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豁达人生-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慊沽恕D愀盖准峋霾淮鹩λ担骸笥押匣镒鍪拢陀Ω美婀蚕恚缦展驳#趺茨苋媚阋桓龈鋈耸芩鹗兀 橇礁鲞哆读税胩煲裁挥薪峁!

“宋林生走了以后,你父亲对我说:‘这件事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咱们家现在没有钱,等以后有了钱一定要还人家。’此后他们两个还一直互相来往打着交道,经常在赵村集市上见面。你父亲殁了以后,宋林生得到消息便拿着礼行赶来了。他来的那天正好赶上给你父亲送葬。那一天,他哭得很伤心,等把你父亲埋了以后,宋林生连饭都不吃就要离开。我挡住让他吃了饭再走,他说心里难受吃不下去。我对他说:‘你伙计把你的那十块大洋还没有还上,他的人却走了。你放心,这十块钱我在心里记着,以后有办法了一定还你。’宋林生对我说:‘克仁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他却先走了,我心里很难受。至于我们合伙做买卖的事你就不要提了,你们家里人当时就不愿意,我也怨不着人家。现在,你一个女人家,以后还得拉扯娃娃过日子,拉扯这么多的娃娃也不容易,又分了家,日子很不好过。我和薛克仁的那些事,你也就不要往心里放了,这事主要是我出的主意,是我找他干的,不是他找我的。这件事从此以后就再也不要提了,我永远也不会来向你要钱的。’说完就走了。”

“我当时只知道哭,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从那以后,宋林生一直再也没有来过咱们家。我只听说宋林生的家在潼关塬上的代子营,我也没去过宋林生的家里,也不知道代子营在那里。其实,当时主要因为家里老是穷,一直也没有钱还给人家。如果有钱的话,我也能寻到代子营。只有把欠人家的钱还给人家,我的心里才能觉得踏实。”

“虽然宋林生给我说过,他不会来向我要这个钱的。但我的心里老是觉得不踏实,总觉得你父亲欠着人家的钱没有还给人家,心里一直惦记着。后来,一想起此亊心里就有点不安。臣子呀,这件事你一定要记住,不管你林生叔要不要,将来这个钱一定要还人家,做人要明白,做事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天。”

听完妈妈的述说,小臣子连连点头。他看着妈妈那个认真劲,心里暗暗发誓:将来有钱了,我一定替父亲把这笔钱还上。绝不能让他在天之灵不安宁,不能让妈妈心里老不安宁。于是,他对母亲说道:“妈妈,你放心,这件事我记着,这笔钱我将来一定还人家。”

韩三倩看着懂事的小儿子,心里很高兴,她抚摸了一下臣子的头笑着说道:“我娃娃是个有出息的好娃娃,你一定要像你父亲那样,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守信的人。”

  
 上高小 '本章字数:4688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3 09:06:02。0'
008 上高小

1940年,风陵渡再次沦陷后,日本鬼子在条南一带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百姓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驻守在河南岸阌底镇一带的是国民党一九七师正泉部副营长侯为,看到父老乡亲惨遭蹂躏心如刀绞,满腔的报国热情,促使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渡河抗日!

上峰没有命令,这是擅离职守!侯为顾不得那么多了!

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他率领自己所带的一个加强连,从河南夜渡黄河,来到河北,在永乐镇的南张村驻扎下来。次日,他便率部由南张村移驻到三面环沟的军事要地胡营村。在胡营开始修炮楼(碉堡)、炮台、筑工事。决心有力地打击和消灭日本侵略者。

1940年3月20日,侯为从侦探人员方面得到可靠消息:盘踞在条西的日军20师团的牛岛师团长到条南进行扫荡,3月20日晚上要路过李庄圪瘩岭的饮马泉涧。这是一个打击敌人锐气的大好机会,候为和副营长罗守义马上召开各排干部会议,决定在其必经之地饮马泉涧进行截击。具体部署是由赵福旺第三连一个排的兵力,细致观察敌人的行踪,战斗打响后击敌大部队的尾部。而大部队则埋伏在李庄之北圪瘩峰的两侧山坡上。

3月20日黄昏;按照会议部署;三连连长赵福旺的第一排全体战士已悄悄地埋伏在饮马泉涧的两边山上,其余的三个连队也悄静地隐蔽在李庄圪瘩岭的两侧山坡上。

大约晚上7点左右,一股二三十人的日军从西边徐徐蠕动过来,慢慢地走近了一排的阵地。一个名叫马正方的战士就要跃出,向敌人投弹,,被另一个战士给拦住了。战士们对于敌人的行动,越来越感到蹊跷,只见这些敌人化整为零,散开分别走在山间大路的两边山地上搜索前进。原来这伙人就是村田派出的搜索队,是在搜索探路。

