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王侯-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你们家每年偷逃的朝廷赋税,就足够把你砍上十次头的,加上和倭,蒙古做的交易,你谢家才有这泼天的富贵。类似的事不止你做,江南有太多豪门在做,像是苏松的赋税,欠了多少年,但朝廷就是收不上来。这次借你谢家的人头,也可以给他们一点教训,让他们明白一下做人的道理。”
  “谢老爷,我现在不是跟你谈,谢家可以死几个,是在跟你谈,谢家可以活几个,你的那些关系啊,朋友啊,将来可以让我死无全尸。但是现在,我却可以先让你谢家全家死绝!之前你帮助宁王,这笔债我们还没算,就在最近,你还运了五船大米给双屿,换了一笔钱回来。这叫做通倭,要死满门的!新帐老帐一起算,万岁给我的口旨,是杀光你家所有男丁。但是你孙女确实够味,我看在她的面子上,确实想给你家留些活人,具体能不能做到这一步,取决于你,不取决于我。”
  谢遵并不在意自己的死活,就算是锦衣卫把各种大刑用在他身上,也最多是能打死他,至于要口供的事,还是没什么希望。他知道杨承祖要的是东南其他名门望族的罪证,与他勾结的朝内大员、北方大族的名单,乃至于出海的商道。这些信息,要么关系到其他家族的把柄,要么就是关系到一本万利的商机。
  他自己的罪过是逃不掉的,他只要不供出这些来,将来还有机会靠这个人情,让家族里其他人得利。至于那些商道,自己都要死了,肯定不想把这些信息便宜给官府。
  但是当杨承祖把他整个家族拿到桌面上进行谈判时,他发现自己确实很难再坚持下去,关键在于,杨承祖可以把手上的筹码都丢出去,他掀桌子的话……却没有这个底气。
  谢家的关系门路,在短时间内是指望不上,官府这边,却能每天在自己面前杀几个族人给自己看。监牢自古以来,都是深不见底之处,就算是朝廷里有人为自己出头说话,但是也防不住有人感染时瘟死于狱中。
  当然,做这种事,其实还是受累不讨好。古人信奉阴功之说,像这种灭人全族的事,一般都会被认为祸及子孙。为了朝廷公事,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搞,何况这么一来名声就彻底玩完,今后很难在士族中获得好的风评,谢遵是按着对付普通大明官僚的思路,也就难怪琢磨不透杨承祖的动作。
  沉默了一阵,谢遵长出了一口气,嗓音变的有些沙哑“杨承祖,你确定要听那些?这些东西在我的脑袋里,如果我死了,大家一拍两散。如果我写出来,你知道后果是什么?宁王的帐本还在你手里吧?如果加上这次这些东西,你知不知道,东南有多少名门世家会欲把你除之而后快!为了朝廷的事,你要搭上自己的身家?那些东西我敢写,你敢不敢看!”
  “敢看不敢看,总要试过才知道,王千户,给谢老爷准备文房四宝,请谢老爷慢慢写。我们有的是时间,对了吩咐厨房,这段时间给谢老爷做点好吃的。”
  等他走到审讯室外,王邦奇从后面跟了出来,神色间有点尴尬“缇帅,这里……这里关系重大,小人怕是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能不能留几个您的得力部下,也好做个见证。”
  “见证?见证什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王千户,本官是信的过你的。如果不是信任,我早就按着那些人报上来的问题,把你下了拿到南镇抚司好生勘问了。所以尽管放手去做,我保你个锦绣前程,相信你也不会让我失望。”
  他拍拍王邦奇的肩头,仿佛推心置腹的模样,等到对方转身回去,他才露出一丝冷笑。谢家虽然到了这一步,但还是有一些财富可以支配,这些财富,也足以让一些人眼红发疯。
  王邦奇将来是龙是虫,就看他自己选什么路走,不过不管如何,自己在他身边也留下了足够可靠的耳目,谢遵这次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


第八百零七章谢家跌倒,杨记吃饱

  这次锦衣卫恢复建制后,人员大肆扩编,除了原有人员大部分起复外,还从民间以及江湖中吸收了不少人进来。谁能够得到起复,谁能得到录取,这些事最终还是要杨承祖拍版才能决定。
  靠这人事上的巨大权柄,杨承祖在锦衣卫内已经掌握了大批的部下,包括一些原本与他没关系的,有了起复之恩后,现在也都成了他的心腹。
