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宋-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办法呢?
姜明坚决请求,言明是为了鼓舞军心,愿万死不辞。并慷慨激昂的说道。现在大宋就是要一场胜利来挽回士气,而此次援助信国公,乃是由十足的把握。
张世杰嗤之以鼻,做不屑状,姜明趁机邀其观战,声言愿立军令状,若是不胜,听由大将军处置,若是侥幸得胜,但请大将军协助移驾琉球。

第三十四章 准备中的伏击

作为一个在官场上混迹多年的老人。张世杰那里会被姜明所激将。开始还貌似好心的劝说他不要轻易去送死,但是被姜明说他厌战。终于被激起火气来。
在朝议上两个人争执起来,群臣诸如陆秀夫和张镇孙等人还是如同看戏一样,一言不发。只是在两个人气氛很紧张的时候,陆秀夫才站出来提醒二人注意礼节。但是随后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张世杰遂答应姜明,要是姜明能够获胜,就必第一个赞成迁移行朝到琉球。绝不食言,二人不欢而散,姜明遂回去准备起行,往佛山一带寻找文天祥。
刚回到船中,陈宜中就随之而来,埋怨姜明意气用事,张世杰表面上看是被姜明激怒,其实心里巴不得姜明早早离开崖山,这一去,就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了。
姜明何尝不知道这些,不过也没有办法。自己不离开,张世杰始终是充满戒心,紧紧的盯住自己,想做什么也不行,只有自己离开,才能使他放松。
届时自己离开的时候,会将。鸿儿留在行朝,柳七伤和王阿强也会留下来,一旦自己有胜利的消息传回,杨太后势必信心大增,张世杰一旦出了意外,那时间无论通过不通过皇室支持,那么,有陈宜中和张镇孙两人在行朝安抚,再有自己和文天祥在外震慑,相信会有一个很平稳的权力移交过程。
至于张世杰会出什么意外,那就。只有鸿儿他们知道了,反正又有武功,全真教也不缺少各种丹药。姜明只是要一个结果,根本不要什么过程。
要是鸿儿借机试探杨太后,要。是能够得到其的支持,那更加是最好不过了。现在皇室缺少的是一个保护神,至于这个保护神是谁,对于朝廷来说,并不重要。
而张世杰只是怕别人抢了自己的权力,根本不会。想到有人敢算计他,所以说,成功的几率很大,姜明对此也充满了信心。
带来的近八千人,姜明却是只带走了霹雳营和五。千兵卒。乘船北上,在鹤山登岸,那里就是文天祥率部和元军对峙的地方。
从肇庆府渡江而过的一万骑兵,由于粮草吃紧,。暂时都撤回新州和肇庆府两个方向,有阿里海牙匀出一部分粮草帮助他们,但是作为骑兵,人要吃饭,马匹更是要吃草,而且附近一带地形都是山区,不利于骑兵奔袭,开始张弘范也没有想到能让这些人起到什么作用。只是利用他们让文天祥后方不靖。有所顾虑,然后自己再渡江而击。
但是看到起不。了什么作用,自己又是粮草短缺,所以就没有命令其发动攻击。而是暂时退到新州和肇庆府两个方向,截断宋军的另外一条出路。
暂时和文天祥隔江而望的,正是唆都所率人马,人数并不是很多,大概张弘范对其已经是十分不满,只是留给他二千人,加上他的三千骑兵,凑足五千之数。
见了文天祥,两人互相问候一下,就谈到了军情,所以姜明就知道了以上的情况。听候也是有一些头痛。
元军真的要攻击也好办一些,自己靠着新配方的火药包,至少可以杀他个措手不及,但是现在几个方向都退军了,让他有些无从下手,渡江而击元军,有些搞笑了,先不说人数够不够,就说现在的军心,去打攻击战,那还不是元军一旦出击,自己这边就会溃败啊。
这些话是文天祥说的。说的时间也很无奈。军心已经散了,在这里打也打不过,回也不让回去,不少将士心里颇有埋怨,厌战的心里特别严重,要不是文天祥的威望在这里压着,换做是其他人统领,早就溃散了。
讲到这里的时候,不说文天祥一脸愧色,连姜明也说不出什么了。看来,只能从水军方面着手了,于是又问文天祥关于顺德方面的情况。
才知道杜浒所领破潮军虽然被哈喇歹追着打,但是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无论是兵卒的训练有素,还是战船的装备精良,都远远不及对方,只能带着哈喇歹在顺德那迷宫一般的水路中兜圈子,虽然元军又刘虎这些叛逆带路。
但是刘虎等人毕竟是海盗出身,虽然熟悉这里的水路,却是远远不及文天祥就地招募的渔民熟悉。
所以破潮军开始阶段在措不及防的情况下,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到了后期,哈喇歹却是很少主动攻击了,可能是粮草不继和杜浒经常带领他们在水网中绕圈子,已经被弄的十分疲惫有关系。
