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弊主-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举两得之举,皇上为何不同意?”胤祥不假思索的说道。
胤祯沉吟了下,才道:“虽然名义上是征日本,实际上不过是叩关而已,不须登陆做战,只摧毁日本沿海的造船厂,在江户耀武扬威而已,不存在多大的损失,反倒是可以起到实战练兵的作用,再说,让日本称臣纳贡,亦是皇上的一大功绩,增开商埠,于国于民皆是大利,皇上定会欣然应允。”
胤祥却是有些担忧的道:“十四弟,咱那十二艘战舰是否少了点?”
胤祯白了他一眼道:“十二艘战舰去叩关?我丢不起那个人,怎么着也的派出二十艘战列舰,否则何以扬威?又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的称臣纳贡,增开商埠?”
调集南洋的战舰?这么大规模?那还有我什么事?胤祥不由试探着道:“十四弟应该不会去吧,南洋还要抢劫欧洲的商船,还要调运远征的各种后勤补给物质,总得有人坐镇吧。”
【第447章 京师繁华】
胤祥那点小九九,胤祯自然一目了然,不过,这次是南洋舰队极好的实战练兵机会,这个锻炼机会得优先照顾施世骠、刘知生、林卫等征欧的将领,略微沉吟,他便含笑道:“十三哥提醒的是,海军远征,后勤补给极为重要,要不十三哥去南洋组织一下远征军的后勤补给,积累点经验,这种机会可是很难得的。”
一听这话,胤祥不由一阵无语,闹了半天,竟是空欢喜一场,半晌,他才挤出一副痛苦的表情道:“得,我给十四弟打下手,日本海盗不少,我还是积累点清剿海盗的经验。”
胤祯轻笑道:“前往日本水域,最好的季节是五月底六月初,方才顺风顺水。北洋舰队六月起程去美洲,我得去马尼拉送他们出征,你确定要跟我去?”
老十四真是要去南洋坐镇?胤祥登时就轻笑道:“我宁愿去日本看戏。”
胤祯点点头道:“此次叩关,是难得的实战锻炼机会,得给施世骠等征欧将领练练手,既然花大价钱创建了海军,这战事就不可能少,十三哥别担心,我岂能让您无用武之地?这几日,您多看看蒙元征日的资料,战前会议好给他们拾遗补缺。”
胤祥立即点头道:“十四弟虑的是,这几日我就收集有关资料。”说着,他又问道:“是否谴快船通知施世骠,调集战列舰北上?”
胤祯略微沉吟,才道:“林卫是猛将的胚子,命令施世骠、林卫率南洋舰队二十艘战列舰北上至上海等候,可以鸽信传递吗?”
“哪能呐?”胤祥微笑道:“南洋的信鸽才开始喂养,至少也得三个月后才能投入使用,不过,可以传到广州。”
“那也能节约不少时间了。”胤祯含笑道:“我连夜写信给崇安先生,着水师派遣快船南下。”
见事情已成定局,方苞亦不好多言,只是提醒道:“调集如此多战列舰北上,会否影响南洋外海的抢劫?”
“不会。”胤祯毫不犹豫的道:“抢劫商船,快速的辅助战舰更好用。”
“会否影响远征欧洲的时间。”方苞紧问道。
胤祯沉吟着道:“征战日本用不了多长时间,一个月足够,问题是返航,不过,上海至长崎仅四百余海里,顺风两日夜便至,即便不顺风,逆风而行四日已是足够,误不了行程。”
送走胤祥、方苞两人,胤祯却是丝毫没有睡意,对于日本,他没有丝毫好感,对于这条给中国和东南亚所有国家带来巨大痛苦的恶狼,他心里只有浓浓的恨意,这条恶狼如今还未开始脱胎换骨,有强大的海军在手,他完全有能力,也有义务遏制它,封禁它,奴役它,或者将它扼杀在幼年期。
次日一早,胤祯、胤祥、胤禄一行率着一众护卫骑马前往通州,穿过天津城中心时,便见钟鼓楼正在扎彩坊搭戏台,上上下下一片忙碌,闲着无事瞧热闹的闲人不少,四周还有衙役兵丁巡视。
不用问,胤祯也知道,这是为康熙六十圣寿的庆典准备的,施世纶是出了名的吝啬,尚且如此大方,其他地方官员怕是要不惜血本的大肆庆祝了,仅是此次大寿,不知道全国要耗费多少银两?仅仅只是为了博一个与民同乐,这笔帐可是怎么算也不合算,胤祯不由暗暗告诫自己,以后,轮到自个了,可千万别花这冤枉钱。
已是三月十四,离着康熙的万寿庆典仅只四日,胤祯一行不敢耽搁,仅是中途顺道视察了下天津至京城的驿道扩建工程,一路都是快马加鞭,在香河歇了一晚,次日上午,众人便赶到京城。
一进朝阳门,胤祯就发觉处处都洋溢喜庆的气氛,临街的门楼、茶坊、酒楼、店铺、书肆都是朱漆彩绘,上面装饰着无数的万字、寿字、福字形的花纹、图案,棚门、楼门上都悬挂着吉祥对联,彩幡飘扬,旌旗猎猎,满城莺歌燕舞。
一看这规格和架势,胤祯就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这气氛跟六十年大庆太象了,面子工程可谓是渊源流长,根本不用想,他也知道,这些个面子活不可能是百姓出钱,这花的都是他的银子!
