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弊主-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站笼刑车来了,人群立时早早的闪到路边,挡路是要吃鞭子的,八名犯官在狱中便已酒足饭饱,倒也无人叫停索酒,不过,一众百姓对这些盘剥他们的贪官却是恨的牙痒痒的,不少人对着刑车吐唾沫,见无人干涉,自然也就胆大起来,不计其数的人开始扔果皮,烂菜、臭鸡蛋,押解的刑部官员、兵丁也凭空挨了不少冤枉。
监斩官刑部右侍郎萨尔台立即催马快行,到达刑场之后,他仰头望了眼日头,便径直前往临时搭建在西鹤年堂店门口的监斩棚,离正午尚早,他并不着急。
坐上监斩官的高位,他看了一眼公案上锡制笔架上搁放的八支新笔,这几支笔就是他此次监斩的外快,一个犯人一支笔,钩点人犯的朱笔可以压邪驱魔,乃是镇宅之宝,相当好卖,呷了口送上来的热茶,他又不自觉的看了一眼日头,这光景怎么看也不象是有雨的模样,他不由暗骂钦天监的都是一群饭桶,怕是又有人要倒霉了。
谁知才坐了两刻钟,日头竟然暗了下来,萨尔台心里一喜,难道真的有雨?他忙出了长棚,一出长棚,便是一阵凉风吹来,仰头望了一眼,太阳已经被云层遮住了,再远眺一下,天边正有一片黑云快速的移过来,他不由心里一惊,忙喝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回大人,午时二刻。”属官立即躬身道。
萨尔台不由微微沉吟了下,斩刑的时辰是很有讲究的,午时三刻开斩和正午开斩,虽只相差一刻,待待遇却是天差地别,午时三刻乃是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之时,此时开斩,死者连鬼都不得做,是以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皆是选在午时三刻行刑,而正午开斩,便有机会做鬼投胎。
此次监斩的多是旗人,真要到午时三刻开斩,可要得罪不少人,但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是不得执行斩刑的,逢上下雨,一般都是暂缓执行斩刑,贞武特令今日开斩,便是为的祈雨,若是下了雨,而未斩成,那是什么后果?总之不会是什么好结果。
想到这里,萨尔台沉声喝道:“验明正身。将麻核桃准备好,不要给他们说话机会。”
验明正身是行刑的前奏,你属官不由略微迟疑了下,却是不敢说什么,忙转身跑到行刑台高声喝道:“验明正身!”
久旱盼甘露,原本看到变天,百姓们都是欣喜万分,也有不少人议论纷纷,时辰未到是不能开斩的,下雨了也是不能开斩的,今日这光景,怕是没热闹可看了,不过,他们也不觉的沮丧,毕竟下雨比什么都强,有不少人已经开始陆续散去。
但听闻一声“验明正身。”传来,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要开斩了?
看到变天,八名犯官原本还以为天无绝人之路,待听到“验明正身。”一个个不由脸如死灰,有那胆大的,想开口喊怨,却被早有准备的衙役麻利的塞了一个麻核桃在嘴里,登时便说不出话来。
说是也怪,就这么会光景,太阳又露了出来,萨尔台亦是精神大振,转身大步回到公案后,用朱笔将名字钩好。
一刻钟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萨尔台高坐在公案后,心里却是一个劲的祈祷,老天开开眼,等斩了这批贪官再下雨,仿佛过了一个时辰之久,一声禀报才如期而至,“禀大人,午时三刻到。”
萨尔台精神一振,正要掷下令牌,下令开斩,身后的一僚属却是低声道:“大人,日头正烈。”
听的这话,萨尔台不由沉下心来,瞥了地上的阴影一眼,收回了手,能不得罪人,又能顺利交差,他自然更乐意。
天公做美,一直艳阳高照,好不容易熬到正午时分,萨尔台立时掷下领牌,沉声道:“行刑!”(未完待续)
【第604章 晾几天】
八名犯官早已被人按规矩由东向西一字排开跪在地上,听得行刑的命令,身着粗麻赤红行头,怀抱鬼头刀的侩子手们齐齐低喝了一声,“爷我伺候你走,也是吃哪碗饭办哪桩差,您放心走好”言毕,手起刀落,随着刀光闪过,一蓬热血飞溅而出
