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乐-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也不一定啊。”

    单峻海的话确实让村长犹豫了一下,可他还是有些不太相信:“会不会是你们理解错了猴子的意思,再说了,猴子说的,也不一定对啊!”

    村长家的粮食还没卖完,他这个老狐狸知道粮价向来在冬天最高,因为镇上县城那些粮商运量的成本在冬天最高,每年粮商来收粮,冬天的粮价能比平日里每石贵上几十文,这算不得什么大钱,可是对于家里比较宽敞,有足够的地方贮藏粮食的王秉生而言,这些利润就是唾手可得的,他也不介意将那些粮食在家里多囤放一些时间,等粮价最好的时候出售。

    实不相瞒,昨个儿那个时常问他买粮的粮商已经冒着风雪来他家谈收粮的事了,给的价格超出了往年的最高点,王秉生十分心动,只是他也听说了因为大雪封路,县城粮价上涨的事,觉得这个价格还能再抬高点,才将那粮商拒绝了,他估摸着,明后天那个粮商还得来,到时候不论对方出多少价格,他都会将粮食给卖了,因为他总觉得,这雪下不了太长时间,再拖下去,外头的粮食就该运进来了。

    此时单峻海的话,就意味着他手里的这些粮都不能卖,因为谁也不知道,如果真的是雪灾的话,这场灾害对来年的春收影响有多大,闹得不好,他家的这点粮食,不仅得足够一家人熬过冬天,还得熬过来年的春天,这一大家子的,还有出嫁的闺女,他手里的那些粮食,也就堪堪够用了。

    王秉生的思绪有些复杂,一边是可能潜在的危机,一边又是诱人的利润,如果他听了单峻海的话,而雪灾又买来,那损失可不算小啊。

    “村长,我只是把我知道的提前告诉大家,当初村里长辈口口相传的旱灾死了多少人,村里的孩子都是知晓的,如果山上的猴子没骗人,这场雪灾带来的影响,未必会比几十年前那场旱灾来的小,我做了我该做的,听不听,全在大家。”

    单峻海确确实实也已经尽到他的义务了,总不可能现在让他大包大揽的,说要是雪灾没来,他们单家承担村民的所有损失,凭什么吗,真要是这么做了,以后村里人岂不是都将他们当做冤大头看待。

    “你这可真是为难我了!”

    王秉生苦恼的说道,一群德高望重的长者聚在一块窸窸窣窣地小声讨论,最终也没有给单峻海一个肯定的答复。

    不过等到了第二天,单峻海注意到村长和几位族老冒着风雪挨家挨户地敲响了每一户村民的门,他就知道,他的那些话,被村长和族老们听进去了。

    那些都是村里的长辈,不少都是家族中的大辈分者,他们的话比单峻海更管用,起码在他们劝说之后,单峻海有把握,村里大半的人家都不会赶在这个时候卖粮了。

    只可惜,多数人家家中的粮食,早在秋收结束的时候都卖光了,给与那些人家的提醒,顶多也就只够他们节省着吃家里储存的粮食,把那些足够撑到春收的食物努力撑得更久吧。

    *****

    “你说也怪邪门的,这雪都下了多久了,难不成真的像单老三说的那样,会有雪灾发生?”和往日一样,起的大早的村人踩着梯子,拿着扫帚,清理屋顶上的积雪。

    此时的雪势丝毫没有变小的意思,屋顶上的积雪刚被扫帚扫下屋顶,薄薄的一层雪,就又积攒上了。

    这些日子,温度也越来越低了,之前穿上家里最厚的棉袄还能凑活着出门,现在是不行了,不把自己裹得和圆球一样,压根就没有出门的勇气。

    脸颊上裸露的肌肤被冷风一刮,就和刀割一样,出门没几炷香的功夫,那些裸露的部位就能被冻地通红,摸上去火辣辣的疼。

    因为降温和积雪的缘故,村里人的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

    首先是地里的农作完全停止,不是村里人不想下地,而是积雪那么厚,他们每天处理自家屋顶上的积雪和自家门口外那一片积雪已经是十分艰难的事了,压根就顾及不到地里,再者而言,这样的天气庄稼早就都被冻死,以及冻得梆硬的土地,即便用最好的铁铲,一天下来,都铲不松几分地,甚至这些铲松的地,在第二天又会被再次冻上。

