眼。

他刚才只顾得震惊了,完全忘了绞胎瓷在唐代也算是稀罕物,怎么可能有几十万件被一个外国商人购买到。

现在看了这个笔记,韩孔雀才发现,这伙沉船海盗是真的厉害,他们里面既有考古学家,也有工艺大师,这里面的瓷器,很多都是用碎瓷拼凑修复起来的。

当时他们发现这艘沉船之后,沉船保存的很完整,但里面的瓷器,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也就是在修复这批瓷器的时候,他们发现了绞胎瓷的制作工艺。

韩孔雀找到一只密封的黄金梳妆盒,这里面就藏着全套的绞胎瓷制作工艺,是当时那个阿拉伯商人,通过贿赂大唐官员,购买到的技术资料。

只不过他比较倒霉,还没有把这些资料带回家乡,他的船就沉没了。

虽然这里的瓷器不全是真品,但韩孔雀却是更加感兴趣了。

什么时候都是物以稀为贵,东西少了,并不意味着这批宝藏的价值就降低了,更何况这里还有绞胎瓷的制造工艺。

看着摆放在一起的绞胎碗,真的是难辨真假,真品与仿品,一时之间韩孔雀也分不出来。

不过,这种挑战,韩孔雀是最喜欢了。

仔细研究了一下技术资料,韩孔雀随手拿起一件绞胎碗,这件应该是赝品。

只是看胎釉,韩孔雀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绞胎瓷的胎是骨,釉是衣,绞胎器真品胎体造型深厚自然,胎壁薄厚均匀自然生动,千变万化,流动感极强。

器物一般施黄透明釉,釉面厚润,晶莹剔透。

绞胎瓷器的圈足或钵底往往是露胎不施釉。

个别器物施釉不到底,致使器物下半部分严重露胎。

釉是陶瓷的外衣,绞胎真品的釉层薄呈淡黄色代代胎底处无釉,有垂釉现象,开片处有土漫,釉层表面光泽自然。

黄釉色泽金黄,富丽堂皇,极具气派;绿釉清爽悦目,有温柔恬静之美。

然而唐代人当时贵重黄金器,故绞胎以施黄釉多见,罩绿釉少见,其他釉色不见,这是时尚使然。

但从后来明清时期黄色成为宫廷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只有皇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