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晁氏水浒-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将军。”

“多谢将军。”

三人叩了个头才爬起来。

晁勇看着三人畏畏缩缩的样子,道:“你们被捉来多久了?”

“我五年。””

“我三年。”

最后一个人却是没说话,举起三个指头来。

脸上有新疤痕的汉子怕同伴被误会,解释道:“他的舌头被西夏人割了。”

晁勇皱眉道:“为什么?”

“西夏人拿马鞭抽他,说他叫的吵,就割了他的舌头了。”

晁勇听得居然是这个原因,也不由骂道:“王八蛋。”

韩世忠更是冲着刚刚爬上墙头的李逵喊道:“李将军留两个活的,洒家抽死他。”

姚平仲也是怒发冲冠道:“上墙上抽他们去。”

一向稳重的孙立都忍不住往城墙上而去。

李逵原本想砍死那些西夏士兵,听到韩世忠的喊话,也反应过来,拿着手中的板斧,狠狠的砸着受伤的士兵,尽是挑不致命的地方下手。

“狗娘养的,让你抽,俺让你抽。看你还敢不敢抽了。”

城墙上没有死透的西夏士兵顿时落入生死两难的地步,发出一阵阵哭喊声。

三人听着城墙上发出的惨叫声,却仿佛听到仙乐一般,脸上露出享受的表情。

一个人跪倒在地,哭道:“多谢将军替我们报仇。”

另外两人也忙跟着跪倒。

晁勇扶起三人,道:“不用客气,我们都是汉人,很快西夏的汉人就不用再受苦了。”

三人也感受到晁勇话语中的坚定,一个汉子激动道:“我们日盼夜盼,终于盼到朝廷的兵马来了。”

晁勇也知道他们多半还不知道大梁已经取代宋朝了,点头道:“中原已经改朝换代了,宋朝灭亡了,我们是大梁的兵马。”

汉子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朝廷衣甲换了颜色了呢。我回去一定给大梁皇帝立个长生牌位。”

晁勇和他们的对话却是一直在城墙上的惨叫声中进行,听了一阵,晁勇也觉够了,喊道:“不用折磨他们了,都杀了吧。”

城墙上的几人也把心中的恨意发泄了不少,听得太子下令,这才送西夏士兵上路。

晁勇道:“这石堡里就这几十个士兵吗?”

“原本有五百人,前些日子都调走了,听他们说是又去陕西劫掠了,留下的这些人还十分羡慕。”

晁勇冷笑道:“去中原的恐怕也死得差不多了。这青铜峡上还有石堡吗?”

“没有了,就峡口有一个。”

“那你们跟我们走吧,留在这里恐怕有西夏兵找来。”

站在石堡墙上,向下望去,就能看到十几丈下波涛滚滚的河水。稍微多看几眼,便有些发晕。东北望过去都是陡峭的峡谷,参差不齐的崖面,如果要从崖上过去的话,不知要绕多少路。

晁勇纵目远眺,没有再看见石堡,便也收兵下山。

 第四百零五章 破釜一战

众人下了山时,河边的众人已经点起许多堆火,火上吊着的铁锅里散发出一阵阵大米粥的香味。

张清等人迎上来,便都被晁勇身后的三个汉人吸引了注意力。

阮小七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被打成这样?”

李逵没好气的道:“被西夏人抓来的汉人,狗娘养的西夏人把他们当奴隶使。”

阮小七听得是汉人,不由气道:“秃贼敢打我们汉人的脸,等捉到李仁爱,爷爷非抽烂他的脸。”

晁勇点头道:“开饭吧,吃完上路,今晚在兴庆府过夜。”

众人看汉人被这般虐待,也恨不得插个翅膀飞到兴庆府去。也不管火上的粥好了没,便呼喊着让众人开饭。

很快,众人便都报来,全部用过早饭了。

晁勇看士兵们正在收拾铁锅,喝道:“不用带铁锅了,中午在船上吃干粮,晚饭在兴庆府吃。”

李逵闻言,马上把一口锅踢到河里去,叫道:“赶紧上船,早些到兴庆府杀西夏狗。”

大军上的船队,水军也把船驶的更快了几分。

进入青铜峡后,两岸陡峭的崖壁和峡谷中呼呼的风声,更是让人心惊肉跳。

阮小二撑的船快速赶上晁勇的旗舰,要当先探路。

晁勇挥手制止了阮小二的举动,让李俊全速行驶。

在旗舰的带领下,船队以最快的速度驶过了青铜峡。

晁勇全程都紧紧盯着两岸陡峭的崖壁,生怕上面突然出现西夏士兵,还好一路没有出现什么状况。

如果青铜峡遭到攻击,船队无论是冲过去还是退回去,都必然会有伤亡。

李俊也松了口气,道:“青铜峡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如果西夏人多在上面设一些石堡,恐怕光要打掉上面的石堡都要费许多功夫了。”

韩世忠笑道:“西夏人知道西军不敢从水路偷袭,自然也就不会在水路多费力气。”

李俊道:“怎么说?”

