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檐-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姐,福临睡着了,放下他吧。”大玉儿说着,拉着姐姐到摇篮边,海兰珠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放下,可才躺下,福临就躁动不安起来。
  “都是姐姐宠坏了,他现在没人抱,不肯睡。”大玉儿道。
  “能宠坏几年,我乐意抱。”海兰珠笑道,“不累着你总成吧。”
  此时,尼满从崇政殿赶来,笑悠悠地对大玉儿说:“庄妃娘娘,您要求的事儿,皇上应许了。”
  海兰珠问妹妹:“怎么了?”
  大玉儿笑道:“马上就七月了,汉人七月十五过中元节,也称鬼节,我求皇上答应,让我们到那天,去祭奠八阿哥。”
  海兰珠心头一暖,儿子七七四十九天后,海兰珠就找不到什么借口去看他,也不想给皇太极添麻烦,果然妹妹知道她的心意,欣慰又不好意思地问:“玉儿,真的有这个节吗,不是你编来哄我的?”


第223 鄂硕的孩子

  大玉儿本是想缓解姐姐对八阿哥的思念,才借汉人的中元节,让海兰珠有机会去祭奠儿子,不料皇帝不仅应允,还以此为契机,在文武百官和百姓中,推广汉人的传统节日。
  满人过汉人的节,自然遭到很多不屑鄙夷,乃至抵抗,认为皇帝这不是要去做汉人的主子,而是去做汉人的奴才,八旗贵族中表现最为激烈。
  然而皇太极对于固守满洲文化也有很强硬的手段,如不许国民易汉服,所有归降投奔大清的汉族都要剃发易服等等。
  但考虑到将来入主中原,要与传承数千年的汉学碰撞,他更希望满汉文化能相融相辅,最终形成属于大清的文化代代相传。
  “这条路显然要走很久很久,汉人瞧不起我们,我们的人也看不上他们。”去往皇陵的路上,大玉儿对海兰珠说,“硝烟炮火之后,就是思想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别看只是写在纸上的字,念在口中的诗,一样是可以杀人诛心,一样是可以血流成河的。”
  “那天下几时才能太平?”海兰珠忧心地问,“皇上要操劳一辈子吗?”
  “这是必然的。”大玉儿淡淡一笑,“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中推进改写,乱世出英雄,咱们恰恰嫁了大英雄。”
  海兰珠很佩服妹妹,问道:“我也没见你怎么用功背书,你这些话,都是在书房里背的?”
  大玉儿得意洋洋地说:“那是我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平常人可没有这样的本事,这要是早些年发现自己有这个本事,我现在都能给人当先生了。”
  “你就爱轻狂。”海兰珠嗔笑,而她心中一直有个念头,一直想问问妹妹,但此刻张了嘴,还是把话咽下了,罢了,她也有她的骄傲不是吗。
  皇太极今日走不开,没能陪同海兰珠和玉儿来皇陵,本也是私下的祭奠,海兰珠不愿张扬,大玉儿想让姐姐高兴,回宫的路上,便命宫人不要戒严,直接从市集穿过去。
  海兰珠看着从窗边掠过的热闹,回想起去年皇太极带着她和儿子微服出行,想起她在酒楼雅间里,对皇太极说,若不曾遇见那片枫树林,就不会为他们的枯萎死去而伤心,但曾经见过的红叶之美,并在树下遇见皇太极,一切都值得了。
  想来,八阿哥的生命虽然短暂,可他受尽父母宠爱,享有一切荣华富贵,或许长大后,难免诸多坎坷辛苦,不能顺遂。
  如今虽然去了,但他来人世一遭,是真真为了享福,这样想,似乎又多了几分安慰。
  海兰珠正努力转圜自己的心思,马车猛地停下,亏得玉儿抱住她,才没摔出去。
  宝清和苏麻喇没当心,都差点从门前摔到马车外头,爬起来就大声地责备:“怎么回事?”
