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弊主-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恭谨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二麒、勒老五、瑞老七,三个黄带子赶过来见礼,见了这情形,都知道今日踢到铁板了,二麒也顾不得是在大街上了,直接就跪了下来,“噼”地轮臂自个先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说道:“十四叔,侄儿灌多了黄汤,昏了头,您大人大量”边说边将银票双手奉了上来。
勒老五、瑞老七两人,只是参与后面与步军统领衙门兵士的斗殴,见情形不妙,勒老五忙着解释道:“十四爷,这不关咱们的事,咱们来的迟,见步军统领衙门欺负人,才上前帮忙的。”
一听这话,隆科多可不干了,当即便讥讽道:“这话听着新鲜啊,我步军统领衙门一个小小的六品骁骑校敢欺负宗室子弟,他不要命了?”说着便喝道:“马拓,为何当街殴斗?”
马拓应声上前跪道:“回十四爷、十爷、军门,他们先当街殴打官员,接着又殴打值巡的兵士,下官忍气吞声,他们得寸进尺,非要下官当街请安,下官身着甲胄,军务在身,不敢坏了规矩,他们便说下官藐视宗室,大打出手,下官不得已,才下令还击”
“长本事了啊。”十阿哥胤誐说着上前,抬腿便欲踢人,胤祯却一把将其拉住,而后掉头道:“隆科多,你身为九门提督,维护京城治安,是你职责所在,这扰乱京师,该如何惩处?”
隆科多心思灵动,一听胤祯仅只提扰乱京师的罪名,自然清楚他的意思,当下便道:“扰乱京师,情节恶劣者,鞭笞二十,来人。”
一众将领立时轰然应到。
隆科多扫了那群奴仆一眼道:“当街行刑,以儆效尤。”
一众将领听的大为解气,立时轰然应道:“尊命。”
胤誐却是一指二麒三人道:“这几个罪魁祸首呢?如何处置?”
“国家有律法,朝廷有纲纪,他们是宗室子弟,自然是送宗人府了。”胤祯淡淡的说道。
一听这话,胤誐不由大失所望,咕哝道:“那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便宜?”胤祯微微一笑,道:“扰乱京师,殴打官员,当街抢劫,败坏纲常,废礼逾矩,如何能便宜,不过,目前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念在宗室的份上,皇阿玛多半会网开一面,让他们为国效力。”
“为国效力?”胤誐眨巴着眼睛,一脸疑惑的道:“十四弟,别打哑迷啊。”
二麒、勒老五、瑞老七,三个黄带子也被胤祯冒出来的这一连串罪名吓了一跳,听说为国效力,三人亦是巴巴的望向胤祯。
“十哥,平日里要多关心朝廷大事。”胤祯轻笑着道:“朝廷开年就要移民澳洲,要的是人嘛。”
流放澳洲!二麒三人差一点没晕死过去,这也太狠了吧!不就是打架斗殴,至于流放澳洲吗?
当街鞭笞一众奴仆,让不少偷偷观望的百姓大感快慰,这些个恶奴平日里可没少为虎作伥,眼见他们当街被拔了裤子鞭笞,不少人都乐的捂住嘴偷笑。
步军统领衙门的一众将领兵士则是大为振奋,个个都觉扬眉吐气,这当街鞭笞,对他们而言,可是倍有面子的事儿,日后,他们在大街值巡,腰都会挺的格外直。
胤祯却是叫过隆科多,问道:“前几日,着你摸底,可有眉目?”
“回十四爷,这些事,各巡捕营都是门清,昨日便已经整理好。”隆科多说着,再次劝道:“十四爷,不是下官嚼舌,此事可得慎重,宗室子弟历来是朝廷的禁脔,还望十四爷慎思。”
胤祯点了点头道:“放心,本王自有章程,你着人将材料送到府上来。”
“喳。”隆科多躬身应道,起身,他又问道:“下官愚钝,不知十四爷命登记这些旁观的黄带子是何用意?”
