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王座-第1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

台上台下,应者如云。

有了丁世群方才的那番玩命拔高,薛向正是万众瞩目,时下,又逢争胜之际,自然谁也不愿让薛向独享大名。

此刻,不管是看热闹的,还是不服气的,抑或是想试试薛向成色的,无不希望薛向能开口发言。

如此,才有了丁世群的一呼百诺。

这下,薛向彻底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丁校长布置这么大个场面,等的就是现在啊,不知不觉,他就被架上了柴火堆。

当然了,即便是先知先觉,面对丁校长这堂堂之阵,他薛老三也只有被架上去的份儿。

既然被架上来了,薛向也就不忸怩了,朗声道,“好,既然丁校长抬举,同学们捧场,我就简单讲两句。”

丁世群道,“简单讲两句可不行,你薛向同志是重头戏,总不能讲同学们都讲过的,这是炒现饭,方才,我可是将你夸上了天,你不拿点真材实料出来,我脸上无光啊!”

第六十六章好大一出戏

“嘶!”

彭春倒抽口凉气,忽然发现薛向这风头,真不是那么好出的。

丁世群这么一说,等于替薛向刨了个大坑,经改、政改两大深坑,等着薛向选着跳。

当然,薛向也有避让的选择,可以彭春对薛向的了解,他知道这家伙是“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个性,但,作为朋友,他还是要做最后的努力。

彭春在桌底轻轻拉扯着薛向的裤脚,掐着声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就是些虚名嘛,不要能怎的。”

他话音方落,薛向接过传递而来的话筒再度开口了,“好,就听丁校长的,我就谈几句,就着当前的经济状况,谈上几句。”

哐当,彭春悬在半空的心,终于还是掉了下来,摔了个粉碎。

场间不知多少人暗抽冷气!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在这么高个场合中,谈论经济范围内的话题,本就是需要绝大勇气的。

这位爷倒好,张开就要把天吞了,竟敢妄言谈论当前的经济状况。

丁世群也唬了一跳,引薛向进这个话题,是他本意,可他没想到薛向竟是黄龙一般的胆子,张口就要戳破天。

霎时,他想拦住薛向选这个话题,却又想不到什么理由,正犹豫间,薛老三已然开口了,“成绩我就不说了,歌功颂德在宣传上有着积极意义,但在座的都是党内精英,自己同志,也就不用我引用报纸上的数据和内容,来浪费大家的时间,我就说说我个人以为的问题吧……”

这些年。薛向确实没怎么在报上些文章,但因着距离高层较近,他对国家发展的脉搏。较之同层级的干部把握得更为精准,很多问题也见得更为准确。

此刻。他集中论述的便是特区问题,和国企经营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时下影响共和国经济运行的最关键的两个问题。

如今,沿海特区已经发展到了十几个,中央给的政策,支持极多,兼之特区的确皆是地理位置绝佳。发展十分迅速。

但这高速发展背后,暴露的问题绝不算上,尤其是干部纪律,和舆论风气,特区都出现了重大滑坡,这点,在全力宣传特区的今天,是绝难见诸报端的,在场的厅干们都少有耳闻。

当然,薛向绝非只点出问题。凡他点出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皆是深思熟虑。善而可行之策。

国企经营上,薛向没多说什么,因为能说的,他都借助冯京,安在海,许子干的嘴巴,阐述了出来,他今次的落点定在上层对国企的几项新政上。

原来,国企经营日难。上层倍感吃力,新近对地方推行了一条财政包干制度。即中央按相应比率,收取财税。地方得剩下的,并担负国企运营的全部负担。

对国企,上层也采取了拨改贷的策略,亦由原来的财政拨款改为贷款,此前,国企是个老大难,多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混不下去了,就找上面救济,要拨款,有句顺口溜说得好,坐着吃,睡着想,混不下去就找党。

上层为激活国企的活力,掐断了财政拨款,准许国企找地方银行贷款,用贷出的款项改进企业经营也好,开拓进的业务也好,便是搞副业也是可以的,只一条不准再找组织麻烦。

看着是条绝好的主意,但薛向愣是从中看到了巨大风险。

却说,先前,薛向一开口,所选之命题,便叫满场为之一震。

再后来,谈论的特区各种问题,又不为众人所熟知,以至于他讲了二十多分钟,竟无人插话打断,不似从前别人发言,没几句,就有人搀和进来,辩论一通。

这会儿,当薛向将话题拉扯到了众人熟悉的国企领域,争论立时来了,谁也不肯让薛向专美。

“薛向同志,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上面的政策肯定是深思熟虑的,才刚推行,你凭什么大言不妥。”