大街上行人也是熙熙攘攘,瞧着衣着打扮,都提前将压箱底的新衣服穿了出来,有道是人靠衣裳马靠鞍,穿着一身新衣裳,这人的精气神都格外的不同,街头不时可见满脸是笑打拱做揖的百姓,还有不少由年轻子弟陪着逛街的老人,不消说,这些个老人都是康熙请来为他祝寿的。
打前站的护卫早就将消息传了回来,康熙在畅春园,并有谕旨,“着王以下文武百官,一改以往七日俱穿朝服前往畅春园的旧例,自三月一日起,到月底为止,文武百官俱穿朝服蟒袍补服前往畅春园恭贺圣寿,每十年大庆即循此例。”
胤祯一行急于赶路,皆是一身便装,胤祥凑上前道:“崇文门的‘西元堂’还不错,先去那里泡一泡,换了朝服再去畅春园,如何?”
按例,钦差回京,未陛见是不能回府的,‘西元堂’也算是头等官堂(澡堂),胤祯也知道,望了一眼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点了点头,又回身吩咐达春道:“命人回府备轿。”
“回主子,早前已经吩咐了,街上人多,慢了点,应该就到了。”达春躬身说道。
胤祯满意的点了下头,径奔‘西元堂’而去,三人美美的泡了个热水澡,换上朝服,才升轿前往畅春园,一过了西直门,却又是一番景象,一路皆是红灯高悬,彩旗飞舞,万字、寿字、福字形的花纹、图案更是铺天盖地,大街两边,分别搭建着不少的龙棚、经棚,朱漆彩绘的寿字纹戏台。
胤祯知道这是御街,从畅春园一直到紫禁城,三十里的御街,康熙自畅春园回宫便要走这条街,沿途接受大小官员、士子、缙绅,耆老、百姓的祝贺。
放下轿帘,胤祯轻叹了口气,花费这巨额的银子讨康熙欢心,究竟值不值?
【第448章 倭子国】
北京西郊御园,畅春园。
自三月初二康熙入住畅春园开始,所有在京,赴京的诸王公大臣、外藩王公,文武百官俱着朝服蟒袍补服每日前往畅春园恭贺圣寿。畅春园自然也装扮的花团锦簇,所有的殿宇楼阁皆是彩幡飘扬,旌旗猎猎,一应树木亦是披红挂彩,精心装扮,真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青溪书屋,康熙心情舒适的批阅着奏折,全国各地官员在这节骨眼上谁也不敢败兴,上的折子都是捡着好的说,不是报祥瑞,就是恭贺万寿,当然,大清入主中原七十余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汇报的主要内容。
六十大寿,康熙虽说是驳回了大臣们奏请上尊号,举行万寿庆典活动,建造龙亭,立碑永载功德的建议,但心里却是极为受用,兢兢业业数十载,大清能有今日之繁盛,他不仅是欣慰,更多的是自豪。
老十四出资数百万为他举办万寿庆典,将他的兴头完全的钩了起来,既然是大办庆典,他索性令老八、老九、老十三兄弟和礼部的礼部满汉尚书瓦尔答、陈元龙牵头,放开手脚,将此次的万寿庆典举办成一个彰显大清繁华盛世的庆典,一则夸耀功绩,二则炫耀大清国力,震慑外藩诸国,让在京的外藩使节、陪臣和西洋的传教士将大清的富庶强盛远播各藩属国和欧洲诸国。
李德全躬着身子,脚步轻快的走了进来,轻声禀报道:“皇上,十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在外觐见。”
“恩。”康熙合上折子,含笑道:“召。”
胤祯三人进殿便利索的跪下,由胤祯牵头道:“儿臣胤祯、胤祥、胤禄恭请皇阿玛万寿圣安。”
康熙满面含笑的点了点头,道:“平身、赐座、赏茶。”
待三人落座,康熙逐一打量了三人一番,见三人精神饱满,不由微微颌首道:“老十三,身子可已无碍?”
