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凤朝阳-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纮不以为然,阿生不喜欢冷着就是,有必要让他去对拓跋家的女儿低头?不过他也没反驳妻子,阿菀总希望儿子能生活幸福。
  谢知心中暗忖,人又不是玩偶,当初继父对郁久闾氏不也放着冷落?结果继父后院还是被她闹得不太平,迄今他对秦绍都如鲠在喉,她可不想阿生走继父的老路。她靠在秦纮身上,“五哥,那边都准备好了?”
  “嗯。”秦纮轻顺谢知的头发,“阿菀别担心。”所有的一切,我都会慢慢给你的。
  谢知握着秦纮的手,心里百味杂陈,但同时又有一种心头大石落地的感觉,一切终于要开始了。
  正平二十六年九月初九,秋高气爽。
  拓跋曜祭祖完毕,携一干近臣登高望远,文臣们等遥看山顶景色,正诗兴勃发,却突然接到紧急军报,柔然来犯。
  拓跋曜回平城祭祖,正是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柔然来犯的敌情对他来说,犹如一盆冷水迎面扑来,拓跋曜勃然大怒,当即点军,领着一干将领迎战,众人约定元旦之时在柔然都城设宴。在场的所有人,甚至是谢简都没有想到,这一场完全没有任何悬念的战争会引发后面如此一系列的大事,强极的大魏也在这场战役以后极盛而衰。


第242章 平城大乱(五)
  柔然是魏国的死地; 但是随着几十年前秦宗言父子的讨伐、以及后来数十次小战役,柔然早元气大伤,目前并未有跟大魏一战的实力。且目前拓跋曜同大魏数得着的将领都在平城; 柔然大汗哪怕脑子坏了,坚持要打大魏,下面的贵族也不能脑子全坏了; 是故拓跋曜对柔然军队的进犯存疑,他怀疑这是秦家养贼自保策略。
  但无论拓跋曜心里怎么怀疑,但明面上看来,柔然这次入侵大魏完全是巧合。这件事的起因是柔然的左谷蠡王听说高句丽王室内乱,两年之内连换三任王; 目前在任的高句丽王年仅三岁; 权利完全由其嫡母高太妃掌控。这些年高句丽在秦家的扶植下; 王室生活很滋润,百姓生活也因谢知的海运生意而受益。
  高句丽靠海; 有海港; 谢知做的海运生意很多都是从高句丽港口出发; 这样也能避开拓跋曜的耳目。海运发达,海港就不知不觉的繁荣起来,商业一发达; 百姓生活就好过了。比对之下,还在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的柔然人生活就显得格外困苦。即使左谷蠡王是柔然贵族; 在柔然的地位仅次于汗皇、左右贤王; 生活也比不上高句丽的富人; 他如何能不眼红高句丽的富裕?
  一等高句丽王室内乱,新上任的高句丽王死于正妻和大舅兄之手,高句丽新任王太后扶植庶子登基后,左谷蠡王就趁着高句丽内乱不断时入侵,想率大军直入王城,他也无心占领高句丽,只想将高句丽王城抢夺一遍。但没想左谷蠡王遇到的反抗出乎意料的强悍,抵抗他的军士全是精兵悍将,这让左谷蠡王一度十分疑惑。高句丽王在老王在时或许还算强悍,但王室经过数次内乱,早就元气大伤,哪来这么多的精兵悍将?
