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妇山泉有点田-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弄好之后本来也需要试航,无非是多带两条船而已,关系不大。
  梳洗完毕,周敏带着齐慧下山去了码头那边,也看到了那两艘船。
  在齐慧眼里很大的大船,周敏看来也不过如此。毕竟这只是一条小河,水没那么深也没那么宽,自然走不了太大的船。而且在这个时代,造出来的几乎都是木船,材料和技术都无法支持太大的船只。
  不过用来运货是绰绰有余了。
  这是个大消息,所以在码头这里看热闹的人不少,周敏在人群里找了一会儿,才发现了唐一彦的踪迹,连忙迎上去。
  见到她,唐一彦便笑着一拱手,“周姑娘,幸不辱命。河道已经修浚成功,试航也没有任何问题。从今日起,一应货物都可以由此运送出去了。”又问周敏,“可要登船去看看?”
  所谓“看看”自然不是上船去转一圈,毕竟船只不大,就算站在下面,也能够一眼看清楚。所以登船之后,船工便重新将船只启动,逆流而上。
  这种完全靠人工划桨的船只,行走起来速度自然不快,但胜在更加平稳。沿途山上大部分的树木叶子都已经掉落,看起来光秃秃的,但偶尔也能够看到几株常青树,木浆划破树木倒映在河面上的影子,一路往前。
  周敏坐在船头看了一会儿,河面的风吹得人有些冷,她裹紧了外面的衣裳,深吸了一口气,那仅剩的一点睡意顿时消失无踪,整个人都清明了起来。
  不久之后他们就听见了叮叮的响声,是在附近山上开采石头的声音。
  当初选定在这里采石,也是有讲究的。
  一来既然这条河道被疏通了,以后河流两岸自然会发展起来,开采石头、砍伐树木,便可以将两岸的地方清理出来,另作他用。二来石头很沉,光是靠人工搬运自然很麻烦,倒是就在河岸开采,一旦船只可以通行,便能直接运到码头去使用,节省了许多力气。
  方才船只从这里过去的时候,在这边负责采石的人就已经注意到了,只是没人开口招呼。这会儿见周敏也在船上,立刻呼喝起来。周敏跟他们说定回来的时候上去看看,顺便将这两天采的石头运回去。
  溯河而上,很快就来到被疏通的河段。
  唐一彦的修整方式,是直接从旁边挖开河道让河流绕行,没有跟原本类似悬崖峭壁的地形较劲。所以船行到这里,便能看见岸边新挖开的地方,河里的水也还是浑浊的。
  “我本来是想直接将河道挖平,但请了人来看,说是下面这一片都是乱石滩,就算挖平了也无法行船,很容易撞坏底部,所以索性重新挖了一条河道出来,所以花费的时间长了些。”唐一彦道,“周姑娘,要不要走到清平镇那边去看看?来回也费不了太多时间。”
  “不必了。”周敏往那个方向看了一眼。虽然是第一次来,但她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触,更没多少迫切的心思。对于她来说,这条河疏通之后唯一的意义,就是村子里的东西可以很方便的运送出去。交通方便之后,村里的发展速度自然更快。
  她想了想,问唐一彦,“唐公子,你可知这条河的下游又是什么情形?”
  “这你就问对人了。”唐一彦道,“我回去之后特意查看过地图,从这里往下很快就是土人的地盘了。”
  “土人?”周敏吃了一惊,完全没想到自己生活的环境居然如此复杂。
  唐一彦点头,“是的,他们归附之后另置州县管辖,所以那边就不是征州府的范围了,彼此也没什么往来,只定期在交界处开放互市。”
  周敏了然,看起来虽然土人已经归降,但是双方都在防备着,说不准什么时候又会闹起来。不过没听齐老三等人说过,想来应该也有数十年没发生过这种事了,倒也不必太担心。
  不过,顺着河流下去做生意的打算显然泡汤了。朝廷既然开放互市,自然不会允许在别的地方交易。
  好在她本来也没什么具体的打算,只是随口一问,这会儿想了想,问唐一彦,“唐公子,不知道你看的地图是否能借我一览?”
