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汉末年立志传-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难怪,毕竟唐馨儿如今已年近双十,倘若她与世间寻常女子般早早结婚生子,此刻她的骨肉恐怕也已是诸葛均那般大小……
    望着唐馨儿又好气又好笑地用手绢为诸葛均擦去脸上所沾的糕点碎末,陈蓦这才恍然大悟,他这才明白,她想要的究竟的是什么……
    这位曾经的太子妃,她想要仅仅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但是……
    陈蓦不觉有些头疼。
    其实到了如今,他对于唐馨儿以及张素素之间的感情多少也有些明悟了。
    他对于张素素的感情,似乎并非是普通男女之间的爱情,倒像是兄长对妹妹那般的呵护和溺爱,不忍心让她承受痛苦,也绝不容许别人欺负她,其中几乎不掺杂多少儿女私情,尤其是当遇到了唐馨儿后,这份感触变得尤其明显,
    当然了,虽说如此,但是有时张素素故意为之的挑逗,也让陈蓦有些难以把持,毕竟张素素实在可谓是天下绝『色』。
    其实说到底,张素素对于陈蓦的感情,恐怕多半也源于当初逃亡时对陈蓦的依赖,失去了所有至亲的她,早已将陈蓦当做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何谓最亲近的人?
    除了血浓于水的至亲外,恐怕也只有夫妻了。
    而这个时候唐馨儿出现了,而且似乎有着要将陈蓦抢走的迹象,这让张素素如何容忍?如何能善罢甘休?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对于陈蓦的依赖,如何能将陈蓦拱手让给别的女子?
    或许,有时候张素素之所以以情挑逗陈蓦,无非也是向他表『露』心迹:那个女人能为你做的,我一样可以为你做,可以与你成婚,也可以为你诞子。
    与其说是爱,倒不是说是赌气的成分占绝大部分。
    如今陈蓦与唐馨儿成婚有两月余,却始终未曾圆房,恐怕多半也有顾及张素素感受的意思在内,因为当初在颍川时,陈蓦是决心从此不再过问黄巾之事,这才与唐馨儿成婚,谁会想到成婚之后竟然会发生这么多事呢?
    或许有人会说,这种事只要说明白就行,但是关键在于,张素素似乎分不清她对陈蓦的感情究竟是单纯的依赖,还是真正的男女之情,如果陈蓦将此事说明白,无疑会伤害到她,伤害到那位命运坎坷的女子,再者……
    恐怕陈蓦心底多半也喜欢当年在长社黄巾大营所遇到的那位清纯可人的女子……
    望着一脸母『性』慈爱模样的唐馨儿,又回想起下蔡城中的那位,陈蓦微微叹了口气,取过唐馨儿带来的酒壶酒壶,为自己倒了一盏,正要一口饮下,却愕然发现酒盏中的酒水在篝火的照『射』下竟是鲜红一片,如同人血一般。
    “……”
    陈蓦顿时就愣住了,端着酒盏死死盯着那酒盏中的酒水。
    似乎瞧见了陈蓦的不对劲,唐馨儿诧异问道,“夫君?怎么了?”
    陈蓦摇了摇头,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睁开眼,再望向酒盏中的酒水时,却见杯中酒水一如既往清澈淳厚,似乎并没有任何异常。
    “呼……”
    太过疲倦了么?
    陈蓦『揉』了『揉』眼睛,一口将酒盏中的酒水饮下,正要斟酒,却见对坐的诸葛亮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略微一皱眉,沉声问道,“你在看什么?”
    “没……”或许是被陈蓦潜在的气势所慑,诸葛亮连连摇头,拱手致歉道,“学生失礼,望足下恕罪。”说完,他心中暗暗诧异。
    观他面上表情,似乎是看出了一些什么,却碍于陈蓦的气势不敢明言。
    也不知过了许多,四个人将那十余鱼烤鱼分食完毕,诸葛亮起身向陈蓦与唐馨儿告辞。
    “承蒙两位款待,学生与幼弟感激不尽,只是家兄此刻恐怕尚在下蔡城外等候,为免家兄着急,学生与幼弟暂且告辞……”
    见诸葛亮二人要走,唐馨儿眼中『露』出几分遗憾,毕竟她着实喜爱诸葛均这个胖乎乎的小家伙。
    想了想,她转头对陈蓦说道,“夫君,天『色』不早了,我等也回城去吧,顺道送送他兄弟二人,如此深夜,荒郊恐有野兽为祸……”
    “这,两位实不必……”
    还没等诸葛亮说完,便见陈蓦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好!”