  这些成员的身份信息,王邦奇也不掌握,他也吃不准身边哪个心腹,实际是杨承祖的耳目。他身上也有着足以致命的短板,只要杨承祖想,不过是抬手之间,就能让他死无葬身之地。有这些因素在,倒是不用担心,他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谢家手下留情,或是徇私舞弊。
  除了谢遵以外,在宁波被拿的那些,也是浙江乃至东南沿海名门大族中的头面人物,其中甚至包括了封泰安、徐凤鸣这样的族长。
  其家族营救他们的行动也没停止过,或是从官府,或是从其他方面,送钱说情,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他们犯的罪过是通倭,而且是抓了现行,就算是说客,也不大好说话。
  对这些人的审讯与谢家的审讯一样,都由锦衣卫全权负责,别人插不进手去,也就做不了什么手脚。就在审问谢遵的同时,针对其他人的审问也在紧张进行中,那些人也算是老油条,没那么容易撬开嘴。
  但是只要撬动了其中一块基石,整个东南的士绅阶层,就都会受到巨大影响,其引发的相关连锁反应,远比歼灭一万多倭寇要大。
  杨承祖并没想过消灭掉东南豪门这种事,那实在不太现实,即便是拿到这些人的口供之类的铁证,也很难实现那个目的。最后的目标,不过是大家各退一步,朝廷可以收一部分赋税上来,再把手伸到海贸里。不过只要能做到这步,将来的事,也就不用犯愁。
  具体到审讯等工作,那就是专业人士的范围,张璁、桂萼也是刑名好手,有他们出头协助,肯定不会出问题。这种审讯不是朝夕之功,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体力,他并无什么兴趣参加。只是把差事布置下去,再许给他们前途和好处,其他的事,就让下面的人自己去办。
  要说他们在中间不沾油水不大可能,这么大的好处在不让人沾油水,等于是不近人情。不过他用的都是嫡系骨干,忠诚度靠的住,不至于因为收钱真的误了大事。
  等到回了内宅,曹小婉听着谢家满门被拿,不久就要全家覆灭的消息,脸上露出了欣慰加上崇拜的表情,连声称赞着“夫君好厉害,妾身就知道,就算天下没人能制的了谢遵,夫君也一定可以的。”
  她这种看偶像一样的表情,确实能给男人心里足够的满足感,这时代的成功人士,喜欢纳一些年纪很小的女孩做妾,也是有这种情怀在里面。在她眼里,自己就是无所不能的英雄,这种感觉当然让人欣喜,即使杨承祖对曹小婉的一些行事颇为不喜,但是到了她面前,却又舍不得说重话。
  毕竟她为了自己放弃了当皇妃的机会,也为了自己选择假死,与家人从此不再见面。如果对她再冷言冷语的,那不是逼人去死?
  曹小婉这时已经主动的为杨承祖解下外衣,拉着他坐到床边,又为他脱下靴子,将腿搬到自己腿上,轻轻的在上面捶打着。“夫君,谢家的女眷,这次也要发卖有功人士为奴吧?我知道他家里有几个女子模样很好,可以帮你买下来,让她们也来伺候你。还有戏班子那边,也有几个女孩子很俊的,我可以……”
  “这些事你不用多管,只要管好你自己就是了。”杨承祖享受着对方的服侍,斟酌着字句,向她讲着能给曹家多少好处。曹老爷的户部主事是做不了了,但可以在杨记挂个荣衔,按月拿一份足够可观的粮饷,
  谢家有无数的田地,可以拨出一块来,给曹家养老。曹小婉的几个兄长,也可以考虑补锦衣卫,有自己关照,不用担心前程。
  曹小婉静静的听着,最后甜甜笑着说道:“我已经是夫君的人了,自然要一切向着夫君啊,娘家的事,夫君看着安排就好,我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她越是这样,杨承祖就越觉得心里不忍,轻轻摸着她的长发,斟酌着字句“你在内宅没什么朋友,又不能和家人见面,没事的时候,会不会很闷啊?毕竟我要很久才能来看你,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到各房里多走动走动,跟其他人交交朋友。”
  “不闷啊,我平时在房里做女红,或者读读书,时间很好打发的。夫君你看,这是我绣的百子图,我要为你生好多好多儿子,为杨家开枝散叶。还有,我为夫君编的平安结,没事时,可以多编几个,还可以去陪阿姑说话,怎么会闷?夫君是我头上的天,你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不管大家喜欢不喜欢我,我一定会去努力和她们做朋友的。”
