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定要处理的,不可能象骞味道想的那样。
但太后依然不甘心,会很麻烦。那样逼得皇上只好强行幽禁,或者来个莫明其妙的死亡。无论发生了什么,终是母亲,将会成为唐朝历史上再一次的丑闻。
更不为过,李元轨也隐隐感到若不是皇帝出现,连他们这些亲王以后发展下去,都有生命危险。太后是吃人的老虎,是要做一些预防措施啊。
李威却没有作声。
心中更没有半分喜悦,黑着脸,走出了内宫,天完全黑了下来。
忽然说道:“皇叔祖,陪朕去一趟政事堂。”
在东宫听到一条消息,说因为积压的事务太多了,狄仁杰与魏元忠居然将被子挟带到政事堂,就睡在政事堂里面办公了。
“喏。”
两人来到政事堂,见到里面点了许多蜡烛,还有许多人。李威走进去,不但狄仁杰在伏案工作,魏元忠、魏知古、朱敬则他们全在,包括骞味道、王德真等人。
“你们……?”
朱敬则答道:“陛下,我们看到政务积压太多,狄相公与魏相公连夜处理政务,我们也搬了进来,想帮一下忙。”
李威呵呵乐了起来,对侍卫喊道:“去,到东宫膳房,替朕吩咐一声,让皇后将东宫新罗进贡的一盒雪参拿出来,让膳房炖几只老母鸡,端到政事堂来。”
“陛下,不可,政事堂伙食已经很丰盛,不能再破费了。”魏知古说道。
“那是你们应得的。不过各位爱卿,政务虽要紧,但身体更重要,朕图的不是你们一夕之劳,还想与你们共同在未来几十年内,打造一个盛世大唐。”
“陛下,臣很后悔……”骞味道与王德真同时伏下。
政事堂的伙食确实很好,这是唐朝表示对重臣的优待,然而皇上赐予的食物,并且连新罗人进贡的雪参都拿了出来,性质还是不同的。要知道现在的东宫,里面的好东西不多。全部在内宫太后哪里。
俩人也许有感动,但也许有其他的用意,乘机表白一下,我以后对你忠心了。
说完了,王德真还用眼睛瞟着李威。
没有露声色,道:“起来吧,各位爱卿都如此忙碌,朕正好来了,大家一起处理政务。”
坐了下来,当然,若是皇帝每天都坐在政事堂,那么办公的速度会加快数倍,但这是不可能的。就是李威同样也不可能做到。礼制也不合,毕竟要表示一下尊卑有序。但偶尔为之,不为过。
正好等着人参鸡汤。
多年的磨难最大的好处,给李威积累了大量经验,又有多次协助处理政务的经历,能力还是可以的。众志成城,积压的奏折飞快的消失,但比起更多积压的奏折,仅是冰山一角。
几位宰相心头却是火热一片,特别是狄仁杰与魏元忠,那是拼了命的为他效力。自古以来,有那个皇帝敢吼出泰来否闭的话外之音?一旦答案揭晓,不知会感动多少人!
二更时分,汤端了上来。
李威道:“大家吃吧。”
吃完了,又说道:“各位,休息,是朕的诏书。”
不能再拼命的,若是每天都象这样的拼命,每一个人都会折寿十年。
又让他们休息,并且看着太监吹灭了灯火后才离开。然而走了没有多久,居然发现政事堂灯光又亮了起来。
“这群人……”李威要回去,被李元轨一把拉住,说道:“陛下,这碗鸡汤下去,你让他们如何能睡得着?”
皇帝肯定没有用什么心机,但暗中了一种心术,就象吴起为士兵吮脓,因此士兵到了战场上,一个个不要命的作战。就算刻意如此,但那个做下属的,不愿意碰到这样的老板上司?
