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京门风月-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芳华摇摇头,“习惯早起了!到了时辰也就醒了。”
  李沐清自然知道秦铮每日准时起床练武之事,了然地点点头,对她道,“你洗漱收拾吧!我去厨房看看,伯伯大约已经做好饭了。我们用过饭后,你喝了药就启程。”
  “好!”谢芳华点头。
  李沐清去了厨房。
  谢芳华转身回了屋梳洗。
  不多时,李沐清又走回来,手里拿了一件崭新的衣裙,递给谢芳华。
  谢芳华离京时走得急,自然没有准备衣物,但她无名山待了多年,什么不曾经历过,到也不娇气。她伸手接过衣物,说道,“其实不用你特意给我找衣服的,我能讲究回京。”
  “你的衣裙上沾染了黑紫色的血迹,还是换了比较好。”李沐清指了指谢芳华的衣袖。
  谢芳华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衣袖,自然是给崔意端解毒时沾染上的,她点点头。
  李沐清出了房门,谢芳华走到屏风后换了衣物。
  不多时,伯伯端了饭进屋,二人一起用饭。
  “公子,早上我去街上采买,见到了崔府的二公子了,似乎是要进京。”伯伯忽然道。
  谢芳华筷子一顿,昨日是听说崔意芝要进京的,没想到这么早就来到了这里。
  “知道了!”李沐清点点头。
  伯伯走了下去。
  “进京只有一条路,如今他既然这么早就来到了这里,我们无论如何也避不开他的。”李沐清对谢芳华道。
  “也用不着避她。我们出京时候不曾隐蔽,回京更不用了。”谢芳华不以为然,看着李沐清,第一次关心地道,“只是你,对燕岚说要出京处理产业,却是不曾处理过。这件事情若是从你这里入手被查的话,你会有麻烦。”
  李沐清眸光微闪,笑着摇摇头,“无碍的,我已经吩咐人假扮我去做过了。不会被查出来的。况且如今正是正月初几,京城附近几座城池的人来来往往地走亲戚拜年。京中又不止我们进进出出。所以,你放心吧!”
  “那就好!”谢芳华想想也是,李沐清自然不需要人操心的,便不再理会。
  李沐清看着她,许久才落筷。
  用过早饭,谢芳华喝了汤药,李沐清吩咐伯伯给多煎了两副汤药放在暖袋里带着,又给她找了一顶遮挡寒风的帽子,挡住了大半的脸。收拾妥当,二人离开了别苑,启程回京。
  谢芳华精神好了些,自然是自己骑马。
  二人出了城,并没有如来时一般打马狂奔,任马不快不满地跑着。谢芳华计算着速度,夜晚之前,一定是能够进京的。
  出城后大约走了三十里,便追上了一队车队。正是崔府二公子崔意芝进京给英亲王妃拜年,顺便报喜的队伍。有两辆大车,显然装了不少礼物。一队几十人的府兵随扈。
  马车占据了官道,若是不打招呼让行,势必过不去。
  谢芳华和李沐清来到车队后,齐齐勒住奔跑的马。
  这时,马车里也听到了后面的马蹄声,缓缓挑开车帘,探出头,崔意芝见到李沐清,愣了一下,须臾,微微含笑,“这可是右相府的李公子?”
  “原来是崔氏二房的二公子,我们以前见过,久违了!”李沐清在马上含笑拱手。
  “咦?李公子?听音姑娘?”这时,孙太医忽然挑开车帘探出头来,见到二人一怔,看着谢芳华,打量二人身后,再没见到别人,分外讶异地问,“听音姑娘怎么会和李公子在一处?铮二公子呢?”

