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莲谋-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她不语,阿柳撇了撇嘴,“难不成她还一心一念地想要往战场上去?”
    正说着,浴房外起了一阵动静,好似是马嘶声,阿柳侧耳听了一会儿,笑眯眯地转身去取了穆清家常所穿的素面襦裙来,“许是阿郎回来了。你们两个倒是会踩着前后脚,我去瞧瞧厨下备的热汤还够不够阿郎洗尘的。”
    穆清取过一方干布帛,将湿漉漉的头发一点点搓得半干,穿上一袭水色襦裙,束起胸前的丝绦,突厥北庭的情形她倒丝毫不担心,只管慢条斯理地收拾妥当了,方才披散着半干的头发,出了浴房,踱上邻水延伸的檐廊。因怕再出汗,慢悠悠地走着。
    杜如晦显然已洗濯一新,侧对着她坐在面水的半榻上,占据整个内院的大水塘子内不见了从前碧影摇曳的莲塘盛景,只剩了光光的水面,偶有几片落叶水草漂浮,连水鸟都不愿多停留。只飞快地掠过水面。不知飞往何处去了。
    穆清放轻了脚步,一面走一面打量前头半榻上半月不见的身形,光是瞧这身姿。断然瞧不出已在外奔波了半月的模样,直到近前,能看清楚面容时,才能在他端肃沉静的脸上看出些许倦意。
    “你倒洗得快。”穆清笑吟吟地走上前。探手触及他微凉的脖颈,皱了皱眉头。“怎又冲了凉水,虽说大暑天里,毕竟不算热,年纪又比不得从前……”
    杜如晦微笑着拉下她的手。顺势将她带坐至身边,“快与我说说四郎形景如何,可开蒙了?学的甚么书?身子骨如何?”每逢穆清自长安归来。不论带了多紧要的文书教旨,更不论长安风云际会成何形势。二人开口头一句绝不提那些个事,而是极有默契地要将留在长安的那几个孩子细细论说一番。
    “已有这般高了,结实机灵。”穆清抬起手臂,在胸前比了比,“英华教养得好,每日里跟着习练一遍拳脚,去时还给我演了一遍,气力虽小,架势却是不错。英华说上月秦王接下了修文馆,授了虞公学士一职,统管修文馆,阿构与阿荷一同进了修文馆习学,好虽好,只是……”
    “只是阿构阿荷与那些世家子每日同室而学,沾染了不少纨绔习性,又醉心钻营,拉帮结派,时常结伴出游、招摇过市?”杜如晦顺着她的话一气儿说了下来,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穆清无奈地点点头,继而抬起头惊疑道:“你怎会知晓?难不成你见过他们?”
    “想也是如此,又何必亲眼所见。”杜如晦长叹一声,嘴角带起一抹苦笑,“帝都风气向来如此,哪朝的世家子不是这般行径。他二人自小养在杜陵,带他们回来,我也未尽人父之责,不曾是暇管教过。现下在那处,英华如何管得住他们,只求不出岔子,莫惹出甚么是非来,安分守己的便已是大安了,置于心性习气,这些个也只得日后再慢慢教了。教我放不下心的倒是四郎,他尚且年幼,学甚么样都甚是快。”
    穆清忽然抚掌笑起来,眼睛晶亮,“这你却不必忧心了。可巧不过,虞公受职后一日,至弘义宫时偶遇了英华带着四郎在外殿顽,虞公端的是好眼力,一眼便认出四郎是谁家的孩子。原说定的年后方开蒙,只因虞公爱极,当即便要收了四郎亲授课业,正逢秦王也在,只教四郎行了拜师礼,此事便作成了。”
    杜如晦心头一喜,若换做旁的人,只怕他尚不能放心,却不曾料到虞世南肯亲授四郎这么个小童。虞世南忠直高洁,文词之嘉,书翰之精,当世鲜有能有更甚于他的。
    “那倒是极妙的,犹记得当年我投于恩师门下,便是经了虞公指点。再者,他曾师从你顾氏先祖,与你我所学所识系出一脉,想来日后四郎不至偏差太大。甚幸,甚幸。”此刻仿佛是杜如晦三年来最为开怀的一刻,说话间竟有些手舞足蹈。
    穆清捂嘴轻笑了他一阵,经他这一提,脑海中无端地浮现出某个沉闷的午后,竹影斑驳中,她疑惑又好奇地听见虞世南向她阿爹提及的那个年轻气盛,意气风发,不愿同浊世坑瀣一气的新任滏阳尉,转瞬二十年将过,缘何最初的那些细枝末节,如今忆来竟那样的清晰鲜活?她不禁将头抵靠在他的胸膛前,深深地吸入一向教她沉醉的温暖气息。L
    ps:好久没啰嗦了,修文馆就是后来着名的,经常出现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弘文馆。原先称为修文馆,李世民做了太子后改名弘文馆,再往后武周时,又改名为昭文馆。