薛向道,“你的发言首先就不客观,改开大政,老首长也不过说摸着石头过河,凭什么上面的政策就一定是正确的。”

“薛向同志,你试言风险何在。”

薛向道,“这不是明摆着的么,上面太过相信地方企业领导同志的能动性了,在我看来,找银行贷款,让这些企业找出路,还不如继续财政拨款维持生计。”

“你这是盲目判断,毫无道理,凭什么不相信企业领导同志的创造能力,国企现在这么困难,但凡有丁点希望,我相信工人阶级就能爆发出百倍努力。”

薛向道,“你这是空喊口号,我就问两句,第一,既然有能力,为什么厂子会混到现在维持不住的局面。第二,一个本来就不怎么勤快的人,当知道不管干与不干,都饿不死的时候,这个懒人还会拼命。”

薛向舌辩滔滔,台上台下,来往问诘无数,皆让他轻松驳回。

“最后一个问题,你个人认为这种拨改贷推行下去,有可能晾成哪种严重后果。”

陈副校长终止了纷乱的问诘,提了最核心的问题。

陈副校长年纪不小,七十二三了,是学术型干部,仕途一直没离开过央校,算得上德高望重,由他出面问这个问题,份量极重。

显然,薛向的论断得到了老同志,老专家们的足够重视。

薛向道,“我认为会晾成通货膨胀,道理很简单,全国那么多国企,如果推行拨改贷,从利己主义出发,这些企业得到资金后,首先做的便是进行社会投资,而来钱快的,容易滋生腐败土壤的行业,必然是首选,譬如基建行业。可以想见,未来恐怕又是一波无序的大干快上的局面,纷乱过后,能得到彻底改观的国企能有几家,实不可量度。留下多少烂摊子,更难以预料。大规模的基建上马,势必造成货币泛滥,再加上近来双轨制的推行,无异于给这波基建浪潮推波助澜,未来的通货膨胀,眺眼可望。”

“危言耸听,你对双轨制也有意见?”

郭老拍案而起,他是央校内著名经济教授,双轨制的推行,便有次老完成顶层设计,报议中央,进而推行开来。

薛向前面的发言,他是颇为嘉许的,待到薛向将战火引到双轨上来了,老爷子立时不能容忍了。

薛向道,“您老误会了,我对双轨没意见,我认为这条制度是从夹缝中求生存,死中求活,符合时下基本国情的妙招。”

他绝非拍马屁,尽管后世对双轨非议极多,但作为精研党史的薛向,却不会存此愚蠢观点,因为双轨涉及到一个词,那便是“市场经济”。

双轨本身就是指计划内,计划外两条轨道,而这计划外便是传说中的市场经济,不管这个计划外诞生之初,是多么的畸形,但这无疑是共和国经济由计划转向市场的伟大飞跃。

从这个意义上讲,双轨是伟大的,是上层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勇敢尝试。

“见风使舵!”郭教授一抖胡子,冷哼一句。

薛向道,“您老又误会了。双轨是白璧微瑕,既然谈到其是通货膨胀的祸首之一,我就不言其白,只言其瑕。众所周知,现如今,一小撮人闹得很过分,双轨上面的瑕疵几乎皆是此辈涂抹上去的。说个身边的真事儿,前些时候,逢着周末,同宿舍的彭春同志邀请我出去陪客,原来他所工作的因台地区的地委王书记来了,和相邻的兄弟行署争夺一个国道的项目……”

薛向说的正是那日所遭遇,着重点出了红星国贸和汇通天下两大公司的名号,更在其后点名了,这些倒爷、掮客的聚集地金泰昌。

举此例,一为证明这帮家伙有多凶,发展的势头有多猛,力正双轨下难免存在的不良风气。

另一层,便是薛老三含沙射影,专为对时剑飞而去。

金泰昌敢对维多利亚打主意,他薛向就顺手剿灭了个谢无欢,未免让时剑飞看清了。

今次,丁校长搭台,他唱戏,要唱就唱大了,唱好了,顺手将他时某人的金泰昌关张,让时公子涨涨记性,正当其时。

“嚣张,太嚣张了,这些败类,欺世盗名,视国法为儿戏,以公器邀巨额私利,实在是无法无天!”