    其次就是饮水的问题,天气那么冷,村里人日常取水的几个水井以及流经村落的河流都已经完全被冻上。

    大冬天的,大家能够凑活着不洗澡,不换洗身上的衣服,可日常的饮水以及煮饭烧菜总要喝水吧,一开始村里人犯了惯性错误,一个个凿冰取水,后来还是在福宝的提示下,改成了烧煮雪水,这样大大减少了体力上的消耗。

    可是这么一来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家里的柴火使用量增大,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条件用煤炭烧水的,也因此,不少人家只能冒着风雪去山脚下拾干柴禾。山路不好走,也担心山上的猛兽从深山出来,在柴火拾完之后,村里人开始砍树,面对着严峻的天气,村里的一些长辈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看着山脚下那一块的山林,越发的稀疏。

    相比较平柳村人遇到的困难,镇上以及县城那些缺少粮食的,才是真正的麻烦。

    谁也没想过这场雪居然下了那么久,而且看架势,近期内丝毫没有要停止的模样,温度的陡然降低加大了每家每户煤炭柴火的需求量,这样的天气,要是不烧火炕压根就没法入睡,即便全家只烧一张炕,整宿整宿的烧着,废的柴火和煤炭就不知凡几。

    在这样的需求下,县城中的煤炭柴火以及棉花涨到了一个离谱的价格,可是面对寒冬,即便对这个价格难以接受,为了活下去,那些普通百姓也只能咬牙撑着。

    还有粮食,这个民生根本,甚至到有价无市的程度,每天粮店限量出售米粮,多少人为了买上那些定量的粮食,穿着全家最厚实的棉袄,带上暖和的棉被早早就在粮店外排着队,就怕抢不到。

    原本平和的县城里,镇子上每天都发生着无数起关于粮食煤炭的争执吵闹,那些完全凭靠旁人的善心生活的乞丐们再也讨不到任何粮食和银钱,为了生存铤而走险的他们就联合起来,将目光盯上了一些家里有余粮,又没有多少青壮男丁的家庭,一时之间,城里的秩序一下子混乱了起来,还是县令直接下重刑,在菜市口斩杀了一群抢劫的乞丐,才压下了这股不正的风气。

    然而要是粮食问题不解决,这个强压下的矛盾,早晚还有再次爆发的一天。

    这一天平柳村迎来了许多嫁到镇上或是县城里的出嫁女,她们来的目的也都很统一,就是为了借粮而来的。

借粮() 
曾几何时平柳村的日子和附近几个村落没有区别;这些村子里的百姓都是靠天吃饭的;家里孩子多;日子过得也苦哈哈;嫁女娶媳多在这几个村子里挑选;但自从平柳村借由单家的缘故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之后;村子里待嫁的闺女;还有要娶媳妇的儿郎都跟着抢手了起来。

    谁不知道平柳村种出来的蔬果口感更好,这些庄稼往外头卖的价格也更高,在镇上和县城的集市里;只要挂上平柳村的名号,摊位上的蔬果就能卖的又快又好,往往是周边摊位的蔬果还没卖到一半;平柳村带出去的那些蔬果已经销售一空了。

    挣的银子多了;村里人对闺女相对也比其他村子舍得了一些,不说私底下给多少嫁妆吧;几乎很少有昧下夫家给的彩礼的人家了;这也导致了平柳村的姑娘在相亲市场上越发走俏;前来说亲的除了附近村子条件比较好的人家;还有许多镇上县城里以前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城里人”;娶媳妇也是;越来越多镇上县城里的姑娘,愿意嫁到村子里来。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往那些让村里人倍有面子的城里亲戚;在雪灾面前;反而是更需要接济帮助的了。

    现在雪灾持续的日子还不算太长,乡下地界,再怎么样家里的存粮还是足够一家子熬过一整个冬天的,但是城里就不一样了,镇上和县城里的人家多数一次只买十天半个月的口粮,几乎是在县城粮店限量出售米面的时候,家里就迎来了粮食紧缺。

    不说高价粮都让人肉疼吧,现在他们面临的问题,几乎是有钱都买不到粮食。

    可一大家子总不能饿死吧,那些有亲戚在乡下的,就开始将脑筋动到了那些家里还有余粮的亲戚身上。

    “娘,你就可怜可怜女儿吧,你看看你外孙,难道你真的舍得让他饿死不成?”