而香山一带,张弘正干脆撤兵,倒是十分的安全。对此,文天祥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感觉到自己有些大惊小怪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出信鸽,把姜明也连累过来了。
姜明才想起还没有给文天祥讲事情的缘由,于是又慢慢的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细细的讲了一遍,搞的文天祥唏嘘不已,连声称赞姜明是一个济世之才,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就连自己被他救了,还茫然无知。
连声的向姜明道谢。
红着脸接受自己偶像的道谢,姜明有些扭捏的把自己和张世杰打赌的事情说了一下,当然,自己心里想的那些阴暗的东西,却是不敢出口,因为他知道文天祥是一个光明磊落之人。讲出来不但得不到他的支持,反而会让其反感。
开始听了姜明的分析,和琉球的大好形势,以及泉州、漳州已经是握在手中,文天祥不由大叫张世杰误国,十分赞同姜明的计划,迁移行朝于琉球,经略台海。然后以泉州、漳州为中心,不断的骚扰福建,那样,还可以腾出兵力,不让蒙古发展海上力量,那样,大宋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文天祥也知道现在行朝的态势,自己也正是其中的受害者,只能摇头叹息。言道:“就算是你大胜一场又如何,大将军可以说你是小胜,到时间还要要求你攻下广州,或者是杀了张弘范才是大胜,贤弟有些糊涂啊,可能你就不应该回来趟这浑水。”
这一点倒是姜明没有想到的,开始他只想到怎么用一场大胜来掩饰自己的行动,借此来杀了张世杰,但是自己还是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啊。
他心里只是感叹一下,因为姜明根本不在乎结果,大胜也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的借口,所以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不过要是张世杰听到文天祥这样说,肯定会为自己一直排挤文天祥感到庆幸,因为自己的心机被文天祥看的十分通透。
抛出文天祥不知道姜明的实际想法,两个人开始筹谋关于大胜的计划,不管张世杰会不会像文天祥所猜测的那样,但是死马总是要当做活马医一下。总比人家说自己吹牛要好一些吧。
对于西江东岸的唆都,还有已经退回肇庆府和新州的元军,都非合适的打击对象,因为对方都是骑兵,就算是打不过自己,但是逃跑的话,凭借文天祥手里的五百骑兵,还不够给元军填塞牙缝的。
这就是以步兵的血肉之躯抵挡蒙古骑兵的冲击,就算是胜利了,一般也都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不能给元军以沉重的打击。
而且骑兵可以利用其战略机动优势,利用其广袤的战略纵深,回避与步兵的正面作战,“避其锋芒,击其惰归”。骑兵的高机动性可以随时威胁步兵漫长的防守线。
所以这次打击的目标,针对骑兵明显是不智的。那么只能针对哈喇歹的水军了,依托顺德复杂的水网,再利用船只逐渐将部分兵卒转移到部分岛屿,形成一个包围圈后,然后再利用哈喇歹暴虐的性格,引诱其进入,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还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争取时间,两个人马上开始行动,令刘子俊严守大营,然后趁夜色的掩护,分批将士卒用船运输至选定的岛屿。
早番禺和香山之间的位置,步卒上岸之后,就地开始伪装,即日起,不再生火做饭,而三餐由战船在夜间送到。白天基本上都是在各自的岛屿上潜伏。不能败露形迹。违者军法论处。
而姜明的霹雳营,除了是使用火器的好手之外,另外还有一部分就是可以利用火药,临时对床子弩,神臂弓等远程武器加上小型的火药包,用来增加杀伤性。
就这样,连续几天的功夫,本来和元军隔江对峙的四万人马带走了一半以上,为了不让唆都怀疑,所以每天做饭的时间,还是起很多的炉灶,让他们以为大营仍在那里驻扎,不敢轻言过江。
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就等着杜浒率领部分破潮军将哈喇歹引诱到伏击圈内,一举歼灭,但是说来也很奇怪。驻扎在秀山、番禺和顺德县城的元朝水军,几经诱惑,但是总是在三点之间游弋,却是不追出来,让姜明和文天祥颇为费神。
难道自己这边走漏了消息,还是有什么没有做到位?
