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什么都不懂,但会做一个好官,操守也好。不象你们学问好,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什么事儿都能做得出来!
狠狠地将了宗楚客一军。
说到这里,孔正方久在青海,沾染了高原上的豪烈之气,站了起来说道:“当然,论起家世,在下更是有所不及,祖上不过出了一个孔夫子,写了几本书,那能与各位相比。”
说完,微微一笑,坐下。
差一点将宗楚客噎死。
武承嗣打起圆场,说道:“莫争,莫争,孔县丞远道而来,武某敬酒一杯。”
一杯水酒下肚,阎朝隐又站了出来说道:“孔县丞,你上可有父母健在人间?”
“有,尚在山东。”
“为何不带到身边供养?”
“在下惭愧,不会谋生手段,只好让父母双亲寄于长兄之处,每年寄去一些薄资,协助长兄膳养。”
“若是父母命,受不受?”
这一句里面埋藏着凶机了。
“受!”孔正方斩钉截铁地答道。
阎朝隐满意地坐下来,与宗楚客相互微笑。
宗楚客接过他的话题,问道:“那么皇上为什么不受太上皇与太后之命?”
“咦,宗君何来此言?”
“难道不是吗?当初皇上率五百甲兵冲入东宫,威逼太上皇禅让,这是人子所能做出来的?”
斩杀了王果之后,李威与武则天矛盾很激化了,否则宗楚客也没有胆量说出这句话。
孔正方坦然答道:“陛下当初身为三军主帅,东宫太子,返回东宫,率五百甲士拱卫,逾了礼制吗?若是皇上有不诡之心,何必逃之夭夭,居然再度逃到西域去。是身体好,身体不好,这几年东奔西走,奔波数万里,身体也活活拖垮了。”
“那么又为何斩杀王果?”
“宗君,我问你,太上皇想不想毁去大唐社稷?”
“为什么要问?”
“我只要你的答案。”
宗楚客无奈的摇了摇头。
“既不想毁去大唐社稷,为何要让王果前去青海,动摇西方会战根本?这本来是一群宵小之徒,无忌之流(指费无忌,挑唆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与伍奢的大臣),想国家败坏。陛下身为人子,不好指出父母过失,只能默默斩杀王果,替父母遮掩。罪过罪过,身为臣子,怎么随意指责人君,”孔正方扇了自己两个大耳光子。
先是辨解,后是说你们用父母之命来指责皇帝,莫要忘记了,父是子纲,君也是臣纲。你又有什么资格指点皇帝不对的!
居然让宗楚客与阎朝隐哑口无言。
元万顷本来不想插言的,可是北门学士是为一体,只有硬着头皮说道:“虽是如此,河中呼罗珊太过遥远,国家得之无益。反而是北方,突厥侵扰,河北河东关内百姓屡遭伤害。陛下若有意,应当率军平灭突厥,而不是开拓呼罗珊。美是美矣,若没有此举,不会与大食强行抗衡。那么吐蕃也不会乘机出兵西域了。”
“元君,你文采出众,在下在青海就素闻其名。在下又闻君昔日讥高丽不知守鸭绿之险,难道这么多年,君还没有改掉自己缺点吗?突厥前两次暴乱,声势浩大,然而倾刻间让裴侍郎击败。骨咄录只是温博手下一员大将,阿史德元珍更是我朝边关一名不得意的低层小吏。声势远不及前两次声势,规模也不及前两次规模,号召力更是远远不如。当初程将军与张将军说是他们将伏念与温博击败的。为什么如今不能击溃骨咄录与元珍?果如坊间所传言的那样,他们是犯上篡功?”
“是因为关中大灾……”
“当真?今年关中灾情平复,河南道诸州虽受了一些涝灾,灾情远不及去年。那么我坐等两位将军好消息了。可为什么非要皇帝亲征?国家以后发动任何战役,都要皇帝亲征?”
“可是皇帝亲征到了西域!”阎朝隐说道。
孔正方用了一种很鄙视的眼神看着他。多少听说了一些事,昔日阎立本与皇帝关系很亲近。就是不投靠太后,以后皇帝也会提拨他的。为何也投入到太后的石榴裙下?