☆、第二百一十章 千钧一击(二)

两人依着惯例说了一回孩子的情形,又将京中的那些事分解了一遍,杜如晦略微点了点头,与他所料大致不差。“圣上放归了太子,便是不作深较了?”他禁不住冷笑,这光景倒是同三年前弹劾他私通后宫,使人暗中大片圈地时如出一辙了。
    “接后便是要将一切罪责推向杨文干,由他担着。另在秦王身边寻个能顶罪的,投上挑唆皇子不睦的罪名,流徙发配?”杜如晦挑了挑眉毛,不无嘲讽地问道。
    穆清一面撩拨着半湿的垂发一面道:“太子在仁智宫囔出了秦王,只说是秦王幕僚撺掇着杨文干起事,有意陷东宫于不义之中。期间朝臣劝解求情,齐齐倒向东宫,深怕将来太子继位,回过头来在此事上作计较。太子究竟无辜与否倒还在其次,这回圣上心底许是动了,降下旨来各打各的板子。杨文干固然是要剿,秦王身边滋事的要拿一名出来顶顶,东宫也少不得要发配个主事的。”
    她忽然想起了甚么,停下手,沉吟道:“这桩事上头,我擅自替你捏了个主意,秦王也是应允了的。”
    杜如晦毫不在意地笑了笑,“我猜着,大约是秦王问你该拿谁出去顶事儿了。”
    “他既这样问了,我也不好推托,旁的人我不好说,单指了个杜淹。在公,秦王向从太子手中硬夺了他来,因在圣上跟前作了诺,伤不得他性命,留他在那处便是个祸害,无处安置,又不能教他重投了太子。边疆荒蛮地,倒正是个好去处。”穆清陡然凉薄一笑,“在私,杜淹亏欠的可是不少,你,我,贺遂。他倒是敢四处惹债。也该教他略还一还,你说可是这个理儿?”
    杜如晦怔了一息,默然拈起穆清肩头的一绺散发把玩。隔了半晌,语带挪揄道:“你倒是会算这笔帐,只是这一遭,你是算他作利钱。还是本钱?”
    “自是利钱。何时还本,如何还本。他终究是你的族人,还该由你拿个主意。”穆清从他手中抽出发丝,正色道:“不同你打诨,秦王这般终究还是难些。如今满朝的臣工无不偏向太子,便是有心向秦王的,碍于东宫威慑。皆不敢多言语。这些日子因起了杨文干那档子事,连玄甲军都交还于朝了。所剩不过弘义宫守卫三百,贺遂兆留下的死士两千,再算上我那百人,不过也就这点子堪用的……”
    杜如晦站起身,顺手将她拉了起来,“这些都不足为患,倘若忽有大军兵临城下,你说出城抗击的,除却秦王,还能推举出谁人来?秦王领兵守住了长安,守住了朝臣们在京的荣华显贵,朝中诸公,即便嘴上不说,心还能不在腔子里头掉个头么?”
    “大军临城……”穆清脚下加快两步,追上他缠问:“颉利可汗那边……”
    杜如晦停下脚步,牵起她的手笑道:“这些你莫要再管了,劳心太过损了身子,如今可再无赵苍那样的医痴来替你解病结。”
    穆清还待要问,他臂上使上了些力,拽着她便走,“路上嚼了几日干硬胡饼,这会儿到了家,倒觉饿得紧。厨下可有甚么吃的?”
    杜如晦深谙惟有这话最能降住她,随口那么一说,她果然不再纠缠着问那些个原不该她劳心伤神的政事。她两下甩开他的手,神色松泛开,“你且去屋里坐,阿柳今日才制的槐叶冷淘,我去收拾了来。”
    言毕她松快地往后院厨间走去,杜如晦瞧着那一抹水色的背影,袅袅地穿堂而去,不自禁地低笑几声,今日确是三年来为数不多的舒畅日子中的一日。
    穆清一口气走进后厨,方才忍不住哀叹了一声,她原想问问杜如晦此行可曾见着义成公主,到底是没敢问出口。
    犹记得当年在雁门关,这位汉家公主正备受着“父死子妻其继母”的屈辱磨折,她有意给了义成公主一个极大的却空幻的念想,教她满心盼望着炀帝破了围后,能念着解救之恩,接她回去,远离着蛮荒。岂知她苦等九年,从始毕可汗至处罗可汗,再至而今的颉利可汗,忍辱四嫁,却等来了改元换朝,大隋湮灭,这迎头的痛击不知令她的念想支离破碎成何等模样,穆清晃晃脑袋,心底暗生的歉意使得她不敢去忆想那高贵妇人苍凉的眉目。
    ……
    九月朔日,天色微明,凉爽的晨风一早便教低沉的角鸣打破,惊得长安城南郊丘地树林中的野物四下蹿逃,却不知自己已成了皇家围猎场中的猎物。
    角声未停,马嘶渐起。一顶白色营帐中飞快地蹿出一个孩童,“呜呜”瓮响的号角,催得他兴奋异常,一壁拍着手一壁回头向帐内高呼,“姨母,姨母!快来瞧,他们带了新进贡来的胡马,好漂亮的马!”