  见她如此说,再看看她那楚楚可怜的模样,杨承祖设想好的一些话就说不出来。内宅安宁说来容易做来难,就算明知道曹氏表面单纯暗中很有心计,对其他女眷也不怎么友好,可是看到她这副样子,却又硬不起心肠来训她,只好胡乱糊弄过去。难得糊涂,有的时候也是不能不糊涂。
  他在南京住到了快到年时,审讯的事,已经取得巨大突破,那些员外士绅们,已经扛不住刑罚或是锦衣卫的软刀子,开始认罪伏法。这里面,谢遵的倒台,也是一个重要影响,由于是特案,天子又给了便宜行事之权,根本没等到来年秋天,就在年前,一场大规模的处斩已经开始。由于被斩的人实在太多,前后行刑竟然是用了半个月,还从邻省借了一批刽子手过来,才算完成了任务。
  谢遵本人判的是剐刑,据说临刑前一晚,他还在高喊着杨承祖骗他之类的话,不过这种话,已经没人愿意听了。
  百姓的目光,都集中在谢家男丁还剩几个,通倭贼杀光了没有。那些文士才子们,则关心着谢家那几位佳丽几时在教坊司接克,而东南数省上层人物的目光,则全都关注在杨记及其所涉足的生意身上。这头庞然大物正式开始了吃肉喝血的进程,靠吞噬谢家的尸体茁壮成长,其发展的方式和成果,终于让这些豪门望族不得不正眼相看,思量对策。


第八百零八章书院

  按照圣旨,谢家的全部家产籍没入官,由杨承祖全权处置,即使是南直隶的三司衙门亦无权干涉。就在审讯的同时,对于谢家原有产业的接收,也在紧张的进行之中。
  由于之前杨记在生意中,曾经有意的搜集谢家的信息,对于谢家的情形有一定了解,没有人作弊或是截留的空间,这次财产接受算是干净彻底,不留死角。没有多少漏网之鱼,能从官府手里滑出去。包括一部分谢家原本寄存在别人名下的田产、店面,也差不多都被挖了出来,归入官府。
  对于这块肥肉,觊觎者还是不少的,可是看到这么多的人头,这么多的血,还有胆子伸手的,就没几个。毕竟现在朝廷于通倭一事上,实行的是高压,东南被抓的士绅首领即使没死,也还都没放回来,人为财死这种话说说可以,真为了田地搭上性命,这样的蠢货总是少数。
  官府这事做的漂亮,既有口供,也有物证,想要为谢家说话的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杨记控制的戏班子唱了那么久的精忠报国故事,于百姓的思想中,已经广泛撒播了忠君的种子,这时候再由这些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对谢家的罪行进行宣贯,这些贩夫走卒,对于谢家的评论也就一路走低下去。
  这时候舆论掌握在读书人手里,关键还是一个识字的问题。只有读书人认识字,那老百姓自然认可读书人说的话是道理。包括官府的公文、布告,没有读书人讲解,鬼知道写的是什么东西。
  可以说,读书人就是朝廷和平民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旦桥梁的导向出了问题,那么民心自然就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上。在另一个时空中的五人墓碑记,能够在市民中引起那么大支持,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其党人掌握了舆论。
  这些东西很多人会去做,但是即便是读书人自己,也没把它上升到一个理论的层面上,还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一些有远见的人,会组织讲学,像是王守仁,除了打仗很厉害之外,更厉害的其实就是讲学。直接开创了与理学别苗头的心学,弟子门生众多,于国朝之内影响渐大。
  而其门下又衍生出浙东学派、江右学派等分支,即使是他这位恩师,也未必能制。像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不过是个灶丁出身,后来是商人,也坐着蒲轮从江南招摇着进京,沿途讲学,即使是王守仁这个恩师也约束不了他。
  但是大多数书生,还没有这种意识,还是把讲学当成自己很厉害的一种表现。最多是实现自己的价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