  ☆、第八十七章扒皮

  谢芳华看着孙太医,眉心一跳。
  李沐清偏头瞅了谢芳华一眼,慢慢地转回头,面不改色地笑道,“老太医,你怕是认错人了!她哪里是听音姑娘?不过是我前年出外打理产业结识的一位江湖朋友。你再仔细地看看。听音姑娘可没她这么孱弱。”
  孙太医一怔,仔细地打量谢芳华,骑在马上,虽然身形与听音相当,但是的确有一种弱不禁风之态,这与听音身上沉静的姿态完全不同,尤其是她遮了半边的脸,那脸色过于苍白。他本来很是确定,此时闻言立即觉得的确是不像一个人了。连忙歉然地对李沐清道,“抱歉啊李公子,人老了,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就是不中用了。竟然认错人了。这位姑娘乍看之下很像听音姑娘,但是仔细一看之下,还真不像。”
  “老太医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还与崔二公子一起?”李沐清笑笑,揭过这茬,佯装不知地询问。
  “哎,老夫是奉了皇命去崔府给崔三公子看诊,八皇子和英亲王府的大公子昨日晚上走了,我这把老骨头受不住马不停蹄地奔波,就留在了崔府住了一晚。正巧崔二公子也要进京,将我捎带送回京。”孙太医连连叹息地摇头,似乎感慨自己真是老了。
  李沐清闻言点头,看向一直打量他和谢芳华不开口的崔意芝道,“我也听说崔三公子的病了,没想到连皇上都惊动了。到底是清河崔氏,皇上分外看重。”
  崔意芝收起打量,笑着道,“李公子过奖了,皇上想起我弟弟,不是因了清河崔氏,是因了家母出身吕氏。”
  李沐清恍然,“哦,我想起来了。皇上生母太后出身吕氏。难怪了!”话落,他客气地问询,“崔三公子的病情如何了?可有医治之法?孙太医是太医院医术最高的太医了,今日能和崔二公子一同进京,看来令弟是无恙了?”
  崔意芝点头,“我弟弟的确是被治好了。”
  孙太医立即道,“李公子太看得起老夫了,老夫可没有那么大的能耐解血毒。”
  李沐清“哦?”了一声。
  “是两位神出鬼没的神医夫妻。不知身份来历。不过皇上一定会追查的,早晚都能查出他们的身份。”崔意芝道。
  李沐清点点头,这等事情,他聪明地不再多问,做了个了然的表情,对崔意芝和孙太医拱拱手,“既然两位坐车,我二人却是骑马,先走一步了。”
  “李公子好走!”崔意芝挥手,示意车队让出一条道来。
  “李公子!京城见了!”孙太医也拱拱手。
  “京城见!”李沐清笑着点头,偏头看向谢芳华,示意她先走。
  谢芳华双腿一夹马腹,身下坐骑箭一般地顺着让开的道冲了出去。
  “好骑术!”崔意芝赞扬了一句。
  李沐清笑了笑,也双腿一夹马腹,尾随在谢芳华身后向前离去。
  两匹马一前一后,不多时便走没了踪影。
  孙太医落下了帘幕,感慨道,“年轻可真是好啊!人老了,就得坐车慢慢走了。是我连累了崔二公子不能骑马。”
  崔意芝也落下帘幕,摇摇头,“老太医说的哪里话?你还不老。真正的老是连路都上不了,连门都出不来,连床都不能下。那才是老。”
  孙太医一怔,须臾,捋着胡须哈哈大笑,“崔二公子说得对,你可真是个妙人,真是会安慰人!你这样一说,我还真觉得自己不老了。”
  崔意芝也露出笑意,状似不经心地对孙太医询问,“老太医,刚刚那个女子你将其认错成谁了?”
  孙太医笑着摇摇头,“还能是谁?自然是铮二公子新收了月余的那个婢女听音。我这把老骨头,以前安安然然地给皇上、皇后看诊。除非有特殊病情,比如说崔三公子这样的事儿,亲得皇上指派,我才会去给人看诊。可是南秦京城,偏偏有一个人例外。就是铮二公子。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高兴,我就得被他抓去看诊。那个听音自从进了英亲王府的落梅居,我是隔三差五就去给她看诊。我出京的时候,听人说她的哑症好了。还没亲眼见过,不知道是否真的好了。”
  “关于铮二公子新收的婢女听音,这件事情也传到清河了。”崔意芝道。
  “何止是传到清河?铮二公子是谁?他从出生到如今,每年都会有几件大事儿传出。他以前得德慈太后宠爱,英亲王妃又是那么个护犊子的娘,英亲王管不了他,皇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无法无天的事情干的多了去了!这也是跟他的身份有关,他的身份摆在那里,想不出名都难。他多年身边没有婢女,突然收了个听音,别说清河,南秦上下都知道了。怕是都会传到北齐去了。”崔太医连连感慨。
  崔意芝眸光流转,“原来与李公子在一起的这位姑娘与那个铮二公子身边的听音姑娘如此相像吗?竟然让你错认了?”