由于收了钱,侩子手的活做的相当利索,手上的劲道掌握得非常准,断头不掉头这是便于家属抬尸,缝上头落个整尸下葬真要碰上那没钱的,侩子手自是没如此客气,提刀斩首,抬脚蹬尸,一句客气话都没有
眼见八名贪官血溅五步,一众围观百姓沉寂了片刻,立时便轰然叫好,也就在此时,天色为之一暗,太阳再次被云层遮住,风也一阵接着一阵直吹的天昏地暗,见眼一场大雨转瞬即至,一众百姓纷纷四散而去
不到两刻钟时间,一场倾盆暴雨便迅捷而至,旱了两个月之久的京城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一场透雨
贞武站在乾清宫的殿外走廊上,望着密集的雨幕,顿觉浑身轻松,太监高进喜披着油衣脚步匆忙的赶了进来,见贞武就站在殿外,忙除了油衣,上前利索的扎千儿禀道:“禀皇上,八名犯官已于正午时分在菜市口弃市,围观百姓人山人海,叫好之声轰然不绝”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略一沉吟,便道:“贪官服诛,大雨复降,叫京报好好宣扬一番”
“奴才尊旨”高进喜忙躬身道
包福全听的心里一紧,主子不提圜丘祈雨,却独提贪官服诛,这是要整顿吏治?见贞武转身进了殿,他哪敢多想,忙蹑步跟了进去
瓢浇的大雨中,琉球、日本两藩属国的使节团进了京城,住进了朝廷常设之中央客馆——玉河桥会同馆
琉璃厂东门外杨梅竹斜街,四译馆衙门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杜德远在闻报后不由望了一眼外面雨势,见仍是大雨如注,他不由微皱了下眉头,琉球使团来的勤,倒也不须他出面接待,但日本是归附之藩属国,首次谴使来京,礼仪方面却是不能疏忽的按理他应该亲自接见的,不过,如此大雨,如何能够成行?
正在他犹豫之时,却听的下人进来禀报:“大人,翰林院侍读学士何焯前来拜访”
何焯?杜德远听的微微一楞,而后立即起身迎了出去,翰林院侍读学士不过是从五品,比起他正四品的少卿可差多了按理他不用如此客气,但何焯此人是廉郡王胤禩的侍读,极受胤禩赏识如今的八贤王可是位高权重,他可不敢怠慢
杜德远赶到大门,正逢何焯哈腰出轿,忙上前一揖道:“屺瞻兄,久仰”
何焯未料到他竟然是迎到大门口,忙躬身一揖还礼,含笑道:“何敢有劳杜大人亲自出迎”
“屺瞻兄考据之名冠盖京华,今日登门,我岂敢托大”杜德远说着便伸手揖让道:“请屺瞻兄里面请”
何焯岂肯僭越,礼让了一番,两人才并肩进了内堂,在签押房落座后,杜德远便试探着道:“屺瞻兄冒雨前来可是有紧要之事?”
“不错,在下奉廉郡王之命特意前来”何焯也不绕圈子,直言不讳的说道:“听闻日本使节团已经下塌玉河桥会同馆,廉郡王刻意命在下赶来知会一声,让杜大人将日本使节团晾几日”
晾日本使节团几日?杜德远不由狐疑的盯着何焯廉郡王这是什么意思?如此做的话可是大失礼仪之事,若是朝廷追究起来,他可脱不了干系,他不由迟疑着道:“日本乃归附之藩属,首次入京朝觐,避而不见,岂不有失礼仪?”
何焯微微一笑道:“杜大人可曾听闻皇上要调整对沿海诸藩属的宗藩关系?”
这事,杜德远还是去年听到一点风声,难道皇上现在就要着手推行了?可朝会上并未听到丝毫的风声,他不由微微摇了摇头,这事不奉旨,他还是觉的心里没底,事关藩属,而且是归附的藩属,他可不敢听信一面之辞
见他摇头,何焯沉声道:“皇上已经定了下来,着日本纳岁币、押质、和亲,此事由廉郡王胤禩全权负责,之所以要晾日本使团几日,便是为了易于洽谈相关事宜”
杜德远听的微微点头,却是不敢贸然表态,略一沉吟,他便道:“据闻日本使团此番朝觐,规模较大,另有数十女子随行,想是还兼有和亲之重任”
见杜德远顾左右而言他,何焯亦不着急,他也没指望三言两语便能稳住杜德远,毕竟太常寺、四译馆都不受廉郡王的束缚,他前来不过是拖延时间而已,廉郡王胤禩已经进宫去请旨了,很快就会有旨意下来
乾清宫,东暖阁
听的胤禩恳请先将日本使团晾几日,贞武丝毫没有犹豫,便命人前去传旨,随后才看向胤禩,微笑道:“八哥可是由井君美率团而来这一点,看出了蹊跷?”