胤祥未想到康熙竟然是先问他的病,心头一阵发热,他去年开年就已出京,之前也陛见过,康熙都未曾问起,此时问起,说明康熙心里已经隔阂尽去,他忙躬身回道:“谢皇阿玛垂询,儿臣确已无碍。”
康熙却是叮嘱道:“膝鹤风乃风寒湿邪所侵,郁而化热,极易复发,不可大意,广西所进寻骨风药材对此疾疗效甚好,朕赐你几盒,以备不时之需。”
“谢皇阿玛恩赏。”胤祥登时心花怒放,忙跪下谢恩。
康熙微微颌首,又看向胤禄,道:“老十六,在天津可还习惯?”
“谢皇阿玛垂询,儿臣一切安好。”胤禄躬身回道。
见康熙此时犹如寻常父亲一般垂询,胤祯暗道是好机会,当即便跪了下来,道:“皇阿玛六十圣寿在即,儿臣斗胆恳请皇阿玛允准大哥、二哥为皇阿玛恭贺圣寿。”
康熙闻言微微一怔,沉吟了一下,方道:“难得你时时顾念兄弟之情,允了,十七日,让他俩在御街龙棚叩拜。”说着,又道:“着胤礽长子弘晳,胤禔长子弘昱,十七日扶辇随行。”
虽说没有允准二人随班朝贺,可允准二人长子扶辇随行,这可是大好兆头,胤祯忙叩谢道:“儿臣代大哥、二哥谢皇阿玛恩典。”
康熙已是含笑道:“三日前就接到消息,你三姐、四姐和两位额驸明日也会赶到京城,你见见她们,和她们谈谈澳洲移民之事。”
荣宪、恪靖公主来了?胤祯一楞,立时大喜,这一来,澳洲的牛羊马匹和牧民就不须再用发愁,他忙欠身道:“儿臣尊旨,定然会好好招待她们。”见康熙提到澳洲移民之事,他便顺着话头道:“禀皇阿玛,澳洲移民组织上出了点小纰漏,现在滞留天津的移民数目超出预计,上海又系逆风行船不宜载粮,儿臣恳请皇阿玛能截拨天津漕粮以缓解天津窘困局面。”
天津移民出问题了?康熙一楞,怎不见张鹏翮、富宁安二人上折子?一转念,他便明白过来,这段时间都是报喜不报忧,这二人定然是怕搅了自己兴头,是以隐瞒不报,打算拖过万寿节再说,老十四一见面就谈及此事,想必事情很严重了,澳洲移民事关国策,可不能出疏漏。
想到这里,康熙沉声问道:“天津滞留了多少移民百姓?”
“二十万有余。”胤祯如实回道。
一听竟然有二十万之众,康熙眉头不由一皱,天津就在京畿之侧,稍有不慎,那就不是小事,他按捺住心头的不喜,沉声问道:“是何原因?”
详细的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胤祯才道:“如今,事态已经控制住了,移民既是踊跃前往澳洲,那能解决温饱,不发疫病,就不会有事。”
听闻又是地方官员渎职所致,康熙沉吟半晌,方才缓声说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宽严相济,方为中庸,凡施政,务求当理,朕以宽为政数十载,导致地方官员蝇营狗苟,贪贿成风,若不加以整顿,未免失之于宽,不过,事有轻急缓重,眼下远征在即,待忙完这阵再说。”
胤祥听的心里一紧,康熙这是要顺水推舟,欲放手让老十四整饬吏治?老十四这下可是揽了个天大的麻烦,还好,他将四哥送往欧洲了,否则,怕是又要起风波了。
胤祯亦未料到,康熙竟然会借题发挥,不仅要整饬吏治,而且要改宽为严,他忙欠身道:“儿臣谨记皇阿玛训诲。”
康熙话头一转,问道:“远征事宜,可曾安排妥当?”
“回皇阿玛,远征日期已初步定了下来。”胤祯忙欠身回道:“跨海远征,皆须乘风时,是故,远征美洲定于六月,远征欧洲定于九月,具体日期,还请皇阿玛定夺。”略微犹豫,他才接着道:“禀皇阿玛,儿臣近日研究海外贸易,察觉东洋日本,蠢蠢欲动,似有不轨之心,为防海军远征之后,东南沿海为日本所乘,儿臣欲在远征之前,消除后患。”
康熙闻眼不由瞅了胤祯一眼,远征之前,还要打倭子国?老十四担心什么?倭子国又有什么举动令老十四如此不安?微微一顿,他便道:“详细说说。”
胤祯当下便将日本“唐船风说书”制度,大清海军对日本的威胁,日本的野心和自己的担忧细细说了一遍。
康熙听后,半晌默然不语,倭子国对大清历来是报着敌视的态度,也曾支助过江南的反清势力,大清入主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