而这个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下旬,马上就要进入十二月了。两个人想了很久却是没有答案,遂不知,一场更大的危机笼罩在他们的身上。

第三十五章 元水军南下

原来在张弘范没有退回潮州之前,泉州和漳州之事,已经通过一些商人的口口相传,到了元廷的耳目中。被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整理出来报于忽必烈。
忽必烈震怒,马上要下旨斥责张弘范等,并将当初极力赞同招降蒲寿庚的董文炳一起治罪,被阿合马劝谏阻止,说是言者无罪,反复无常的是蒲寿庚而已,并不关董文炳什么事情,然后提出,首要问题,是将宋人所奉为正朔的小皇帝剿灭或者擒拿,否则,南人的动乱永远也不会平息。
忽必烈不愧为一代雄主,闻听阿合马的劝谏之后,稍停了一下,就恢复了冷静。将由于冬季北方无战事,回京述职的伯颜也召了过来,问计将安出。
知道是南方出了问题,伯颜立即就赶往皇宫,灭宋可是他的心血,知道出了问题,怎么心里不着急呢?
到了皇宫,拜见忽必烈以后,就接过阿合马整理的江南情报看了起来。
由于阿合马是主抓理财的。大臣,对于天下商贾当然是尽在手中,而他的情报,也是来源于行走于广州、泉州和明州、杭州一带的商人,尽管是姜明和蒲寿庚在起事之初就做了保密的补救,那又怎么能瞒得过消息灵通,而又对形势十分敏感的商贾呢?
当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商贾。们也为了有一个安全的经商环境,对于江南之事说的更加是耸人听闻,极尽蛊惑只能。甚至说是连福州,明州这些沿海之城,也是摇摇欲动。朝不保夕,再加上阿合马自己的私心,当然能让忽必烈大怒了。
至于阿合马有什么私心,那就。很简单了,在年前,阿合马把他没有出息的儿子抹速忽派遣到杭州(就是宋时的临安)任达鲁花赤,掌握虎符,但是又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被董文炳等诸多大臣所诟病,忽必烈才下旨加以罢免,虽然没有把这当成阿合马的罪过。但是他却是耿耿于怀,这次把江南之事做大,要是忽必烈要彻查江南将领的罪责,那么身为宰相的他,就可以从中报复很多当日弹劾他的人。
目标直指当日保荐蒲寿庚的董文炳,虽然开始还。为董说话,但是有了这件事打击,以后董文炳再说他什么坏话,就不用放在心上了。再说,以忽必烈那喜怒无常的性格,自己阻拦,说不定董文炳死的更快一些。
不过阿合马的心思根本瞒不住伯颜,对于江南的。情况,虽然已经离开了两年有余,但是能好成什么样子伯颜不好说,但是能乱成什么样子,伯颜心里绝对有数。
当下瞟了一眼阿合马,但是并不揭破其的用心,。因为首先是没有证据,揭破了阿合马也会抵赖。再则,江南的事情,还是愈早解决愈好。迟则生变,这个道理他是懂的。
对于宋人的抵。抗能力,他是心有余悸的。虽然当初他一路统军杀至临安城下,所见极为卑躬屈膝者不少,但是同样的,有血性的人也很多,阿合马说的对,崖山那个小皇帝虽然成不了什么大事,但是总像一面旗帜在那里竖着,始终是一个心腹之患。
这面旗帜不倒,总是会有很多人前仆后继的涌过去。就算是如飞蛾扑火一般,但就是不会平息。
这个正朔要除去的,伯颜心里是这样想的。而且对于他所面对的北方诸如昔里吉叛军和他背后的海都,全部皆是蠢蠢欲动。只是冬季不利于北方兴兵暂时再休养而已,现在眼看就要进入腊月,再过两三个月之后,春暖花开的时候,北方荒原上那茂盛的牧草,将会为那些叛军提供再次发对忽必烈的资源。
江南之事,益在三月之前结束,要不然,那就是到时两面受敌,大元就会陷入战争的泥潭,再也无法自拔了。
当下表示,同意阿合马的意见,但是不同意临阵换将,那是兵家大忌。可令朝中善战之臣,率领屯集在高丽的水军,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