    说着,他将手指伸入口中,吹了一声口哨,但听一阵马蹄声,正在远处食草歇息的战马黑风当即便疾奔到了众人面前,用马首亲昵地厮磨着陈蓦的手掌。
    望着战马一侧悬挂的佩剑,以及那马胸腹的刀痕、剑创,诸葛亮心中微微一惊,又听闻二人来自下蔡城,他哪里还会不明白陈蓦二人的身份。
    此人,黄巾也!
    曾经何时,诸葛亮始终认为黄巾都是穷凶极恶之人,杀戮、抢掠无恶不作,但是这会望着眼前这位男子,他心中对于黄巾却有了另外的看法。
    虽说年幼,但是他也看得出来,眼前这位沉默寡言的男子,虽说看似令人心生惧意,却似乎并非穷凶极恶之人……
    尤其是望见唐馨儿牵着自家幼弟诸葛均的小手,两人说说笑笑走着,诸葛亮想了想,终于下了决心,低声对身旁那位叫自己有些心生惧意的男子说道,“足下……可是征战沙场的将军?”
    陈蓦闻言,皱眉望了一眼诸葛亮,说道,“看出来了?”
    诸葛亮显然是明白陈蓦话中含义,自嘲一声,歉意说道,“并非我等兄弟诋毁黄巾,只是当今天下,黄巾之名实在是……”
    陈蓦默然不语,其实他也清楚,当今天下,黄巾之名就如同是强盗、山贼那般令人不齿。
    见陈蓦没有搭话,诸葛亮想了想,低声说道,“学生自幼学过一些相面、占卜之术,虽说皮『毛』,亦知粗略,如今观将军面相,便知将军背负血债不少,长此以往,恐怕不妥……”
    “唔?”陈蓦疑『惑』地望向诸葛亮。
    见陈蓦似乎没有听明白,诸葛亮想了想,解释道,“道家有言,人凭气存于世间,诞时清纯,后乃浑浊,死时留一道怨气,依附于仇敌,用以日后索命……”
    “鬼神之说,无稽之谈!”陈蓦轻哼一声,嗤之以鼻。
    诸葛亮挠挠头,略微有些尴尬,苦笑说道,“确实是无凭无据之事,不过道家亦有言,杀戮过多,恐损心神……方才见将军举杯筹措,目『露』骇『色』,且不知究竟为何?私闻背负杀戮之人,终时饭不不能食、夜不能寐,每每受幻觉困扰,杂书所言,此乃怨鬼索命,亮却以为此乃心神受损之兆,正所谓物由心生,心不安则人难安,是故幻象丛生,伤人心神……观将军面相,实非短命之人,然阳寿却止于二十四,亮以为,或乃杀戮过多所致!”
    “二十四?”陈蓦闻言深深望了一眼诸葛亮,他猛然间记起,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听别人这么说。
    第一次是在后世,听一个摆摊算卦的老头提及;第二次是在颍川,是由一位看似年轻的算卦的先生说起,这是第三次……
    陈蓦低头沉思、默然不语,甚至没有注意到他们已经来到了下蔡城下。
    往日这个时候,城门早已关闭,但是今日却仍然开启,要问其中究竟,单单看城门底下站着的那位女子就可以看出,那便是天下黄巾之首,张素素。
    “就知道……”远远望着陈蓦与唐馨儿并肩走来,张素素有些吃味地跺了跺脚,随即正要奔向陈蓦,却好似察觉到了什么,猛然间停下脚步,眼中『露』出几分异样。
    顺着她的目光望去,不远处诸葛亮已经领着幼弟诸葛均走到长兄诸葛谨身旁,待向长兄告罪之后,正要与陈蓦、唐馨儿二人告辞,却忽然察觉到有一束目光死死盯着自己,转头一看,却见城门底下站着一位貌美如花的年轻女子。
    “……”
    不知为何,诸葛亮莫名地感觉到了几分不安,不断催促诸葛瑾赶紧动身。
    因为担心这兄弟三人如此深夜赶路有些不妥,唐馨儿本想留他们在城中歇息一晚,但是却被诸葛亮连声婉言拒绝了,无奈之下,她只好连声嘱咐三人路上小心行事。
    而这时,回过神来的陈蓦也瞧见了张素素,见被她堵个正着,陈蓦不免有些尴尬。
    “素素……”
    但是此刻的张素素似乎并没有向陈蓦撒娇的心思,只见她死死盯着那三兄弟其中一人,低声说道,“小蓦,他们是谁?”
