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王侯-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杨承祖点点手,让他把椅子向前拉了拉,然后一脸神秘道:
  “刚才,其实是我骗她的。对女人么,就要用哄的和骗的,不然家里葡萄架是要倒的。男人么,不丰流就枉为少年了,不过你要学聪明一点,不要被人抓痛脚。尤其搞了妹妹,又去睡了姐姐这种事,一不留神是要出人命的,可是不好乱来。”
  杨承祖没想到,正德居然会跟自己说这种事,急忙道:“多谢陛下教诲,臣定将万岁宝训铭刻于心,今后定当按圣谕行事,不敢有违。”
  “没关系,不要拘谨。”正德表现的很是大度“你爹是我的救命恩人,你的女人又救了朕的刘美人,可见,咱们两下是有缘分的,这又不是在京里,就没必要搞这么多规矩了。我就是因为讨厌那么多规矩,所以才离开京师的,到了外面,你就拿我当个长辈看就可以了,不必总想着我是皇帝,那样没意思。”
  他说着话,站起身来,几步踱到杨承祖身边,这时杨承祖自然也站起身来侍奉,正德随手拍拍他肩头“坐下,没必要站起来。你这个小伙子不错,办宁藩的案子,办的很好。朕在那奏折里,已经看到了你的功劳,如果不是你,恐怕现在宁藩就更嚣张了。所以朕要嘉奖你,这个嘉奖,首先从惩罚伤害你的凶手开始,钱宁这次,死定了。”


第二百五十二章朝天阕(三)

  正德对杨承祖的看法似乎还不错,待两人落座后,他笑呵呵地问道:“说说看,你对宁藩之乱的看法。我要听真话,不要用那些套话敷衍我,什么天兵赫赫之威,土鸡瓦犬难挡一击之类的话,就不必说了。那是庙堂上的官们说的官样文章,朕是想从你这,听一些真实想法。来人啊,给朕的救命恩人之后端碗参茶过来,补补身子。”
  杨承祖对正德的名声,也是多少有点了解的,毕竟京剧里是有不少正德皇帝有关的戏文,比如那段月儿弯弯照天涯。在另一个时空里,他自己就在舞台上扮演过正德。只是在今天,这位活在戏文中的人物,就那么活生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了。
  这是大明的万乘之尊,是整个帝国的最高首脑,虽然根据自己的记忆,这位伟大的统治者已经没几天好活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天,都足以决定自己的生死荣辱。
  所以今天这次问对,不能等闲视之,但同样,也不需要表现的太出色。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新君登基后,都会对前朝重用的宠臣要角进行清扫,这也是必然之举。
  如果自己真的打上了正德爱将这个烙印,那么短时间内肯定是有利的,但是从长远角度看,就未必是好事了。这位天子的行事风格,并不难揣摩,他的年纪不大,也就三十上下,城府也不深。
  虽然能揣摩上意,向来为帝王所忌,但实际上,每个大臣都要该学会的技能,就是知道自己侍奉的君主,是什么样的为人。
  张容那种行事风格,想来也是从正德这来的,正因为有正德这样的君主,才有张容那样的大臣。反过来说,也正因为张容把自己锻炼成那样的大臣,他才能得到高升,乃至晋爵封伯。因此杨承祖表现的也不卑不亢,微笑道:
  “万岁,臣不是将领,没读过兵书,没学过兵法,于军伍上的事,实际是不懂的。我只能从锦衣卫的角度说几句,宁藩他成不了事。”
  正德是个重视武功的天子,想要得到他重用的人,一般都会和他大谈一通兵书战策,或是说一下该当如何调兵遣将。听说杨承祖不懂兵法,心内的兴趣也淡了几分,不过宁藩不能成事这种话,总是顺耳的。
  “哦?为什么从锦衣卫的角度看,宁藩成不了事?”
  “因为他第一缺乏格局,第二缺乏根基。民风舆情上,百姓们都认定朝廷官军会打胜仗,反贼必败。这段时间臣采探民间,并没有任何对朝廷不利的流言散出,可见民心皆归于朝廷,这就是宁贼根基不足。他们开始的时候,靠着人多,或许可以打几个胜仗,但是等遇到朝廷的经制正兵,这民心向背的结果就能显示出来,他连兵都招不到,又怎么会赢?”
