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弊主-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是清醒的?能够说话?胤祯一楞,不会是回光返照吧?他立即就快步而入。
宽大的御榻上,康熙面向外侧趟着,几日未进食,一张脸越发显的消瘦,眼眶深陷,倍显憔悴,见到胤祯等人进来,他眼神微微亮了亮。
见这情形,胤祯急趋几步,跪在康熙身前重重的磕了三响头,抬起头来,仅是轻唤了声,“皇阿玛。”便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胤祉、胤禩、胤祥、胤誐四人亦是紧紧的跟随其后,磕头后都泪眼模糊的望着康熙,却是不敢言语,几个亲王、上书房大臣则是跪在四人身后。
康熙看了众人一眼,才含糊不清的咕哝了一句,却是谁也没听清楚,侍立在旁的李德全却是轻声道:“朕去日无多。”
听的这话,所有人都盯着康熙,康熙这是要交代遗言?难道真是回光返照?胤祯一颗心也是砰砰直跳,手心,后背都是汗,目不交睫的盯着康熙。
康熙微不可察的点了下头,接着又含混的说了一句,这次一众人却是听清楚了命、刻两字,李德全又说道:“命在顷刻。”
康熙微微点头,又费力的,几乎是一字一句的说道:“着皇太子克承大统。”说完这句话,他仿佛是用尽了气力,却仍是盯着床前的一众人。(未完待续)
【第559章 年号】
这句话,不用李德全重复,众人都听的清清楚楚,胤祯心里顿觉热血上涌,康熙竟然让他登基了!他是做梦也没想到康熙一醒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传位。
略一琢磨康熙说的三句话,他就反应过来,康熙上次昏迷醒过一次后,立即又陷入长时间昏迷,而这次情况更严重,他是担心昏迷之后再也醒不过来。
这时可不是谦虚的时候,康熙这情形也不容他谦让,胤祯立刻重重的磕头道:“儿臣胤祯尊旨。”
胤祯这一开口,一众皇子亲王、上书房大臣立即磕头,齐声道:“奴才尊旨。”
听的这话,康熙微微扯动下脸上的肌肉,又轻轻咕哝了一句,这次却是谁也没听清楚,不由都看向李德全,李德全默神了一下,才道:“治大国如烹小鲜。”
听的这话,胤祯不由眼圈微红,康熙在这种情况下,仍是担心他革新的步子迈的太快,他忙哽咽着叩首道:“儿臣谨尊皇阿玛教诲,必定循序渐进,先试行再推广。”
康熙象是耗尽了气力,不再说话,但眼睛却看着胤祯,望着康熙充满鼓励的眼神,胤祯又磕了三响头,这才站起身来,转过身扫了众人一眼。
一见这情形,一众皇子亲王、上书房大臣也都立刻起身,然后恭敬的跪下道:“奴才、微臣等拜见太上皇。”三跪九叩之后,又对胤祯跪拜道:“奴才、微臣等拜见皇上。”同样是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礼毕,便听的李德全轻呼一声,“太上皇。”
胤祯转头一看,康熙已是两眼紧闭,蜡黄的脸上不见一丝血色,不由急声叫道:“太医。”
孙子鼎匆忙跑了进来,不及行礼便跪在康熙前面用心号脉,满屋立时静的落针可闻。
在殿中一众人复杂的眼光中,孙子鼎终于放开了康熙的手腕,跪转身叩首道:“微臣拜见皇上。”
胤祯伸手止住他行礼。关切的问道:“太上皇病情如何?”
“回皇上。”孙子鼎从容回道:“太上皇龙体并无大碍,系心神松懈而致昏迷。”
心神松懈?看来康熙对皇权的交接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挣扎,才做出这个决定,胤祯微微颌首道:“太上皇何时能够清醒?”