    陈蓦愣了愣,见张素素问起,遂解释道,“是方才遇到的,兄弟三人,前些日子因为曹『操』攻打徐州,是故欲往豫章投奔其叔父……怎么了?”
    只见张素素抬起手,指着骑马渐渐远处的诸葛亮,迟疑说道,“那个小子,身上好似有我道家仙气……”
    “仙气?”陈蓦听罢一脸古怪,难以理解,正要询问,却见张素素好似察觉到了什么,惊声说道,“此子必定身怀我张氏六册天书之其一!”
    望着张素素懊悔的表情,陈蓦这才想起,张素素曾经对他说起过三卷六册天书,那天卷上册,正是方才诸葛亮不慎掉落脚下的那本书,《六丁六甲》!
    再加上当年在颍川算卦时,在那位算卦先生手中看到的那本《奇门遁甲》,三卷六册天书,已有两册问世,而且,是威力极大的天卷上下册!
    脑海中浮现中张素素讲解天书威力时的一幕,陈蓦的脸上浮现出几抹恍然。
    怪不得历史中诸葛亮真的可以借来东南风,原来他手中有能够驱使天象的《六丁六甲》,这么说来……
    那个小子真的就是诸葛亮?
    陈蓦满脸错愕,失望之余,亦有些难以释怀。
    ;

第五十六章 战乱之始
    自从遇到那位历史中赫赫有名的智者诸葛亮,至今已有十余日,虽说这位神人眼下仍然无法让与陈蓦心目中的神人形象重合,但是他所说的话,却叫陈蓦产生了几分顾虑。
    不过,当陈蓦回想起诸葛亮一脸凝重告诫自己时的情景,他又不禁感觉有些好笑。
    冤鬼索命?
    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事?真是无稽之谈!
    然而回头一想,陈蓦又有些难以决断,毕竟这两年中,他已经遇到了不少足以颠覆他历来认识的事物。
    首先来说,武人那所谓的戾气,就让陈蓦难以用后世的科学来做出解释。
    记得在雒阳时,陈蓦曾经询问过吕布,询问他何谓'气',结果却把吕布给问住了。
    起初,吕布的反应很是诧异,愣神地望着陈蓦,目光中带着几分难以理解,仿佛是在说,'你怎么连『妇』孺皆知的事物都不明白',但是当陈蓦询求解释时,他又回答不出来。
    事后陈蓦才知道,吕布六岁就掌握了气,八岁就觉醒了命格,十一岁那年单枪匹马剿灭了一波马贼,因而被并州刺史丁原看中,收为义子,简直就是一个披着人皮的怪物。
    后来,陈蓦在酒席中询问了胡轸,相比较吕布这个令人嫉妒的家伙外,胡轸出身将门,他祖父、父亲皆是大汉将军,年过四十的他,自十余岁开始习武,陈蓦相信他能够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是事实上,胡轸听罢也想了好久,随后含糊其词地扯了半天,最终陈蓦也没明白他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那时,陈蓦就对此事抱有疑『惑』,在这个时代,武人似乎都能察觉到气的存在,并且对其习以为常,尤其是对吕布这类人而言,那简直就像是吃饭、喝水那样习惯,但是,他们清不清楚气的来历呢?
    回想起那时吕布与胡轸等人的表情,陈蓦不禁摇了摇头。
    此后,陈蓦又询问过许多人,比如华佗、唐馨儿、张素素、张白骑,但是每个人给予他的答复却不尽相相似。
    首先是华佗,华佗是古代历史上赫赫扬名的医学大家,他认为,'气者,人之根本也!'所谓的'气',指的就是流动的力量,并且,他以气的来源将人体内的气分为五种,其一为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主要之气,是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及肺中清气所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其二为宗气:由清气及谷气相合而成,以贯心脉而司呼吸;其三为营气:谷气之精专部分,旨在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其四为卫气:水谷之悍气也。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其五为脏腑经络之气:和全身的气一样,是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并可更新充实脏府经络的组织结构、并生成五脏六腑之精而贮存。
    虽说陈蓦听了半天也没明白这些医学上的知识,但是事实证明,华佗所提出关于'气'的概念,比同类学术提前了几乎两千年。
    此后,陈蓦又询问过唐馨儿,虽说这位自幼被锁深宫的唐妃也是博学之人,但毕竟她接触的事物少,又对武学一窍不通,哪里能答得出来,想了半天,只引用了《孟子》的一句话,'气者,体之充也!'
    后来想了想,她又用古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