  左谷蠡王虽然生性贪婪,可不是笨蛋,不然也不能坐稳左谷蠡王之位,他敏感察觉到其中肯定有阴谋,他想下令撤退,可是属下不愿意。惨重的伤亡让随左谷蠡王前来的各部落首领杀红了眼,他们如何愿意空手而归?他们红着脸逼着左谷蠡王一定要坚持下去。
  柔然和魏国的军事有些相似,除了少数将军直领的亲卫军之外,大部分军队都是由各部落首领组成,一旦出征,将领就会召集手下部落首领一起出征。遇到强势的君王,在军中自然可以一言堂,可左谷蠡王的威望没那么高。如果他能首战初捷,大部分首领还能听他的吩咐,但这次出征开局不利,左谷蠡王的亲卫损伤不多,那些部落损失却颇为惨重,部落首领甚至怀疑左谷蠡王是有意让他们当炮灰,消磨他们的实力,因此众人压着左谷蠡王亲卫继续攻城。
  左谷蠡王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攻城,结局是意料之内的惨败而归。左谷蠡王心疼亲卫损失,再也不肯攻城,坚持打道回府。他也知道这次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如果不给各部落首领一个交代,他回去以后左谷蠡王之位也不稳了,故在途径库莫奚和契丹时,动起了这两小国的主意。
  库莫奚和契丹也是游牧民族,族人彪悍强壮,但比起高句丽和柔然的实力,这两小国就有点不够看,且两国部落也松散,各部落虽竭力抵抗,也不低气势汹汹的柔然铁骑。这两小国国君立刻逃往魏国求助,柔然骑兵杀红了眼,紧追不舍,结果迎面正对上魏国边军。柔然骑兵一开始还有些胆战心惊,魏帝南征建康,威名远扬,他们自觉不敌魏军,想意思意思攻城一次就退走,也以免败得太难看。
  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们居然攻下了魏国边境的一座小城,此地的防护和军士的水准跟高句丽那座城池根本不能比!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们都以为高句丽和魏国的士兵互换了。城池都攻下来了,到嘴的肥肉没有吐出来的道理,柔然骑兵们理所当然的破城抢劫,就是左谷蠡王都乐得合不拢嘴,没有攻下高句丽、抢了魏国一座城池也不错。左谷蠡王为了侵占高句丽,很早就出发了,并不知道魏帝率领百官在平城祭祖。
  平时柔然和魏国边境时常有冲突,抢那么一两座小城镇也是常事,不会引起两国敌对。左谷蠡王很放心的率领大军连攻了两座小城池,将过冬的粮食抢足以后,美滋滋的正想撤军,却不想迎来了魏国真正的百战精兵,领军的将领居然还是让他们闻风丧胆的魏帝!当左谷蠡王看到远远飘扬的魏国皇旗时,他甚至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
  这场战役赢得毫无悬念,魏国的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左谷蠡王擒下,左谷蠡王吓破了胆,不用魏军用刑就把自己的来历一五一十的交代。拓跋曜本以为能被秦宗言怂恿而来的莽夫只是柔然某个部落首领,没想来的居然是柔然左谷蠡王。拓跋曜不觉柔然的左谷蠡王会跟秦宗言联手演戏,柔然目前没有左贤王,右贤王年纪比柔然可汗还大,不可能继承左贤王之位。
  左贤王之位基本就在左右谷蠡王之间产生,左谷蠡王威望虽不及右谷蠡王,可他身世比右谷蠡王高,他母亲出生柔然显贵,右谷蠡王母亲只是女奴,可汗也更宠爱左谷蠡王。这样的人或许会跟秦宗言合作,但绝对不会以身犯险,或者这真只是巧合?拓跋曜将信将疑。他派人详细询问左谷蠡王为何会攻打魏国,得到的答案让所有人半晌无语。
  彭城王轻笑一声,“难怪被他庶兄压着。”左谷蠡王母族权利极大,又全心全意支持他,但凡他有些本事都不至于被一个女奴之子压着。
  叱罗上前请命说:“陛下,此时正是收复柔然的大好机会,臣愿当先锋,为陛下效汗马之劳。”
  随着拓跋曜身边将领各个都有归宿,叱罗心里难免有些焦急,他很有自知之明,禁军首领的位置不是留给他的,陛下身边多得是孤臣来坐那位置,他可图谋的只有秦宗言那柱国大将军之位。尤其最近他在平城打听到的所见所闻,心里更是期待,秦家太富了,富得让人眼红。他想要那职位,首先就要有立得住的军功,南下梁国时分军功的人太多,陛下又在,他在诸多有功将领中并不起眼,这次攻打柔然,他可不能落下了。
  拓跋曜沉默不语,比起一心只想立战功的属下,他考虑的更多。魏国刚南征结局,士气大涨,此时出征未必会输,可是现在的魏国消耗不起那么大的战役,冒然出兵只会把他们都拖垮,他挥手让叱罗等人退下,只留下彭城王几位心腹重臣,连谢简都没留。他要对付秦家,谢家和秦家两代联姻,他不觉得太傅会为了秦宗言背叛自己,但防总要防着些。
