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陕西坑-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四军也曾经对部队进行过这类教育,由于枪支数量不多,加上种类繁杂,部队减员比例较大,这种教育还是有限。现在终于有了机会统一换成制式装备,终于算是能够统一武器使用模式。
临时当作教员的陕西红军第九旅的战士,让红四军大开眼界。示范中,一个连的陕西红军战士,都蒙了眼睛。百十号人接到命令后,熟练的从军用背包中抽出帆布铺在地上,然后开始熟练的拆卸枪支,每一个拆卸下来的零件所放置的位置全部相同。一分半钟,枪支拆卸完毕。又随着一声令下,一分半钟,枪支全部组装完毕。接着,陕西红军战士开始实弹射击,每人五发子弹,平均下来每人射击成绩达到了36环。一次演习中,每名战士就可以打五发子弹。这样奢侈的训练方式让红四军的干部战士直流口水。
当兵扛枪,这不仅仅是一种说法,从里面也可以看出士兵携带枪支的方式。陕西的行军包设计中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扛着枪行军,一面偏沉,很容易造成疲劳。行军包上面有横插步枪的枪套。只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战士们负重就变得相当平衡。极大的提高了行军能力。对这个问题,徐向前曾经询问过沈茂,这行军包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沈茂指了指不远处的雨村,告诉徐向前,这行军包就是当年雨村领导设计小组完成的。为了纪念雨村同志的功绩,这种行军包全名叫做33雨村式行军包。或者简称33包。
徐向前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雨村,那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和普通矮小的四川人看上去大不相同。雨村态度稳中,脸上习惯性的显露出后市小资们最羡慕的“ 淡淡的忧伤”的神色。当然,以徐向前为代表的那批人的审美观当中,这态度就有点矫情了。不过我们必须说明,这并非雨村本人刻意这样,而是他长相就这模样。加上这些年大多数时间从事民政工作,雨村看着衰败落后的中国农村,想高兴也高兴不起来。
徐向前对雨村的烦恼并不了解,他好奇的是,陕西的同志怎么能够想出这样的设计。这些天马行空但是简单使用的装备,实在是令徐向前百思不得其解。
红四军也从陕西要过一些布匹。这些布就是用作军服面料的布,厚实,耐磨,绝对是好布。可好布想处理好则相当困难。红四军当时也没有多少军服加工厂,厚实的布裁减,缝纫相当困难。最后红四军只得把布匹给卖了,换取军资。
现在用上了陕西提供的军装,徐向前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些军装明显不是手工缝制的。询问过陕西的同志后才知道,这些军装都是用缝纫机加工的。陕西的五大成衣厂,上万名工人,每天至少可以生产十万套军服。也就是说,红四军的军服,陕西方面一天内就给生产完毕。剩下的问题仅仅是如何运抵四川而已。沈茂在军事课上,十分强调后勤运输。红四军的后勤素来薄弱,本来就没什么可运的红四军,就是组建起规模庞大的后勤部队,又有什么用呢?
第一周的军事训练结束后,红四军干部战士领到了新装备——钢盔。
周六,南方中央紧急派遣了一批干部赶到了红四军驻地,充实西南局的干部资源。其中军事干部中就有刘伯承和太宗。他俩出身四川,在当地也颇有影响。南方中央也要通过这些干部的安置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了迎接这批干部,而且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沈茂和周恩来副主席商讨过之后,决定进行一次大阅兵。对象就是最初选拔出的那两个旅。
评书里面喜欢用一句话“兵过一万无边无沿”,两个旅,共18000余人的部队整齐列队的时候,一个一个方阵排出几里地去。步兵方阵和炮兵火力兵种方阵一个挨着一个,18000多顶钢盔组成连绵不断的森林,让骑在马上检阅部队的干部们十分震撼。
刘伯承不喜欢说话,他冷静的看着士气高昂的红军部队。太宗留过学,见识很广。加上他性子比刘伯承要热情不少,很快就和红四军的干部们熟络起来。他非常赞叹的观看着部队,突然扭头问和他并辔而行的徐向前,“老徐,我怎么看这军装和德国国防军的军装一个样式。”
“哦?”徐向前没有留过学,对军服样式并不懂,“那我就不知道了。这是陕西提供的军装,有军装穿就不错了。至于样式,我觉得挺好看的。不管士兵什么身材,穿上去立刻就像模像样。”
“我临走之前,周副主席的电报里面说,红四军马上要大变样。现在亲眼看到之后,果真如此。”太宗赞叹的说道。
徐向前没有再说什么。新的军事干部到了之后,徐向前得到了消息,红四军六个旅将一分为二,红四军保留三个旅。另外三个旅组建成红五军,刘伯承担任军长,太宗担任政委。正在思忖间,前面的战士突然爆发出山呼海啸的吼声,“首长好!”徐向前侧耳倾听,离的有点距离,侧耳细听才能听到前面周副主席喊道:“同志们辛苦了!”接着就是异口同声的应答:“为人民服务!”
