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韦月的劝解,温柔娴雅的崔家女,如何劝解苦逼的李显?
性格安静的李旭轮,就象梦一样的,被强行拉了出来,走向了前台。
看着这一系列的举动,大臣们目瞪口呆。
但李旭轮比李显更苦,这一回武则天接受教训了,让四子做皇太子可以,再也不给他到政堂事辅政的权利,也没有让他坐在殿上听政。而是将李旭轮关在深宫中,本来做相王时还能出去活动自由一下,做了皇太子后,却不让他出深宫半步。与当年幽闭起来的李贤,并无二样。
一系列的举动,让许多百姓感到不满。
还有武则天大肆赏赐也出现了问题。本来大肆赏赐是拉拢人心的,可实施者未必能很公正的分配下去。就是在青海,赏赐时都不敢说绝对性公正,况且动乱不休的东都。
就是数量同等,这时候金银量还满足不了货币的供应,再说老百姓交易中,也不可能使用昂贵的金银去交易,布帛还是做为了货币的主流,同等的丝绢,不同的质量,就会有不同的差价。
有几个禁军喝酒时,因此说了几句牢骚话。说早知道如此,不如当初不将庐陵王拉下台,还担负着一个恶名。
其中有一个士兵害怕,于是偷偷地溜出来,告了密。
武则天大怒,她杀了许多人,倒不是她喜欢杀人。比如百姓经常谈论她的事迹,甚至后来的宋璟等人公开怦击她的“后宫”,拿她的丑闻说事,也从来没有因此而杀过什么人。但有一点,千万不要涉及到权利。
而且谈话的又是羽林军。
别看羽林军越来越成为花架子,它的位置很重要,皇宫的安全,全在羽林军将士一念之间。下令将这些人抓了起来,上了绞架立刻绞死。告密的士兵因有功迁为五品武官。
数条生命与一个五官的升迁,导致告密黑风盛行。
淋漓尽致的权谋手段,加上软硬兼逼的种种举措,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对此,狄仁杰一直不动声色,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猜测得对或者是错,若是对,他是乐于其见的。若是不对,局面越来越悲观。
安顿好这一切,武则天准备替李治下葬了。唐朝陵墓是凿山为陵,很大气,早在皇帝在世时,就开始修建。李治还没有死,乾陵早就修好了。又将李旭轮拽了出来,得做孝子。
可怜的小八子,被母亲的种种手段吓得瑟瑟发抖。莫明其妙地变成了皇太子,又莫明其妙地变成了阶下囚,现在又莫明其妙地变成了孝子。葬礼安排得很风光,对李治的感情,武则天无可挑剔。不过她没有去,仅让李旭轮主持,这是考察这个儿子是不是象表面上那么听话。看他离开洛阳,到了关中,会有什么动静。毕竟关中是李氏老巢,反武势力集中的地区。
小轮子都快吓傻了,那敢有什么举动?一路十分老实。听到手下禀报,武则天不由笑了起来。并且连突厥人都似在帮助她,今年以来,北方边境一直静悄悄。
这个武则天就不懂了。
不是突厥人平静,骨咄录制订的策略是南扰,仅是骚扰,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北抚,对铁骨各部进行拉拢分化,将其中友好的部族拉拢过来,再打击对唐朝死忠的各部。西征,对西方与西北方向的部族进行征剿,这些部族与唐朝联系不紧密,可以通过强行手段,将他们征服过来。
自始至终,骨咄录对唐朝还是很畏惧的。默啜得到大量好处,然而论钦陵被打得狼狈而逃,实际不是,唐朝若是包括西域各部,远比吐蕃损失更惨重。突厥人看到的表相就是如此,不但击退了吐蕃人,还同时击退了大食人。
这使骨咄录看到唐朝军队的真正战斗力,心中有些害怕。
在没有得到李威确切下落之前,他不敢动弹了。当然,若是确定李威死了,那么会乘借唐朝内乱之时,大肆入侵。
再说灾害,七月温州大水,淹四千余家,几万百姓流离失所。不过这时的温州不是后来的温州,几乎是蛮夷之所,无人在意。当然每一个朝代都少不了马屁精,有许多官员从武则天种种举动中,嗅到了一份不寻常的味道,竞相进献祥瑞,嵩阳县令樊文盖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石头,上面有凤凰的图案。放在后世,只是一块奇石罢了,但他当作了符石送了上来。
武则天将符石拿出来给大臣们看,冯元常当场做了讥讽。武则天不悦,出为陇州刺史。
到了九月,还是没有儿子的音讯,武则天于是做了一件试探的事。
大赦天下,改金色旗,八品以下者,青服改成碧服,东都为神都,内宫为太初宫。不仅如此,对官制也进行了改革,尚书省改为文昌台,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变鸾台。又是凤又是鸾的,也能说它充满了女性的华丽,也能说它阴风阵阵。
