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王侯-第5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孚敬在南京时,就拉拢过杨承祖,大家虽然说不上是盟主与部下,但也是相对比较亲厚的战友。这次他们到了京师,离不开厂卫的仰仗,态度上就更亲近一些。边走边问着京师的情况,以及朝议的走向。
  他们在水上没有邸报可看,所得的消息相对滞后,只知道勋贵们上阵,至于后来天子公开站台,把弹劾勋臣的大臣都抓起来,在京师闹了一番风波的事并不清楚。杨承祖为两人分说着“
  现在的情形,其实正在逐渐变的对我们有利,湖广总督席书,进京述职,这次也公开上本,支持天子。这是督抚大员,公开出来站台,说明在大员中间,也不是都支持杨新都。还有,兵部右侍郎胡世宁,他是南都四君子之一,也是个仕林中比较有名气的人物,也上本支持天子。如果说我们过去,靠的是人多势大,这次,则是人心所向。越来越多的文臣、学子,站在了我们一边。像是国子监,现在也在就大礼议的问题,由监生们共同讨论,局势对我们很有利啊。二公来此,自能一锤定音,把那些宵小都打压下去。”
  国子监里所谓的大讨论,其实就是严嵩搞出来的把戏,所有反对天子的监生,都要留下名字学籍,这样一搞,大多数监生都知道该怎么站台,在国子监也就形成了一片颂圣声。
  那些监生的身份虽然一般,但是人数比较多,内中有一些人,是大家世族的子弟,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根基背景。集体出来表态拥护天子,在舆论上,很能形成一股风气。
  张、桂两人的官职不高,席书虽然是湖广总督,但是在京师里,权柄就要打若干个折扣。他们出来表态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真的有这么大分量,能够以一己之力,左右朝议局势,而在于他们是旗帜鲜明的皇帝党,有他们在,皇帝手上就有了人手。不管是谁再用辞职的手段,都很难真的要挟天子讨价还价。
  既然坚定立场支持天子,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好价钱,现在两人比较关心的是,有谁会退下来,自己又能补一个什么位置。
  “一个翰林学士是跑不掉的,万岁查过二位老大人的履历,都是进士出身,本来就该入翰林院。现在进了京,下一步就是入翰林院,然后再过度一下,至于将来到什么位置上,下官区区武职,可不敢多言。日后二位飞黄腾达,还要仰仗两位多多提携。”
  他虽然说的客气,可是张、桂二人谁也不敢真的把对方当成一武职看,连忙摇着头“大都督,你这样说,就是不拿我们当自己人了。现在也不是说那些客套话的时候,简单一句话,大家都挤在一条船上,荣损与共,日后在朝廷里,咱们就是自己人,肯定要互相照应。大都督若有用的着下官之处,只管说句话,绝无二话。”
  张孚敬又从袖子里,拿了个折子出来“老妻新近给我添了女儿,今年刚刚三岁,还算乖巧懂事,在家里也很讨人喜欢,听闻大都督家中也有几位公子,若是大都督不嫌弃,下官愿意与您结个儿女亲家,不知是否有这个命数。”
  他们是天子特意从南京叫来的,可见重视程度,又进翰林院镀金,不出意外的话,是铁定要入阁的。与阁臣的女儿结亲家,绝对不算吃亏,再说张孚敬并没有点出,要和哪个儿子结亲。也就是原则上同意,用自己的嫡出女,配杨家的庶出子,这个姿态确实是低的不能再低。大抵也是因为他能有这种务实的心态,才能顶着口诛笔伐,旗帜鲜明的为天子站台,如果不是命运发生改变,将来坐到首辅也是情理之中。
  杨承祖笑了笑“张兄,多谢抬爱,我那几个混帐儿子年纪还小,谁知道长大了之后变成什么样子。如果现在定下来,长大了是败家子,不是害了令爱一生。这种事,我先记下了,等过几年,双方都大一点,让他们接触一下看看,如果投缘,我是不反对的。”
  “那就好,有大都督这话,我这女儿就不许别人了,这门亲事,咱们可是做定了。”急于找到靠山的张孚敬甚至不在意杨承祖的推辞态度,满面笑容的收回庚贴。杨承祖看看后面的家小
  “进京之后,你们住的地方,我来安排吧,现在京师里情势不大好,刑部赵克正赵大司寇,派了手下一大堆人,满京师的撒眼线,打听二位的行踪。他是六扇门的祖宗,六扇门是天下所有绿林的祖宗,要想找些杀人放火的人,还是很容易的。”
  桂萼愣了愣“这……不大可能吧?大司寇是朝廷命官,难道还能用邪门手段?”