郭教授拍案而起。

双轨诞生,他出了巨力,对此制度,犹如父母视之婴孩,薛向非议几句,郭教授便为不喜,如今,薛向指出了那波人在双轨上掏坑挖洞,郭教授自然怒不可遏。

但听他道,“丁校长,诸位领导同志,薛向同志说的这件事,简直骇人听闻,必须引起咱们足够的重视,不能让这些犯罪分子损公肥私,逍遥法外……”

这一会儿工夫,丁世群的脸都要绿了,本来是给薛向挖坑的,哪里知道姓薛的竟是这般生猛,不仅雄辩滔滔,反倒拿着他丁某人搭起的台子,结结实实唱了出来好戏。

红星国贸,汇通天下,这是谁人的生意,别人不清楚,他丁某人还不清楚?

第六十七章新观点

今次,薛向借着他搭的台子,向时剑飞,陈坤亮了宝剑。

且看着宝剑的犀利程度,多半那劳什子红星国贸,汇通天下,得一鼓而定。

薛向和姓时的,姓陈的,早就抓破了面皮,自不怕得罪这两位。

他丁某人自也不怕这些小辈,可无端端跟着薛向受牵连,惹人厌恶,那就万分不值了。

眼见着薛向还有再讲下去的趋势,丁世群生怕这家伙自由发挥,又把谁牵扯进来,赶忙抓过话筒,说道,“看来我还是很有眼光嘛,点薛向点对了,看看同志们的发言多踊跃啊,同志们问了这么多,我看着也眼热,那我也问一个,薛向同志,不介意吧。”说完,双目盯在薛向脸上,微微笑开。

薛向心想:“今天这阵仗,是丁世群苦心孤诣拿来对付我的,方才的力度明显不够,丁世群不是蠢人,不会憋了半天,放出个闷屁,他该知道无论如何反某化,反不到我薛某人的头上,看来杀招就在这儿了,我得提起警惕,别阴沟里翻船。”

思虑已定,便道,“丁校长赐教,求之不得。”

丁世群道,“方才你对国内经济发展现状的见解,我深表赞同,但我认为你提举的都是具体的细节,不管是特区,还是国企,放诸国家层面,都是具体的经济诸元,我现在就想提个大而上的问题,薛向同志,就你个人而言,你觉得市场经济好,还是计划经济好。当然了,南浔首长说得很清楚,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本无所谓好坏。但单就国民经济而言,你认为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孰优孰劣。”

此问一出,霎时。会场的空气几乎都要凝固住了。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太沉重了!

如果放诸二十年后,哪怕是十年后,一个中学生都能脱口回答出“市场经济好”,因为那时,社会大众都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统御之下,如果市场经济不如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也就不会统治后世的共和国了。

但在眼下。要回答这个问题,实在太难了,太需要勇气了。

因为便是老首长喊出“市场和计划同为经济手段,并是区分资社的标准”,也需要绝大勇气。

更不提,眼下正在反某化,要说市场比计划好,那是要冒天大风险的。

而要说计划比市场好,旁人说的,薛向说不得的。因为在老人们眼中,薛向就是改开急先锋。

这个时候,薛向若是改了口号。那就是反复小人,前途尽毁。

丁世群相信薛向不会这么蠢,所以,其实,这问题方问出口,他便在脑海中,替薛向准备好了答案。

薛向怔怔许久,忽地,望着丁世群笑了。随即道,“自然是市场经济好!”

丁世群也笑了。薛向的回答,和他预料中的分毫不差。

他心中激动得无以复加。以他的定力,也得双手死死按住桌面,才不至于大笑出声。

这才是他丁某人的杀招,苦心孤诣,几番迷魂阵,终于将薛向这人精引进套里来。

这一幕,自从江朝天给他丁某人电话询问薛向在央校的情况时,丁世群便开始策划了。

他之所以有这个布局的自信,乃是因为央校实在是他的领域,潜用心机,必能布成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