  “而格局上,万岁是亲自带兵出征,堂兵正阵的碾过去。而宁藩想的都是用一些阴谋诡计,散布些不知所谓的谣言,这说明他的底气不足。陛下是亲到宣府,手格过蒙古人的盖世英雄,宁藩所用的,只是街巷恶妇那般的下作手段,这就是第二条差距。有此两点在,万岁如何不胜?”
  “哈哈,说的好。”正德虽然没从杨承祖这听到什么军事方面的建议,可是这几个原因说的很对他的心思,既夸奖了他个人的作用,又说的百姓全站在朝廷一边,仿佛在百姓心中,正德就是尧舜再世的人物。不管是什么样的皇帝,对于这种评价,都是欢喜的。
  他点头道:“你虽然不懂兵,不过能懂这些,也不容易了。毕竟年轻么,将来还有的是机会,朕想过,将来要建个御武学,由朕担任教授。到了那时候,所有的武将,都要到武学里受训之后才能实授,到时候各处军将,都是朕的门人子弟。你到时候来报个名,不懂兵没关系,朕教你,再给个总兵来做。”
  “臣谢主隆恩。”
  “你小子很不错,听说你在陕西,砍了一个叫俺答的鞑子。那人是小王子的儿子?”
  “确有此事,不过阵斩俺答的并非微臣,乃是马国舅的战功,臣不天胆也敢贪没马国舅的功劳。”
  杨承祖并不愿意把这样的功劳揽过来,虽然这功劳很大,如果拿到军队体系里,说不定能换个参将。毕竟俺答怎么说,也是可汗这一级,这得算是空前大捷。但问题是他不想当兵,只想享受腹里地区的好日子,那要这个功劳有什么用?
  正德摇摇头“不必谦虚,马昂是什么货色,我心里有数。他如果有这个本事,早就把套虏杀光了。他跟朕是亲戚,所以我要给他一世富贵,很多事就不追究了。但是斩杀掉俺答的功劳,主功在谁就是谁,而不是谁砍他的头就是谁的。所以他该有的赏赐会有,你自己的也不要谦虚。斩杀蒙古巨酋,这样的战功,近年少有。便是前朝,其实也不多见。国朝有此栋梁,是大明的福气,可惜有的人,却不想朕有这个福气,该杀。”
  他气哼哼的叹了口气“宁藩不好对付啊,听那江西的官儿回报,叛军里很有一些厉害的器械,比官军的火器都好用。这说明什么?说明朝廷里有内鬼,有人收了宁王的好处,把朕的军械卖给宁藩,又要把朕的忠臣搞死。这种内鬼不揪出来,这天下就没有公道,这仗也就不好打。”
  “器械精良,只是小道,两军作战,最后还是要堂兵正阵,对垒交锋。有万岁在,我大明官健必能百战百胜,摧枯拉朽。”杨承祖说着这种没营养的奉承,充分展示着自己对军事的无知。
  正德这个皇帝实在太不靠谱,他生怕自己表现的稍微有点出色,就被他拉着一起去前线。还是那话,他不想混军伍,不想去边关去做打北虏这种有前途的工作。同时他也不想打上正德嫡系的烙印,能离远点,还是离远点为好。
  恰好在这个时候,一名太监进来禀报了几句,正德点头道:“钱宁来了?那好,让他滚进来,朕正要找他讲数呢。他儿子调系我老婆,他必须给朕一个清楚的解释。”


第二百五十三章朝天阕(四)

  见正德又进入了江湖大哥模式,杨承祖暗出了一口气,江湖大哥是不会对军阵有兴趣的,自己大概是得救了。他本想告退,正德却道:“你是苦主,如果你走了,这官司就没有原告了,所以你必须得留下。就在那坐着,我有很多话要问钱宁呢。”
  时间不长,只听外面一连串“钱宁告进”的声音流水价传进来,居然是玩起了军中报门而进的把戏。正德摇头嘀咕了一声“小聪明。”就不再说什么。
  只见钱宁打着赤膊,自己将自己五花大绑,背后插着亡命招牌,一边自己喊着自己的名字大喊着“钱宁告进”,一点一点走进房中。见到正德之后,双膝一软跪倒在地“义父,孩儿教子无方,冲撞了凤驾,这是孩儿的罪孽,特来给爹爹请罪来了。”
  江彬先是拖住他,与他说了一阵废话,等他死活要跟着郭勋前往拜见正德时,他才告诉钱宁,他的干儿子钱杰调系了正德的爱宠刘娘娘。现在人已经被捉住了,万岁正要你去当面讲数呢。
  之所以这话一开始不说,自然就是希望钱宁去的越晚越好,这种事最重要的是个态度,去的越早,说明态度越端正,反之就是态度越不正确。江彬拉着钱宁说了半天废话,就是为了耽误他见驾的时间。让万岁认定钱宁跋扈,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那就达到了他的目的。