骑马巡检一番之后,众人站在临时的阅兵台上,看着军队方阵组成的滚滚洪流从山坳处转出来,从主席台前经过。士兵们都是统一的军装,钢盔,军靴,武装带,行军包。因为是检阅,所以步枪统一抗在左肩上,而不是插在行军包上。
在队伍最前面的方阵是骑兵连、通讯连、侦察连组成的骑兵营。接下来以营为单位,一个个方阵陆续通过检阅台。
这次检阅并不仅仅是一次检阅,同时还是对新编的旅行军能力的一次考验。在检阅之前,那些做过拔出脚指甲手术的干部战士就失去了参与检阅的机会。这部分干部战士相当不满,但从军医的角度考虑,战士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在新的编制中,野战医院的权力大得吓人,医生说谁不能够行动,那么些人就不能够行动。不过徐向前还是做了通融,在保证这些战士只做维护秩序的工作之后,他们还是观看了此次检阅。
行军那就得带上全部装备,排属机枪班带着轻机枪,连属火力排扛着迫击炮,营属炮兵连运着迫击炮和重机枪,团属炮兵营有37战防炮和重迫击炮。到了旅级的炮兵团,人力抗不动的75山炮用马匹拖着通过了检阅台。
所有士兵都在陕西训练的三个礼拜里面充分学习了走正步,虽然姿势还不太整齐,但是步伐已经相当同步,隆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检阅台上的所有干部都能够从脚下感受到这股力量。
南方中央的干部们早已经收起了笑意,他们神情严肃,目不转睛的看着滚滚洪流从他们面前经过。这些装备太耀眼了,特别是那些火炮。南方中央的同志,看着这些装备,很多人眼睛里面几乎喷出火来。如果南方红军能有这些装备,早就把进攻各根据地的中央军给全歼了。怎么会被蒋介石给撵出根据地。周副主席已经通告了红四军的近况,他们接收陕西的装备不过三个礼拜而已。现在就有了这样的气势,那么已经在陕西摸爬滚打几年的陕西红军又该是什么样的气势呢?看着这些装备精良的部队,所有人都想着各自的心事。
最后的戏肉上演了,陕西派来的红九旅也出了一个团参加检阅。仅从步伐上就可以听出,这支部队的纪律远在前面的两个旅之上。太宗看到,刘伯承推了推眼镜,努力调整一个更好的角度出来。
这步伐声比起红四军的部队更有力,也更整齐顺畅。如果一定要做个比较,那就是少年的脚步声和成年人的脚步声。果真,队列整齐的陕西红军走近的时候,无论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所有人的目光都再也不乏从这支军队身上移开。
他们的装备明显用过很久,以新旧的程度来说,是比不了红四军的新军装的。单干净整洁程度,则远在红四军之上。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的纪律性,动作的流畅性远超过红四军。手臂挥动的高度,步伐的距离,都恰到好处。通过检阅台前的时候,红四军的方阵还需要停住调整一下步伐,而陕西红军在军官的口令引导下,行进中已经切换成了正步走的模式。更惊人的是,这支部队还以标准举枪礼的姿态通过检阅台。如果说红四军还是努力让自己的步伐达到训练时候教官要求的程度,那么这支由“临时教官”组成的部队,已经把各种标准动作变成了自己的习惯。
军令如山,在指挥官们的命令下,陕西红军的动作完美无缺。森严肃杀之气直逼检阅台上的众人而来。
“军队训练的这么好看,还能打仗么?”有人低声说道。声音里面既有无奈,又有一种酸溜溜的味道。
没有人回应这个愚蠢的问题。
阅兵式花了近三个小时,两个旅又一个团的部队接受了检阅。而这一整天,部队整体行军超过六十里。

一个连的红军战士在山地地区前进,警戒分队已经派出去了,所有人都知道会遇到敌人的袭击,所以士兵们的行进速度难免受到点影响。清脆的枪声响起之后,一直竖着耳朵的士兵立刻卧倒隐蔽,连长向着枪声响起的北向布置了轻机枪阵地,负责进攻的步兵排也运动到了出发位置。
等所有战术动作完成之后,陕西红军的教官看了看表,从枪响到完成这些动作用了七分钟。这速度很慢,而且红五军的这位连长弄错了枪响方向。在东面,负责放枪的红军士兵从隐蔽所中站起身来,摇动着手中的红旗。