李元轨心中却在叹息,种种迹象表明,真的是一个好时代就要到来了。
……
因为宋璟的无心之举,拖迟了半月起程,但在各个宰相与大臣的拼命下,积压的公务居然处理了一大半,政令很快变得畅通起来。
不过也到了起程的时候。
许多大臣都忘记伤痛。
然而大事却自起程就开始发生……


第647章 启航(八)
八月到来,车驾起行,从洛阳发向长安。
去长安,武则天很不高兴,在长安发生了许多事,又是李唐的大本营。但对儿子唯一相信的就是信用还可以,不会出尔反尔。
可是李威很失望。
自己做了承诺,允许母亲保留一些亲信内侍与宫宫服侍,只是说少量。武则天却带了两百多人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威叹息了一声,大明宫去不成了。
原来准备是住在大明宫的。不是防三十几年前的大水,大明宫地势高,人住在里面,也会让身体更健康一些。而太极宫地势低洼,潮湿气很大,住在里面对身体也没有多大好处。再加上宫殿年数也老了,里面树木又多,份外阴翳。若是单独修建,那没有必要浪费,可已经有了一座豪华的宫殿群,没有必要非要住在太极宫。
母亲带走了两百多名亲信,李威计划泡汤。
其实那天他说得很清楚,以母亲的智慧也能听得出来。
若是将你身边所有人扒拉完了,我也就放心了。可你又舍不得,我只好做一些让步,允许你带一些亲信走。这样呢,到了大明宫后,都是从青海选来的良家子。我们大家都安心,只有安心,我们才能象一家人那样生活,否则你防备我,我防备你,如何象一家人?
几年后,自己儿子一大,所有外在因素去除,咱们一家人天伦之乐就有了。可是母亲带走了两百多名亲信,似乎大明宫与太极宫里,还有少量亲信存在。自己与母亲住在一起,依然很不安全。说不定以母亲的能力,能在自己不知不觉中,还能将大明宫控制起来。
只好下了一道诏书,让先行赶到长安去的朱敬则,对内宫进行一下甄别,将相关人等,要么放回家,做一件善事。要么全部集中到大明宫,太极宫清理出来。包括从青海,凉会等地,选来的良家子,全部送到太极宫中。大明宫一个不要送进去,否则以母亲的脾气,一怒上来,将她们全部赐死。难道为一个宫娥,自己与母亲拨刀相向?
以后大明宫就成了母亲的极乐园吧。
这样也好,省得背负骂名。
但在心中叹息,在母亲的心中,亲人的天伦之乐,倒底还是没有权利重要,那怕是在这种被动的局面下。
这些人逃了过去。可更多的人没有逃过去,即便母亲将亲信带走,突破口也容易寻找。
程务挺与张虔勖为了家人,招供出来许多东西。能过这些招供,可以将更多的大臣牵连进去。
拍马屁的不去管他们,那一个官员不想上位,象屈平那样的官员不要太多了。只要没有犯下恶劣的行径,依然给他们一个改正机会,若是以后没有能力,或者还不改正,他们是如何拍母亲马屁上位的,老账新账一下清算。
但有不少是母亲的真正心腹,自从李治死后,发生了许多事,这些官员都在下值后,开了一个个小会议,商议对策。这就是证据,包括他们与内宫太监相互的来往,打的招呼,都可以顺藤摸瓜的将这些人理出来。
这些人必须清理出去。
否则自己粗心大意,母亲在大明宫又不能强行幽禁起来,若再藕断丝连,什么事都能发生。将这些不安定的因素拨去,母亲没有了指望,反而能全母子之情。
刻意不顾政务,将狄仁杰留了下来。查案的好手,也能顾到大局,明白什么是国家与自己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甚至有的人才,能不能保留,心中也有分寸。
对人才,李威还是很爱惜的。
这与母亲不同,在母亲眼中,人才只是可以利用的棋子。来到唐朝时久,看得清楚,远不象史书所夸奖的那样。而且人才在高深的权谋之术下用得很高明。一方面用了许多阿谀奉承的大臣,拱卫自己政权。一方面也有了许多有能力的大臣,替自己处下政务。但后者也要有一个前提,得听她的话,至少不能反对她对唐朝的统治。
就是狄仁杰与宋璟,进谏母亲会听从,但只能针对政务,千万不能说你身不正,名不顺,赶快退位吧,那么也会照杀不误。
有些人才卷入不深,李威也刻意打过招呼,留下来不问。
其次到霍王李元轨,他在宗室当中资格最老,坐镇处理这件大案,有资历有威信。
再者就是徐有功,处案公正宽平,若是经过徐有功之手,再有冤案,这天下间就没有办法请官员审案子了。
大事件就要产生,可知情的人不多,武则天知道,但没有说。阻止不了,说了也没有用。而且她很担心,此时激怒儿子的后果。换自己象毒蛇一样,隐忍了一年半,并用靠装死来隐忍的,一旦回来得势后,同样会杀气腾腾。
不知不觉的,骞味道路过陕州时,还讨好的问了一句:“陛下,要不要看看三门渠?”