“皇上明鉴”胤禩在杌子上微微欠身道:“井君美是江户幕府两名辅佐幼君大臣之一,地位崇高,历来谴使朝觐,鲜有重臣前来,臣估摸着,井君美此番前来,应是有求于我大清,是以想先晾他几日,摸摸底细”
贞武微颌首道:“纳岁币、押质、和亲,这和亲、纳岁币都好说,唯有押质,江户幕府不敢轻易应承,这一条可以换个名目,诸如求学之类的,你自斟酌”
胤禩听的微微一怔,迟疑着道:“如此,井君美可能不会太抵触,不过,名不正,则言不顺,对其他藩属如何宣扬?”
贞武微微一笑,不以为意的道:“待质子到了京师,着京报以押质的名义宣扬便是”
这岂不是把江户幕府陷入险地?胤禩稍怔一下便反应过来,贞武这是有意挑起日本内乱,他这是想再次征日,还是想借机控制江户幕府?
瞥了胤禩一眼,贞武含笑道:“倭人反复无常,咱们这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井君美既是领队前来,应是江户幕府遇上了危机,七千万的巨额赔款,怕是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了,八哥探得底细,随时来报”
“臣,尊旨”胤禩忙躬身道
贞武呷了口茶,又望了望窗外,下了半个多时辰,雨势已经小了许多,回过头来,他才缓缓说道:“有这一场透雨,北方各省的旱情应会大为缓解,朕明日将九哥和十六弟都召回京,上书房大臣都已封赏,一众兄弟也该封赏了”
听的贞武明确说出要封赏一众兄弟,胤禩忙躬身道:“皇上,一众兄弟的封赏,臣窃以为应适可而止,皇上励精图治,文治武功皆奠定了根基,一众兄弟日后建功的机会尚多,封赏太高,臣担忧日后赏无可赏”
“八哥此言实乃老成谋国之言”贞武颇为赞赏的看了他一眼,道:“一众兄弟或文或武,皆是出类拔萃,朕要开创大清未有之盛旷,让一众兄弟都清史留名,爵位,朕不吝啬,不论文治武功,但凡出众者,朕不吝啬铁帽子王,即便封了铁帽子王,海外还有大片的土地,朕不担心没有赏赐的”
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而且不递降,是大清宗室爵位中最为尊贵的,可不是一般的亲王所能比肩的,这是贞武第二次提到铁帽子王了,而且话里的意思,他们兄弟也能在海外裂土封疆
胤禩不由微微动容,忙躬身道:“皇上志吞天下,臣等一众兄弟必定竭心尽力、鞠躬尽瘁”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道:“先跪安”
待胤禩退出,贞武伸了个懒腰,起身在殿内活动了下,包福全却是躬身进来道:“皇上,到时辰了,是否传膳?”
听的传膳,贞武不由微微沉吟了下,御膳房虽则是名声在外,但贞武对御膳房却是兴趣缺缺,皇宫里讲究太多,最重要一点,非节令不食,一个季节,翻来复去就是那些菜品,虽然花样多,也精致,但吃多了仍觉的腻味,别提用膳的那套流程了,让人倒足了胃口
微微沉吟了一阵,他才道:“通知琪嫔,朕今日去他那里用膳”
琪嫔是张梦娇的封号,包福全一听,合着连翻绿头牌都免了,他不由暗叹这琪嫔圣眷不衰,忙躬身道:“奴才这就去传旨”说完便躬身退了出去
待包福全退出去,贞武便在殿内闲适的踱着,这一个多月来,天旱不雨,贞武一直是依循康熙的规矩在宫中斋戒祈雨,女色、酒肉都是忌讳的,虽然他不信这一套,但宫中人多眼杂,即便是做样子,他也的做足,以免有流言蜚语传出宫去,有损名声,他虽然不是太在乎名声,但现在康熙还在,他又才登基改元,而且在大张旗鼓的收八旗兵权,整顿驻京八旗,这节骨眼上,可不能让人闲话,授人以柄。(未完待续)
【第605章 后宫】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历来是泛指皇帝后宫,三宫即指中路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此谓“后三宫”。
六院即分别指东路六宫:景仁、承乾、锺粹、延禧、永和、景阳宫,西路六宫的永寿、翊坤、储秀、启祥、长春、咸福宫,此即三宫六院。
康熙在位五十余年,制定了详尽的后宫典制,将后宫妃嫔分为八个等级,各等级的品级、数额、俸禄、侍侯人数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皇后居中宫即坤宁宫,主内治。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分居东、西十二宫,协助皇后主内治。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居东西各宫。
贞武一共就一嫡二侧二庶五个福晋,另外还有几个开脸的贴身丫鬟,相对于诺大的后宫而言,人数实是太少,按理新君登基要进行选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