  “可不是像?”崔太医声音扬起,摆摆手,“我乍看之下,实在太像了。但是细细打量之下,这个女子太过柔弱不禁风,而且身上有显而易见的病态,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你没见过听音姑娘,等你见过了她,你就知道了。那样的女子啊,哪里是个婢女?无论是在何人面前,也是沉静得独一份,堪比大家闺秀。”
  “这也不能说明什么!毕竟有时候,人是善于伪装的。”崔意芝道。
  孙太医愣了一下,须臾,摇摇头,肯定地道,“一定不是听音姑娘,只不过是有些像的一个女子罢了。你不知道,铮二公子将听音给宠到了什么地步,我给她看诊,连她手腕都碰不到,还要盖上一块帕子,他看得紧,谁也不让靠近她。不可能让她与李公子一起出门在外的。”
  崔意芝见孙太医如此肯定,点点头,不再说话。
  队伍缓缓地前行,前方那两匹马蹄声早已经听不见。
  谢芳华第一次当面碰到了这个崔二公子,也就是比听言小一两岁的弟弟,更是崔二老爷的夫人崔吕氏宁可用血毒舍弃小儿子也要一命换一命除去听言夺得崔府二房家业给她的大儿子的崔意芝。
  虽然他比听言小,但是行止气派说话神情语气心思却是显得比听言要老成持重得多。听言被秦铮保护得太好,不得不说秦铮那个恶人虽然张扬跋扈,但是分外的护犊子,将唯一与他自小生活在一起的听言保护得密不透风,养成了听言那副纯真的性子。亏得听言不想回崔氏,若是回去,崔意芝有心对付他的话,那么他会被吃得骨头渣都不剩,更何况还有个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崔吕氏,不得不说崔吕氏真是心狠,用自己的一个亲生儿子给另一个亲生儿子开路。
  这样的崔吕氏才能养成崔意芝这样心思颇深的儿子了!
  但是论心肠来说,到底遗传没遗传崔吕氏的害人之心,那就有待考察了。
  若是她想联合或者是牵制清河崔氏的话,就崔氏二房来说,就算她下了狠心和力度去培养听言让他回清河崔氏的话,短时间内,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培养成崔意芝这般。
  有些东西,是环境造成的。听言在英亲王府的落梅居不具备那个环境,在忠勇侯的海棠苑也不具备那个环境。
  更甚至,秦铮保护他多年,养成了这份真实和纯性,难道她要去破坏吗?
  “怎么了?身体不舒服了?”李沐清见谢芳华的马慢了下来,她眉头轻缩,不由询问。
  谢芳华回过神,摇摇头,“没有,想一些事情。”
  李沐清看着她,猜测道,“在想崔意芝?”
  谢芳华看了他一眼,点点头。
  “这个清河崔氏的二房的二公子可是了不起!”李沐清见她点头,缓缓道,“清河崔氏一脉流传几百年,世家名门望族,旁支散叶也是极多,与朝廷和京中各府都牵扯甚深。嫡系这一脉在上一代分了两股,也就是崔氏长房、二房,当年掌管嫡系一脉的崔老太爷生的两个儿子。崔氏长房的大老爷虽然天资聪颖,文武皆通,是个不可多得的崔氏隽秀人才。但是偏偏刚过易折。他唯一有一个喜好,就是好佛。这一喜好,也就毁了崔氏长房。长房老太爷悉心培养他,想他能鼎立崔氏嫡系一脉的门庭,可是到头来,却没拦住他落发出了家,云游去了,至今不知下落。所以,嫡系一脉的继承权也就落在了这崔二老爷的身上。”
  谢芳华到是没仔细研究过清河崔氏的族脉,只听说过清河崔氏也跟两百年前的谢氏一样,出了个隽秀的人物,可惜太过聪明,看透世间万物,导致看破红尘出了家。
  “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崔老太爷生了两个儿子,也是应了这句话,各有不同。大老爷是聪明绝顶,天赋奇高,无论是学文学武,都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个天之娇才。可是这个二老爷正好相反,除了秉承了清河崔氏诗书门第的文人之风外,其余是一概不通。大老爷出家后,崔氏老太爷一气之下得了中风,嘴斜眼歪,卧床不起,自此之后再也说不出话来了。嫡系一脉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二老爷的身上。二老爷胸无大志,不想挑起门庭重任,但岂能奈何?只要寻不到大老爷,大老爷不还俗一日,他就只能支撑嫡系一脉。”李沐清缓缓给谢芳华解释这中间的渊源。
  谢芳华点点头,关于清河崔氏知之甚少的她突然一下子耳目通透了然了。
  “二老爷窝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