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岐黄大宋-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煦点点头,道:“殿下的英名,久仰久仰!”
    耶律延禧却毫不领情,比平常人粗大得多的大手一挥,道:“陛下不必说这种客套话。我耶律延禧能有什么英名,昏名、暴名还差不多!我想这大殿之内,应该是没有谁没听说过我的,但真正喜欢我的,恐怕是一个都没有了,对不对?”
    众人大为惊讶,想不到耶律延禧这个野蛮人竟然也是有一点自知之明的。
第164章 赵煦的演技
    赵煦沉肃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殿下此言过谦了,至少朕本人就很喜欢殿下这种自谦、率直的性子。”
    耶律延禧淡淡一笑,也不答话,而是有些无礼地回过头来,用他那凶狠的眼神在东班文臣之中不住地梭巡,就好像一只饥饿的老虎正在选择猎物一般。他那眼神实在犀利,被他双目一照,绝大多数的大臣纷纷低下头去。
    赵煦在和耶律延禧说话,不想他却来了这一招,赵煦自然是满心不满。他毕竟是中原大宋的皇帝。而大宋素来都是自承“中国”,意谓“中央之国”,也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尽管大辽不论是从军力还是幅员上来说,都强过大宋,但他们却不敢如此自承。
    但今天,北夷辽国的储君在大殿之上居然对中国的皇帝如此轻蔑,赵煦如何能不怒。要不是考虑到现今大宋正处于多事之秋,不宜与辽国结怨,说不得他还真要翻脸了。此时的赵煦忽然发现,李唐昨日所做的,是一件多么正确的事情啊。耶律延禧这等人,就是不能让他事事如愿了,否则他将目空一切!
    “殿下在寻找什么?”赵煦虽然明知道他定然是在找李唐,却还是故作不知,开口问道。
    耶律延禧头也不回,继续在群臣之中一个个地往下看。旁边的萧宁奴连忙欠身替他答道:“启禀大宋国皇帝陛下,我家太孙殿下正在寻找贵国开封县令李唐那厮!”
    赵煦皱了皱眉头,道:“说起来也巧,方才正有一名监察御史正在弹劾李唐,说他昨日打——唔,冒犯了贵使一次,并抢走了贵使选好的美人儿,有这件事吗?”
    萧宁奴顿时面红耳赤。这次出使大宋,他的那几名护卫一直都是保护皇太孙的,乃是辽国皇宫侍卫中的佼佼者,不想却被小小县令的一个家奴轻易击败,这简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耻辱。这已经让他在耶律延禧面前被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回到辽国之后,还不知会遭遇什么样的惩戒。这种事情,他自然是希望越少人知道越好,但如今赵煦竟然在大殿上公然谈及,恐怕从明日开始,这必将成为大宋街头巷尾热议的一个话题了。嘿嘿,大宋的小小县令将辽国的副使狠狠地揍了一顿,还有比这更加振奋人心的事情吗?
    萧宁奴此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上前去将赵煦那张可恶的嘴巴缝上,但他还是不得不躬身答道:“是!”
    这个字一出口,殿内变得越发平静了,简直到了叶落可闻的地步,但萧宁奴分明听见了大家从内心里发出的一阵讥讽的笑声。他咬了咬牙,以尽量平静的语调说道:“陛下,外臣于贵国大臣之间发生私衅,相互之间动手的事情,不论谁胜谁败,就不劳陛下处置了。即使外臣落得个断手瘸腿,那也只是外臣自己无能而已,怪不得旁人。但昨日那美人儿本就是外臣先发现,并先请他前往行辕做客的,贵国的李县令横加阻拦不算,还指使家奴出手伤人,简直是难以原谅。况且,那美人儿,外臣也不是为自己相邀,而是代我家太孙殿下相邀。关于这一点,外臣当时便向李县令明言了。但李县令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他这般做,不仅仅是看不起外臣个人,更是看不起我国太孙殿下,看不起我堂堂大辽!外臣在此,希望陛下还外臣,还我大辽一个公道,还两国邦交一条康庄大道!”