    营帐门帘一挑,一身火红戎袍的英华笑意盈盈地跟出来,顺着孩童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真有几匹彪壮的大马,时而低头刨土,时而扬踢起后蹄,四周围立了几名手执皮革套杆的驯马人。“是生马!”英华眼睛晶亮起来,弯腰一搂孩子的肩膀,“四郎可要去瞧他们套马?这可趣得紧。”
    两人即刻携了手朝那些马跑去,后头的侍婢登时后背直渗汗,慌忙小跑着跟上前,“夫人,四郎,去不得……”她哪里还唤得回这二人,手叉了腰跑得喘不上气来。
    烈马嘶鸣,金鼓四起,旌旗烈烈,这景致英华已许久不见,便是这身戎袍,也是她久未上身的,眼前的这一切,无不令她心口扑扑跳腾。秋风乍起,圣上便下了敕,令作秋猎围场,命太子、秦王、齐王一同前往狩猎,另有几名庶王随同。
    想来近年太子与秦王相争愈演愈烈,为人父,为人君者。自是不愿见子嗣间手足倾轧的局面,这秋猎的意图便显而易见了。只是各人心中都清楚不过,东宫与弘义宫之间的积怨,早已积重难返,天家无兄弟,亦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岂是一场围猎能解的?倒是无意将英华成全了一番。也使得四郎乐了一回。
    四郎头一回见人驯马。饶有兴致地瞧了半晌,指着一匹大黑马道:“那黑色大马,与白蹄乌真像。能叫我骑一骑么?”
    英华唬了一跳,一手抓紧了他,笑道:“那是未受驯化的生马,便是大人也骑不得。小孩儿家的,莫要胡闹。你若想要马骑。改日姨母替你寻匹小驹子来。”
    才说了两句,身后忽然响起数下“啪啪”的拍掌声,夹拌着黏腻腻的笑声一同传来,“呵忙呵呵呵。想要骑生马的,可是杜家小儿郎?”
    英华认得那声音,原不想回身。却见身边的侍婢,一旁的驯马人齐刷刷地矮下了身。回头一瞧,大吃了一惊,却见满脸阴恻笑意的李建成正伴着御驾而来。她忙拉下四郎,一同行了大礼。
    李渊在步辇上偏头一扫看,颇生了几分感慨,指着英华道:“万将军之后,初见时还是个孩童,如今这般大了,常听人提起,只说是骁勇善战,英武盖世,果真有万将军的风骨。”
    英华蹲着身,口中谦称,“妾身不敢污了先祖威名。”
    李渊“哈哈”笑了几声,目光又在四郎身上转了转,李建成上前笑道:“父亲可认得他?这是杜克明的遗孤,当日还是圣上亲赐的名。”
    李渊怔了一两息,召过四郎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叹道:“论模样,像他母亲多些,这神情,却是翻刻了克明。”说着又将英华与四郎来回看了两遍,长叹一声,“都是故人之后了。”
    李建成回身向李渊一躬身,脸上的笑容越发谦恭了几分,“儿臣斗胆进一言。方才杜家小郎君说喜欢那大黑马,年纪虽小,眼力倒是不俗,父亲既感怀故人,倒不若便将那汗血宝马赐予故人之后,也是君臣佳话一桩。再者,顾夫人的身手,父亲不曾见识,那骑射上的功夫出神入化,堪称一绝,当年在骁骑营便少有敌手。今日夫人既戎装前来,何不露一露山水,驯服了那汗血马,彰显巾帼神彩,也好令那些个素来不服平阳阿姊的言官们愧一愧。”
    君臣佳话?愧煞言官?呸!挨千刀的混账东西,平阳昭公主亡故已逾一年,到了此时竟让他利用了去,真真是白污了公主名号。英华脑中嗡嗡作响,恼意丛生,面上却不好浮现,只在心内狠声将李建成咒骂一通。怎奈她虽征战杀敌多年,莫说驯化生马,便是连那套杆都不曾摸过。
    那边李渊已欣然下旨,教她推托不得。英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