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系统-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栊遥芄桓鹊墼谝黄穑际悄负竽愕墓湍亍!

“呵呵,快二十年的事情了,没想到你还记着呢,本宫记得那个时候我可是非常听本宫的话的,有的时候宏儿不听本宫的话,还是你在旁边劝着他。哎,这一切想起来就如同眼前一般,可是宏儿竟然年纪轻轻就离去了。不过呀,到了现在,本宫也得说几话公道话,你那个时候真不该有那么大的变化,否则的话宏儿也不会宠幸王美人,说不定还能够多活几年呢。”

“母后,你这话臣妾就不爱听了,当初臣妾连续生下了几个孩子,可是都莫名其妙夭折了。后来生了辩儿后,还是送到了史道人家中养着,这才平安地长大了。母后知道臣妾为什么后来会变吗?那是因为臣妾发现我的前二个孩子都是让人给害死了的,而罪魁祸首就是周贵妃和李淑妃她们。偏偏那个时候母后你和先帝听信了她们的谗言,说什么臣妾命中克子,若不是臣妾后来又怀上了辩儿,差一点就被打入冷宫了。所以臣妾当机立断,将周贵妃和李淑妃二个害死了,这才保全了辩儿。不过那个时候母后你可是一点也不理解支持臣妾的,还将王美人那个小妖精送给先帝,结果先帝被她迷得团团转,甚至要把太子之位传给那个贱人的孩子,所以臣妾迫不得已才出了下策派人毒死了她。”

何太后轻声叹息着说道,然而其话中的内容却让人听得毛骨悚然,后宫之中的争斗之残酷惨烈从她的口中说出来,倒像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而董太后听了也心中恻然,对何太后更是有些忌惮了。

“原来周贵妃和李淑妃也都是被你害死的,你怎么能这么狠心呢?”

“母后,你觉得臣妾狠心吗?可是你想过你那二个夭折的孙子没有,他们一个不满二岁,一个才八个月大。每当想起我的二个孩子惨死的情景,臣妾就恨不得将宫中所有的人全部杀死,让她们这些贱人为我的孩子陪葬。”

“怪不得后来你性格大变,与开始进宫那二年大不相同,原来是因为这样。不过本宫也确实不能怪你什么,这后宫之中的惨剧,历朝历代都有发生。若是本宫遇上了你这样的事情,说不定也会跟你一样疯狂的。但是就算你杀死周贵妃和李淑妃是因为她们害死了你的孩子,可是你毒杀了王美人,让皇子协从小就没有了母亲,这难道不是同样残忍的事情吗?”。

“臣妾知道,杀死王美人只是为了不让她夺走了先帝,免得她活着迷惑先帝立了她的孩子为太子,这也是臣妾为辩儿着想才做出来的事情。只是臣妾没有想到,母后你竟然对那个贱人的孩子如此上心,居然亲自带去抚养,让我没有机会除去他。不过现在辩儿已经登基为帝了,臣妾也没有必要对付他一个小小孩子了,所以母后你大可以放心。”

“本宫也想放心,可是本宫放不下心来呀。”太皇太后叹息着说道。

“这难道就是母后要临朝听政的原因吗?难道母后还想着要废去我的辩儿,让那个贱人的孩子成为大汉天子吗?”。何太后脸色一变,冷冷地问道。

“本宫倒是没有这个意思,不过辩儿和协儿都还小,现在还没有能力管理大汉天下。本宫之意是等到他们长大以后,看看谁才更有能力管理天下,那么谁就会资格成为大汉天子。”

董太后悠然说道,她望着何太后,目光丝毫不让,二宫之间表面上看起来若无其事,但是目光之间却仿佛有火花在闪烁一般。

“臣妾虽然垂帘听政,但是对于朝堂之上大臣们商议之事却并没有加以干涉,只是在后面看着辩儿处理国事,给他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同时也避免那些朝廷大臣们欺负辩儿年轻,乱了朝政。臣妾一遍苦心,并无半点要干预大汉朝政的意思,也并没有半点要控制大汉权力的想法。所以今日臣妾请母后过来小叙,也是斗胆向母后请求,不要再干涉朝堂上的事情了,否则将会祸乱大汉天下的。”