  这个时代地图还是战略物资,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到的。唐家世代书香,有这种东西传下来不足为奇,别的地方估计很难找到。周敏虽然并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地方去别处,但如果能够对天下局势了然于心,自然更有底。
  唐一彦为难的摇头,“实不相瞒,这是我们唐家所藏的地图,就连我也只能翻看,无法带出来。”
  “那唐公子还记得多少?能否大致为我描绘一番?”周敏又问。
  “这倒是可以一试。”唐一彦说着,似乎想到什么,又道,“其实这种事,你去问五哥更好。他从小身体不好,整日在房间里待着,看书解闷就成了唯一的途径,估计邱氏的藏书都翻阅过,地图想来也不会缺少。而且他记忆力好,又擅长丹青,所绘制的地图想必更加精细。”
  “也好,我回头去问问。”周敏往四处看了一眼,道,“先回去吧。”
  船工将船只调转方向,这一回是顺流而下,有水流辅助,速度就快得多,很快就到了采石场。这里周敏也没有来过,自然免不得要过来看一看。码头的建筑工作进行得很慢,起码有一半的原因是石头开采的速度太慢,但究竟是怎么个开采法,周敏也说不清楚,这会儿正好实地考察一番。
  在这里忙碌的都是年轻力壮的棒小伙儿,石头混在这群人之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毕竟他长得再快,今年也才十三岁,还没到个子抽条的年纪。
  但是周敏很快注意到,在这群人中,石头竟然才是那个发号施令的人。
  没有机器辅助,采石只能使用最传统的方法。那就是靠人工开凿。按照所需条石的大小,在石头上凿除缝隙之后,将铁钎横竖钉进石缝之中,用这种方法让石块分裂开来,然后再让石匠凿成均匀的条石,就能够直接使用了。
  纯手工作业对众人的配合程度考验很大,需要有人居中调度。而石头就是这个负责调度的人,什么时候该使力,多大的力往哪边使,全都靠他指挥。
  将一块条石解下来之后,他让众人先将解下来的石头搬到船上,自己才抹了一把汗,走到周敏面前。
  这个天气,他们却都出了一身的汗。
  “辛苦了。”周敏道,“进度怎么样?”
  “一天能开采的数量实在有限。”石头道,“好在要得不多,估计再过几天就够了。”他说着不由感慨起来,“可惜天气不够冷,要是腊月,直接将水倒进石缝里,冻起来之后自然就能将石头解开。”
  其实还有一种采石的方式,那就是先用火煅烧,然后再浇上冷水,这一冷一热之间,石头也就更容易凿下来了。只是这样得来的石料会很脆,不太合适。
  “那腊月之前应该可以完工,大家能安稳的过个年了。”周敏道。
  石头点点头,忽然问唐一彦,“唐公子,像这样的船要去哪里买?”
  “你要买船?”唐一彦有些惊讶。
  被他一提周敏也想起来了,“对啊,这两条船是你们唐家的,村里若有人要借用来送点儿私人的东西,却是不太方便。若有一条自己的船,就好得多。”
  唐一彦想了想,道,“那我回头替你问问,这应该是江南那边造的船,下水之后直接开过来,价钱上估计会贵一些。”
  周敏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家底,咬牙道,“那就有劳唐公子了。”
  “我说,”唐一彦看了她一眼,“听着周姑娘一口一个唐公子,我实在是臊得慌,你能不能换个称呼?”
  周敏笑了起来,“那该叫什么?”