    由于在辽国,情敌之间相互决斗是允许的。若是失败的一方因决斗而受伤,并以此为借口告到官府上去,官府不会理会,而百姓们得知此事的话,还会看不起那告状之人。昨天李唐和萧宁奴之间虽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争风吃醋,更谈不上决斗,但他若是以此来要挟赵煦处置李唐的话,还是会被辽人看不起。所以,萧宁奴选择的策略是,一边撇开个人恩怨,一边又将此事的影响夸大。
    他的用意很简单,就是希望赵煦能将小竹判给耶律延禧,这样他也算是将功赎罪了,耶律延禧一高兴,非但很可能不会再计较前面的事情,反而有可能比从前更加宠幸于他。若是能如此的话,他昨日那点牺牲就不算什么了。
    赵煦听得此言,脸色沉下来,正要发话。那边吕颐浩见到机会,连忙再次出列,道:“陛下,辽使所言很有道理,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凡是都讲道理,见色而忘大义的事情,决不可姑息!臣请陛下严查此事,查明之后,严惩相关责任人!”
    赵煦微微地点了点头,沉声喝道:“李唐,你还有何话要说!”
    李唐终于缓缓地走了出来。
    那耶律延禧方才眼神一直在人群中梭巡,便是为了寻找李唐。他虽然不认识李唐,但却有自信,在自己霸气的眼神注视之下,心底有鬼的人自会低下头去,不敢与自己目光相接。可他的目光实在是霸气得有些过头了,以至于几乎所有的大臣都不敢和他目光相接。他本有些泄气,待得赵煦亲口将李唐唤出来,他的斗志便也随着回来了,他狠狠地瞪着李唐,仿佛要把李唐吃下去一般。
    李唐却不似一般的文臣,他对耶律延禧狠辣的眼神选择了无视,经过耶律延禧的身边的时候,他似乎根本没有看见这个人一般,就这么穿越过去了。耶律延禧本就是个暴躁性子,若不是在大宋的紫宸殿,他简直可以冲上去掐死李唐。他努力地抑制了良久,终于还是压下了这个冲动,心下暗忖道:“哼,待我先通过你们皇帝把我的美人儿先讨过来再说!至于你,我就不相信凭着我这次带来的诸多高手,不能让你横尸街头!”如此一想,他心情平静了一点,再看向李唐的时候,那眼神便不再那么狠辣了,而是带着点淡淡的不屑。
    李唐奏道:“陛下!”又回过身来,向殿内的群臣道:“各位同僚!咱们在这里争了这么久,说到底都是为了一个女子。可是,我们说到如今,竟连那女子是何人,从事的是何等营生都没有问清楚,至于那女子是否愿意随辽使而去,也没有问清楚,这合适吗?合适吗?”
    顿了顿,李唐又轻轻地哂笑一声,道:“这对于大辽来说,恐怕也算不得什么,大辽的各部之间发生争斗,战败的一方妻女成为别家的俘虏之后,为杀夫仇人生儿育女也属平常,但这是我大宋。大宋的女子,不要说那些没有签卖身契的自由之身,便是那大户人家的丫鬟,签了卖身契的,主人家想要把她送给其他人,也该事先和那丫鬟说说才是,对不对?这虽非律法,却也是人情!可昨日那女子,她明明明有签卖身契,也不愿随辽使去做什么客,你有何权力强行将她带走?你若是有权将她带走,是不是也有权带走街上走动的任何一个女子呢?是不是也有权带走你闯入的任何一个宅子里面的女子呢?”
    赵煦听得连连点头,群臣也是渐渐心生同感。他们都是朝中权贵,一般的家中都有几个娇妻美妾的,设身处地地想想,若是辽使闯入自己家中,要带走自己的娇妻美妾,那也确实是无法接受。
    待得李唐说完,赵煦“哦”了一声,说道:“如此说来,爱卿倒是认识那个女子的?你且说说,那女子是何等身份!”
    李唐心中暗笑。赵煦这个样子,倒是装得十分的像,好像真的什么也不知道一般。他连忙忍住笑,正色说道:“那女子乃是前一段时间被谋杀的内侍郝随之妾——”
    他正要再说小竹是如何沦落到以卖艺为生的时候,忽听赵煦截入道:“咦,李爱卿,你所说的那女子便是小竹?”
    李唐对他的明知故问有些无语,却也只能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是!”
    赵煦顿时勃然变色:“李爱卿,这便是你的不对了。前些日子,朕不是把她赐予你为妾了吗?你为何却还要让她上街卖艺?”
    这一下,李唐目瞪口呆,他很想反问一句:“你什么时候把她赐给我了?”但见到赵煦那斥责的眼神,只好生生地把这句话咽了下去。开玩笑,皇帝乃是金口玉言,他说的话,岂能错了去,指摘皇帝的错处,那不是找死吗?