从容答道:“陛下前去西域,本义是为了平灭西突厥暴乱。当时也没有想到远征呼罗珊,不然诸君再回想一下陛下亲征前几月的准备,是不是如此?之所以改变主意,是因为大食发生了严重的内乱,机会难得。陛下已在前一份奏报里详细地描述了,不用我再做解释。为什么吐蕃会出击?诸君,可以将地图拿出来看一看。得到了呼罗珊,是谓河中与吐火罗的大门,陛下也从未让诸将向南向西继续开拓疆域,但得到了整个吐火罗诸国与塞斯坦地区,看看吐蕃是什么形势?甚至将青海拿下来,吐蕃人连食用的盐都成问题了。诸位,我朝头号大敌不是突厥,突厥人已经末落。而是吐蕃,无论突厥再怎么强大,若是薛仁贵将军还健在的时候,率领五万雄兵,五万民夫,前去黑沙,纵然郭待封与薛仁贵不和,会不会十万人全部没于黑沙?这一战挺过来了,吐蕃人将会不战自降。还有什么,比这条对我们唐朝更重要的?”
“那么依你之见,太上皇尚健在人世,皇帝执掌着全国最精锐的士兵,与最善战的将领,那就是对的吗?”
“有什么不对?是皇帝,非是皇太子,本身就有军国大权。至于你们所担心的是什么?或者有些人污蔑的什么?说皇帝掌管青海诸军,会率军反攻中原,使唐朝发生内乱。是不是?真笑话也,若是太上皇在人世,皇帝率军东上,在下将这对眼睛抠出来,悬于天津桥上。”
又是无人应对。
不是李治在人世,李威会率军回来。关健是李治病死,李威会率军回来,老账新账一下清算。
武承嗣皱了皱眉头,十分不满。
这一番舌战,这群饱学之士,居然让一个穷书生打败了。气氛有些下不了台,拍了拍手说道:“各位莫要辨解,此事自有太上皇与太后与诸位相公作主,非是你我所能关心的。来人哪,上歌舞。”
一群舞姬走上来,跳的是《绿腰舞》,一种软舞。
唐朝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与花舞、字舞与马舞。马舞就是舞者骑马合成舞蹈,多以男舞者为主。花舞就是舞者着彩衣合上各种花卉的样子,字舞是拼成一个个字。后世中国奥运会开幕式就多是花舞与字舞。
最常见的是健舞与软舞。健舞动作幅度大,软舞则对腰、腕、步、额、幅、袂有很深的讲究。
中间一个舞姬长相明媚之极,舞跳得也很好。
既然不给自己难看了,孔正方于是安心地观看着这群舞姬跳的舞蹈。
武承嗣说道:“孔县丞,那个领舞的舞姬名叫绿萼,是官宦子,其父罪,充入内教坊,性格温柔,长相艳丽,平时我很喜欢。”
“嗯。”
“可入你法眼乎?”
“在下不敢。”
“有何不敢,仅凭你刚才一番谈吐,就让我十分赏识了。今天武某高兴,便将她赐于你吧。”
硬的不行,软的又来了。孔正方一笑,道:“多谢国公好意,在下家贫,勉强养活一家人就十分吃力了,何敢收下此姬。”
“那又何妨,来人哪,拿二百金出来,赏于孔县丞。”
“国公,在下无功受禄,多谢国公厚爱,在下恕不敢受。”
“难道武某的面子,你也不给?”
“非是不给,是不敢受,两者不能混为一体。”看到武承嗣要发作,孔正方站了起来,说道:“小子出身寒薄,不懂礼仪,今天多有违背各位之处,还望海量。”
说着,就要告辞。
“且慢,”武承嗣又拽起了他的衣袖,对各位说道:“某养了一兽,十分喜欢,它已成年,请各位一观。”
又将他们带到豹舍。
原来养的那只大花斑豹子也到成年了,养得好,皮毛光滑,体格健壮,看到诸人到来,眼中冒着凶光,不住的嘶吼。
武承嗣让仆役抓来一只小兔子,放在豹舍里面,这只大豹子大约饿了,凶狠地扑了上去,将这只兔子按在地上,一会儿生吞活咽下去,没有饱,还在用碧油油的眼睛盯着众人。
武承嗣说道:“若是此时,一个陌生人掉进去,会有什么后果?”
眼睛在孔正方身上扫来扫去。
别以为武承嗣是开玩笑的,这些都是太后的人,真将自己推下去,没有一个会对外说的,只会说是自己酒后失足所至。但此时孔正方反而抱定了死志,闭嘴不语。
阎朝隐哈哈一乐,道:“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但有一样东西它是吃不下去的。”
“是什么?”