略微沉吟,孙子鼎才回道:“回皇上,太上皇龙体虚弱,快则一、二日,慢则三、四日。既能进食,不会有大碍。”
“用心治疗,悉心照料。”胤祯沉吟着道:“随后将太医院有功人员报上来,朕厚赏。”
“微臣谢皇上隆恩。”孙子鼎忙叩首谢道。
胤祯微微颌首便迈步出了康熙的寝殿,一出大门,便见一众王公整齐的跪在台阶下,见他出来,一众人立刻三跪九叩高呼万岁。
待得礼毕,胤祯才道:“诸臣工的孝心可嘉。太上皇如今已经转危为安,不过由于龙体虚弱,又陷入昏迷。好在并无大碍,诸臣工先散了吧。”说着,他便迈步径向东配殿而去。
一众人皆是躬身道:“奴才躬送皇上。”
一众皇子、亲王、上书房大臣略一迟疑,也紧随其后而行。
跨进东配殿大门,一应护卫太监都是赶紧的跪下行礼,胤祯暗笑这消息倒是传的快,却是不理他们,脚不点地的进了大殿,坐定之后。才吩咐道:“让他们都进来。”
一众人进来见礼后,皆是恭敬的跪在地上,胤祯是深知跪奏的痛苦,扫了众人一眼,便道:“诸臣工平身。”
众人谢恩起身后。李光地便躬身道:“皇上既已嗣承帝位,当务之急是须将年号定下来。”
胤祯看了众人一眼,道:“皇阿玛御政五十余年,革新苛政,发展生产。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兴文重教,编纂典籍,亲征朔漠,和善蒙古,远征海外,抗击沙俄,文韬武略,历代帝皇无人能及。
朕之心性与皇阿玛一脉相承,必然敬天法祖,于内仁爱子民,锐意革新,发展生产,对外开疆拓土,将皇阿玛一手开创的盛世延续下去,为大清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百年盛世,将大清打建成为一个民富国强,兵力鼎盛,横跨亚欧美非四大洲的日不落帝国!”
这不啻是一篇登基宣言了,众人谁也未料到胤祯竟然是如此野心勃勃,一登基就宣布要开创亘古未有的百年盛世!打建横跨亚欧美非四大洲的帝国!虽然胤祯口口声声打着敬天法祖的幌子,但谁不清楚,远征海外和锐意革新都是这位主子一手倡导的。
由此观之,胤祯这一番话里,锐意革新和开疆拓土这两点才是重中之重,想到康熙临昏迷前犹自不忘提醒‘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康熙对革新也是极不放心的,众人心里不觉有些惴惴不安。
众人正在用心琢磨,老十胤誐却是躬身问道:“禀皇上,臣不解日不落帝国为何意,恳请皇上指点。”
“十哥是实诚人。“胤祯微微含笑道:“咱们大清所处的是东半球,而美洲、非洲、欧洲是西半球,大清太阳升起的时候,西半球则正是太阳落下的时候。所谓日不落帝国,便是指,不论什么时候,太阳总是照耀着我大清的国土上。
诸臣工皆是朝廷栋梁,随着海外扩张脚步的加快,大清的疆域将遍及世界各大洲,尔等要加强对西学的学习,加强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否则,届时根本就不知道大清的疆域有多大。”
海外扩张脚步的还要加快?众人都是一惊,忙躬身道:“臣等谨尊皇上训诲。”
“至于朕的年号,没必要那么复杂。”胤祯微微顿了一下,才道:“天覆地载之道以贞正得一,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朕名字里也有个祯,开疆拓土谓之武,就叫‘贞武’。”
一众上书房大臣都还在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的想胤祯的年号,没想到胤祯自己两句话就定了下来,一众人不敢怠慢,立即跪下三呼,“贞武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贞武(老十四更名叫贞武了)顿觉浑身热血上涌,多年媳妇熬成婆,属于自己的时代来临了!(未完待续)
【第560章 考核】
贞武元年春,正月十八。
刚刚过完上元节,各地署衙都还未开印坐衙,但京郊顺义县的县衙却是提前开衙治事,知县黄成章连年都没过好,自初五开始便带着县丞、典史、巡检、司狱、教谕、训导、主簿、典吏及三班衙役忙碌起来,检查境内的桥梁道路、邮传驿站,视察城池、学宫,官仓,检查御道,彩棚,不敢有丝毫懈怠。
潮白河对岸新建的禁卫新军大营——顺义大营也是从大年初五以后就开始忙碌起来,经过半年的建设,顺义大营的营房、大教场、演武厅、抱厦、配殿、看守房、月台、门楼等都已初具轮廓,如今皆装扮一新,彩旗烈烈。
经过半年的训练,禁卫新军将在正月二十日正式成军,届时,皇上会亲临阅兵,而禁卫新军的成军也意味着一场大淘汰,一万新军将被淘汰一半,所有的官兵都大为紧张,闻听这一消息的一众兵丁家属也是大为着紧,纷纷跟各自旗主禀报,提前赶到顺义来观看。