韩世忠道:“第一西军不惯水战,第二即使西夏人放西军长驱直入,西军也不敢。西夏兵马多数都在边境各军司,兴庆府、灵州一带不过十来万兵马。西军即使到的兴庆府城下,十天半月都未必能攻破城池,到时便要被西夏兵马合围了。西军要灭西夏,只能稳扎稳打。”

晁勇点头道:“韩世忠说的不错,关键就在能不能破城上。我朝有了火药破城,才能突袭兴庆府,否则到的城下也只能等西夏大军围杀。”

出了青铜峡,便豁然开朗,大小灌溉渠不知繁几,若无熟悉道路的人指引,迷路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因为大小灌溉渠的分流,涛涛大河也缓了下来,船队的速度也慢下来。

沿着唐徕渠行船,两岸果然都是开阔的农田,大小灌溉渠把平原分割成许多小块,很多田里种的都是水稻,远远望过去绿油油的,不愧塞上江南之称。

唐徕渠宽度不一,宽处十余丈,窄处只有两三丈,大船只能逐一通过。

一路虽然有西夏人看到船队觉得好奇,但是并没有碰到阻拦。

西夏商人也有走水路运输货物的,但是看到这么大的船队也还是十分惊愕,有靠上来打探的,晁勇便让人直接用神臂弩吓退。

商人们看到船上的人持着强弩,马上退避不迭。

到的顺州地界,才看到前面有船只拦河检查,河岸上还有数十西夏士兵。

引路的人道:“前面是顺州收税的关卡,所有船都要靠岸接受检查。”

李俊笑道:“西夏人的船不大,可以直接撞过去。”

岸边的西夏兵也已看到远处十几艘大船驶来,一个个都精神抖擞的站到岸边,等待着一会上船搜查。

前段时日,李乾顺率大军出征,征调了许多船只运粮,使得河面上的商船都少了许多。

以往西夏出兵并不带许多粮草,只是偶尔驱赶一些牛羊,大部分补给还是通过劫掠获得。上次出征却是想长期占领陕西六路,不但自备了许多粮草,还明令各部落将士禁止劫掠杀害汉人,只能等战后国主奖赏。没想到却是大败而归,李乾顺和察哥全部战死,四十万大军只回来十万。

李乾顺和察哥的战死着实让西夏有些人肉痛,不过他们并不担心大梁会马上出兵讨伐。

两日前,十三岁的李仁爱已经继承了国主之位,为了安抚民心,李仁爱向民众公布了中原群雄逐鹿的情况,让西夏百姓知道大梁无暇他顾,西夏可以安心休养生息。

至于昨晚突袭赏移口、割踏寨的消息,二处幸存的兵马却是报到该管的韦州去了。两处报告消息的士卒翻山越岭报到韦州已是天亮之后的事情了。

韦州守将听得大梁数千兵马袭取了两城,也不知后面还有没有大军,也不敢去夺两处寨子,只能加强守卫,同时飞马通报最近的鸣沙城,以防大梁兵马继续进攻。往兴庆府告急的信使却是刚刚出发,顺州自然不知情形。

没有了战争的牵绊,也不可能再从中原获得好处,西夏的将士便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国内。这一点每个民族都差不多,关卡的将士想捞好处自然就要从过往的人身上捞。只要对方不是达官显贵便好,商人自然是油水最大的,尤其运送了大量货物的商人。

商人想少交一些税,自然愿意花钱打点一下检查的人,而对检查的人来说,收到的税是朝廷的,装到自己腰包的才是自己的。多数时候,双方都是可以一拍即合的。双方都获利,自然也不会闹开了。

不过西夏的许多商人却是部落出身,生性剽悍,刚刚走商的人为了一点税钱就会和税吏产生冲突,因此每个关卡都有小队士兵保护。等到行走的次数多了,剽悍的人也会学到其中的窍门。

多数时候这种见不得光的收入只能由税吏获得,只有碰到大型船队的时候,税吏忙不过来,才会让护卫的士兵帮忙。

晁勇对引路的周籍道:“花些钱能让他们不上船检查吗?”