“哼,你倒是说得好听,因为刘辩是你的儿子,当然会听你的话了,所以你在朝堂之上开口不开口,刘辩所说还不是你想要他做的。本宫是看着宏儿坐上大汉天子之位的,绝对不会允许你们母子将宏儿的天下给糟蹋了。想当初若不是本宫抬举你,你能有今日的富贵尊荣吗?你们何氏能够有今天的权势滔天吗?”。董太后脸色沉下来,指着何太后喝问,二人之间彻底翻脸了。

s

 207、计逐董后

207、计逐董后

“母后如此说的话,臣妾真替先帝不值,也替母后蒙羞。/母后如今所作所为,真是为了替先帝守好天下吗?恐怕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恐怕是想要掌控大汉朝政吧。臣妾身为先帝皇后,乃当今天子之母,绝对不会容许你如此胡作非为的。”

“少在这里假惺惺的装好人,谁不知道你们何氏包藏祸心,欲取代刘氏而掌大汉天下。否则的话如何解释你的兄长大将军何进长期手握羽林军大权而不肯交出,更是在文武大臣之中大肆培植党羽,岂不是明证吗?”。

“臣妾兄长为大将军,乃是先帝亲自任命,那是先帝对他的信任,所以将洛阳城的安危交托到他的手里。不像母后你为了自己的兄弟,在朝堂之上逼迫天子,索要兵权,其心可诛。还有这段时间以来,在朝廷之中干预朝政,大肆安置亲信之人,难道母后当天下人都不明白事理吗?”。

“休得胡说八道,本宫让国舅掌管御林军,正是为了守护大汉天下,不让你们何氏一家独大。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何氏的走狗,这种局面必须得改变。只要有本宫在,就绝对不会让你们的阴谋得逞,大汉就还是刘家的大汉。”

“母后如此一意孤行,恐怕对于大汉来说绝非是福。如今天下本来就乱贼四起,洛阳城好在还平安无事,若是母后真要挑起什么事来,臣妾恐怕难以保全母后的安危。”

“哼,你这是在威胁本宫吗?别以为你的兄长大将军何进才有兵权,本宫若是想杀你们,只需要吩咐一声,国舅的御林军瞬间就能灭了何氏,还真以为这洛阳城是你们家的了,简直是荒谬。”

“母后也别以为御林军就当真是国舅爷的私兵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是大汉的禁军,恐怕不会做出犯上做乱的事情出来的。怪不得母后行事这般无所顾及,原来是将御林军当真你们的私兵了,难怪国舅爷每天出入都是前呼后拥,大批御林军将士成了他的家奴了,这才是让人笑话的事情。”

“闲话少说了,今日本宫本来是兴致不错的,却也不想与你计较。总之,有本宫在,大汉朝廷就不会任由你们胡来。”

董太后冷笑一声,站了起来,抬臂伸了伸懒腰,然后一摇一摆地走了。而何太后久久地盯着她的背影,目光越来越阴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二宫之间的争吵,少帝刘辩看在眼里,当然是通过绿八哥这个天生的偷窥狂知道的,不过他并没有阻止,而是暗暗发出几个命令,他知道大汉朝廷的动荡即将开始了,而他要做的是控制这种动荡的形势,并且利用各种机会肃清阻碍自己的对手,达到对朝廷的掌控。

“太后,召臣进宫,不知道为了何事?”

当天傍晚,大将军何进被何太后召进宫来,他并不知道今天发生的事情,只是看何太后的脸色难看,心中有了一些猜想。

“给大将军看座,你们退下吧。”

何太后让宫女为大将军何进搬来坐椅,然后挥手让所有人退下,叹息了一声才将今天的事情告诉了大将军何进,当然语声中充满了一种愤怒。

“太皇太后这是欺人太甚了,咱们该当如何应对,还请太后示下。”

“本宫心中也在为难,太皇太后实在是逼人太甚,而且人担心她的威胁并不只是威胁,要是真有一天她和国舅爷突然发难,咱们恐怕真的会死无葬身之地。我本不欲与她争高下,但是为了辩儿,我却不能退让了,否则将来害了辩儿就后悔未及了。”

“那娘娘的意思是,咱们要动手了。”

“对,先下手为强,后下手糟殃。咱们得狠下心来,想个办法彻底解决掉她们的威胁,不然真的是寝食难安。”

“娘娘放心,一切交给臣来办。娘娘这段时间在宫中注意安全,让人保护好少帝,免得他们狗急跳墙。”

“宫中你可以放心,这些大内侍卫都是以前东宫过来的人,都是少帝的亲信,有他们守住宫中,就算外面闹起来,我们也不会有事的。”

大将军何进离开皇宫后,立即派人召集太傅蔡邕、太保陈耽、后将军袁隗、司徒王允等人,将太后的旨意告诉他们。

董氏一脉如此的所作所为,确实已经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了少帝的权威,所以太傅蔡邕和太保陈耽等人,都决定一举搬倒董太后一脉。

“那么大家说说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董太后自己交出兵权,退居后宫,不再插手朝廷之事?”