  唐一彦闻言,也踌躇了起来。实在是他的排行不大好,竟是这一辈的第一个。如果跟邱五爷一样的称呼,那就是唐大爷了,听起来就像是七老八十,绝对不可取。他犹豫了片刻,才道,“你若是不介意,叫一声唐大哥也成。”
  周敏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个称呼没什么问题,便点头应了。
  石料很快装好,周敏叮嘱了石头几句,便重新出发。船上载了货之后,速度变慢了许多,多费了一点功夫,才走到码头。这里早有人等着,将石料搬下来之后便开始忙碌。
  这些事情周敏和唐一彦都插不进手去,站着看了一会儿,又去了唐家别院。
  这个时候的农村,修房子历来都有在屋基里放镇物的习惯,东西自然是越贵重越好。去年造房子的时候,齐老三本来还想放点儿银子在下面做镇物,最后考虑到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最后只放了五罐各种谷物,象征五谷丰登。
  相较之下,唐一彦就大方得多,直接用银子铸了五个石槽,在里面堆满谷子。他当时笑说所有的家底都在这里了,这样舍得下血本,自然是将这宅子当成常住之地来营造的。所以虽然这里也叫别院,但实际上占地颇广,所花费的金钱和功夫更甚。
  这么长时间过去,才只搭出了一个框架。
  唐一彦一来,工匠们立刻都围了上来,每个人都有许多问题等着答疑。周敏见他忙着,打了一声招呼便先回了小楼。路上经过邱五爷的别院,便见这里冷冷清清。秋分之后,邱五爷就又搬到大石镇上去过冬了,主人不在,自然热闹不起来。
  其实这大半年来,他住在这里,周敏有意往他的饮食之中添了一些泉水,所以身体已经渐渐弥补起来了。不过还是畏寒,所以冬天要去舒适一些的地方过。
  不过唐一彦这回在这里造房子,打定主意要铺设地龙,已经跟邱五爷说好,会将他这边也铺上,或许明年他就可以在这里过冬了。
  周敏对地龙也十分动心,但如果要改造,整个齐家的房子都要重新改一遍,要花的钱自然不在少数,最后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等以后略微宽裕一些,再做考虑。
  进入腊月之后,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小雪,所有的工程便都暂停了,大家纷纷回家预备过年,让万山村重新沉寂下来。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周敏对于这里过年的一套流程已经非常熟悉了,帮着安氏准备各种年货,安排得井井有条。她有时候甚至想不起来自己在现代的时候过年是什么样的。只记得大年夜人民广场的烟花和一年不如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周敏这才惊觉,原来“融入”是这样悄无声息的一件事,不说别人,就是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吃完年夜饭,坐在一起嗑瓜子的时候,周敏忽然想起“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句诗。第三年了,也许渐渐习惯这一切的人不止是她,还有别人。
  临睡前齐老三和安氏都拿出了红包,将周敏吓了一跳,“给石头就是了,我不要。”她一个大人怎么好意思再伸这个手?而且说实话,家里的经济大权还是掌控在她手里的,按理说应该她给别人发才是。
  “我也不要。”石头立刻道。
  “都拿着。”齐老三不容拒绝的道,“待会儿睡觉的时候压在枕头下,讨个好彩头。”
  周敏只好道了谢,伸手接过。红包里装的应该是铜板,有些分量,但应该不会太多,果然只是讨个好彩头。相较于周敏孝敬安氏的一套首饰,齐老三的一套衣服,自然不值什么,却是长辈的一片心意。
  石头将周敏送到小楼,黑夜里塞给她一块石头,然后才走了。
  周敏莫名其妙的进屋,点了灯一看,才发现那不是石头,而是一块琥珀。颜色和质地都相当好,灯光下一照显得玲珑剔透,非常漂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周敏自然也不例外。这么漂亮的一块琥珀,她把玩了好半天,才恋恋不舍的熄了灯躺下,脑子里还在琢磨着不知道石头从哪里弄来的这东西,还有没有别的。
  想着想着,周敏就睡着了。
  年后的第一件大事,不是石头带着人在齐家山脚种了一圈的油桐树和漆树,也不是又到了出售土豆和玉米种子的时节,而是周敏的小伙伴郑阿秀出嫁了。
  同龄人开始步入婚姻,总归是一件很能触发人的感慨之情的事。
  周敏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这边的女孩儿结婚没自己想的十四五岁那么早,但也不会太晚。而且因为对姻亲关系更加郑重,所以通常来说,从女孩儿十二三岁就会开始挑人家,十四五岁定下来,然后准备聘礼嫁妆等,成亲的时间大都在十七八岁。
  所以郑阿秀只是个开头,这一两年内,周敏熟悉的那些姑娘们,就都要陆续成亲了。
  这时节没有伴娘这种规矩,但婚前阿秀的好友们会陆续过来陪她过夜,说说悄悄话。这些话,也许等她过门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说了。
  周敏排到了最后一晚,也就是新婚前夜。
  这种时候,阿秀自然很难睡得着,两人并排躺在床上,漫无边际的聊了一些没什么意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