    平柳村的苏家今天格外热闹,几个出嫁的孙女似乎跟约好了似得回了村子,张口谈的,就是关于要粮的事。

    苏家在苏湘那一辈,就只有她一个闺女,可是苏湘的四个哥哥却都有女儿,除了四房最小的姑娘,其他几个早就已经出嫁,最大的孙女比苏湘年轻不了几岁,孩子都快到说亲的年纪了。

    苏绿娘是苏家排行第四的孙女,出生苏家二房,苏二嫂是四个儿媳妇里最精明也是最会钻营的,靠着单家的名声,她帮闺女说了一门好亲事,苏绿娘嫁的人家是在镇上开杂货铺的,虽说店铺不大吧,可每个月起码也能挣二三十两银子,比多数地里刨食的人挣得多,她虽然嫁的是杂货铺家的老二吧,可胜在老二也是老小,很受上面长辈的喜欢,将来分家未必会吃亏。

    苏绿娘生了两个儿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都还不到启蒙的年纪,或许是这些日子镇上的人都在节衣缩食的缘故吧,往日虎头虎脑白白胖胖的小哥俩肉眼可见的瘦了一圈,整个人恹恹的,精神头很是不好。

    苏青娘和苏蓝娘是三房的闺女,俩人是同卵双胞的姐妹,嫁的也正好是一户人家的堂兄弟,这对姐妹的亲事还是孙绿娘搭的线,那户人家同样是在镇上开小铺子的,家境还算殷实。

    这三姐妹说亲的时机比较好,都是在单家的名声打响后说的亲事,相比之下,苏家前头几个孙女嫁的都是附近的农户,在灾害到来之前,并不属于嫁的特别好的那一拨。

    苏二嫂和苏三嫂以往没少因为自己的闺女嫁的比较好而在大嫂和四弟妹面前显摆,今天她们口中嫁的顶顶好的闺女却是头一个跑来借粮的,这多少让两人臊的慌。

    “怎么就到了要借粮的程度了?难不成镇上的粮店都没有粮食了?”

    苏二嫂是个精明的女人,她虽然疼爱闺女吧,可更疼自己的几个儿子,在她看来,闺女嫁出去了,那就是别人家的了,隔山差五地给她带点孝敬过来,那是好闺女,可要她倒贴,那就是不孝加白眼狼了。

    尤其这个时候,大房和四房的人都在场,苏二嫂觉得这个往日给她挣脸的闺女让她出丑了,脸上火辣辣的。

    “二伯娘,你是不知道现在镇上和城里的粮食有多吃紧,每天卖的粮食就那么点,可是买粮食的人却从前一天就守在门口了,这么冷的天,裹着条棉被团在粮店外,还只能买定量的一斤粮食,就那么点,够多少人吃啊。”

    苏青娘帮着四堂姐说话,面露凄苦:“现在这天多冷啊,上了点年纪的老人可不敢让他这样在外头过夜,要是冻坏了身子骨,遭罪是小,没命是大,也因为这件事,陈辉他们几个年轻力壮的兄弟每天都得受这样的罪,有时候受了罪,还不一定能够买到粮食。”

    她口中的陈辉就是她的夫婿,说起为了家人吃了不少苦头的丈夫,苏青娘忍不住低头抹了抹眼泪。

    “娘,你就可怜可怜闺女吧,现在外头这天多冷啊,陈辉哥几个每天回来的时候,脸都是铁青的,两条腿冻得又红又肿,脚趾手指还有耳后数不清的冻伤,他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女儿不想做寡妇,也不想孩子没了爹啊。”

    苏青娘说着跪了下来,用膝盖挪动爬到苏三嫂的面前,苦苦哀求到。

    “爹,娘,你们可怜可怜女儿吧,今天要是借不到粮,过些日子,你们恐怕就要替女儿收尸了。”苏蓝娘和双胞姐姐一样跪下,两张相差无几的脸同样的泪眼婆娑,看的人于心不忍。

    作为平柳村乃至附近村落都稀罕的双胞胎,即便是女儿,苏青娘姐妹都是很招父母以及祖父母疼爱的,苏三嫂这人有点小心思,但心肠不坏,面对闺女这般苦苦哀求,哪里还撑得住,希冀地看着坐在主位上的公婆,希望他们能够开口借粮。

    “你们想借多少?”

    蒋淑兰叹了口气,看向了跪在下面的三个孙女。

    “五十、不、一、一百,借一百斤粮食。”

    原本因为自家亲娘的表现有些绝望的苏绿娘睁大了眼睛,一脸欣喜地说道。

    “一百斤粮食,你怎么不去抢呢!”

    一直都闷不做声的苏四嫂坐不住了,原本对于事态的发展她是呈观望态度的,可现在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