“我看很难,从董太后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她的权力非常强烈,恐怕是想要效仿先朝的吕太后、窦太后,轻易是无法让她自动退出的。”

“这么说来,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她退出,必须要一举让她离开洛阳城才行。”

“对呀,董太后本为河间王妃,只是因为后来先帝登基她才跟着入宫为太后,如今先帝已经驾崩了,按照规矩她已经不再适合留在宫中了,因此可以直接将她逐出洛阳城,回归河间府去养老。”

“不错,如今正有一个机会,我们查到河间地方官员私收税赋,背后肯定有人给他们撑腰,而河间乃是董太后丈夫的封地,虽然如今继位的河间王只是她的二儿子,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是董太后在背后指使的,以此为由可以将其驱逐离开洛阳。”

“正可如此,明天大家在朝廷之上弹劾董后,而大将军则率领军队围困董国舅府,免得他利用御林军作乱,也可以避免再生事端。”

当下,几位朝廷重臣定下计策,各自分头行事,而何进更是与太傅蔡邕一起趁夜进宫面圣,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少帝刘辩听了他们的弹劾后,立即同意了他们的计划。

本来大将军与太傅还生怕少帝不会同意,准备了许多的理由用来说服他,结果根本没有用到,让他们对少帝有些高深莫测起来。

s

 208、弹劾风波

光熹元年夏五月十六日,洛阳城千秋万岁殿中,朝会例行进行着。/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只是武官之列少了数人,不见了大将军何进及国舅董重等人,而玉帘之后,何太后竟然也没有出现。

“无事启奏,无事退朝。”

君臣参见少帝之后,司仪太监例行公事地唱道,而少帝似乎没有什么兴致,身体歪坐在龙椅之上,仿佛在打瞌睡一样。

“老臣有事启奏。”

此时,太保陈耽站了出来,他是昨天晚上商议后决定出面的人,而其他人则会随后附议,共同弹劾董太后。

“太保大人有何事启奏,请讲。”

少帝刘辩一边打着呵欠,一边挥了挥手,漫不经心地说道。

“圣上,老臣要弹劾太皇太后董氏。”

太保陈耽朗声说道,声音在千秋万岁殿之中回荡着,顿时震惊了群臣,可谓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大殿之中鸦雀无声,落针可闻,个个屏息凝气,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什么?你要弹劾太皇太后?”

少帝刘辩从龙椅上跳了起来,指着太保陈耽大喝一声,似乎根本不知道会发现此事一样,令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人成分佩服少帝的演技。

“不错,太皇太后虽然身价尊贵,但是有了错误,老臣仍然要弹劾她。”

太保陈耽的脾气,朝廷之中的老臣们都知道,听到他朗声地回答后,都知道今天将会有大事发生了。

“这个,皇祖母,太保大人要弹劾您老人家,不知道要不要听?”

少帝刘辩似乎有些犹豫,考虑了一会儿都没有让陈耽启奏,而是转身面向后方玉帘,恭敬地问起了玉帘之中的董太后。

董太后早就听到了太保陈耽的话,她心中冷哼着,但是表面上却装着若无其事一般,仿佛太保陈耽要弹劾的是别人而不是她一样。

“哦,本宫也想听听,太保大人要弹劾本宫,都有些什么罪名?”

虽然董太后的声音平静,但是大殿之中的众臣都听得出来,她心中压抑的愤怒,恐怕平静之后就会是火山爆发,一怒而大汉天下震恐。

“不可,老臣反对,圣上。”

只是,陈耽还没有开口,旁边应当闪出了一人来,大家望去,正是官拜司空的丁宫丁大人,他在殿中跪了下来,叩头在地。

“原来是丁大人,快快请起,爱卿的年纪也大了,千万不要闪了腰才好。丁大人有什么话就说,说完了大家还要听陈大人的奏章呢。”

少帝对司家丁宫大人的语气非常客气,仿佛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一样,让群臣之中的郭嘉、陈宫、荀彧、戏志才等人暗中偷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