“正气!时候不早,在下告辞。”
武承嗣脸上充满愠怒,刚要发作,武三思暗中拽了一下他的衣袖。
但这一番对答,终于让一个人产生反思,走出门口,范履冰有意落在后面,低声说道:“我们无所谓,太后非是你所能说动的。”
“范君高义,可是在下位贱人微,太后不值得与在下磨嘴皮子。”
范履冰略一思索,说道:“也是,不过君自此门出,自此天下真正扬名。”
“名乃身外之物。不过是为臣子,就要忠君爱国,否则又谈得上什么道德与品行,门荫与功勋,才华与文章?”
“是。”范履冰久久不语。然后看着孔正方离去的背影,一直在沉思。自己虽受了太后的恩惠,可与国家相比,又算得什么?国家如此,是要对太上皇说出真相的时候了。


第609章 东都黄昏(三)
孔正方走出了武府,天色也黑了下来。
清凉的秋风一吹,孔正方身体哆嗦了一下,刚才那一刻,他清楚地感到武承嗣想动手的念头,若不是那个武三思拽了一下,自己真的会成为豹子口中之食。
他对范履冰说没有事了,心中还是很担心,皇上的奏呈要递到太上皇手中,以及相关的程序也要交接,自己在洛阳要呆好几天。这也是危险的几天时间。
因此,又想到了一个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郑道衡找到了裴行俭,他也想到了裴行俭。
不过这时候天色已黑了下来,各个坊门紧紧关闭,当然,可以强行从角门进去,不过非常时刻,还是做人低调为妙,于是又回到了驿馆。
第二天天一亮,孔正方就来到裴府。
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裴行俭没有立即回答。不是孔正方很牛叉,一个人居然让鼎鼎大名的北门学士,一个个哑口无言,那怕就是他占据道义的优势。比如提起阿史那骨咄录与阿史德元珍,不错,一个是温博手下的将领,一个是不得志的唐朝胡人小吏。
可话不能这么说,有多少将领才华胜过主帅的。又有多少在自己手中埋没的人才,投入敌营中却是锋芒毕露。不能说温博与伏念束手待毙,骨咄录与元珍也要束手待毙。
再比如说用孝道来压皇上。
也容易的,当年皇上用了明崇俨春药一事,乘机逼迫了太上皇禅位,将这个最大的大义抓在手中。有多重要,外人无法想像。若是没有这个大义,那怕洛阳再凶险,陛下也不可以离开洛阳,前往西域,否则太上皇一死,一份或真或假的诏书,就能换掉皇帝了。到时候陛下怎么办?现在就是皇帝离开洛阳十年,太上皇一死,他还是皇帝。
没有严重的失德行为,谁敢将他废去?霍光伊尹在世,也不敢!
当时陛下大胜,又冤于逃亡,九生一死回来的,再加上春药的事,太上皇只能做出让步。可事已过境已迁,这件事对现在的太上皇威胁不大了,纸包不住火的,也有许多人知道了。只要将这一条说出来,陛下不孝的名声就落定了。
如说得委婉一点,太后不会生气。甚至一说出来,眼前这个孔正方,会吓得瑟缩发抖,局面就是两样。
难道所有的北门学士,文坛精英,一起没有看出来?有的良心过不去,没有说,昨天晚上都自始至终没有发言。有的知道,但让陛下那一刀杀怕了,不敢说。
就包括整件事,都有可能是裴炎挑唆武承嗣这样做的,毕竟他需要一个清名,不便直接出面。
想到这里,说道:“孔县丞,你做得很好,勿用担心。只要你不刻意得罪某些人,或者不高调行事,东都一行,裴某保你平安。”
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孔正方只是一个小县丞,除了武承嗣当时不悦外,谁值得出手,对这个小人物动手?
有了裴行俭这句话,孔正方一颗心才安定下来,他毕竟不象郑道衡,出身于荥阳郑家,有强大的家底做后盾,不怕。
裴行俭又问道:“陛下呢?”
自从李威发那一刀砍了出去,武则天与李威关系变得很紧张,裴行俭也不敢与李威联系。
不知道吐蕃那个小太后有没有来到青海,按理说是应当来了。也不知道那个小太后出了什么主意。只能询问,通过蛛丝马迹去分析。
“陛下与黑齿将军到西域去了。”
“去西域?”裴行俭皱了皱眉头。
这是很无理的做法,太后做得这么急,大约太上皇象自己一样,寿命到了极限。这时,陛下应留在青海,离东都近,可以最快速度得到东都的音讯。
再说西域,黑齿常之悄悄地转移了五万人马,秘密到达了沙陀碛。论钦陵长驱直入,这是放吐蕃人进入天山北的。过了天山,黑齿常之这才拦头痛击。不仅这一部,还有后面的援兵,由魏元忠与郭元振率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