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弊主-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康熙的情况进行了例行的汇报,完了之后,略一犹豫,他又接着道:“禀皇太子,上次皇上昏迷前后二次,总计八天时间,但中途醒过一次,喝了点水和参汤,实际上最长昏迷时间才六天。”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下,却是打住了,胤祯听的莫名其妙,这话是什么意思?略想了想,却是没能琢磨出他的意思,便沉声道:“有话尽管直说,别吞吞吐吐的。”
孙子鼎叩了个头,才道:“禀皇太子,经过两次针刺放血,皇上虽有好转,但脉象仍是较上次弱上许多,上次皇尚且昏迷了六天,微臣担忧此次昏迷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微微顿了一顿,他才接着道:“皇上处于昏迷之中,不能进食,不能喝水,超过七日,恐有不忍言之事。”
胤祯听的一楞,合着这年头昏迷七天以上就有生命危险?想想也是,如今可没有静脉注射,无法补充能量和营养,根本不可能出现什么植物人,七天不吃东西还没事,不喝水,那绝对是要命的,不过,喂水应该是没问题的,为什么说不能喝水?略一沉吟,他才迟疑的问道:“不能喂水?”
孙子鼎耐心的解释道:“皇上处于昏迷之中,不会吞咽,喂水会呛着引起咳嗽,稍有不慎,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导致窒息。”
胤祯点了点头,这应该是水进气管引起的,他微微默了默神,静脉注射是不可能的,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办法?鼻饲胃管?到哪里去找胃管?七日就七日吧,做到这一步,他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只能看康熙的造化了。
想到这里,他顿时一身轻松,转念又大为警觉,自己下意识里就如此盼望康熙死掉?他赶紧稳下心神,略一沉吟,他才沉声道:“今日才是第二日,先观察两日再看吧。”说着,他又问道:“西洋的几个郎中可有好的建议?”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孙字鼎对西洋郎中历来是嗤之以鼻,没有丝毫的好感,当下便道:“回皇太子,西洋医学根本就不成体系,这类疑难病症,他们向来是望而却步,哪能提出什么好的建议?”
胤祯瞥了他一眼,这年头的西医竟然如此不被待见?微微沉吟,他才道:“中医固然是博大精深,但西医也自有其过人之处,不可一味贬低,岂不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能够兼蓄并重,岂不更好?问问他们,能否有办法解决进食喂水的难题。”
孙子鼎虽然不以为然,却也不敢辩驳,忙躬身道:“微臣尊命。”
出得西偏殿,胤祯心里不觉又矛盾起来,若是任由康熙七日后活活饿死渴死,又如何对的起康熙这些年来对他的回护偏爱?可如今根本没有橡胶,到哪里去找胃管?再说,康熙清醒过来之后,定然是偏瘫的下场,极可能对自己对大清不利,撒手不管,应该是最理智的做法。
昨日才赶过来的包福全见胤祯出来后便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知道他是担忧康熙的病情,不由暗自感叹这主子仁厚,犹豫了下,他才开口道:“皇上吉人天相,太子爷不用太过担忧,该用早餐了,一会而要听政呢。”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却是心不焉的慢慢踱着,七日之期,今日已是第二日,康熙若是再昏迷五、六天,不管是否能清醒,都是凶多吉少,可是眼睁睁的看着康熙就此挂掉,又于心何安?他纠结的皱了皱眉头,自己是否有些妇人之仁?
跟着走了一段路,见胤祯没做声,包福全不由有些着急,再过得一刻,上书房大臣就该前来议事了,然后就是听政,这早餐得拖到什么时候?又跟着走了几步,他才躬身道:“太子爷孝行可嘉,皇上若知必然大为欣慰,不过,这节骨眼上,太子爷可万万不能病倒,奴才恳请太子爷珍惜身子。”(未完待续)
【第556章 心结】
欣慰!康熙必然大为欣慰!听的这话,胤祯心头一亮,不知不觉的停住了脚步,出于对皇位的渴望,他内心里一直刻意加大了康熙清醒后可能对他构成的威胁,却是忽略了好的一面。
若是能够救活康熙,而且是他出了大力,将会是什么情形?两次中风昏迷,康熙的身体必然大大衰弱,偏瘫亦会加重,可能还会失语,即使权欲再强,也不得不放手,在得知他的孝行之后,在确保能够安享晚年的情况下,康熙会做出何种选择?仅仅只是欣慰?