  “朝廷命官,如果我告诉二位,杨升庵这位翰林学士大才子都戴上了指虎,准备带一群同僚,在左顺门扑杀二公,你们又做何感想?赵鉴当然不会自己动手伤人,但是他手下认识的人多,二三亡命总找的出来,好瓷器不碰烂砖头。你们二位前程无量,不该冒这种风险。当然,你们要是害怕的话,也可以住在这里,我会安排人保护你们。等到事情解决之后,再进京也不晚,相信我,时间不会太久。”
  两人对视一眼,随后异口同声道:“为天子分忧,粉身碎骨,再所不辞!”


第一千零二十章大联盟

  赵鉴、杨慎等人,确实是帝国优秀的官僚,但是在其他领域,就未必称的上出色。像是这种杀人的事,在杨承祖看来,表现的有些业余。
  他们弄的声势太大,上百名翰林发动起来,大喊大叫着要捶杀奸贼,京师里,六扇门捕快发动了城狐社鼠四处找人,这些动作怎么可能瞒过厂卫耳目。是以,包括杨慎佩带指虎这些细节,现在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至于刑部的人手安排在哪,又找了哪些人,他也都了解,甚至于一些人已经被东厂控制起来,当了东厂的眼线。
  当然,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向理解,兵书有云,虚实相济,这种大阵仗摆出来,或许也不是真为了杀人,就是要让天子知道,再看天子做何处置。最好的结果,莫过于张孚敬和桂萼知难而退,不敢进京,也就达到了他们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考虑到赵鉴有在边关带兵的履历,或许后者更接近于他的用心,但是不管怎么样,对于当事人来说,**毁灭这种危机摆出来时,要说不害怕那也是骗鬼。身为体制中人,一般来说他们是不在意江湖手段的,江湖人或是亡命徒,在官府的力量面前,只能算是蝼蚁。但是翰林学士要在左顺门伏击自己,带队的还是大明第一才子杨慎,刑部尚书身为三法司正堂,也对自己不怀好意,任谁想起来,都难免胆寒。
  住在张家湾,肯定是不会出问题的,这里虽然比京师乱一些,但是漕帮势力独大,再派几队锦衣卫过来,不管是什么人,也碰不到他们的寒毛。但是这样一来,想要博取功名,一步登天的机会同样会失去。两人在南京坐了这么久的冷板凳,这次是唯一翻身的机会,就算赌上身家性命,也不可能退下去。
  有大批缇骑护卫,进京当然是不会有什么安全上的压力,城门处,几个捕快显然发现了目标,但是还没等转身,就被十几个东厂番子围住。几名捕快神色大变,这些番子出身复杂,有一些人本就是被衙役追杀的没办法才投奔东厂,重用之后,往往会用残酷手段对待公人,落到他们手里可难过的很。
  但是随后几人面上一喜,因为带队的两个老人,都是自己的熟人,连忙上前磕头喊着师父或是师祖。秦宗权摇摇头
  “我现在是东厂颗管事了,过几天,就可能提升档头。不再是你们的师父,不用这么客气,你们来这干什么,为师和大都督心里都有数,我过来,是让你们带句话给你们的上司。这两家人,大都督保了,整个京师乃至北直隶武林,没有人敢和东厂过不去,你们就别自讨没趣。他们住在武定侯的别院,那里你们总不会也想去盯吧?现在京师里乱的很,我们吃公门饭的,奉的是大明王法,保的是一方平安,不该掺和的事,就不要多管,把京师治安做好就是最大的善。你们这些人,好好听纪捕头的话,有什么困难,来东厂找我,有想跟着我和宗立的,自己来东厂报名。”
  他和何宗立两人在刑部捕快里威望极高,把话放出去之后,很快,那些在京师里四下打探的刑部公人,就纷纷返回衙门。张孚敬对于这些变化是不怎么清楚的,给他和桂萼安排的,乃是武定侯的一处别院,前后数层院落,足以住下两家人。于京师寸土寸金的价值而言,这里绝对可以算是豪宅。
  两人在南京品级不高,不管是俸禄还是孝敬都有限,生活过的没有多好,先是搬进了这样的大房子,杨承祖又准备了粮食酒肉,以及一笔数目可观的安家费,让两人甚是感激。杨承祖倒是不怎么在意