周籍摇头道:“十几只大船,他们不可能不上船检查的,便是走个形式他们也要上船的。”

将士们躲在船舱里可以让人无法一眼看穿这是运兵船,一旦上船自然就藏不住了。

“那就杀光他们吧。”

船队离关卡越来越近,小船上的税吏呼喊着船队靠岸,并没有把船停到河中间,让想把小船直接撞翻的李俊有些失望。

小船上的税吏喊了几次,看船队并没减速的样子,也觉得有些不对,刚要让岸边的士兵用弓箭拦截,便见第一艘大船船舱突然涌出一队黑衣黑甲的士兵来。

“大梁兵马。”

“梁国入侵了。”

“快向城里示警。”

大败国主和察哥大军的梁国兵马装束早已传开,岸边的士兵还有从陕西逃回来的,看到船上出现的将士马上呼喊起来。

不待岸边的西夏士兵张弓,出舱的士兵已经把利箭洒向岸边,措不及防的西夏士兵瞬间便都倒在血泊中。

小船上的税吏见势不妙,都扑通、扑通跳到河里去了。

“救命”

一个税吏跟着其他人跳到水里,然后才想起自己不会水,在水里挣扎着,咕咚咕咚喝水。

众人看着水里挣扎的税吏,不由也都大笑起来。

停在岸边接受检查的船上则响起一阵惊叫声,甲板上的人或躲到船舱里,或跳下水,藏在船下。

“不用管那些漏网之鱼了,全速行驶。”

船队驶过去不久,顺州大队兵马便往兴庆府而去。

 第四百零六章 反复无常

西夏奠基者李继迁叛宋,夺取灵州后,便把灵州改为西平府,作为党项族的统治中心。其子李德明继位后,认为西平府地居四塞之地,不利于防守,因此派人渡过黄河,在北岸建城,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

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位后,又在兴州广建宫城,营造殿宇,升兴州为兴庆府,正式立文武班;建立西夏统治机构。筑台城南,于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十月十一日在此受册,即皇帝位。

兴庆府城池是长方形,周长十八余里,护城河连接唐徕渠,宽达十丈。

南北各两门,东西各一门。城中的道路成方格形,为了方便骑兵奔驰,街道都很宽,城中有崇义等二十余街坊。城中除去金碧辉煌的皇宫和少数贵族的府邸,平民住的多是低矮的土屋或土板屋。

李乾顺被斩杀的消息传回来后便全城缟素,城中的所有贵族都停止了娱乐,也不再上街,一个个把自己关在府邸中似乎在为李乾顺默哀一样。平民看贵族这般举动,也都小心翼翼的躲在家里。

往日在城中纵马奔驰的御围内六班直在陕西全军覆灭,如今守卫京城的是从陕西侥幸回来的几千残军和留守的五千兵马。不过除去守卫各门的少量士兵,其余全部缩在营中。

整个城池都显得冷冷清清,皇宫中更是显得十分压抑。

两日前李乾顺被斩首的消息传回来,文武官员便让太子李仁爱继承了国主的位置,以统一号令。

仁孝的李仁爱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想倾举国之兵去夺回李乾顺的尸体,但是却遭到其母耶律南仙、舒王仁礼和国中的官员一致反对。君臣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派使者去大梁赎回李乾顺的尸体。

李仁爱从小多才多艺,精通汉学,而且颇有些多愁善感。

李乾顺的死亡给多愁善感的李仁爱打击很大,原本身子就柔弱,现在走起路来更是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了。

耶律南仙看到爱儿这般样子,忙道:“国主,是不是那些内侍又偷懒?这些奴才就得教训他们,不可太过仁慈。”

李仁爱躬身行了礼,这才道:“他们没有偷懒,是孩儿不让他们跟来的。”

耶律南仙挥手让屋里的下人都下去,这才道:“仁爱,你要保重身体啊。你父王去世,西夏一百多年的基业就都靠你维系了。”

李仁爱点头道:“孩儿晓得,只是孩儿想到父王的首级被大梁挂在高杆上,孩儿便有些难以控制。”

耶律南仙虽然是被辽国皇帝赐来,但是和李乾顺生活多年,对励精图治的李乾顺,也十分有感情。

想到李乾顺的惨状,也忍不住眼圈一红,不过看到面前又开始垂泪的儿子,只能使劲眨眨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