“呵呵,日后,会派上用场的。”胤祯微笑着道。
次日一早,胤祯便在景运门递牌子觐见。
不料,竟然是李德全亲自迎了出来,当着一众人恭谨的请安之后,他才起身,笑着道:“皇上在养心殿东暖阁召见十四爷。”
胤祯微笑着道:“怎敢劳驾李公公亲自传旨。”
“今时不同往日,十四爷如今身份不同,老奴亲跑一趟,是应该的。”李德全躬身回道。
胤祯心里却是一凛,康熙这是什么意思?既然没给储君名份,又何必在礼仪上抬高自己?他忙谦逊着道:“李公公,您这可就见外了不是,胤祯仍是皇子,不能有别于其他兄弟。”
李德全瞅了一眼他头上薰貂冬冠上颤颤巍巍的十三颗东珠,心里暗忖,十四爷比起前太子爷可是谨慎远了,他忙陪着笑道:“朝廷最重礼仪,老奴可不敢有丝毫轻忽。”
进得养心殿东暖阁,胤祯恭谨的行礼请安,起身后,康熙便道:“赐座,赏茶。”而后,特意瞥了一眼他冬冠上的东珠,见已加到十三颗,不由微微颌首,道:“以后,你每天就跟上书房大臣一同觐见。”
跟上书房大臣一同觐见?那岂非五更天就得进宫?想睡懒觉,可就没门了。不过,康熙此意是旨在让他积累处理朝务的经验,这可是真的将他当储君来培养了,胤祯屁股才挨上凳子,又急忙起身跪下道:“儿臣谢皇阿玛恩赏。”
“平身。”康熙微微笑道:“昨日宗室奴仆与步军统领衙门发生冲突,听说你也在场?”
见康熙一来就问到这事,胤祯不由一喜,忙欠身回道:“回皇阿玛,儿臣是事后方才赶至。”
“你对此事如何看的?”康熙甚是随意的问道。
“回皇阿玛,此事虽小,但儿臣窃以为不可轻视之。”胤祯谨慎的说道。
“哦?”康熙顿时来了兴趣,道:“详细说说你的看法。”
胤祯稍一沉吟,便侃侃而道:“昨日事后,儿臣即赶到现场,对事情来龙去脉甚是清楚,顾深感忧虑,如今闲散宗室甚众,每日里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者不少,正所谓闲来烦恼,无事生非,闲极无聊,他们便整日里出入青楼戏园,茶楼酒肆,争风吃醋,打架斗殴,甚者更以欺民为乐。
每日如此花费,闲散宗室中自然有财力不继者,但如今互相攀比、夸耀已蔚然成风,不少宗室子弟便作奸犯科,以获得钱财挥霍,聚赌抽成,欺压百姓,盘剥商铺,种种不法情形不一而足。
国朝入关,鼎定中原,宗室子弟不过二百七十余人,如今,不过七十余载,宗室子弟已经高达二千四百余人,皇阿玛,以目前二千四百人的基数,不用三十年,宗室人数就有可能过万。
届时,不仅增加朝廷负担,京城治安亦是很大忧患,有损皇家脸面之事亦会层出不穷,儿臣恳请皇阿玛未雨绸缪,早做筹划。”
对昨日发生的宗室奴仆与步军统领衙门斗殴事件,康熙亦是大为恼怒,但更多的是好奇胤祯何以欲将三个宗室子弟流放澳洲,不想,胤祯竟然牵出这么大一个话题,他越听越是心惊,老十四的担忧不为无因。
人口基数越大,繁衍越快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二千四百人的基数,十五岁就开始结婚生子,加上天下太平,又根绝了天花,三十年发展到上万人,绝非危言耸听,如此,三、五十年之后,又是何等光景?百年后呢?此事,确实要未雨绸缪,否则,就会给后世子孙留下极大的隐患。
不过,宗室子弟是皇室的根本,是大清的基石,这个问题得想个妥善的法子,否则,必然引起恐慌,他马上就想到了海外分封,将远支分封到美洲、非洲,让他们在海外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该是最好的选择。
瞅了胤祯一眼,康熙不由大为欣慰,老十四可真是称的上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如此一件小事,他竟然能想的如此深远,不知道他对此有何提议,略微沉吟,他才开口说道:“此事,你看的透彻,见的深远,不知你对此有何想法?”