大量的人群从京城涌来,小小的顺义县城立时就人满为患,仅有的几家客栈早就客满,城中各百姓家中也都住满了借宿的。
见到这种情形,知县黄成章更不敢懈怠,命令三班衙役不分昼夜连抽转的巡查各条大街,就为担心走水引发大案,这些京城来的可都是旗人,烧死几个,他这知县可就做到头了,还好,顺义大营未袖手旁观,分出了五百兵丁在街上协助巡防,这让他感觉轻松不少。
禁卫新军大营内也是一片繁忙,东门外与西门外的两个大教场都是号令声不断,所有的官兵都在抓紧时间操练。
禁卫新军是当今皇上一手创建的,从组建之日起,一众兵丁就被不断的灌输。禁卫新军将和大清皇家海军一样四方征战为大清开疆拓土,所有八旗子弟心里都清楚,朝廷历来最重战功,特别是开疆拓土的战功。战功就意味着升迁,意味着出人头地的机会。
面对这种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万禁卫新军,从上到下,谁也不愿意被淘汰出局,面对这超高的淘汰率,所有官兵都在玩命的训练自己。
敦郡王胤誐、怡贝勒胤祥皆是一身戎装立于演武厅前面宽大的月台上。看着火热朝天的训练场景,胤誐却是轻叹了口气,道:“十三弟,禁卫新军的操练之法确实没得说,别说训练三年,就是现在拉出去,也是一支无可匹敌的强军,比起驻京八旗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这一万禁卫新军分属八旗,皇上却有意打破了各旗的统属,根本就不以旗驭人。这分明是有意吞掉各旗的这部分人马,我担心各旗旗主对此有意见。”
胤祥瞥了他一眼,胤誐的有此担心不足为奇,正所谓隔旗如隔山,历来八旗之间都是互不统属,也很少往来,各旗兵丁都被视如旗主的私产,即便出兵,各旗之间也是泾渭分明,极少合兵。
老十四此举。应是实施兵制革新的一个前奏,可能还是旗务整顿的前奏,就看那些个旗主是什么反应了,贞武元年了,老十四稳了半年,怕是该要出手了。
想到这里。胤祥微微点了点头,含笑道:“十哥担忧的不无道理。不过,禁卫新军既是号称一个新字,自然是不会沿袭旧例,皇上既然敢于尝试,想来也是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十哥何须担忧。”
见胤祥不愿在这个话题上多说,胤誐也不以为意,这些事他也操不上心,当下他就换了个话题,道:“十三弟,您说这皇上又不是没钱,为何却只给禁卫新军配蒙古马?金州马多好,南番马也不错,再不济哈萨克马也可以,这些马都可以大规模配备的。”
听的这话,胤祥不由笑道:“都说十哥爱马,还真是不假,您说的这些马是不错,也可以大规模装备,皇上倒不缺这点银子,不过,皇上建禁卫新军可不仅仅只是为了西北,他多次提到俄罗斯对大清的威胁,十三猜想,西北不过是禁卫新军练手的地方,禁卫新军的最终对手还是俄罗斯。
俄罗斯地域远比西北辽阔,而且又多是苦寒之地,唯一能够胜任的便是蒙古马,十哥别看蒙古马矮小,速度慢,冲刺差,但是蒙古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食物要求极低,极少生病,都说铜锣铁驴纸糊的马,唯有蒙古马堪与铁驴相比。
另外一个优点就是,长距离远征,后勤很难及时补给,有时吃穿都难以保证,下了仔的蒙古母马即使是食用最粗劣的马料,在最恶劣的条件下,仍可以靠马奶就养活它的主人,这是别的马种所不具备的。
皇上在为禁卫新军挑选战马时,可是经过多方的征询,才最终定下来的,可不是为了省钱,京城那些个高头大马看起来俊美,骑起来威风,可那都是些爷,马爷,比人还娇贵,拉上战场,与蒙古马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胤誐自己就养了不少的骏马,可这些马平日里都是下面的马夫饲养,其中的难处,他自然不知,蒙古马,他平时更是连看都懒的看一眼,闻言不由讪讪的道:“都说人不可貌相,想不倒马也不能貌相。”
这时年羹尧,岳钟琪双双赶了过来,抱拳一鞠,道:“末将年羹尧,岳钟琪见过十爷、十三爷。”
胤祥含笑望了二人一眼,年羹尧是自己举荐的,岳钟琪则是老十四直接从松藩镇中军游击调来的,禁卫新军成军后,这两人多半就是统领,当下便微笑道:“军中不必多礼。”
起身后,年羹尧便含笑道:“十爷、十三爷,这些个兵现在都算得上是百里挑一的精兵,淘汰一半,实在是可惜了,属下肯请十爷、十三爷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能否少裁撤一些,能训练到这个程度实属不易。”
胤誐笑了笑,道:“一手训练出的兵,要裁撤掉,谁都舍不得,不过,这事仅是美言是不成的,还得看他们后日的表现,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