又过了约半个小时,敌人的大队人马从西边过来了。190多名日本兵在深深的大山沟里形成了一条长蛇状,不一会儿便全部进入了候为的埋伏圈。

“打!——”只听侯为一声令下,埋伏在东岭坡上的一、二连和埋伏在西岭坡上的三连战士居高临下,似天兵天将从空而降!三个连的兵力,四挺重机枪,八挺轻机枪,手榴弹、冲锋枪一齐朝敌群吐着火舌!三连长赵福旺也带着埋伏的战士从敌人的屁股后面打来,杀喊声响彻云霄,回荡在幽长的山谷里。忙乱慌神的日本兵盲目地乱放枪炮,进行还击,这哪能抵挡得住?前后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打死了130多个鬼子兵,我军仅12名战士阵亡。

日军村田、中岛率领700余名日兵去攻击驻扎在雪花山上杨振邦抗日纵队,很快就被杨部打败,阵亡了500多名精兵。这两个愚蠢的日军头目;带着200来名败退下来的残兵败将疲惫地停留在条南的上阳村喘息。因他们是从雪花山深山老沟、南蓿┪椿木<嗄敬岳锾映隼吹模┳潘锪锞薹桓龈鏊踅殴帧R唤寰湍齑习傩盏募Γ侠习傩盏闹硌颍么遄永锏酱Ψ晒芬姨健

侯为得到消息之后;立即率领部队赶至上阳村,前哨侦察人员在村头弄死那两个又冷又饿正在那里抱着枪打瞌睡的敌哨。一连和二连的战士冲进村去,赵福旺的三连悄悄在村的四围迅速散开,包围了上阳村。

日军突然看到拥满巷道的中国军队,仓促应战。候部仅用了47分钟的战斗,就全歼了200多名日军。村田、牛岛漏网。村田藏匿在一个小场的玉谷杆堆里;保住了性命。中岛化装成要饭的乞讨,随两个卖核桃的洛南商人溜出村逃跑了。

在永济一带揭竿而起的抗日英雄杨振邦在第四集团军撤离之后,将队伍拉上了雪花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自命为“山西人民抗日游击第一支队”。

在雪花山上,杨振邦招募兵勇,制造和购买武器弹药,发展壮大自己的抗日队伍。

期间,他在下山募兵之时,结识了在家避居的原黄埔军校教官、汤恩伯的少将参谋长秦浩廷。在秦浩廷的帮助下,游击队很快发展到两千多人。

队伍壮大以后,在秦浩廷的参谋下,杨振邦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实行了“三三制”编制。此时,杨振邦又将自己的队伍自命为:“山西人民抗日游击纵队”,设“二部、六处、一个团九个直属单位,下设教导大队、特务大队、执法大队、手枪大队、通讯大队、机炮大队、直属中队和突击队等直属大队。并从‘戒烟戒赌戒嫖’开始,严肃整顿军纪,用文化提高队伍的素质,用纪律严格约束队伍,管理和教育自己的队伍。

杨振邦早年入狱并结识了共产党员冯彦俊(中共山西省地下特委书记),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抗日战争形势极为严峻之时,他在雪花山上保护了大批的共产党员,并让这些共产党员在“山西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中担任领导职务。在大批共产党员的参与下,部队面貌发生更大变化。

兵强马壮之后,他在秦浩廷的参谋下,率部多次袭击位于境内的日军驻军,击毙日军官佐,打击消灭收编伪军,清除汉奸,对敌对叛逆分子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在战斗中杨振邦足智多谋果断出击干净利索收效明显,杨部将士英勇顽强,战果颇丰!特别是黄旗营伏击战,击毙日酋龟田,活捉炮目竹山一郎和几个日本翻译,极大地鼓舞了条南人民的抗日信心。

在杨振邦部和侯为部经常出其不意的打击下,驻守在中条山一带的日本鬼子,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猖狂了,条南的百姓相对能安宁一点。

当村里稍稍平静以后,山民们便四处请老师给孩子们教书。韩三倩因为家里已经非常困难,就没有让臣子继续上学。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又能开始念书,自己却不能去私塾,臣子的心里很不释然。

因为不能上学,臣子心里总是不死心,白天放羊是没有时间的,晚上一有机会,他就跑到学校里和相好的伙伴们睡觉,跟上老师学点东西。

随着年龄的增长,臣子的求学越来越心切,小时候曾经看到的“二贤庙”里的首阳小学,一直在他心里惦记着,一门心思想到首阳村的学校里去读书,但后来却让他失望了,因为 “二贤庙”被侵华日军拆掉盖了炮楼。首阳小学被日军拆毁以后,附近就再没有正规的小学校了。