然后又将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中书令改变内史,侍中改变纳言。吏户礼兵刑工改变天地春夏秋冬宫。御史台改成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左台监察京师百官以及军队调动,右台负责监察地方各州。等于加强了对国家的管理力度。其他省寺监全部改名。
一时间听到这个从未有过的官制,许多官员如同云里雾里,都弄不清了,文书与邸报上更是错漏百出。
这种改制,只有皇帝才能有权利做。若是长子还活在人间,耍什么阴谋诡计,听到后必然坐不住。然而青海却是静悄悄一片。到了此时,武则天更坚信了先前自己与裴炎等人的判断,长子落入吐蕃境内,到现在没有回来。
已过了大半年,多半更加凶险。
有时候想一想,也觉得有些伤心。然而文武百官的哑然,让她胸中燃烧着一把熊熊大火,让她看到光,看到亮。这把火烧得,让她暂时地忘记了丈夫去世的悲伤,让她忘记了长子有可能身死的伤痛。


第617章 春雷(四)
武则天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仍然小心翼翼,派使者再次责问黑齿常之。黑齿常之还是支支吾吾,而声音越来越低。
使者回来禀报。
武则天先做了一件事,将王彩年抓了起来,秘密在宫中用酷刑审讯,不但是王彩年,还有王彩年收买过去的太监,同时也被在东宫绞杀,牵连的太监多达三十多人。
原来以为儿子只是一个饱读诗书,谨守古礼,教条不化的人。一直没有注意,后来通过种种迹象,才知道儿子在自己身边也安插了人。不过自己同样在儿子身边安插了人,一杀,怕开先河。况且那时候李威已经有了许多权利在手中。于是自己来到上阳宫,将王彩年打发到内宫。到了内宫后,又将王彩年打发到上阳宫。不让他接触内幕的消息。
可是武则天一直对此事甚是不快,直到今天才发作出来,一举将内宫之中,李威的眼线全部拨掉。
听闻后东宫几个女子都有些发急,上官婉儿让狄蕙再次出宫,央请狄仁杰替王彩年说情。
狄仁杰听狄蕙说完,不住了摇头,说道:“蕙儿,若没有意外,这才是一个开始啊。还有你,以后也尽量少出宫,对婉仪说,少玩小心眼,弄不好会牵连东宫。”
虽然王彩年是陛下的人,为陛下做了许多事,然而不能救。再说,自己空有一个宰相的名声,若管的事多了,太后一起疑,连自己都必死无疑。
还有东宫几个妃子与皇子也让他担心。
太后不能确认陛下死了,若是确认了,东宫诸位皇子,也会碍着太后的事了,莫要说孙子,就是亲生儿子女儿,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太后还不照杀无误。
若想害死诸位皇子,首当其冲的就是几位妃嫔。
现在只能求是皇帝的计谋。很想问一问刘仁轨,然而整个洛阳遍布武则天的耳目,狄仁杰手中是有些江湖豪杰,也不敢动用。怕走漏消息,坏了李威的大事。
狄蕙十分机灵,立即反应过来,随后回宫。
杀了王彩年,等青海使者返回过程中,武则天又做了一件事:
去年就对诸王进行了封赏,拉拢诸王的心。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宗室,李渊二十二子存在世间的四子,韩王元嘉、郑王灵夔、霍王元轨、舒王元名,李世民二子,越王贞、纪王慎,李治八子中,一个被杀,一个病死,武则天亲生的,让她自己弄死一个,两个囚禁中,还有一个生死不明,另外还有李上金与李素节,这几年被武则天弄得半死不活。
另外有李渊堂兄弟留下的宗室,但那都不是正统,对武则天危胁不大。
大半年下来了,武则天又进行了第二次封赏,这一回不是爵位,而是财富,赏赐了大量的财富。赏完后,让他们搬家,比如原来是河东甲州刺史,搬到河北乙州做刺史。
这样一来,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官吏没有交情,百姓没有恩情,士兵一个个不认识,只好乖乖做老好人了。
做完了这件事后,这才做了下一件事。
她自己没有说,借武承嗣嘴中说出来的,封武氏先祖为王。唐朝开国以来,仅为了拉拢一些胡人领袖,设了少数几个郡王,但武承嗣显然指的不是郡王。不但提出这个请求,还请求立武氏七庙。
在后来,管你立什么庙号,只要有钱,你慢慢立,想怎么立就怎么立,没有人敢干涉。可在这时代,却有着强烈的意味。非是帝王先祖,不可以立庙的。古今以来,出过许多权后,又有几个人敢为自己先人封王立庙号的?