  随行的侍卫都很紧张,好在不是遇到危险,而是马路前方有人聚拢在一起,侍卫们上前查看,跑回来说,是个大肚子的女人跌倒在地上。
  海兰珠心善,更爱护孩子,见不得这样的事,便是和玉儿一道下马车来看,围观的百姓见那么多侍卫涌过来,就知道是来了体面的人物,纷纷退让开。
  地上坐着三十来岁的妇人,痛苦地皱着眉头,看她的肚子,不像是足月的,海兰珠上前询问,她身旁有个小婢女,吓得战战兢兢说:“我家夫人肚子疼,还出血了,可是才六个月,怎么能生呢。”
  大玉儿和海兰珠互相看了眼,便命宝清和苏麻喇,将人送到马车上,询问那婢女家在何处,两人竟然要亲自把人送回家去。
  一问才知道,竟然是正白旗鄂硕家的夫人,大玉儿认得这个鄂硕,当初来救驾的佟图赖,不正是受鄂硕所托,他是多尔衮的人。
  鄂硕夫人被送回家中,有侍卫顺路带来几个大夫,大玉儿又命人从宫里请太医。
  孕妇虽然见红,所幸没有破水,还不算太险,大夫要求鄂硕夫人日后静养,再不能走动,不论如何熬过七个月,就算早产也尚有一线生机。
  鄂硕得知消息,从城外赶回来,惊见宸妃娘娘和庄妃娘娘在他的家中,吓得不知所措,连连磕头谢恩,海兰珠笑道:“日后夫人分娩,记得往宫里送个喜讯,我和庄妃娘娘与这孩子也算有缘分,我们一定要送些贺礼的。”
  “臣不敢,臣不敢……”鄂硕吓得不轻,微微抬头看了眼,他虽也曾有机会见到二位真容,但离得远又是大场合,不论如何也不敢仔细看。
  今日得以细细地看,宸妃的容颜,果真是倾国倾城,而庄妃娘娘年轻貌美,满身的贵气骄傲。她们分明站在自己的眼前,却仿佛是立在云端之上,叫他禁不住昂首仰望。
  佟图赖上回进宫救驾后,曾向他形容,庄妃如何从容淡定,如何貌美无双,鄂硕当初笑话他大惊小怪,如今也算明白,皇帝对科尔沁几位的宠爱,不是没道理的。
  “鄂硕将军,军务虽忙,也请好好照顾夫人,女人家生孩子很辛苦。”海兰珠说罢,便带着玉儿离去,速速赶回皇宫。
  皇宫里,皇太极和哲哲都知道了这件事,哲哲少不得责备海兰珠和玉儿太多事,这样的事万一弄巧成拙,岂不是造成君臣误会,命她们往后出宫必须戒严,不许再多管闲事。
  大玉儿说是姐姐要这么做,哲哲哪里肯信,责备她不仅撺掇海兰珠,还要撒谎,气得大玉儿要跺脚,明明这回,真的是姐姐的意思。
  海兰珠见妹妹这样生气十分可爱,禁不住笑了。
  而大玉儿一见姐姐的笑容,心里便软了,欢喜地说:“等那个孩子平安生下来,咱们给人家送个长命锁吧。”
  海兰珠轻声道:“咱们偷偷的,别告诉姑姑。”
  大玉儿一直以为,自己和姐姐,再也回不到从前能睡一个被窝,有说不完的悄悄话的时候,即便后来和好,彼此心里都明白,终究是隔着芥蒂解不开。
  但八阿哥夭折后,大玉儿满心只盼着能让姐姐好好活下去,想把世上一切的好都给她,哪怕是皇太极。她才知道姐妹情深在自己心里有多贵重,但这个代价,实在太沉重。
  夜里,皇太极在关雎宫用晚膳,听海兰珠说白天的遭遇,说这次是她的主意,要送鄂硕夫人回家,结果姑姑怎么都不信,把玉儿狠狠责备了一顿。
  “她平日里就爱胡闹,白的说成黑的,什么都往你身上推。”皇太极嗔笑着,“如今真有事儿了,你说哲哲能不能信她,活该?”
  海兰珠笑道:“皇上可别叫玉儿听见,她真的要气哭了。”
  看见海兰珠的笑容,皇太极欣慰不已:“朕怎么哄你安慰你,都不管用,可玉儿总有法子,让你高兴,她的心啊,那样玲珑剔透。”
  海兰珠温柔地说:“皇上怎么不管用,只有你陪着我,我才不会做恶梦,你在漠北那一个月,我天天做恶梦,醒来就想见你,见不到你就很害怕。”
  “朕会一直陪着你。”皇太极心疼地握着海兰珠的手,亲吻她纤细的手指,“朕一辈子都会陪着你。”
  海兰珠满心安慰:“我知道,一丁点儿都不怀疑。”
  皇太极想了想,忽然兴起道:“朕今天没能陪你去看儿子,不如我们现在去河边点灯。”
  “点灯?”
  “玉儿没告诉你吗,汉人过中元节,会在河里点莲花灯,莲花灯随波而去,会把思念带给故人。”皇太极说着,便起身,拉着海兰珠往门外走。
  如此,大晚上的,皇太极带着海兰珠来到城郊河边,一时半刻来不及准备莲花灯,两人叠了纸船放上蜡烛,轻轻漂入河中。
  一盏又一盏灯,很快将河面照亮,海兰珠看了看四周的光景,问皇太极:“皇上,这里是哪儿?”