一九四二年夏天,永济县在离西侯度村五公里远的吅哟宄闪⒘艘凰亓⒏呒缎⊙#ㄒ步心厦硌#L秸飧鱿⒁院螅甲有睦锖苄朔埽恍南氲较亓河高级小学去上学念书。但由于家里很穷,生活困难,母亲没有答应他。

求学心切的臣子不肯甘休,一有空就缠着母亲。执着求学的儿子总算缠动了善解人意的母亲,通情达理的韩三倩见儿子求学心切,咬了咬牙,答应了臣子的求。

臣子去吅痈咝∈呛脱λ持我豢槿サ模8菟礁鋈说氖导是榭觯λ持尾灏嘣谒哪昙督灏嘣谌昙丁

在吅由细咝】刹槐仍诖謇铮@爰椅骞锫罚宰”匦朐谘!C啃瞧谥荒苁切瞧谌詹拍芑匾淮渭摇

学校有灶房,入灶的学生每月要给学校灶房交四十五斤麦面,才能在学生食堂里吃饭。同村一共有五个在吅痈咝∩涎У耐В渲杏腥鐾Ъ彝ヌ跫冉虾眯前凑障蜓5囊螅罘拷涣怂氖褰锫竺妫恢痹谘程美锍苑埂3甲雍脱λ持瘟礁鋈耍蛭依锒己芾眩徊黄鹚氖褰锫竺妫筒荒茉谘程美锷显钊牖铩

不能入灶,但总要吃饭的。薛顺治有个妹子叫薛贤贤,和吅哟宓牧醴⑾椤熬戳酥选保ň粗眩褪嵌┗椋钦庖淮乃捣ǎA醴⑾榈募依雲河高小不远,在刘发祥的请求下,刘发祥的母亲每次做饭时总要多烧一点开水供两个孩子用。每到吃饭的时候,臣子和顺治就从薛顺治未过门的妹夫刘发祥家里提点开水,到学校泡馍吃。开水泡馍就是他们在吅痈咝∈逼诘幕锸场O奶焓潜冉虾霉模礁龊⒆用康匠苑故焙颍陀靡桓霭滋尢岬闼チ搜!5蕉炀湍压耍歉鍪焙蠲挥信浚滋薏槐N拢斓氖焙颍炱芾洌岬窖J本鸵丫沽耍桓龆欤嵌汲圆坏揭欢偃确埂

生在乱世的孩子多数都是很苦的,在吅痈咝±铮钊思业暮⒆踊故钦级嗍=徊黄鹚氖褰锫竺娴难V辽儆邪恕⒕攀觥8挥型樾牡难A斓剂私獾秸庑┭木咛迩榭龊褪导世岩院螅龆ㄔ谘钌嫌殖闪⒘艘桓雒滋涝睢H媚切┤氩黄鹧畹难朊滋涝睿裳9┯兔滋馈

入米汤灶每月只需交几斤小米和炊事员的工钱就行了,这和交四十五斤麦面相比较,负担要轻的多,在这种情况下,臣子和顺治都入了米汤灶。

学生们一星期回家里取一次馍馍,在学校里用清米汤泡着馍吃一星期,生活的确是很苦的。臣子在每星期天回家取馍馍的时候,才有条件在家里好好吃上两顿热饭。然后从家里拿点秋麦混合或者面拌红薯渣混合的窝窝头,再拿点家里用黄豆晒的酱豆或用萝卜腌制的萝卜干咸菜。这些就是他一周的全部饭菜。

因为灶房小,容纳不下那么多学生吃饭,灶房规定,六个人一组,分一盆米汤,由六个学生一人一天轮流到灶房用瓦盆端回宿舍里。一九四四年九月的一天,轮到臣子值日端饭。吃早饭的时候,他便到灶房去给同学们端米汤。那天下着小雨,他端着米汤盆快步往教室里走去,一不小心脚下滑了一下,把他摔倒了。“啪!”的一声,盛米汤的瓦盆摔在地上打碎了,米汤全倒在了地上。眼看着同学们的米汤没有了,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为了让同学们能喝上汤,他硬着头皮回到了灶房,怯懦地对管理员说:“我把米汤瓦盆打了,米汤也倒了,怎么办?”。管理员人很好,笑着对臣子说道:“不要怕,你就另端一盆吧,米汤就算了,但按规定米汤盆你是一定要赔的。你买上一个同样的瓦盆放到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