几位宰相面面相觑,魏玄同、刘景先、岑长倩、郭待举一起扭头看着裴炎。
在他们心中,裴炎还是十分正直的大臣,又得到太后的宠爱,希望他进谏,说话取消武则天的打算。
裴炎也蹙起眉头。
武则天这个做法,不是剧本里应该有的。他希望太后做一个有权利的太后,而不是希望她生起更大的念头。不过想到了皇帝生死不明,巨大的阴影还存在着,话到了嘴边没有吭声。
刘景先等人略略有些失望。
这不是改官制,虽然改了一些阴柔的名字,权利还是那个权利,管辖的事务还是那些事务,实质并没有改变,可以容忍。替先人封王立庙号,也意味着就要登天了。
特别是刘景先,他心中十分失望。本来以来裴炎是一个被皇帝冤枉的好人,是一个君子,但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都不敢进谏,何来君子之谈?更隐隐感到当初太上皇喊自己进宫时,推荐了裴炎,是一步错棋。
裴炎不说,自己做为第二号大臣,就要站起来说话了。徐徐道:“刘公在西京言,防吕后之事发生。太后,应提防吕后之败。”
武则天从容答道:“吕后是大肆分封在世亲戚败亡的,我只是追尊祖先,仅是一件小事,有何不可?”
不但他,魏玄忠也有些后悔。一直以来,他在李威与裴炎之间摇摆不定。不是他想投机,是他没有看透裴炎,裴炎为什么说话有权威,还不是自己几个重要大臣,以及程务挺几个将领顶力支持造就的?
果然地站出来,说道:“庙号又岂是小事?就是小事,也须防微杜渐。”
狄仁杰也站了出来,局面走向对陛下越来越有利,可他也不想看到武则天真的去做皇帝。而武则天恰恰有了这种可怕的走向,接过魏玄同的话,进谏道:“若是太后追尊祖先,臣以为可以,但切不立庙号。此乃国家体制,一旦太后开了此头后,若是将来皇帝年幼,太后处掌后宫,也学习太后立庙号。又没有太后的才干与品德,什么事情都有发生。太后,不可不防。”
武则天嘴角扬起一丝冷笑,玉辇已热,宝座已稳,又岂是你们三个小小宰相能阻止的。
不听。隐入帘后,丢下诸位宰相离开了。
第二天继续议政。
武则天精力很好,处理政务不算最勤快,但也不算懒惰。
其实做一个好皇帝,很是辛苦。李威就身有体会,每天三省送上来的邸报奏折不计其数,心里还要想着整个国家的将来。甚至连全国的死刑案都要拿过来查看。就凭借三省递上来的奏折,如果一一审阅批处,整天整夜都有可能休想睡觉。这就是以一人治天下人的弊端。
不知道母亲为何对权利如此迷恋。
如果做一个有地位的太后,多好啊,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做皇帝,要花去多少精力,每天要死多少脑细胞?而且自己再三地做出承诺,并不是让你做一个无聊的太后,我还想请你站在我后面替我做参考。然而母亲对权利的渴望到了病态的地步。
实际上若有可能,李威很想做一个逍遥的王爷。或者做一个傀儡皇帝也不错的,毕竟是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知道是不可行的,母亲掌控的权利越多,野心与欲望越来越大,在这条权利之路上,所有妨碍她的人,必杀无疑。自己就是甘心做了傀儡皇帝,因为声名在外,早晚会被莫明其妙的干掉。
所以听纳了没禄氏这条不是办法的办法。
这一次议政,是处理了两个人。刘景先首倡先河,对她公开反对,贬为吉州长史,魏玄同贬为岳州刺史。
诸相愕然,太后这是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啊。
倒是狄仁杰眼巴巴的看着帘后,你也贬我啊。呆在洛阳,俺们很不放心。不是刘景先,与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