    当下,李唐有些艰难地说道:“微臣,只是因为她素来喜好音乐,又担心家居无聊,便——”
    群臣眼中都露出“原来如此!”的眼神。谁都没有怀疑赵煦在做戏,因为他连那女子的名字都知道,自然不可能是骗人的。再说了,赵煦又有什么理由帮着一个小小的臣子来戏弄辽使呢?
    耶律延禧顿时气馁,回过头去,狠狠地瞪了一眼萧宁奴。而萧宁奴则是脑海里一片空白,这个变化对他来说,实在太过出乎意料了,他此时只剩下一个念头:“完了,这回回去,要进‘海东青’的肚子了!”
第165章 另有旨意
    事情到了这一步,自是没有继续往下争辩的必要了。wwW;耶律延禧虽然霸道,甚至可算得上有些专横,但既是人家的小妾,自然没有领走的权力。
    赵煦笑道:“李爱卿啊,你这般爱护你的小妾,竟然不愿让她舍弃自己喜好之事,朕倒是很欢欣宽慰哩!”
    李唐有点尴尬地说道:“陛下过奖!”
    赵煦忽然又像是想起什么一般,说道:“听说昨天晚上,你在路上遭遇了一次刺杀,没什么事吧?”
    群臣齐齐发出一声惊呼。昨天白天,李唐和萧宁奴发生口角,并动了手,看起来萧宁奴还吃了点亏,而昨天晚上李唐便遭遇刺客。这两者之间若说一点关系也没有,简直是说给谁听,谁都不信哪!难道李唐吃饱了没事干,请人刺杀自己玩吗?
    谁也不知道的是,那刺客还真就是李唐自己请的。耶律延禧和萧宁奴顿时便说不出话来了。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派刺客,可别人不可能知道,他们此时再辩解什么,都是徒劳的,因为众人都已经先入为主地把那刺客归结到他们身上了,根本就无需他们承认。
    李唐连忙假作豁达地笑道:“只是一个小蟊贼罢了,幸好没有伤到微臣!”
    赵煦点头道:“你没事便好!看来你这开封县少了一位县尉还是不行,当街居然有人敢刺杀朝廷命官了。这样吧,随后,朕会给你派一名县尉,让他来负责治安事宜!”
    李唐连忙谢恩。
    赵煦挥挥手,李唐便倒退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赵煦又向耶律延禧道:“殿下,让你看笑话了,想不到这京畿重地,居然也有刺客横行。殿下,你乃是我大宋贵宾,也不能轻易涉险。这样吧,朕会派大内高手在殿下的行辕之外为殿下护卫,殿下若是能不出门的话,还是尽管莫要出门为好。”
    耶律延禧心下更怒了。赵煦这话,基本就堵死了他刺杀李唐的可能性。但他还没有办法拒绝,因为赵煦此言看似关心于他,其实是防备,防备的目的是什么,也很清楚,便是防止他“继续”派人刺杀李唐。赵煦看起来在心里早已把昨天那刺客和他耶律延禧的名字挂钩了,只是碍于他大辽皇太孙的身份,不愿也不好提及罢了。
    只是,人在矮檐下,耶律延禧虽然狂妄,却也不敢太过嚣张,激怒了赵煦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如此,便多谢陛下关心了!”耶律延禧不情愿地说道。任谁都能从他的语气之中听出一股不平之气。
    赵煦却像是根本没有听出任何的话外之音一般,又说道:“殿下,今日朕是无法就你的国书进行答复的,你不妨先回到行辕,耐心等候吧!”
    耶律延禧早就有意离去了,自然是巴不得一声,道:“告退!”便回身走出了大殿。
    众人纷纷回过头去,看着那耶律延禧迈着重重的脚步出门。殿内充塞着都是他双脚踩在地上所发出的重重声响以及这种声响的回音。
    待得众人回过头来,赵煦又说道:“列位爱卿,你们兴许还不知道这辽使的来意吧——”说着,他忽然挥挥手,便有人拿出一份折子来,开始当殿念了起来。
    原来,这是一份国书,乃是当今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写给赵煦的国书。书信的内容倒是有些出乎预料,便是要调节辽国和西夏之间的战争。
    大宋自从真宗景德元年和辽国订立“檀渊之盟”以来,和辽国之间已经近百年再未开启战端了。倒是大宋和西夏之间,屡屡交战,各有伤亡。辽国对于大宋和西夏之间的战争,其实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大宋和西夏越是不合,就越需要拉拢三国之中军力最强的辽国。这一点,辽国历来都很清楚。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