“继续前进!”负责这个连的教官发出了命令。红军起身,重新排列成进攻队形,沿演习线路前进。连长闹了个大红脸,不过也愤愤不平。从来都是红军伏击其他军队,哪里会有敌军如此隐蔽伏击红军的道理。更何况已经派出了警戒分队,如果是敌军大部队,早就被发现了。但是搜索这些单人部队,自然是极为困难。
在演习的山地上,有着大批连红军都无法发现的神枪手在进行隐蔽狙击训练。34式狙击步枪使用的弹药和34式步枪一样。其实两种枪除了枪管之外,并无太大区别。从一个2倍瞄准镜中,神枪手们看着十字标中清晰可见的行军部队。虽然深知枪里面没有子弹,但都生出射击的冲动。
整个红四军与红五军的驻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训练营,各种地形都被用以相应的训练。在改名为四川陆军学院的前汉中步兵学校,在代理校长沈茂少将面前,几位高级军官正据理力争。“进攻四川马上就要开始,为什么现在还要让高级干部和低级干部一起接受班排级训练?”
沈茂看得出,这些军官们当中有些是善意的,有些则是因为不服气。所以,沈茂也心平气和的说道:“同志们,我不得不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以大家现在的水平,估计指挥一个班或者一个排,和我们陕西的普通班长、排长对战,比十场,你们赢不了五场。我个人认为,没有任何让诸位计划进攻四川的必要。”
尽管沈茂自认为,而且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沈茂态度很有亲和力,声调中并无命令或者恶意,这是用最坦诚态度说出的话。然后沈茂面前的军官们勃然大怒。
“你这是说我们只配当个班长或者排长?!”
“你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
沈茂沉稳的看着这些人的发作,这态度很快让他的部下感觉自己的做法有些幼稚,反对的声浪很快就平息下来。等他们都闭口不言之后,沈茂问道:“如果让所有的班排都能够按照战术手册上的标准发挥出实力,对四川军阀的战斗会有什么结果?”
沈茂的部下一片沉默。
“即使采用非常普通的正攻法,敌人也会被轻而易举的消灭。我军的伤亡将被控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迅速提高我军的战术训练水平,而不是把精力投放在制定什么进攻计划上。”沈茂还是非常平静的说道。他环视了一圈面前的手下,接着说道:“我们的对手只懂得最初级的战斗模式,就是靠枪炮一顿乱放。这水平估计还不如欧美五十年前的水平。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更差得远。而我个人,要求你们学会的是超过一战的技战术水平。因为从长远的角度上看,或者说五年内,我们的敌人就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军队,我要求你们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班排技战术指挥,然后再掌握营连技战术指挥,再向团级,师级技战术指挥迈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沈茂面前的这群手下面面相觑,四川军区政委沈茂的话打动了他们,但这个面子还是要讲一点的,毕竟这些人当中,年纪轻轻就身居“师长”“军长”的也不是少数,从班排开始从新培训,总让他们感觉不太对头。
沈茂明白他们想法,他拿起了桌子上的《步兵手册》,“这本册子你们都拿到了么?”
下面的同志点点头,“拿到了。”
“如果你们不愿意从班排指挥开始学习,也不是不可以。谁可以把这本册子上的东西从头到尾背诵一遍的,我就可以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