  皇太极笑:“你从前跳河寻死的地方。”
  海兰珠顿时脸红,摇头不肯相信,可皇太极抱过她,亲吻她,深情地说:“为了朕,再重活一次可好,长长久久地,陪在朕的身边。”
  海兰珠眼中辉映的火光,仿佛能将生命点亮,她点头,含笑应答:“我会好好的,长长久久地在你身边。”


第224 她不该利用多尔衮

  皇帝与宸妃深夜才回到皇宫,大玉儿早就守着福临睡熟了,但麟趾宫里辗转难眠的女人,却阴测测地趴在窗棂上,看着他们手牵着手的模样,妒火中烧。
  娜木钟今晚喝了几口酒,身子发热,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最近特别地渴望男人的身…体,甚至曾拉着丽莘耳鬓厮磨,把丽莘吓得半死,她也十分扫兴。
  此刻见对面窗下人影晃动,很快灯火熄灭,想象着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翻云覆雨,娜木钟的手在自己的身上胡乱地摸,接着就滚到炕上,双月退夹着被子扭曲挣扎。
  但很快,火…热的身体冷静下来,冰凉的泪水从眼角滑落,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八月,努尔哈赤的祭日,皇陵大殿中,八阿哥的灵堂撤下了,迁到了皇太极特地为儿子建造的新殿阁里,在祭拜了先帝之后,皇帝便是带着海兰珠独自去看望儿子。
  这一边即将散去的宗亲大臣们,三五成群地走在一起,议论着皇帝对宸妃的宠爱,嗤笑他:“他们不如赶紧再生一个来的正经,老这么祭奠那短命小子,管什么用。”
  也有人道:“要我说,皇帝的喜好还真稀奇,成天守着个唉声叹气的女人,有什么意思?”
  多尔衮从他们的身边走过,一脸冰冷。但他知道,宸妃并不是外人想象的模样,齐齐格告诉他海兰珠姐姐每天都很努力地振作精神,耐心细心地为大玉儿照顾福临。上回鄂硕还向他禀告,他的妻子带着婢女在城里闲逛时动了胎气,幸亏得到路过的宸妃相助。
  “睿亲王,留步。”
  此时,有大臣喊住了多尔衮,上前来询问出征明朝的事,多尔衮便不再去想皇太极的事,与他们说了几句,但是一转身,见大玉儿带着她的女儿们,怀里抱着福临,从里面缓缓走来。
  大臣们纷纷让开道路,亭亭玉立的雅图奔来,娇惯地说:“十四叔,我一会儿坐你的马回城可好,我不想坐马车,福临总是哭,吵得我耳根子都疼了。”
  雅图将满十岁,再不是昔日的小粉团子,多尔衮比划着雅图的个头,大玉儿落落大方地走上,笑道:“她长个儿了,再不能骑小马驹了,十四叔几时给我们雅图选一匹高头大马。”
  多尔衮见大玉儿主动和他说话,一时欣喜地不知如何应答,雅图则当了真,摇晃着他的胳膊撒娇:“十四叔,我要一匹白马,雪白雪白的那样。”
  “好,十四叔选好了,派人给养在马场。”多尔衮答应了,再抬头看大玉儿,她将福临交给了苏麻喇,让雅图带着妹妹们去上马车,而她则不着急走,看着孩子们远去后,温柔地对自己说,“你要出征了吧。”
  多尔衮应道:“是,先帝祭奠一过,皇上择日就发兵,就在这几天了。”
  大玉儿道:“请多保重,早日凯旋归来。”
  她转身,见齐齐格扶着哲哲从里头走来,便招了招手,待她们到了跟前,哲哲也叮嘱:“再见你,怕是要过个一年半载,多多保重,别叫齐齐格惦记着。”
  齐齐格道:“多尔衮,去命人将马车引来,姑姑要上车回宫了。”
  看着多尔衮转身离去,看着齐齐格搀扶姑姑,看着女儿们在前头蹦蹦跳跳地和马儿嬉闹,大玉儿转身往皇太极和姐姐去的地方望了眼,她把心一沉。
  她知道这样做不对,她不该利用多尔衮,可她知道自己的笑容,对多尔衮是多大的魔力,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可以用来牵绊这个大英雄的存在,而多尔衮,是英雄,也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大玉儿的心重重地跳着,努力按捺下不安的情绪,扬起温柔明朗的笑容,跟随姑姑和齐齐格而去。
  十日后,皇太极封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率领多铎、阿济格、豪格等大将南征明朝,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