  “你们不用谢我,这是天子的赏赐,要谢,也应该谢万岁。跟着万岁走,是不会让你们吃亏的,功名利禄,要什么就有什么。如果说规矩,那其实也很简单,万岁给,你们才能要,记住这一点,保证二位前程似锦,飞黄腾达。”
  两人连连说着受教,桂萼道:“大都督,这些刑部的公人,不过是些贱役,那些城狐社鼠,全都不值一提。可是左顺门那些翰林,倒是个问题。我们有了准备,倒不至于真的被打到,可是在天子脚下,居然敢擅自扑杀臣工,杨升庵的胆量,也未免太大了一些。”
  在东南杀倭时,他们和杨慎没有共过事,不过文会之类的东西,也是参加过,算的上一面之交。现在,这位一面之交,居然动员一群人准备把自己打死,这两人心里很有些不是滋味,也就想着该怎么反制一下。
  以他们的官职和权柄,不可能真的对杨慎做什么,最后落到实处,还是得靠着位锦衣都督,他们也相信,对方透露这些情报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很可能也是希望两下联手,共同对付杨慎乃至他背后的杨廷和。
  杨承祖冷笑几声“升庵兄与我在东南共过事,他的才情和胆量,我都是很佩服的。这个人人品还是很不错,在江南,从没想过掣我的肘,对于新军编练,也足够支持,这些人情,我都记得。可是这次他挡在了万岁前面,这就没什么可说的,过去有多少交情,现在也都说不起了。他仗着自己是翰林学士,背后又有个首辅老子,胆子自然就大一些,可是你们是万岁宣来的,如果放任你们遇害,天子的脸面何存?你们的性命,就是陛下的颜面,我杨某保了。至于升庵公子,行为上有些孟浪,可是看在首辅的面子上,你们二位,还是不要记恨,免得以后大家不好见面。”
  三人干笑了几声,张孚敬道:“新都相公,似乎没有说什么?礼议之争到现在,除了进宫面圣之外,新都相公并没怎么发话。出头的是梁阁等三位阁臣,再有就是六部尚书他们。看来新都相公智珠在握,在这次的礼议之争中不会出手。升庵公子的所为,相爷未必知道,又或者不便约束,也是有的。”
  桂萼接过话来“杨新都为人强梁,内阁之中,都容不得二声,如果说他管不住自己的儿子,我是不信的。与其说管不了,不如说是纵容,他在用他的儿子,来探朝廷的容忍极限在哪。能够牺牲自己的骨肉,做这种试探,杨新都确非常人。在下自问,远不及他。”
  “二位放心,我的部下可以保住二位的安全,不会让那些翰林的拳头落在你们身上。”
  张孚敬笑了几声“多谢大都督好意,不过下官觉得,这次挨些拳脚,或许也不是坏事。”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最后的温馨

  在张孚敬等人住进武定侯别院后不久,赵鉴就被杨廷和叫到了自己的家里,拉着他说起了闲话,仿佛就是老人家的罗嗦与絮叨,没有太多的重点,说话的态度也很温和。这位一向严肃的首辅,偶尔还露出过几丝微笑,但越是如此,赵鉴越觉得胆寒,等到后来,身上已经汗出如浆,官服也被汗水浸湿。
  别看是部堂高官,在这位强势的首揆面前,实际也没有什么尊严可言,杨廷和作风强硬,在内阁独断专行,手上又拿捏着很多人的把柄。像是赵鉴,在六部尚书里排行第五,杨廷和如果铁了心对付他,用不了半个月,就能把他从尚书位子上赶下来。
  他也知道,杨廷和越是语气严厉,把你的问题说的严重,事情其实就越好办,认个错,或是跪在地上求情,他多半会把你痛骂一顿,但最后还是会告诉你怎么做,并且替你抹平手尾。反倒越是这种语气平和,态度亲切的说家常,才是真正要人命的时候。
  连连的承认错误,袖子不停的擦着额头上的汗珠,赵鉴的头,已经低到了极限。他是在边关带过兵的,就算是生死沙场,他也没有过如此紧张,在这位年迈的老者面前,他仿佛又成了那个开蒙的学生,面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