“好啊。”李威答道。
来到了三门渠前,与以前的三门峡不同,花了无数人力与财力,在这一百多米长的峡谷里,生生开出数条新河,特别是鬼门半岛上的新开河,使水流直接向南冲去,水势变得更加涌急,但降低了北边的水流量,水势变得平缓起来。
不过想彻底解决,还是不可能的。两岸依然出现了一些纤夫在拉纤,每年依然有少量船只出事。不过比起以前,要好得多了。
上官婉儿说道:“陛下,此渠一开,有可能会造福千年万年。”
韦待价也献媚地说道:“是啊,它足以能与大运河相提媲美,又没有忧民。”
“千年万年后的沧海桑田,谁能料得到呢。不过顶多一千年后,它也许就会失去作用了。更不会能与大运河相提并论。”
“陛下,为什么啊?”
“人越来越多,树木草地越来越少,黄河泥沙会越来越重,而且耕地增加,用水多,黄河流量会减少。婉儿,你说,没有了水,还能有没有漕运?大运河不同,它采用的水源水流量丰富,往南去,有诸多大河,还有大江,纵然一千年后,也不会发生枯竭现象。”关于植被固定土壤,保护环境的内容,李威也在那本格物书中特地写了一节。
“那到时候京兆怎么办啊?”
李威苦笑,若是自己采取了一些措施,唐朝能屹立五百年不倒,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这世上没有永远存在的制度,更不会有永远存在的国家。况且一千年后!
说道:“若是将朕写的那本格物书吃透,也许要不了五百年,此渠不要也罢。”
“为何啊?”
“说不定你我晚年时,就会有惊喜出现。”在书中,李威也写了高炉冶铁与转炉炼钢的知识原理,还写了蒸汽机与内燃机的原理以及作用。不过以现在唐朝的技术,无论那一样,都不大可能。自己为了恐惹许多争议,许多知识与事物,也使用了假设二字。
不过若是钻研格物的人增多,人多力量大,再有符合格物天赋的人才,来什么创新,高炉与蒸汽机的什么,技术相对来说,简单粗糙一些,说不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自己尚在人世时,就能面世。
一旦这两样东西出现,蒸汽火车离面世同样也会不远。有了铁路,漕运还能当真那么重要吗?不过又想到了一件事,是不是要适当的派出一些技术人员,协助海客在海外寻找矿藏?特别是大洋洲,南美洲离得太远,供给不便,风险性大,但从中原到大洋洲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不愁供给,只要海客们齐一下心,沿途布置一些供给点,种植庄稼果蔬,那么到达大洋洲不是一个梦想。
仅是这里,就存在着多少矿产,又有多少土地,可供中原人繁衍下去?什么土地危机也解决了。
“看来臣那一天,也要看看陛下的著作。”韦待价说道。
其实这句话说出来很笨。那天也要,那么岂不是说,以前没有看过?韦月暗自摇头,好歹你是不是韦家的人?看看人家郑家,唉,娘家人不争气啊。
皇帝驾临,有的大臣为了献媚,当场吟诗诵赋,歌其美事。
李威并没有作声,默视这一行为。更多的大臣加入。这一刻,他们早将武则天抛之脑后。
魏元忠心中冷笑一声,谁都愿意听中听的话,皇帝也不例外。然而皇帝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性与能力。又经过了太后乱政之事,此刻皇帝对献媚恐怕已经痛深恶绝。
之所以默视,同样也在是一种观察。凡加入的,那个仕途……
只有北门学士胡楚宾看不下去,摇了摇头,不满的站在一边。
骞味道挑衅的说道:“胡学士,难道你不满意陛下所作所为?”
“臣那敢啊,只是才情不够,想不出好诗。”
“那你怎么做的北门学士。”
“骞卿,勿得挑衅胡学士。”
“是,陛下。”
但胡楚宾的表现,却及时的挽救了他的仕途。
听了一大群马屁诗后,李威终于失去了耐心,这一群大臣让母亲育成什么样子了?几乎都成了没有骨头的人。况且自己还刻意听从宋璟的进谏,奖励忠直了呢!
说道:“天色不早,回吧。”
带着大家返回。
但刚到行宫,洛阳驰来几百名的飞骑,然后将一份奏折递到李威手中。
李威将诸臣召集,将这份奏折递到魏元忠手上,说道:“念。”
算账的时候终于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