  彭城王等众人都退下后,他问拓跋曜:“陛下可是担心粮草运送不及?”比起利欲熏心的叱罗,彭城王更能善体圣意,他是拓跋曜的堂弟,只要他不犯大错,他的将来根本不用自己筹谋,拓跋曜自然会给他。
  拓跋曜微微颔首:“南征以后,国库损耗甚大,撑不起再一次战役。”
  “可是我们现在气势正足,如果不发兵,恐怕会让人误会我们怕了柔然。”彭城王委婉的说,他没说的是,早这里皇权的威望还没有秦家那么大,要是这件事他们忍了下来,恐怕这里的民心更会偏向秦家。
  “你说那些刁民?”拓跋曜似笑非笑,“他们不会认为我怕了柔然,只会认为我没秦家有本事吧。”
  “陛下恕罪。”彭城王闻言一下跪了下来,背部隐隐冒出冷汗。
  拓跋曜摆手说:“这里就你我兄弟,不必做这些虚礼。”旁人也不会这么跟自己说,所以拓跋曜才格外看中彭城王,诚然拓跋曜会对秦家动手,谢知占了一部分原因,但这仅仅是火上加油的一小部分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秦家对皇权威胁太大。秦家在边关拥兵自重多年,别的柱国大将军都因各种缘故被拓跋曜找人替换下来,只有秦家一直屹立不倒。且秦家在边关经营多年,威望比皇室还高,若不是这次拓跋曜南征胜利,怀荒这一带百姓恐怕只知秦家不知皇家。这种情况拓跋曜如何能忍?他顿了顿有问:“派人去查过了吗?高句丽守城将领是谁?”柔然战力不弱,没道理会久攻不下一个高句丽小城池。
  “是高老将军亲自领军守城。”彭城王说,高老将军从辈分来说,是现任高句丽王的曾外祖父,当年一手扶植高句丽先帝登基,是高句丽大将,由他坐镇守城,左谷蠡王会败并不稀奇。
  拓跋曜沉吟不语,彭城王也不说话,最终下决定是陛下而不是他,拓跋曜沉默半晌后,吩咐秦宗言、叱罗等人入内,他命秦宗言为主将,叱罗为副将,领兵奇袭柔然。他们目前粮草供给不够,不能打长线战争,他要秦宗言、叱罗两人尽快将柔然皇都攻打下来。柔然是游牧民族,尤其是之前被秦氏父子一锅端了皇都后,现在柔然皇都只是一个摆设,可汗的皇账时常会换地方,拓跋曜此举也是在为难秦宗言。


第243章 平城大乱(六)
  拓跋曜儿戏似地军令让很多人都愣住了; 谢兰因第一反应就是拓跋曜要发作秦家,她不禁忧心忡忡。不过谢兰因也没急晕头,她没有去找自己父兄,而是冷静的在家给秦宗言打点行李,准备干粮。这次出征太急; 路上肯定不能带太多食物,轻便易保存的干粮必不可少。也亏得女儿这些年一直在琢磨行军粮; 不然除了粗糙不能下咽的干饼之外; 她也不知道准备别的什么干粮。
  秦宗言回来就见妻子愁眉不展的给自己亲自收拾衣服,他心中一暖; 上前握着谢兰因的手说:“这种小事让下人去做就好。”
  谢兰因见秦宗言回来; 双目一亮; “你回来了,陛下为何要下令让你去攻打柔然?你不是致仕了吗?”
  秦宗言笑道:“致仕也能重新起用。”只要他一天是魏国的臣子; 拓跋曜莫说是让他去打仗,就是要他全族的命他也只能受着。
  谢兰因想到拓跋曜的军令; 她眉间紧蹙,“你真要去打柔然?”
  “打。为什么不打?”秦宗言轻抚她的耳垂; “把他们打老实了; 我们日子也太平。”
  谢兰因问:“就这么多粮草,你们准备怎么打?”
  “我可以边打边抢。”秦宗言笑着挽起谢兰因的长发,“他也只是说说而已; 粮草已经开始运来了。”打仗哪能没能粮草?只是大魏刚经历了一场大战; 拓跋曜不准备再来一场大战; 因此粮草准备没南征充足,让他们速战速决。这种战役对将领和军士要求很高,因此拓跋曜拨给他的都是精兵。
  谢兰因不屑道:“那些还是精兵?”阿菀身边的亲卫才叫精兵。
  秦宗言叹气,“阿菀的兵不叫兵,我们手下的那些将领都比不上他们。要不是她在建德,我都想让她管我们族学了。”秦宗言自认会养兵,可养不出儿媳手底下那些精兵,儿媳那些亲卫随便一个拎出来都能当独当一面的将领。
  这已经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他手头也不缺钱,可就是教不出这样的人,他还想让秦氏族人接受这种培训。秦家是汉人士族,虽说身在怀荒,但族中弟子大多上过几年学,基本能认几个字,可大部分人都没法子达到阿菀手下那些孩子的程度,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教的。
  “族学没用。”谢兰因摇头,秦宗言平时很少去建德,对女儿那边的事不熟悉。谢兰因时常会去建德陪女儿一段时间,她是见过女儿怎么教孩子的,“阿菀那些孩子都是她从慈幼院里挑出来的孤儿,都是从奶娃娃教起来的,最大都没超过五岁的,整天住在慈幼院里,族学哪有这种条件。”族学的孩子可不是孤儿,总不能天天不回家吧?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