想到这里,胤祯长长的松了口气,若是这种局面,那可是皆大欢喜,自己也能落个心安,不至于死了之后不敢入皇陵,即便康熙最终没能清醒过来,他也尽心尽力了,问心无愧。
解开这个心结,胤祯顿觉浑身轻松,康熙初次中风后谢绝探访,在康复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又突发二次中风,这种情形下,必然有人猜疑他这个皇太子暗中动了什么手脚,这也是他这两日来倍感矛盾,犹豫不决的原因。
他自然是渴盼能够早登基称帝,但他更希望能够光明正大,心安理得的登上皇位!一众兄弟既是野心勃勃之辈,也皆是出类拔萃之辈,唯有正大光明的登上皇位,才能让他们彻底死心,杜绝内耗。
他不希望在登基之后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内耗上面,他要对外扩张,对内革新,没时间也没精力去内耗,没有一个稳定的局面,革新,那纯粹是奢想。
回头赞赏的看了包福全一眼,胤祯也不言声,加快了脚步向东配殿而去,至于用什么东西代替胃管?只要肯认真的想,应该能够找到替代品。不过,先得找个法子掩饰一下,略微沉吟,他便吩咐道:“早朝之后,谴人将几位西洋郎中叫来。”
见胤祯心情明显转好,包福全亦是暗暗高兴,忙躬身道:“奴才尊命。”
*
前宫正殿。
虽然还较早,但已有不少京城官员为躲避日头。早早赶了过来,前去康熙寝宫门前磕头请安之后,他们便三、五成群的聚在前宫正殿前的树荫下闲聊,等候着早朝。
康熙的病情一众朝臣都是讳莫如深,最热门的话题是九阿哥、十三阿哥、隆科多抢夺步军统领衙门的兵权,九门提督鄂伦岱的调任领侍卫内大臣,当然,旗人入军工作坊和禁卫新军新兵征招的火暴情形也是主要话题之一。
在小汤山行宫闷了两夜一天的一众皇子和王公宗亲在听闻这些消息之后都是大为震惊,皇太子虽然没动康熙的兵卫。却是调了上书房大臣嵩祝坐镇丰台大营,如今又公然夺取了步军营的兵权,而且加快了禁卫新军的组建进度。同时又将他们都羁縻在小汤山行宫,皇太子这是想做什么?
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裪三人没与其他朝臣掺合,三人在正殿前一颗大树下轻声的议论着,“老十四如此举动,是不是意味着皇阿玛大限将近?”
“别胡乱猜疑,这事难说,皇阿玛的情况如何,还得看老十四接下来的举措,之前的那些举动。不过是昨日皇阿玛病危时的紧急举措,没什么奇怪的。”
“五哥说的是,老十四比老二可厉害的多,咱们……胤裪却是提醒道:“三哥来了。”
老三来做什么?胤祺也不回头,警惕的问道:“他一个人?”
“恩。”胤裪轻恩了一声。道:“三哥不会是还不死心吧?”
“不识时务。”胤祐低声道。
见三人假装没见到他一样,胤祉的脚步不由微微滞了一下,却仍是走了过来,含笑道:“五弟你们在议论何事,如此入神?”
“三哥来了。”胤祺三人假意才看见。忙与之见礼。
稍一寒暄,胤祉便道:“五弟你们可曾留意到,一众兄弟就咱们四人和老八还在这里,其他几人都不知去向。”
胤祺淡淡的道:“朝廷事务繁多,其他兄弟各有差事在身,不在这里也不足为奇,何况他们每日都来请安,也不失孝道。”
听的这话,胤祉不由微觉失望,他本意是来试探一下看看他们三人是否有抱怨不满之心,见老五如此警惕,丝毫不给机会,他立时转了话题,道:“也不知道皇阿玛的病情究竟如何,听闻头部针刺放血风险极大。”
见老三仍在埋刺,胤祺三人都不免有些反感,既不想接这话头,也不愿意跟他呆在一块,以免招祸,正想着如何抽身,胤裪却含笑道:“八哥来了。”
胤祺回头看了一眼,胤禩正径直往他们这里而来,他急忙借机岔开话题,道:“我那院子当西晒,正好让八弟帮着调换一处。”说着就迎了上去,他这一动,老七、老十二也跟了上去。
一见这情形,胤祉不由暗自腹诽,稍一犹豫,也跟了上去。
八阿哥胤禩是见老三与老五几个凑堆儿,特意赶过来的,这节骨眼上要防着老三出妖蛾子,可不能让老十四借机将老三以及老五他们仨一锅端了,有损老十四的名声是一回事,他也不想落个鸟尽弓藏的结局。
见到老五几人都迎了上来,胤禩不由大为放心,加快了脚步迎上前,含笑与几人见礼,而后语带双关的道:“几位兄长若是有安排不周之处,尽管跟八弟明言,如今皇阿玛病重,咱们一众兄弟皆须谨言慎行,以防人多口杂,另生波折。”
“八弟这话甚是。”胤祺一口就接了过去,含笑道:“五哥那处院子当西晒,早朝之后,八弟能否调换一间。”
*
虽说赶来小汤山行宫参加早朝颇为辛苦,但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员却是尽数都赶了过来,康熙病重,他们身为臣子,那是必须前来磕头请安的,当然,探听风声,才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
闻报参加早朝的人多,胤祯不敢托大,担心出现意外情况,仍是按惯例,召集各部分别汇报,各部大员也尽都识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压下不报,只拣重要事情汇报,仅仅半个时辰,早朝便告结束。
下朝回到东配殿,胤祯刚刚坐下,便闻报八阿哥胤禩在外求见,他不由微楞了下,便吩咐请他进来。
待胤禩进来见礼后,胤祯便伸手让座,含笑道:“八哥如此着急赶来,有何要事?”