  刘娘娘乃是正德游山西时,收的一位女乐,其父名叫刘良,所以大家也就叫她刘良女,本名反倒不怎么有名。她当时是代王府门下乐工杨腾之妻,自己本身还是个纪家。可是正德皇帝是个荤素不忌的,连马氏那种怀孕的都能宠爱,何况一个纪女?根本不把这些过往当回事,相反倒把她带回豹房,荣宠无二,成了无人可比的第一红人。马氏杜氏等等,反倒都不及她。
  豹房内的女人是没有名分的,也就没有任何册封。可是这有什么要紧?她有万岁的宠爱,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宫中太监都称其为刘娘娘,即使是正牌皇后,权势也大为不及,江彬更是直接称其为母。
  调系了这样的女人,钱宁就算是长了几个头也不一定够砍,所以他这样打扮,也不奇怪。而在他身后,一脸得意的江彬从外面进来,磕了个头道:“义父,孩儿幸不辱命,把这不长眼的钱宁,给您带来了。他的人,也全都控制起来了,保证不会出什么闪失。”
  “做的不错,起来自己找把椅子坐下。”正德对江彬的恩宠当世第一,在他面前,江彬也不像个臣子。听皇帝这话,马上就站起来,自己搬了把椅子,挨着正德坐下。“义父,您看好玩不好玩?我让他自己把自己捆起来,然后来个报门而进,已经有年头没看过这好戏了吧。”
  “是啊,你这小子就是花头多,弄的这个把戏不错,算是个玩意吧。不过他好象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了?以为只是他儿子的事,似乎他自己没事似的?”
  “他来的时候,我没跟他说,这种事,还是义父直接跟他说明白比较好。清理门户么,都是大当家的直接说,这样比较威风么。”
  “恩,你说的有道理。”正德嘉许的点点头,又朝钱宁道:“钱宁,你来请罪,这个很好。可是你真知道你自己错在哪了么?我怎么听你说到现在,都说的是你儿子的事?说实话,钱杰那种人,说砍就砍了,我压根就不会通知你。我把你叫来,是要你把自己的事说明白的,你要是自己不肯说,那就让朕帮你想想?”
  钱宁此时不住的磕头请罪,额头已经磕的青肿可听到正德这句话,却是连磕头的力气都没有,人瘫在了地上。“义父圣明,孩儿虽然做了些错事,但是对义父忠心耿耿,这一点天日可鉴,义父明查啊。”
  “明查,我确实是要明查,今天朕没什么事,就先客串一回父母官,审审这个案子。你先说说,杨承祖这身伤是怎么回事?你带着人马到滑县,又通知了谁,请示了谁?”
  “义父圣明,孩儿只是接到有人检举,杨承祖勾结宁藩,在滑县准备起兵叛乱,响应江西宁贼。这么大的事,孩儿不敢怠惰,连忙带着人从京师赶到滑县,想要把这案子侦办明白。因为怕人逃脱,所以未及请示。孩儿拿下杨某之后,也是下令严格彻查,可没说过要对杨承祖用刑,这用刑的事,是下面的人任意胡为,并非孩儿本心。”
  “你的意思是说,这一切是下面的人做的,你不知情?”
  “孩儿确实不知情,这是孩儿御下不严,有失查之过,还请义父责罚。”
  “御下不严么?”正德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转头问江彬道:“江彬,你一年从外四家军身上,贪墨多少军饷?”
  “回义父的话,孩儿是个胆小的人,哪敢对军饷伸手?每年也不过弄上十几万两银子,搞点小钱使使。您也是知道的,我的几个女人要吃喝要穿戴,首饰一买,就得一人一套,少买了谁的,谁就要抓破儿子的脸,没办法的。不搞点军饷,又怎么吃饭。”
  “混蛋东西,连军饷都敢动,下次记的,从别的地方下手。”正德笑骂了一句,任谁也看的出来,他这话根本不是发自内心,只能算个玩笑,而不是警告。他又对杨承祖道:“你在滑县当这锦衣官,一共挣了多少家业?”
  “这个不好说,微臣不善于计算,家里的帐目也是交给女人们打理,没仔细看过,所以具体数字说不清。想来几万两总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