【第398章 微服私访(一)】
胤祯昨日在府中想了一宿,越想越觉的这次机会难得,不仅可以此事为借口,整治京城的治安秩序,还能乘机提议对宗室管理进行改良,当然这得循序渐进,若能说服康熙同意,对日后的整顿旗务亦是大利,因此,他昨晚是下足了功夫。””
一见成功引起康熙的关注和忧虑,他不由暗暗高兴,听闻康熙问及,他略微沉吟,便道:“宗室乃是皇室血脉的延续,与皇室休戚相关,可谓是皇室的藩屏,朝廷的柱石。然而,如今的宗室子弟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以前,宗室不过数百人,尚涌现了无数杰出的文臣武将,如今,宗室人数翻了几番,杰出之士却寥寥无几,反不如以前。这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天下太平,宗室子弟丧失了锐意进取之心,朝廷对宗室子弟不仅给予丰厚的待遇,还有优厚的特权,特别是司法特权。
司法特权原本是为保护宗室和彰显宗室的身份和地位,如今,却被他们作为为非做歹,欺压百姓、盘剥商贾的资本。
其次,八旗崇尚奢华、安于游惰,惯于逸乐之风亦正是宗室子弟引导的,儿臣窃以为,要纠正京城的奢靡之风,这源头便在宗室。”
康熙听到这里,眉头已是皱了起来,老十四难道他想拿宗室开刀不成?他特意提出宗室的司法特权,难道想在这上面整改?宗室的特权可不是轻易能动的,那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得打消他这个危险的念头。””
胤祯哪里知道康熙的想法,兀自接着道:“宗室既是皇室的藩屏,朝廷的柱石,便不能任其如此腐化堕落下,否则,一旦国家有事,根本就无法指望他们,所谓藩屏、柱石更是空谈。
儿臣以为,该从三方面入手扭转这种局面,一则,设立宗学,仿皇子教育制度,十八或者是二十岁以下的宗室子弟必须在宗学读书,考试不合格者,剔除出宗室,大清不能容忍废物成为皇室的藩屏和朝廷的柱石。
二则,修整宗人府的管理条例,加强对犯过宗室的处置力度。
最后,在京城开展一次全面的整治清理行动,严惩违法乱纪,欺压百姓、盘剥商贾、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歪风邪气。”
一听胤祯并未直接触及宗室司法特权,康熙不由微松了口气,对于建宗学,他倒是没有意见,宗室能多出点人才,毕竟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如此一来,能极大约束宗室年轻子弟,只是,考试不合格者就剔除宗室,这是不是有点太狠了。
琢磨了一阵,康熙又隐隐有些担心起来,宗室太强,对皇室却并非是好事,前明对宗室之所以要实行强杆弱枝的政策,也不是没一点道理的,一旦遇上懦弱之君又或者是年幼之君,便有可能酿成大变,这一点,他是深有感触。
但象前明那样,养一群废物一般的宗室,却是徒耗钱粮,于朝廷于皇室无丝毫益处,这实在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这个老十四,又提出了一个两难的抉择,康熙瞥了他一眼,伸手端起茶杯,呷了几口茶,才开口问道:“前明对宗室的政策,你该知道吧?”
康熙担心宗室太强?胤祯闻言不由一楞,这点他倒是没想过,沉吟一阵,他才道:“回皇阿玛,儿臣以为可以通过两方面来缓解,一是加强皇权,进一步削弱八旗旗主和王公宗亲对旗下旗民的控制和依附关系。二是,宗学可以侧重于西学。”
加强皇权这是题中应有之意,但是让宗室学西学,却是大出他的意料,他不由诧异的道:“让宗室子弟学西学?”
胤祯欠身道:“回皇阿玛,这并无不妥,皇子也都有学习西学,宗室子弟自然也可以学。儿臣如今察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西学,造船、火器、炼铁炼钢,勘探测绘,修路架桥,筑堤筑坝,矿藏勘测提炼,甚至是农业都需要西学人才,但西学人才却倍感缺乏。
西学不同于国学,即便学得再好,也不会危及皇权,宗室子弟学习西学,不仅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为国出力,而且还能引发带动士子对西学的兴趣。”
康熙本身对西学就甚为了解,对数学、几何,天文都下过一番苦功,也觉得老十四这提议有理,不过,转瞬间,他又皱起了眉头,西学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对朝廷而言,都是好事,唯独在火器方面的应用,让他甚为担忧。
略微思忖,他才说道:“宗室子弟学习西学,若是用于火器的制造,对以后朝廷收回封地极为不利,民间习西学之风兴起,亦同样存在这隐患,你可曾虑及这点?”
见康熙果然是对民间推广西学有顾虑,胤祯忙欠身回道:“回皇阿玛,火枪火炮以及火药的研发、制造涉及到炼钢炼铁、铸造等方面,而且还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工匠,民间根本不可能规模制造而不被发现,再有,火器目前是处于不断的研发、改良的阶段,朝廷在这方面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岂是民间所能相比?
儿臣窃以为,根本就无须担忧民间制造火器的问题,至于海外封国制造火器,更无须过问,只要朝廷能够与时俱进,始终处于火器研发的最前端,西洋尚且不俱,何俱封国?”
“若是不能与时俱进,那又如何?”康熙沉声问道。
胤祯毫不犹豫的道:“一旦落后,大清就要遭受欧洲强国的入侵,海外封国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