“禀皇太子。”胤禩欠身道:“参加早朝的朝臣太多,而前宫正殿地方狭小,王公与朝臣杂处一地,隐患颇多,还望皇太子能妥善处理。”
听的这话,胤祯不由微微点了点头,老八的担忧不无道理,眼这这情形,须得小心谨慎,微微沉吟,他便道:“小汤山至京师路途遥远,为免影响朝廷政务,明日起,只限各部院寺监的主官参加早朝。”
“臣胤禩尊命。”胤禩心里不由一松,控制了参加早朝的人数,就容易管理多了。
“八哥无须拘礼。”胤祯沉吟着道:“如今这情形,皇阿玛可能会昏迷一段时间,对一众王公的约束,就劳八哥费心了。”
胤禩却是不肯失礼,起身半鞠道:“臣必定竭心尽力,不使皇太子为此分心。”说着又是一躬,道:“微臣告退。”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心思很快就转到了胃管的替代品上,什么东西中空,柔软,不易折断?稻草梗行不?麦杆应该也可以?得先找几个太监实验一下。
胤祯的突发奇想,可是把他的几个小太监折磨苦了,稻杆、麦杆、大葱,芦苇杆往口中插了无数次,最后发现,未成熟的稻杆最合适,柔软,不易折断,虽然口子小了点,但是喂水,却是没有一点问题。
经过两天时间的反复训练实践,一名小太监终于能够熟练的将一整根稻杆插入,灌水也不会被呛到,唯一的麻烦是灌水很慢,胤祯又建议做了一个口阔管细的漏斗,实验了几次,才终于定型。
孙子鼎等一众太医和罗德先、安泰等几名西洋中医生被邀请现场观看之后,都是大为惊异,连换了三个太监现场表演,见灌水确实不会引起咳嗽和窒息,一众中外郎中都是兴奋不已。
既然可以喂水,那自然也就可以喂药,可以喂参汤,可以喂**,有此创举,以后对昏迷病人的治疗就将轻松许多,最重要的是,康熙清醒的机会将大得多。
孙子鼎激动的道:“皇太子这一创举,实是活人无数的大功德,必将千古流芳。”
胤祯没理会这奉承,淡淡的说道:“这全赖于西洋人对人体结构和各器官功能的了解。中医博大精深,但几千年来,却无大的发展,你们要勇于创新,不能总是承袭前人的成果。中医之所以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是经过无数人的研究和创新,你们不能固步自封,既要继承,也要发扬。对于西医,不能一味排斥,要兼蓄并用。”
孙子鼎及一众太医忙躬身道:“皇太子教诲,微臣等定当铭记于心。”(未完待续)
【第557章 荒章诞之言】
六月十五——上供节。
按习俗,这一日家家户户都要摆起香案,放上五样供果,燃鞭炮,在香案前磕头,祈求上天保佑能够风调雨顺,生活富裕,合家安康。
一大早,就不断有稀疏的鞭炮声传到小汤山行宫,行宫里虽然不敢放鞭炮,但早餐却是多了一盘抹着红点的大馒头,这是上供节的特色,吃了这馒头能保证一年身体健康,康熙这还病的半死不活的,一众王公宗亲自然都要图吉利。
早朝之后,一众闲极无聊的王公宗亲都闷在各自房间,康熙病重昏迷不醒,娱乐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